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文学论文>心理学论文

青少年心理失衡的原因探析

2016-01-28 15:51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青少年是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少年强则国强”,这不仅指体力要强壮,更主要的是指其精神面貌、人格力量的塑造。当前青少年生理心智发展远远超过上一代的人,但是心理发展却令人堪优。青少年存在的心理问题常常表现在一般的个性缺陷上,如自私、懒惰、任性、霸道、怕苦怕累、意志薄弱,对人冷漠或性心理困惑等;在行为上表现有:厌学、考试作弊、打架斗殴、说谎等。所以教育界、社会学界提出的教育目标为“学会学习和思考、学会生存和发展;学会关心和同情、学会合作与做人”。但是即使这样,我们的教育措施却远远赶不上社会变革发展,带来的形形色色干扰因素对青少年教育的冲击。青少年从校内外、家庭中,从影视传媒和报刊杂志中会接受各种各样的信息。积极正面的信息对他们印象不深、影响不大,而消极负面的信息他们却津津乐道,彼此传递。不少受消极负面信息影响的青少年对学校提出的素质教育、人格教育以及人性教育等内容给予嘲笑与讥讽,使他们中的一部分人形成与我们社会倡导的人生信念与做人准则不同的心理行为模式。

 

  如,(1)暴富心理:表现为女孩想嫁大款,男孩想挣大钱,成为他们人生的第一目标。(2)无所作为心理:表现为孩子长大了也从不为父母分忧解愁,不为自己前途着想,认为反正有父母养着,何必为自己操心。(3)推诿心理:表现为他们在学习中、人际交往中或竞争、竞赛中遭遇了失败与挫折,便将一切责任推诿给父母、老师或社会;他们会怨天怨地怨人,而唯独不埋怨自己,责怪自己。⑷嫉妒报复心理:表现为嫉恨那些比自己学习成绩优秀、人缘关系好、长相美或经济实力强的同学,对他们优于自己的一切都既羡慕又嫉恨,轻则对他们挖苦讽刺,让他们难堪;重则造谣中伤或进行人身伤害。(5)急功近利心理:表现

 

  青少年是社会发展的一支主体力量。有人说:“少年强则国强”,它不仅指体力要强壮,更主要指其精神面貌、人格力量的塑造。当前青少年生理发展远远超过前辈,但心理发展令人堪优。青少年存在的心理问题常常表现在一般的个性缺陷上,如自私、懒惰、任性、霸道、怕苦怕累、意志薄弱,对人冷漠或性心理困惑等;在行为上表现有:厌学、考试作弊、打架斗殴、说谎等。所以教育界、社会学界提出的教育目标为“学会学习与思考、学会生存与发展;学会关心与同情、学会合作与做人”。然而我们的教育措施远远赶不上社会变革中形形色色干扰因素对青少年教育的冲击。青少年从校内外、家庭中,从影视传媒和报刊杂志中接受各种各样的信息。积极正面的信息对他们印象不深、影响不大,而消极负面的信息他们却津津乐道,彼此传递。不少受消极负面信息影响的青少年对学校提出的素质教育、人格教育以及人性教育等内容给予嘲笑与讥讽,使他们中的一部分人形成与我们社会倡导的人生信念与做人准则不同的心理行为模式。

 

  如,(1)暴富心理:表现为女孩想嫁大款,男孩想挣大钱,成为他们人生的第一目标。(2)无所作为心理:表现为孩子长大了也从不为父母分忧解愁,不为自己前途着想,认为反正有父母养着,何必为自己操心。(3)推诿心理:表现为他们在学习中、人际交往中或竞争、竞赛中遭遇了失败与挫折,便将一切责任推诿给父母、老师或社会;他们会怨天怨地怨人,而唯独不埋怨自己,责怪自己。⑷嫉妒报复心理:表现为嫉恨那些比自己学习成绩优秀、人缘关系好、长相美或经济实力强的同学,对他们优于自己的一切都既羡慕又嫉恨,轻则对他们挖苦讽刺,让他们难堪;重则造谣中伤或进行人身伤害。(5)急功近利心理:表现

 

