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文学论文>艺术理论论文

语义理据与英语词汇长时记忆

2015-10-13 09:15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摘 要:英语词汇的记忆是英语学习的基础。在词汇的教与学中引入语义理据,可以使学习者对词汇的信息进行深度加工,加强语义编码,减轻遗忘,使词汇易于进入学习者的长时记忆。

关键词:语义理据;长时记忆;深度加工

一、 引言
  词汇是语言学习的基础,可"背单词"却是很多英语学习者的一大难题。他们觉得记不住单词,背了几天又忘了,这说明他们记忆的词汇很难进入他们的长时记忆。这除了与记忆单词的频率有关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那就是他们是否对所记忆单词的意义有很好的理解,即他们是否了解这个词的语义理据。
二、 词汇的语义理据
  理据性同任意性一样,概括对象都是语言符号的两个构成要素,即能指和所指(音响形象和概念,或音和义)之间的相互关系。语言的任意性是指二者的关系是任意的,而理据性则指音义之间具有不同程度的关联(王艾录,2002)。
  乌尔曼(Ullmann,1962)将词汇的理据分为三类:语音理据、形态理据和语义理据,并把语音理据称为绝对理据,把后两者称为相对理据。严辰松(2000)认为语言词汇的发展史就是语义类推、辗转相生的历史。陆国强(1999)认为语义理据是一种心理联想,指词义的引申和比喻。他主要列举了隐喻(metaphor)、借代(metonymy)、提喻(synecdoche)以及类比(analogy)等比喻、转义等方式。
  隐喻是用一事物暗喻另一事物。"rabbit ears"意为"呈V形可随意调整的双杆室内天线",这个意思来源于隐喻,因为它的样子特别像两只兔子耳朵。借代是指当甲事物同乙事物不相类似,但有密切关系时,可以用乙事物的名称来替代甲事物,如因"crown(王冠)"是国王戴的,跟国王关系极为密切,所以"crown"可以用来指"国王"。提喻是指以局部代表全体、或以全体代表局部,如"bread"是西方的主食,是食物的一部分,进而用"bread"喻指"食物"。类比是仿照原有的同类词创造出其对应词或近似词,包括色彩类比、数字类比、地点空间类比、近似类比以及反义类比等。例如:由"white-collar"构成"pink-collar(女性员工)"以及"grey-collar(服务业员工)";由"the third-world"构成"the third echelon(第三梯队)";由"landscape"构成"moonscape(月球景色)";由"hardware"构成"software"等等。
三、 长时记忆
  长时记忆是指信息在人脑中存储一分钟以上,几天、几月、几年,乃至终身的记忆。长时记忆根据记忆内容性质可分为程序性记忆和陈述性记忆,后者又分为情景记忆和语义记忆,语义记忆是对一般知识和规律的记忆。语义编码系统主要以语义代码对短时记忆输入的刺激信息进行编码(短时记忆中主要以言语听觉代码对信息进行编码),在长时记忆中,信息的编码依赖于学习时的注意和直觉活动,长时记忆对来自短时记忆的刺激信息进行相对深度水平的加工处理,换言之,在长时记忆中,对刺激信息的深层加工水平会使记忆痕迹更持久、更强大;对刺激信息的深度加工还涉及到加工的精细度、加工量以及对刺激信息的组织。
  影响长时记忆编码的主要因素有编码时的意识状态和加工深度。研究发现,有意识状态下的编码效果明显优于自动编码的效果;由于信息加工的深度不同,记忆的效果也是不同的,作了较深加工的记忆效果相对好于加工较浅的记忆。影响遗忘的因素有时间、材料的性质、系列材料的位置、学习程度、动机、以及加工深度。
四、 语义理据对英语词汇长时记忆的影响
  在英语词汇的认知阶段,对所学词汇的语义理据的了解和掌握有利于词汇进入学习者的长时记忆,这是由于根据词汇的语义理据来记忆的词汇,其信息的加工深度会远远超于死记硬背的加工深度。
  英语中只有单一意思的词汇极少,而且这些词经常是科技术语,绝大多数词汇都具有至少两个以上的意思,这使得多义词成为英语词汇的一种常态,而单一意义的词却成了特例;而且,一个词越常用,它的意思就越多。英语多义词的发展有两种途径,一是从原始意义直接联想出各个其它意义,以英语词neck为例:neck有5个意思:①人或动动物的脖子,②(衣服的)领圈,③(动物的)颈肉,④(物体的)像脖子一样的部分,⑤ 狭窄地带,如瓶颈等。这些意思各不相同,但都与原始意义① 有关。② 由 ① 转义而来;③ 是 ① 的意义的缩小;④ 和 ⑤经隐喻而获得。不论怎样变化,这些意义都与原始意义,即"脖子"这个概念有着各种语义关联,即都存在语义理据。
  另一种途径是呈连锁型发展,即从原始意义联想到第二个意义,又从第二个意义联想到第三个意义,依此类推。
  在英语词汇的教与学的过程中,教师和学习者都应对此极为重视。教师在词汇教学的备课过程中,应在这方面多下功夫,尽可能多地提供所学词汇的语义理据,学习者也不能一味依赖教师,要逐渐养成语义理据认知的习惯,了解其意义产生的路径和源头。这样,学习者在认知词汇时能够对词汇进行深度加工,在深度加工基础上的词汇记忆加强了长时记忆的语义编码,经过深度加工的信息又不容易被遗忘,所以只要学习者在最初学习之后做适时的复习,就可以很容易地将之存储进长时记忆中,永远不会遗忘,甚至有些词汇的语义理据可能很生动形象,只经过一次记忆就直接被存储进长时记忆也是极有可能的。
五、结论
  在英语词汇的认知过程中,对词汇进行语义理据的深度加工,使某一个单词的某一个意义不再孤立存在,而是与该词的其它意义联系起来,这不仅有助于学习者记住忆某一个意义,也有助于记忆该词的其它意义,并且使之更易于进入学习者的长时记忆。

参考文献:
Ullmann Stephen. 1962. Semantics: An Introduction to the Science of Meaning .  Oxford: Basil Blackwell.
陆国强. 现代英语词汇学.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王艾录, 司富珍. 语言理据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
严辰松. 语言理据探究.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0,(6 ).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