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文学论文>心理学论文

论公共图书馆对社会公众的心理干预

2015-07-29 09:52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摘 要: 社会经济的日渐繁荣带给我们丰富物质享受的同时,也同样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更大的压力和更多的问题。转型期的中国,报复社会犯罪案件频频发生,暴露了已经失衡的社会心态,因此建立社会心理干预渠道迫在眉睫。公共图书馆凭借自身文献资源、休闲文化空间、人员等优势,可以通过与社会相关部门合力共建社会公众心理干预的有效机制,促进社会大众心理健康发展,构建和谐社会,杜绝类似惨案的再度发生。

关键词:图书馆 社会公众 心理干预
  随着社会经济的蓬勃发展,生活节奏加快,人际关系日趋复杂,面临着更多竞争,更大的压力,潜伏着更多的对失败的恐惧和焦虑,很多人出现心理失调,进而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障碍或精神疾患。在这种情况之下,只有大力发展精神卫生服务,才能避免类似悲剧不断发生。因此在新形势下,应充分发挥图书馆自身的功能作用,利用图书馆资源对社会公众实施有效的心理干预。
  一、公共图书馆实施心理干预的优势
    1、优雅的环境 
    公共图书馆大多坐落在风景优美之地,绿树成荫的庭院、良好的通风采光状况、整齐有序的图书、馆员亲切文明的服务,缔造出公共图书馆宁静雅致、充满文化气息的人文环境。心理研究表明,视觉信息能影响人的思想情绪,行为情绪和心理状态。这些充满人文气息的群体氛围,能使有心理危机的读者摆脱心理压力,增加乐观情绪,调整心态,重塑希望,激活其昂扬奋发的心境。
    2、丰富的信息资源
    图书馆被誉为“知识的海洋”、“人类历史文化遗产的展览馆”,拥有各个学科、各个方面的信息资源,能从多方面来充实读者的心理健康知识。从浅显的心理卫生知识到深层次的心理问题的分析等书刊,应有尽有。并且,读者可以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来了解自己的心理状况,并找到解决问题的方式。
    3、较高的人员素质
  图书馆工作人员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人格魅力,主动热情地为读者提供服务,注重关怀和理解他们。对于自卑和抑郁的读者,应该主动询问其需求,耐心解答其疑问,并有意向他们推荐一些心理健康、乐观向上、富有哲理的书刊,对于焦虑和逆反心理严重的读者,既要平和、理智、又要善于疏导,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用自己的诚挚和爱心,营造良好的关爱氛围,帮助他们度过心理难关,超越自我,走向自强。
    4、馆员与读者之间和谐、平等的关系
    图书馆员与读者之间没有职级隶属关系,也没有利害冲突。在图书馆里,读者可以平等友好、轻松愉快地同馆员相处。这可使读者较好地消除对心理咨询的恐怖心理,较自由地对图书馆员倾吐心声,从而使图书馆员较容易地识别读者的心理特征。在此基础上做好对读者的心理咨询服务工作。
  二、公共图书馆开展心理干预的方式
    1、专题讲座与培训
    图书馆可根据读者的年龄特点、心理特征、认知水平,以及生活与工作中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定期邀请心理学专家举办心理健康专题讲座,重点讲解常见心理疾病的主要症状、典型病例和预防措施,传授心理疏导的方法;利用宣传栏、图书馆网站开辟心理健康教育专栏。根据不同读者的心理特点和可能遇到的问题有针对性地确定系列专题,定期更新专栏内容;利用展厅、自修室、走廊举办心理、生理健康专题展览,引导读者辨别是非,掌握科学知识,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面对面心理咨询
  图书馆应选拔知识阅历较丰富、心理素质高、熟悉本馆馆藏,有强烈的责任心、良好修养,加之感情丰富、有敏锐观察力和助人为乐和奉献精神的图书馆员,进行系统的心理干预理论学习和实践培训,为读者提供一对一的心理咨询问答。双方不仅可以通过口头语言交流信息,也可以通过动作、眼神来传递信息。一般来说.读者要面对陌生者述说自己的心理困惑需要很大的勇气,而对于冷淡不易亲近的人更是想绕道而行,所以图馆员可以在前面谈到的专题讲座或培训过程中树立自己亲切和蔼、易于沟通、值得依赖的形象。使读者愿意向他们倾诉。
    3、阅读疗法
  “阅读疗法”又称图书疗法,是图书馆学与医学的边缘学科,它是除认知治疗、行为治疗和药物治疗以外的一种新疗法。关于阅读疗法的含义,一般以1961年收入第三版《韦氏新国际英语词典》的定义为准,因为该定义得到了美国图书馆协会的正式承认。该词典定义为:“A.利用选择性的阅读辅助医学与精神病学的治疗。B.通过指导性的阅读帮助解决个人问题。”我国古代早就意识到读书可以治病,早在2400年前,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就提出阅读有“兴、观、群、怨”的功效,即增长知识、提高修养、乐群开朗、排忧解郁。宋代著名学者范纯仁曾云:“今之经藏,犹药之府电”,将书籍比作可以治病教人的医药。清代文学家涨潮写出一篇题为《书本草》的小品文,构思巧妙,别具一格,也可以说是一份极具中国特设的阅读疗法书目。经常读书的人,能够长知识,增智慧,悟道理,扩视野,辨正邪,净心灵,悦心目,养成健康的心态和丰富的内心世界。专心读书,能够集中注意力,志有所专,心不外驰,于身有益。静心读书,能够转移不良情绪,消除心浮气躁,忘记烦恼疑虑,缓解精神压力。纵然疾患在身,徜徉书海,也会减轻病痛。读书既养心,又养生,心身内外,互相滋养,实现为有百利而无一害。因此,与心理咨询比较而言,阅读疗法具有心理咨询难以替代的作用.
  三、结语
  早在1970年,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WHO)顺应时代的进步,给健康下了一个新的定义:“健康不仅指没有疾病或躯体正常,还要达到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方面的完满状态。”公共图书馆在构建社会公众心理健康方面具有较多优势,政府应充分发挥图书馆的这些优势,对其给予必要的财力、物力和政策支持,把图书馆向读者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列人其职能范畴,将目前医院设立的心理咨询室与图书馆的咨询服务相结合,拓宽读者寻求心理咨询的渠道。公共图书馆要加大宣传力度,扩大心理咨询服务工作的影响力,增强心理咨询服务工作的吸引;加大信息资源建设力度,购买更多心理知识方面的书籍,为图书馆开展心理咨询服务提供必要条件。
   
参考文献
1  杜丽宇.阅读疗法与大学生心理健康[J].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2).
2  陈静荣.浅谈图书馆读者心理健康教育[J].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2009(10).
  第23卷第5期
3  于建嵘.南平血案警示[J].南风窗,2010(09).
4  蓝枫.从南平血案看心理危机干预[J].科学生活,2010(05).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