  为平时在学习上不肯下功夫,又害怕考试不能过关,便想尽一切办法作弊;在人际交往上学会了投机取巧,对有利于自己的人物(老师、同学、朋友)会极尽巴结讨好之能事,而对那些无利用价值的人则极其冷漠或绝情。(6)逞强霸道心理:表现为在学校拉拢一帮厌学贪玩拳头硬的同学称兄道弟,自称老大,自立“山头”,逞强欺弱,以势压人,甚至勒索他人钱财,走向违法犯罪的歧途。(7)及时行乐心理:表现为把吃喝玩乐当作人生第一大事,向父母亲友骗钱借钱去消费挥霍;或逼迫家长为自己买高档生活消费品,穿名牌衣服、戴名牌手表、骑名牌自行车、还要配一款名牌手机,俨然一副“阔少”派头,十足的虚荣心理。(8)逆反对抗心理:表现为对人对事的态度常常以自我为中心,偏激固执,当听到不同意见时,便暴跳如雷,乱发脾气,显示强烈的叛逆性。(9)回避退缩心理:表现在部分内向自卑个性的青少年身上,他们常常在外部压力与个性发展不良的双向作用下走向自我心理封闭,拒绝与人交往,无知心朋友,无安全感。

 

  (二)

 

  上述究其原因不难发现我们的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及社会教育中,还存在着许多失控性、失衡性因素。如,(1)家庭因素:家庭是孩子成长的开端,是孩子走向社会的第一步,家庭对青少年的人格形成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家庭不良心理环境和不合理的教养方式以及童年期的某些心理创伤,都可能是造成他们日后的人格异常或心理变态的温床,如幼年丧父丧母、父母离异、父母酗酒吸毒、违法乱纪,以及各种不良家庭教育模式对孩子心灵的伤害,如溺爱娇惯型、粗暴专制型、放任自流型等家庭教育模式都会在孩子幼小心灵中埋下日后行为扭曲的种子。(2)学校教育因素:在青少年良好个性与健全人格形成过程中,学校教育人性化的理念、教师的职业道德与心理素质会对学生产生更为重要的影响。但因种种原因,在学校里我们常常看到那些因学习成绩不理想,或穿戴简朴,性格懦弱的学生经常受老师和同学的嘲弄、排斥和打击。他们在歧视或鄙夷的目光中,或者压抑着自己的愤怒和委屈,走向自暴自弃,或者结交校外不良青少年斗殴滋事,甚至加入犯罪团伙违法乱纪。(3)社会文化环境因素:不良社会文化环境是造成青少年人格异常的一个重要原因。诸如在成人社会中他们找不到榜样和表率作用的人文环境;在书刊影视等传媒中,出现各种色情与暴力的张扬与引诱,以及各类媒体中低俗、庸俗、粗俗隐私的曝光与渲染,使缺乏社会生活经验与分析批判能力的青少年遭遇极大的腐蚀与诱惑,对他们的社会化产生消极的影响。

 

  (三)

 

  优化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外部环境,促进青少年心理素质的提高,理解与关注青少年心理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困难,并积极疏导、引领他们走出心理困惑,对其进行心理挫折教育,应成为家庭、学校、社会等教育主体的当务之急。

 

  首先,要优化家庭教育环境。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成才的第一位向导和动力;父母在做人、守德、敬业上应成为孩子的榜样,为孩子身心健康成长营造一种宽松和谐,平等相待的心理环境。(1)家长应学会尊重孩子的自尊心和人格。尊重是打开孩子心灵的一把钥匙。父母要理解、谅解、宽容孩子成长中出现的缺点和错误,并帮助孩子分析犯错误的主客观原因,引导孩子勇敢地正视和改正错误,而不是简单粗暴地贬斥和打骂。不尊重孩子人格与自尊的恶果,使孩子失去自信与改错的勇气,形成自我排斥、自我否定、自我萎缩型人格。(2)鼓励孩子去追求每一个进步并得到家长的赞许,将孩子今天的进步与过去的不足比,而不是与别的孩子的优势比,当孩子感受到父母在为自己每一个细小的进步而感动时,他奋进的信心就会倍増。(3)经常抽出时间与孩子平等沟通与对话,了解孩子的喜乐与忧愁,谈谈自己对人生的感悟,对时尚的分析,増强孩子对人生的感性认识和生活经验。(4)尊重孩子的合理意见与正当要求,并有选择性地满足,不要一概拒绝,也不要一概满足。(5)父母感情矛盾不要祸及孩子,以免孩子形成对家庭的危机感和对生活的失望感。(6)引导孩子细心耐心地做好每一件事,使其懂得这样将来才能做成大事,以免形成小事不愿做,大事做不来的浮躁心理;培养孩子在做事中形成责任感,义务感、自尊感,羞耻感(罪恶感)、自信感、安全感、感激心等良好的心理素质。(7)对孩子进行适当的心理挫折教育,要让他懂得个人在生活和社会中,遭受一定的挫折是必然的,不可能一帆风顺的实现预期的目标,挫折可以磨练个人的意志品质,激励个人的进取心。

