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学生的信仰现状
通过对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从总体上看是积极、健康、向上的,具有一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对党和政府信任,对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充满信心。但是同时我们也应该清醒地看到大学生的信仰中也存在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大学生的信仰呈多元化的趋势,出现了一定的问题,他们中的一些人对马克思主义及其共产主义理论进行怀疑和否定,不再信仰共产主义。新时期大学生信仰教育存在的问题:
1、思想观念多元化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所取得的成就,为大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提供了非常有利的客观条件。但是,同时也应该看到,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成分和经济利益多样化,社会组织形式和社会生活方式多样化,就业岗位和就业形势多样化,社会意识和社会价值观也出现日益多样化的趋势,从而也使大学生的思想发生变化。同时,受某些腐败现象的影响,也使部分大学生对社会主义制度和共产党的领导产生了困惑和不信任的情绪,还有封建的残余势力、资产阶级思想和价值观念等给大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也带来许多负面影响。
2、价值取向功利化
主要表现在利益问题上,追逐名利,行为表现上向个人主义、金钱主义、功利主义倾斜。伴随着高等教育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转变,也给当代大学生就业造成了巨大的压力,从而在处理个人与集体、社会、国家的关系问题时,不能很好地将实现自身价值和社会价值很好地结合起来,价值取向扭曲。
3、心理素质脆弱化,缺乏对挫折的容忍力和超越力
当代大学生学习生活在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战略目标的关键时期,社会正发生着复杂而深刻的变化。这种变化为大学生带来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和难得的机遇。但是随着大学生面临的竞争、学习、经济、就业、以及情感压力的逐渐加人,大学生往往不能正确地认识自己。他们一旦在社会生活和工作中遇到困难就会产生消极情绪,缺乏应有的自我心理疏导和调适能力。
二、大学生群体中出现信仰低谷的原因
大学生出现信仰低谷首先是与我们的教育方式有关。受世界经济一体化,全球化及国内国市场经济的影响,我们教育的一味的追求抽象的科学知识和实用的技能,忽视了人存在的价值,忽视了生命主体的终极关怀,也就是说我们的教育忽视了人的精神需求,致使教育没有真正涵盖学生的生活、生命、人性、价值等各个层面,从而塑造出了一部分人格和信仰不健全的学生,因此要提升大学生的信仰素质,我们必须关怀人文教育,改革我们的教育方式
三、新时期加强和改进大学生信仰教育的具体对策
1、社会改革应当成为信仰教育的有力助手,为学校信仰教育创造条件。
在社会规范的制定中把信仰理想贯彻进去,使人们在遵守并维护社会规范中实现理想和信仰,对大学生的信仰教育不能仅仅依靠学校这一小块范围,社会改革应当成为学校信仰教育的有力助手,通过社会规范的制定,通过物质利益的引导促使社会各界对信仰教育的积极响应和广泛参与,从而努力营造一种积极健康文明的社会生活氛围,以利于学校信仰教育的有效开展。
2、认真组织社会实践,使大学生亲自体验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所取得的伟大成就,是帮助大学生坚定崇高理想信念的有效途径。
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有助于他们真正认识社会,了解国情,增强建设祖国、振兴中华的责任感。我们可以带领学生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进行参观,可以学习英雄人物、模范人物的先进事迹,可以欣赏一些优秀影片,也可以鼓励学生作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尤其是要把理论和社会现实中存在矛后的地方解释清楚。通过这些社会实践确立马克思主义信仰,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念。
3、拓展高校网络信仰教育的空间,积极应对西方国家政治文化观念的渗透,巩固大学生对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信仰。
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网络和信息,提高辨别力,自觉维护共产主义、社会主义的信仰。让学生充分认识到网络是信息传播的渠道或媒介,是继报纸、广播、电视之后的第四媒体。它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能给人们带来丰富的有用的信息,另一方面又能使人们陷入网络陷阱。认清网络上的各种信息,以分清是非,澄清认识,吸收其精华去其糟粕,自觉维护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
4、加强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使学生走出信仰困境
加强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坚定广大人民群众尤其是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念,是社会主义高等教育的基本特征,它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能否培养合格接班人的重大问题。所以,我们的高等教育应坚持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始终把政治合格放在青年教育的第一位,培养又红又专的具有坚定的社会主义信念,马克思主义信念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两课”是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主渠道。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任务是向学生传播马克思主义关于世界、社会、人生的基本观点和基本理论,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但是高校现在普遍存在削弱两课课时和学生对“两课”不感兴趣的问题,同时我们有必要做到“两课”的与时俱进,根据学生的认识特点和心理需求开展不同形式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
5、帮助学生区分马克思主义信仰与封建宗教信仰。提到信仰,很多人把它等同于宗教。认为不能用信仰来称呼马克思主义。的确,历史上很多人认为信仰就是宗教信仰。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我们必须肯定马克思主义是一种信仰,因为它立足于社会现实。它是科学性与现实性的统一。马克思主义信仰不像宗教和迷信那样歪曲人的力量使人和社会向畸形发展而是促进人健康和谐的发展。
除以上几种措施以外还有很多方法都能帮助大学生提升马克思主义信仰,走出信仰的低谷,最关键的是做到因人制宜和因地制宜。
参考文献:
1、荆学民,社会转型与信仰重建『M』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1999.
2、邵景霞,毕丽娜,赵彦,当代大学生信仰的危机与重铸『J』科技信息,2007,(13).
3、陈丽杰,当代大学生的信仰危机与重建,辽宁教育研究
4、刘建军.马克思主义信仰论『M』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1992
5、檀传宝.信仰教育与道德教育『M』.科学出版社,1999
6、荆学民.关于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信仰的理论思考『J』.马克思主义研究,1999年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