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尼亚传奇》是英国著名文学家C.S.刘易斯创作的一套七册奇幻儿童文学,是由《魔法师的外甥》(1955年)、《狮王、女巫和魔衣橱》(1950年)、《能言马和男孩》(1954年)、《凯斯宾王子》(1951)、《“黎明踏浪者”号》(1952年)、《银椅》(1953年)、《最后之战》(1956年)(按故事年代排列)组成。但刘易斯在写作《纳尼亚传奇》时,是按时间顺序完成的。所以,如果合在一起阅读《纳尼亚传奇》,就如一位书迷所说:“如果合在一起读,就会感到这是一部一气呵成的故事。如同我们仰望天空,先是零零碎碎的一颗颗的星星,看着看着,就汇集成了一个星座的形状。纳尼亚王国有属于自己的太阳、月亮和星星……”
一.“第二世界”的构成和定位
“第二世界”理论的提倡者是J·R·R 托尔金。他认为:第一世界是上帝创造的世界,既现实世界。而人们不满足第一世界的束缚,用“幻想”去创造一个想象的第二虚构世界。这个第二世界,所有的一切都是以一种看得见的“真实”形象建构起来的,它真实地反映了第一世界。作为托尔金的同行密友,刘易斯是“第二世界”理论的积极支持者和追随者,《纳尼亚传奇》是作者对托尔金“第二世界”理论的一次伟大实践。
《纳尼亚传奇》中构筑的第二世界,给出了一个与现实社会的接壤点,使原来遥远的、可望不可及的神话般的世界,变得近在咫尺,呈现在眼前。其幻想世界大门洞开,沟通了读者与故事背景的交流。作者借鉴了麦克唐纳把读者从现实世界带入幻想世界的方法,作品中的现实世界是在大战期间为躲避空袭来到乡下的几个孩子的生活世界,而纳尼亚王国是一个妖怪、精灵遍地的世界,我们可以通过一种“通路”进入它的领地。在《狮子、女巫和衣橱》中那个通路是一扇时开时闭的大衣橱。衣橱这边是战火硝烟的第一次世界大战,走进衣橱就是白雪皑皑的传说的世界,孩子们就是通过这个衣橱进出两个不同时空。
著名学者朱自强先生认为:“第一世界”和“第二世界”分别拥有各自的时间顺序和因果顺序[1],人物就穿梭在这两个空间里。要把这两个世界放在一个小说里不难,难的是如何从一个世界自然、平滑地进入另一个世界,并建立起两者之间的因果关系,即为什么要有“第二世界。
二.魔幻世界和现实世界的理想距离
民间故事的开端都少不了一句“从前”或是“在很久很久以前”,它提醒:将会进入一个超自然的世界。在故事的结尾,常用一句“两人又过上了幸福的生活”与开头相呼应,表示与现实性的隔绝已经完成……在童话中大多采取这种开头的方式,明确的告诉这是一个想象的故事。而儿童幻想小说,却把现实生活和幻想的故事一起描写,幻想就发生在现实生活之中。
(一)魔幻的世界
在生活中,每个孩子在童年时都有一个和许多小伙伴穿越大街小巷中乐此不疲的奔跑“寻宝”的经历。
在作品中的魔法世界里,作者为孩子们设置了通往王国的不同通道。在《狮王、女巫和魔衣橱》中是放在阁楼上的一个大衣橱;在《凯斯宾王子》里是正在火车站的长椅上等待回学校的火车的兄妹四人,忽然被一股神奇的力量又带回到了神奇的纳尼亚世界……正如上野瞭在《伸向纳尼亚王国的通道》一文中写到:“每个人在自己的日常生活中,一下子跨进了不可思议的地方。这两个世界的连续感,促使每个读者形成一种对故事中的世界的亲近感”[2]。
作者通常会在平常的生活中嵌套很多魔幻和童话般的场景。虚虚实实,让孩子们以为童话就是现实,现实就是童话,这样才有了童真的快乐。
在小说中,另一个充满魔幻的是里面各种各样的生物,他们不仅有人一样的思维和情感,而且和人相比更有一种高级的魔法。作者受麦克唐纳和内斯比特的影响,继承了幻想与探险故事的传统,把它们融汇到一起,再加上自己的基督教信仰,从而使它们变成一个全新的、有创造性的故事。故事里那个如神一般充满着权柄、智慧与威风正义的狮子阿斯兰,他雄浑的吼叫唤起河水吞没了敌人时,不由得想起在出埃及的路上,红海吞没了追赶以色列的埃及人。阿瑟兰又让纳尼亚国的老鼠首领恢复了尾巴。你可以看到体态肥硕及年老的半人半羊神、小矮人,幽默风趣、可以舞刀弄剑的可爱老鼠和半羊人……虽然他们和人一样有思维和感情,但所有的设计都更加趋于动物化,让孩子们能够在这神奇丰富多彩的动物世界里畅游。