 

青少年心理失衡的原因探析


  其次,要优化学校教育环境。学校是培养人才的场所,是优化人才心理素质、道德品质的地方。为优化学生受教育的心理环境,学校应做到:(1)要改变对学生的评价标准,不应把学生看成是知识的容器,考试的机器,分数的奴隶,而应注意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整体素质的提高。(2)教师应増强职业道德修养,提高师德水平,即要有敬业精神、勤业习惯、乐业情趣、廉业情操、爱生情怀,应提高自身的学识与人文素质修养,实现对学生的终极关怀,提高教育与教学能力水平,有育人的技巧性,艺术性和人情味,这样才使教师的人格魅力充分显示出来。(3)教师对学生的教育要做到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因势利导、对症下药,即一把钥匙开一把锁。(4)教师切忌对学生一时的错误或行为缺陷当众羞辱或全盘否定,以免他失去改正的信心;相反要鼓励“一时的失败不等于永远的失败,某个方面不好不等于所有方面都不好,你还有长处,优势和闪光点,只要你还对前途抱有希望,并且不放弃努力,就一定有获得成功与幸福的那一天。”(5)幼儿园、小学、中学都要办好家长学校,提高家长的教育观念和教养方式,加强学校与家长之间的有效沟通。

 

  第三,要优化社会教育环境。社会对青少年来说,是一本量大、面广、影响无限的教科书,它如果走向无序与失控状态,将会对青少年的未来造成无可挽回的影响。无论家庭教育,学校教育采用怎样的教育措施,都可能使青少年难以抵挡社会对他们的各种诱惑,这些诱惑会扰乱他们的对人生的分辨、识别与取舍的能力,容易引导他们放弃人生的主攻方向而走上误区或歧途。因此必须加大力度整肃社会大环境,使之得到优化、净化和美化。(1)政府部门应严肃整顿治理学校周边的网吧,不许设点营业,其它网吧也要真正做到不许未成年人入内,违规者应重罚和取缔,为家长管理好子女提供有效帮助。(2)有关部门对影视媒体的宣传、报导内容应有严格审查,应严禁庸俗、低俗、露骨的色情、暴力、迷信等内容上镜、上封面、上书刊。(3)应由公安、卫生、电讯等部门联合组织“省、市心理危机干预中心”,及时干预与救助有自杀或杀人倾向的青少年,减轻社会负面影响。

 

  第四,青少年在遇到挫折时要学会自我调节与疏导。人生十有八九是在逆境中求生存求发展的,青少年应提高自己适应逆境的能力与承受挫折的能力,以及自我调节控制的能力。为此应做到:(1)在学科学知识、学做人中増强自己识别真善美,辨识假恶丑的能力,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2)要学会和新人新事新环境打交道,増强适应社会环境和人际环境的能力;(3)要有识人之智,自知之明,容人之量,自胜之强的心理素质,摆正自己的位置,意识自己该干什么、能干什么、怎么干才是明智的,以便自觉地调控自己的人生方向;(4)要在尊重与诚信的基础上广交朋友,又要有少量知心朋友可以沟通交流,并接受朋友的衷心劝告;(5)要善于控制情绪的冲动性、盲目性、不顾后果性,形成健康饱满、乐观稳定的情绪情感,能及时从消极悲观、忧伤愤怒的情绪中摆脱出来,回到正常的学习生活中;

 

  (6)要在生活中耐得住暂时的贫穷、寂寞和别人的误解,做到“贫贱不移、富贵不淫、威武不屈”,懂得困难和挫折会使我们更加坚强起来,并转变成巨大的精神财富。

 

  参考文献:

 

  (1) 申荷永:《心理教育》,暨南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2) 张文新:《青少年发展心理学》,山东人民出版社2002

 

  年版。

 

  (3) 郑照顺:《青少年生活压力与辅导》,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3年版。

 

  (4) 林孟平:《辅导与心理治疗》,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5) 彭德华:《家庭教育新概念》,甘肃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