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文学论文>艺术理论论文

梦幻题材的唐传奇的价值分析

2015-09-09 09:21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摘 要:梦幻题材的小说到了唐代不再简单记录奇异的梦境,而是融入了作者深刻的思想与情感,通过梦境来寄托理想追求或现实评判。本文从婚姻、仕途、人生感悟三个方面分析唐传奇中梦幻题材作品所反映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唐传奇;梦幻;现实意义   中图分类号:I2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2)24-0004-01   弗洛伊德说:“梦是完全有效的精神现象——是潜意识里欲望的满足”,唐传奇中梦幻题材的小说正是如此。唐人开始“有意为小说”,进行主观虚构,将现实中的憧憬与愿望、不满与批判,通过梦幻题材表现出来,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研究这类作品有利于我们了解唐人的生活状况与心理状态。以下就从婚姻、仕途与人生感慨三个方面来探析唐传奇中梦幻题材作品所体现出来的现实意义:   一、婚姻爱情之寄托   首先,唐代婚姻很讲究门第,迎娶豪门女子是各阶层士子的梦想,因此门第之别是阻碍婚姻自由的一道鸿沟。其次,贫富之差也是阻挠真爱的一个重要因素,父母为了门第、财产而棒打鸳鸯,屡见不鲜。此外,男尊女卑的社会观念还造就了一批薄情寡义却心安理得的负心汉,女子被弃时有发生。因此,小说家便将当时人们对婚姻爱情的渴望与不满通过“梦幻”表达出来。   《南柯太守传》中淳于棼到达大槐安国后受到的第一个优待就是迎娶金枝公主,这为他步入官场打下了牢固的基础。沈亚之的《秦梦记》记述他入秦辅佐秦王的经历中也有娶秦公主弄玉一节。《樱桃青衣》中盧子也是梦遇青衣为其引荐于权势之门,娶其中郑氏之女为妻,从此官运亨通。可见当时士人对于迎娶豪门之女的普遍渴望。   寄托真爱于梦境的作品也很多。《华州参军》虚构了崔氏女与柳参军真爱受阻,崔氏死后与柳相会的故事。二人别后再见,“悲欢之甚”,崔氏曰:“人生意专,必果夙愿”,追求真爱至死不渝。白行简《三梦记》中的第一梦还记述了一段“彼梦有所往而此遇之”的夫妻之情。《独孤遐叔》也记录了丈夫出游妻子思念,二人共做一梦展现相思之情的故事。   唐代小说家对妇女的命运是满怀同情的。《柳氏传》中,柳氏因略有姿色,竟像货物一样被丈夫送给朋友,任人摆布,妇女地位可见一斑。唐代读书人常外出游历干谒,将新婚妻子一人留在家中。《纂异记》的《张生》记述了张生“一亘别妻子游河朔,五年方还”,妻子寂寞难挨,张生与妻子做了同样的梦。梦中张妻一边饮酒一边吟唱:“良人一去不复返,今夕坐愁鬓如雪”、“夫婿段音书,遥天雁空度”将孤独新妇的寂寞哀怨展现得淋漓尽致。唐代小说家满怀同情,将妇女卑下的地位、悲惨的命运揭露于小说之中,为女性唱出了一曲悲歌。   二、功名仕途之渴望   唐朝国力明显增强,士人也更积极地谋求入仕,做官几乎是每个士子的人生理想。这就有了很多热衷功名之人常做着平步青云的美梦。当然,也不乏仕途失意之人,或久战科场屡屡败退,或干谒多年一无所获,也有的不谙官场明争暗斗败下阵来,因此,借梦幻抒发不平,揭露官场险恶的也很多。   《枕中记》和《南柯太守传》,都记述了梦中做官的情节。