(二)真实的世界
人们往往对现实之外可能存在的世界有着超乎寻常的兴趣。刘易斯给全世界的儿童创造了一个全新的童话世界——纳尼亚王国,这个童话世界似乎离我们并不遥远,而是发生在真实的“二战”期间,他们通过家中的一个普通衣橱,摆脱残酷的现实,走进梦幻的童话世界。作者似乎也意识到了孩子的成长过程是故事的灵魂,所以在作品中,没有王子与公主的浪漫爱情故事,但是却展现了儿童世界的纷杂和孩子成长过程中所应具备的最美好的秉性,即真诚、友爱、团结、忠诚和奉献。
在被压迫的纳尼亚国度里,幻想的世界退化到了野蛮:树木没了灵性再不能挪动,动物再不能说话,只有赤裸裸的捕食欲望。一个属于孩子的幻想世界被破坏摧残,正在消失。所幸,残存的纳尼亚人秘密地在密林深处集合了起来,等待传说中的王者到来。
纳尼亚人大概就是我们自己:那些残留在内心的幻想与纯真的世界。当我们抛弃了纳尼亚选择了人类的国度,于是就由着竞争与厮杀占据上风。但是这个纳尼亚的世界,传说中的王者却一定是孩子。当四个起初有着这样或那样缺陷的孩子成为传说中命定的解救者,肩负着为被压迫者和幻想世界找回家园的使命时,他们注定要在重任里找到自己,凭借天性里的勇气与信念,战胜自己的同时也打败了敌人。
在这样一个幻想的王国里所反映的也是我们周围的真实的世界。里面的每个生物都有自己的性格特点,也有如现实中人们的私欲之心。比如可爱的露西在衣橱世界里见到了她的第一个朋友——吐纳先生——一只羊怪,或者说一个半羊人,吐纳先生把露
西带到了他的小屋,给她牛奶和面包,并为她吹奏纳尼亚摇篮曲。曲声停落处,小屋的灯熄灭了。吐纳先生痛苦地蜷缩在楼梯上,他在和自己做着痛苦的心理较量。是把露西交给可恶的女巫,还是让露西回家?其实人也有两面性,善和恶的双重性同时存在,善恶之间往往只有一念之差,关键在于我们如何把握。
《纳尼亚传奇》有着独特的幻想之美。在《纳尼亚传奇》中,刘易斯借助幻想的力量,以魔衣橱为通道,完成了从现实世界到幻想世界的自然转换,把读者带入了一个充满想象的“第二世界”[3]。兄弟姐妹四人在纳尼亚王国奇异经历构成了对他们之间手足亲情的考验,展现了人物真实的情感世界。书中的情节惊险梦幻,充满了强烈的游戏精神,这也是儿童文学最为重要的审美标准之一。正如作家班马所说:“游戏,正是童年的象征。‘游戏精神’,就是‘玩’的儿童精神。”[4]这种充满童心童趣的“玩”的游戏精神,其实是对现实中未能实现的愿望的补偿方式,体现出儿童最本质的需要。
结论:
《纳尼亚传奇》作为一部世界著名的儿童小说,其展现的幻妙世界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小说以这七部作为主人公冒险成长的一个完整故事,让我们经历体会到故事里的四个可爱、勇敢兄弟姐妹的冒险历程以及他们的成长蜕变。它是西方文化和世界观的一个缩影,它记叙了几个孩子的成长过程,注重孩子人格和道德的塑造,描写了完整的一个成长状态,对我国儿童的成长小说也是一种很好的借鉴。
参考文献:
[1]谢芳群.文字和图画中的叙事者(M).武汉:湖北少年儿童出版社,2003
[2]转引自彭懿《西方现代文学论》,少年儿童出版社1997
[3]朱自强.中国儿童文学与现代化进程(M).杭州:浙江少年儿童出版社,2000
[4]吴其南.童话的诗学(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1
[5]班马.前艺术思想(M).福州:福建少年儿童出版社,19
钟淑杯,女,海南琼台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中文系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