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健康教育的有效实施为高校德育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事实说明,德育心理学化是高校提高德育实效的必由之路。我们积极探索,勇于实践,找到了一条符合德育内化规律的高质量、高效益的实施新途径。
我院自建院以来,在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下,依靠全院师生的共同努力,逐步建构起符合我院特色的现代华德育教育体系及操作模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回顾我校德育的探索历程,我们发现德育工作越是深入,越是艰难,表现为尽管我们想方设法利用多种途径、采用多种方法加强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行为习惯养成等教育,但效果并不十分令人满意;或者说在短时间内虽有一定效果,而过了一段时间学生又我行我素了。因而老师们常抱怨说:现在的学生真难教育!为此我们课题组对学院德育工作进行多次"会诊",一方面与辅导员、任课教师及教辅人员座谈,分析研究教育者的教育行为,筛选出其有效性的成份;另一方面与学生谈心交朋友,倾听来自受教育者的心声,探讨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形成的机制,通过理论联系实际,发现德育的实效性与学生心理健康的程度有着密切的关系。我们提出了走德育心理学化的道路,将心理学中的一些原理、规律、方法、效应等运用到德育工作中。经过一年多来的实践,成效已初见端倪,现将研究情况介绍如下:
1 构建心理健康教育目标体系,完善德育的内容
德育的内容包括政治思想教育、行为习惯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这些教育内容的确立主要是对社会的稳定与发展负责,但在如何对学生的个体发展与终身幸福负责则显得明显不足,而这恰恰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天然目的。因此我校开展了《苏南乡镇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目标体系及其操作模式的建构》课题研究,目前已基本形成心理健康教育目标体系的构建,扩充和完善了学校德育内容。
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开发心理潜能,预防心理疾病,增进心理健康。具体内容为:
(1)学习心理教育。加强对学生学习能力的训练与教育,让学生学会如何学习;加强对学生学习动机的培养和激发;开展成功教育,培养学生的成就感;培养学生勤奋的学习态度等。
(2)情感教育。培养良好的情绪自制力,良好的情感品质和培养起高级的社会性情操,包括道德感、审美感和理智感。
(3)性心理教育。了解身体外形及男女间的区别;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确立了解性角色意识及异性交往的意义及注意点。
(4)人际关系教育。培养健康的人际关系态度,有较强的人际关系知觉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帮助学生克服人际交往中的不良心理,提高他们的人际交往水平。
(5)健全性格的培养。培养学生对自己、对他人、对集体的良好态度,培养良好的性格、情绪、意志和理智品质,矫正性格上某些不良品质。
(6)耐挫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对挫折有正确的认识态度,培养对挫折的容忍观和超越力,学会处理挫折的技巧和方法。
(7)自我心理修养指导。提高学生对自身的感知和认识能力;培养积极愉快的情绪体验;克服消极的情绪体验,学会自我调控;培养自觉性、果断性、坚持性、自制性;性格方面,自觉塑造自身的良好性格,克服并矫正不良性格。
2 利用心理健康教育的渠道,拓宽德育的途径
2.1 专门教育与学科渗透相结合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向学生传授一些必需的心理健康知识是十分必要的。我们强调学院全体教师全员参与、全过程参与心理健康教育,下发学校自编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一书,供教师学习,提高广大教师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水平。在此基础上,各科教师联系自己所任教的学科适时、适度、有机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使各科都能在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2.2 集体指导与个别疏导相结合
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是使全体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结构,为学生当前生活及将来发展奠定良好的心理素质基础。实施过程中,我们充分利用校园广播进行专题讲座,开展集体指导,提高广大学生心理健康重要性的认识,普及心理健康基础知识,教会形成心理健康的基本技能。解决学生中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是心理教育的主要任务,而个性问题与特殊问题需要学院心理咨询中心的咨询师进行个别辅导。服务形式有:(1)面谈。如果学生有某种心理问题和困惑,可直接到谈心室与辅导老师谈心交流。(2)书信辅导。如果学生有某种心理问题,又觉得不便与辅导老师口头交流的,就采用书面交流。(3)音乐欣赏。我们在谈心室放置一台录音机,当学生心情矛盾又不愿诉说时,让他听听音乐,调节紧张不悦的情绪。
2.3 个案分析与工作总结相结合
学生个性的差异性、心理问题的多样性决定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要重视个案分析与研究,做到因材施教。为此我们对全院每个学生建立了一份心理健康跟踪档案,档案内容既有静态的学生个体基本情况、成长环境、身体状况及心理特征,又有动态的学生心理发展变化情况。这种跟踪性档案有利于班主任分析了解各个学生的身心发展状况,把准教育脉搏,对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同时有利于分析各个年龄阶段学生身心发展特点,找到普遍的规律性的东西,进行总结交流,提高广大教师的教育技巧和策略。
2.4 学院指导与家长配合相结合
学生生活的环境主要是家庭和学校。学校在实施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但不可忽视家庭因素,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要取得实效,必须赢得家长的支持。我们着力修筑学校与家庭之间沟通的桥梁,各系辅导员及书记定期与家长沟通,向家长宣传心理教育基本知识,交流教育经验与做法。新生入学报到的时候就召开家长会,共同探讨孩子教育问题,形成学校、家庭教育合力。
3 运用心理教育技术,改进德育的方法
许多老师都有这样的体会:现在的学生似乎什么道理都明白,他们说起来一套套,做起来却不是那么回事了。也就是说,学生的认知与行为相脱节,存在巨大反差。在实施德育工作中,我们积极运用心理学中的原理及技术改进德育方法,比如正强化法、负强化法、订立公约法、代币法等方法,都取得了不错的成效,正在实际工作中继续推广应用。
事实证明,心理教育作为德育工作的一种新途径,确实可以提高德育工作的成效。如果学校德育能够合理吸收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一些理论与技术的话,势必带来中国学校德育的一场革命。
作者:姚尧 来源:科学与财富 2016年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