《枕中记》的卢生极热衷功名,嗟叹:“士之生世,当建功树名,出将入相”,《南柯太守传》中淳于棼“因使酒忤帅,斥逐落魄”。二者都热衷功名却仕途失意,当官梦无法实现时,便将追求付诸梦境,幻想步入仕途,官至宰相,建功立业。另一篇《刑凤》也虚构了王生梦吴王葬西施,而自己作佳词挽歌,受吴王赏识之事。   仕途不遂借梦境抒怀的作品也很多。沈亚之《梦秦记》就虚构了他梦入秦国遇秦王向其请教国策的经历。他在梦中向秦王一展胸中强国之策,并亲自带领士卒“伐河西”“攻下五城”,立下汗马功劳。再如《梦钟馗》这篇对钟馗捉鬼最早的记录中,钟馗的原型竟是一个落第的进士。他在唐玄宗的梦中自述:“臣终南山进士钟馗也,因武德中应举不第,羞归故里,触殿阶而死”,死后成了皇帝身边的守护神,替皇帝祛除鬼魅。可见科场落第对读书人打击之沉重。   以梦幻题材揭露官场险恶的作品也不少。《樱桃青衣》中盧子因娶豪门之女而得到一干亲贵的帮助:“礼部侍郎与姑有亲,必合极力”,“明春遂擢第”;“吏部侍郎与儿弟当家连官,情分偏洽,今渠为儿必取高第”,“又登甲科”官场之弊一目了然。《枕中记》,卢生“同列害之,遂诬与边将交结,所图不轨,下狱”。《南柯太守传》,淳于棼在梦中虽贵为驸马,“次于王者”,仍免不了遭人陷害,落魄而归。同时,作者还通过淳于棼出入大槐安国前后,仆人及车驾的对比突出了世态炎凉。唐代小说家不仅在“梦境”中寄托了对现实功名的渴望,也表现出对于官场斗争的无奈与批判。   三、人生如梦之感悟   唐朝是一个空前繁荣和开放的朝代,人们生活在一个政治安定、经济发达、文化也相对繁荣的环境中。唐人多很现实,功名利禄、荣华富贵是他们普遍的追求,到处可见汲汲于科考或干谒之人。然而,一生的奋争与追求最终往往给人荣华过尽,万事皆空之感。因此,唐人便开始思索人生,有了一些独特的体悟。   首先,“人生如梦”成为普遍共识。《枕中记》中卢生热衷于功名而屡屡失意,吕翁便以一枕黄粱之梦为他展示了倏忽而过的荣华一生,使他体悟到了“人世之事,亦犹是(梦寐)矣”的真谛。《张生》中,“长须者”更是以梦喻人生:“何必言梦中,人生尽如梦”。人生如梦的感悟从唐代产生开始,直至今天都是人们的一种普遍共识。   唐人积极追求功名,但这种热衷与付出往往又被明智者看透,得出一种万事皆虚幻的认识,转而生出消极归隐之心。《南柯太守传》中淳于棼在大槐安国历经一世宦海沉浮,最后“感南柯之虚浮,悟人世之倏忽,遂栖心道门”。《樱桃青衣》中盧子梦历宦达一生,醒后亦罔然叹曰:“人世荣华穷达,富贵贫贱,亦当然也”,“而今而后,不求宦达矣。寻仙访道,绝迹人世”。这些感慨大有警戒世人之意,也流露出看破尘世,意欲归隐的情结。这种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五代《三水小牍》中《陈璠》一篇还有“五年荣贵今何在,不异南柯一梦中”的感叹。   虽然梦幻题材的小说内容多是虚构的,但这种虚构也是来源于真实的现实生活。通过对梦幻题材的唐传奇加以剖析,我们对唐代社会的婚姻、仕途和唐人普遍的人生态度都可见一斑。   参考文献:    弗洛伊德著.孙名之译.释梦.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   李昉等编著.太平广记.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59.   林骅,王淑艳编著.唐传奇新选.湖北:湖北教育出版社.2006.   程国赋.唐五代小说的文化阐释.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