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文学论文>艺术理论论文

90年代中国女油画家作品的单色化倾向研究

2015-09-23 09:37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摘 要:本文对上世纪90年代中国女性油画家创作的单色化倾向的作品进行梳理,以解读作品单色化倾向背后所蕴含的独特的女性心理,探究其美学价值和文化内涵。

关键词:90年代;中国女性油画家;单色化倾向
1.“单色化倾向”及其相关概念
  油画作品的“单色化”可理解为油画作品中色彩的单纯化倾向,是现代艺术的一大显著特点,油画作品的“单色化倾向”是指艺术家对画面进行主观的单色化的处理,不同于以往学院教育讲究色彩的冷暖对比,淡化光源色和环境色,把内心的需求做为第一选择。可以是类似素描的黑白灰效果,或是以一种颜色为主导做明度上的推移。我把这种近似单色的表现方式统称为“单色化倾向”。
2.90年代中国女性油画家创作的特殊语境
  选择单色化倾向的表现,是因为90年代的中国女性油画家具有折中性。西方女艺术家多以极端而直观的方式,达到向男性主导的社会进行斗争的目的。而活跃于90年代的中国女油画家大多生于60年代,在经历了文革“无性别”的童年,接受过西方平等、自由思想的教育,进入社会、家庭后,面临一系列角色的转变,面临个人理想的实现和社会对女性传统观念的强烈反差。她们感觉失望,压抑,强烈的渴望表达。单色化倾向作品中色彩的象征意义恰恰契合了她们某些心境。
  其次,折中性也来源于她们特殊的学习经历,她们是最早接受正规学院美术教育的女画家,在80年代,美院的教学还是以苏联写实主义为主的,这些女油画家大都具有较强的基本功,在艺术创作中,她们也不会轻易抛弃这种技艺。在探寻自我表现的道路上并没有走得太离谱,一方面固守传统的艺术形式---写实主义,“以不变应万变”; 另一方面“尝试变化”试图在材料和表达上有所突破。这种适度的把握与中国女性油画家的特殊语境是相吻合的。
3.90年代中国女性油画家作品单色化倾向的价值内涵
3.1 单色化倾向作品中的自我
  中国女性油画家创作的单色化倾向的作品大多围绕女性自身的生理、心理以及文化层面展开,再通过某一种主导的单色渲染出或喜或悲,或冷漠或热烈的氛围,极富个性和视觉张力。
  喻红是新生代的代表人物,“新生代”画家多把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和熟练的学院技巧相结合,她在89年就创作了一批具有单色化倾向的作品,这得益于她早在附中时就表现出来的扎实的素描功底。这种特征实际上也奠定了她日后的创作基础,相当长的时间用一种类似素描的单色形式。
  从90年代初的《褐色肖像》、《金色肖像》系列到90年代中期的《家谱》系列,画家一直探究中国女性在现代社会的精神状态和对女性自我角色的审视,从类似于写生的""单色肖像""画,到单色背景前的家族群像,做母亲的经历使她的作品融入更多人生体悟。从1999年开始,喻红开始创作《目击成长》系列,这是以个人影集为蓝本的成长记录,她将一些用照相机捕捉的瞬间如实的呈现于画布,原来黑白的照片现在依旧以黑白单色的形式表现,一方面这延续了画家所架熟就轻的手法,一方面体现一种冷静,清醒的态度。描述女性“个体”如何在“家庭”这一社会组织中成长,包括身体和意识。黑白的画面在观看时带有飘渺的怀旧感,更有情绪上的真实感。
3.2 女性个性语言的重塑
  传统男性艺术家对于女性画家的油画印象多是甜美,柔媚的,而90年代女油画们试图通过单色化倾向的表现形式破坏这种成见,重塑视觉的美感。
  女人体是四川美院的刘虹从80年代至今一直描绘的题材, 她以写实而概括的手法,把画中的女性人体及背景的明暗色调归纳成几近黑白的色彩,展现出处在一种茫然和迷惑、焦虑和绝望的状态。《冥想》系列用极单纯的背景和灰色调显得清冷甚至有点萧瑟感,这些人体,光滑,生硬,冰冷,看似没有任何个性和情绪,完全抹杀了男性画家极力诉诸感官的女人体的肉感和温暖。
3.3 单色化倾向作品中色彩的隐喻
  在漫长的儒家文化与封建礼教的影响下,中国女性长期生活在压制个性的社会形态中,她们很难痛快淋漓地表达自己的艺术思想。因此,女性油画家的单色化倾向的色彩往往具有象征性。
  任教于天津美院的蔡锦是较早确立自己符号的当代油画家,红色是她标志性的色调,红色很容易产生的联想是:流血、生殖、暴力等。在她画的她美人蕉中,繁复扭转的笔触、纠缠迂回的肌理,像霉菌般蔓延,有一种欲说还休的情欲,令人深陷,晕眩,具有强烈的视觉力量。
  在早期的作品里,我们可以看到一种肉感的猩红色作为画面的主调,几乎不加调和的大红、玫瑰红加上绿色的衬托,使色彩非常的强烈和刺激,为她的画增加了生命的活力。
  90年代后期,经过结婚、生子一系列生活的变化,蔡锦的心态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她把美人蕉从布面挪到浴缸到车座,高跟鞋,床垫等不同的载体上。 这时期的红色纯度也降低了,在《美人蕉155》中,色彩由单一、刺目的红,变为黯然、甚至有点脏兮兮的黑灰,只在不多的地方点染着小面积的粉红色,造型由原先的密集、结实,变得松散、犹如斑驳的老化的墙壁上的苔藓,没有了生的欢愉却衬托出一种腐朽的伤感。
  女油画家刘曼文也善于运用了单色的隐喻,她的《平淡人生》系列,以一种沉闷的灰色调,表现出一种潜在的不安。她用许多不同的色彩混杂出令人混乱的颜色,甚至用黑色表达令人窒息的感觉。如康定斯基所说,黑色意味着空无,像太阳的毁灭,像永恒的沉默,没有未来,失去希望。
  90年代是女性在寻找艺术中失落的“自我”的阶段,有些女艺术家过多地沉缅于自我的狭小圈子,在花花草草、母子嬉戏、闺房梳妆,在墉懒闲散的情调中自怜、自娱,不少艺术品从内涵到表现形式上都存在趋同倾向。90年代的女性油画家的具有单色化倾向的作品给中国女性艺术家自我意识的表达和艺术语言的探索提供了一种可能性,虽然带有很强的折中色彩,但仍可以把他看作是中国女性油画艺术走向成熟的重要的过渡阶段。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