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肝移植患者;心理状况;护理对策
随着外科技术的进步,肝移植技术日益纯熟、完善,已经成为治愈各种终末期肝病的唯一有效方法。由于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从单纯的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患者心理问题已经成为影响肝移植患者手术的主要因素。据统计56%了肝病患者有躁狂、偏执等精神症状;90%的患者术前担心手术并发症死亡,患者与正常人相比,SCL-90总分差异显著。待肝期是每一位肝移植患者必须经历的特殊时期,患者的年龄、职业、经济条件、身体状况等各有差异,期间病患的心理问题更为复杂,严重影响着患者的身体健康、生活质量,也为肝移植手术的效果带来隐患。因此研究肝移植患者待肝期的心理状况,及时提供心理干预意义尤为明显。
1心理分析
1.1希望心理
研究证明希望与高血压、肝硬化、肾衰竭等疾病是消极相关的。肝移植患者对生的本能的追求,渴望回归正常生活。病人虽然长期受到肝病的消极影响,厌倦生活,对世界产生敌意,但待肝期病人热切希望能够出现肝源,并且配型成功,通过肝移植手术完全治愈,摆脱当下的病患生活,这是情理之中的,但也有患者对肝移植困难估计不足,盲目的乐观。
1.2焦虑心理
病人对超出自控范围、难以处理的潜在危险因素,在缺乏客观、理性的依据下,很容易产生焦虑不安。调查表明肝移植患者在手术前1周到一个月内,有明显的焦虑心理,在待肝期更为明显。病人既希望通过肝移植重获新生,同时又受到病痛的折磨,焦虑也随之而来。病人焦虑有多方面原因:第一:等待肝源,当前我国肝移植供受比较低,肝源稀缺,患者获取信息渠道少,肝源信息相对匮乏;第二:来自病痛的折磨,病患在生理上与正常人不同,要忍受着常人难以承受的病痛折磨;第三:手术风险高,一旦失败会危及性命;第四:手术费用高,肝移植手术费用给家庭带来很大的经济负担,病人对手术和相关治疗思虑再三、瞻前顾后。焦虑常常表现为注意力涣散,失眠,烦躁不安,心率加快,有的甚至会腹痛、腹泻、厌食的症状。长时间的焦虑不仅影响生活,也会加重病情。
1.3抑郁心理
Baker等认为待肝期过于漫长,患者容易产生抑郁,进而影响其健康状况,研究表明50%肝病患者在手术前患有不同程度的抑郁。待肝期患者抑郁的原因来自多方面。身体方面:长期的药物治疗,身体疼痛的折磨逐渐瓦解治疗信心;心理方面:待肝期求生的希望与对死亡的恐惧不断摇摆,耗费了病人大量的心力,精神;认知方面:对肝病治疗的非理性认识加重了消极情绪,逐渐走向低沉、抑郁。在冗长的肝源等待中,病人内心复杂,敏感,很容易走向极端,陷入无助、迷茫、孤独,进而摧毁治疗信心产生轻生的念头。
1.4担心心理
待肝期绝大部分的病人都有担心、恐惧心理。由于肝病本身对身体危害严重,治疗过程中不同阶段需要服用的药物多、副作用较大以及手术风险的不确定,都给病人带来很大的心理压力;待肝期病人主要担心肝源,担心什么时候有肝源,肝源配型能否成功;除此之外病人最大的担心是有关手术问题,担心手术的费用过高普通家庭难以承受,担心手术过程中的风险,担心术后的恢复的问题等。过分的担心会增加病人的心理压力,带来没有必要的精神伤害。
1.5恐惧心理
恐惧是指人们在面临超出自控范围内的危险情境,企图摆脱而又无能为力时产生的情绪体验。对于大多数待肝期病人来说,他们正处于这种危险情境中。由于对肝病知识缺乏理性的认知,对肝移植手术的不了解,本能的产生恐惧心理。在漫长的待肝期,缺乏肝源,加上治疗效果的不明显,病人很容易产生对死亡的恐惧。主要表现为心跳加速或心律不齐、血压升高、脸色苍白、嘴唇颤抖、嘴发干、身冒冷汗、四肢无力等等。
2护理对策
研究表明良好的心理行为干预有助于抑制宿主系对移植物的排斥反应,从而有利于病人术后的恢复;此外提示性情绪心理应激对体液免疫功能有抑制作用。大量的研究提示情绪性心理应激对体液免疫功能有抑制作用。交感神经一面通过骨髓、胸腺和外周淋巴器官上存在的直接的交感神经纤维支配,且淋巴细胞膜上存在肾上腺素能受体参与到免疫调节作用中;另一方面,情绪应激能显著降低特异性抗原抗体的水平,从而增高血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和皮质醇水平。所以科学、及时的护理对策不仅有助于摆脱消极的情绪,给病人带来身心的积极状态,从而有助于手术的正常进行,也有助于手术后的积极恢复。
2.1患者护理评估
护理评估是护理的首要任务,也是后期进行心理干预的依据。评估要有科学性、全面性、针对性,这样才能全方位、细致的了解到病人的心情情况。全面准确的搜集病人的相关资料,可以通过病人的病例、亲人、好友等多方面了解,评估患者的性格、精神意識、职业、文化程度、社会支持、经济负担、应对机制等。
在临床工作中,针对待肝期病人的特殊心理情况,要有针对的给予护理评估。常用的评估工具有问卷调查和心理测验、及临床生理指标测定等方法。评定表是用规范化的方法评定病人的生理、心理状态的工具。常见的症状自评表(Sysptomcheck-list90,SCI-90)、抑郁自评量表(Zungself-ratingdepressionscale,SDS)、焦虑自评表(Zungself-ratinganxietyscale,SAS)、埃森克格个性问卷(EysenckpersonalityquanestionnaireEPQ)、抑郁量表(HamiltonratingscalefordepressionHAMD)、焦虑量表(Hamiltonanxietyscale,HAMA)。以上是临床常用的一部分量表,主要是针对病人的心理评估、精神等方面的评估,评估科学、客观、量化细致、内容规范简便。
2.2患者护理干预
由于待肝期病人心理的复杂性、多面性,及时、有效的护理干预极其有必要,对患者身心生物影响应该贯穿于整个治疗、护理过程中。待肝期病人的职业、社会背景、文化、宗教信仰不同,除了传统的护理技术外,着重根据护理评估结果结合患者自身的特点和病情,个性化心理干预,以增加患者对康复的信心,提高治愈概率。
待肝期病人的中心问题是有无适宜的供体以及何时能得到适宜的供体,因此对其心理干预效果对肝移植手术的意义极为重大。病人入院,热情的接待,详细的介绍医院的医疗水平、医院环境,增加病人对医院、医生的治疗信心。详细的解答病人治疗过程中提出的各种问题,正确的使用安慰、鼓励、指导、暗示等支持性治疗方法,帮助病人解决对肝病、肝移植的认知问题,确保病人有稳定、良好的情绪,在此基础上建立彼此信任的医患关系。科学细致的向患者交代其真实病情,解答待肝期的病人的肝来源、匹配等方面的知识,安抚待肝期病人焦躁不安的情绪。
对焦虑心理的病人,医护人员要和家人一起和患者主动交流、沟通,根据其家庭、工作、文化程度等,深入病人心里了解病人焦虑的真正原因,消除焦虑。此外在心理医生的帮助下,指导病人在待肝期放松治疗,如果病人病情过重,可在心理医生的陪同下进行行为疗法、催眠疗法等治疗。
对抑郁心理的病人,由于其文化程度、收入水平较低,对医疗康复报有希望,医护人员要多鼓励病人,引导病人正确看待疾病中存在的价值,此外可帮助病人寻求多方面的经济支持,对有抑郁心理的病人提供支持治疗、认知治疗、行为治疗等,必要時小剂量应用抗抑郁药。
3总结
肝移植患者在待肝期心理复杂、敏感,了解待肝期患者的心理情况,探究其心理状况的起因,并针对性的提供护理评估、心理干预不仅能有效的减轻病人在待肝期的身心的压力、痛苦,也有利于肝移植手术的正常进行,为肝移植病人的康复打下厚实的基础。
作者:王丽娟
参考文献
[1] 严律南.现代肝脏移植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4:160
[2] 李星,屈清容等.肝脏移患者手术期心理状况分析[J].Journal of Medical Forum,2007,4:160
[3] 陈亚,张彩萍.肝移植的心理干预[J].北京:实用护理杂志,2004,15(6):160.
[4] 杨海宁,李蕊等.术前心理干预在肾移植手术中的干预[J].武警医学院学报,2004,13(2):16.
[5] 郑晓明,刁喜华等.肝移植患者术前的心理问题及对策[J].哈尔滨医药,2003,23(2):78-80.
[6] 陈律,席淑华等.肝移植患者心理状况分析及干预[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4,21(4):29-31.
[7] 刘江伟,张永久等.肝移植患者的焦虑、抑郁状态评估[J].临床研究,2006,10(15):17-19.
[8] 梁卫群.肝移植手术前后患者的心理变化及护理[J].现代护理,2011,8(8):98-100.
[9] 葛白娟,赵萍等.护理干预对肝移植术前心理状态的影响[J].武警医学院学报,2011,34(9):1029-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