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希腊理性理欲观理论述评
1.赫拉克利特的理欲观
赫拉克利特是西方开启理性主义理欲观的先驱。他把“逻各斯”理解为共通性、普遍性的尺度,理解为事物的本质规律,在西方哲学史上是一个重大的进步。他所说的“逻各斯”不仅是对自然的本质和秩序思考的结果,而且也论文联盟http://包含着对社会生活秩序的思考,即是有着丰富的伦理学内涵的。他的理欲观也是在他的“逻各斯”思想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在赫拉克利特看来,宇宙是有统一的普遍规律即“逻各斯”主宰着的,它既统治着自然界,又统治着人类社会生活。人们应当遵循“逻各斯”,服从普遍的理性,只有这样的生活才是合乎道德的。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往往没有注意到“逻各斯”,也就是行为没有符合理性的安排。对此,人们应该增进对“逻各斯”的认识,自觉遵守“逻各斯”。为了认识和按照“逻各斯”行事,倡导人们遵循“逻各斯”,用“逻各斯”的标准规范自己的行为。
2.苏格拉底的理欲观
作为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苏格拉底一生始终把研究道德哲学作为自己的神圣使命。他提出“美德即知识”,认为首先道德依赖于知识,没有知识也就没有德行,人只有具备了知识,才能行善事。wWw.133229.COM人的道德品行是高于一切的,只有遵循道德的人才是幸福的人。这样,苏格拉底的幸福观便与他的知识论联系起来,也就说人必须具备各种知识,拥有知识的人才能获得幸福。一些人得不到幸福,就是因为他们没有知识,他们不了解幸福的真正含义。所以,我们应当注重培养人的理性能力,让人们掌握知识,由此人们也就了解了善,发现了善,这样,也便获得了真正的幸福。由此可见,苏格拉底强调理性对人们行为的规范作用,他的理欲观是古希腊理性主义理欲观的代表,他的这种理欲观也具有禁欲主义的倾向,为中世纪宗教的禁欲主义开创了先河。然而,我们又不得不承认他反复强调知识、理性在人们追求幸福中的作用,强调道德的重要功能,提倡人们要有善的行为,这无疑又是具有进步意义的。
3.柏拉图的理欲观
柏拉图在继承了他的老师苏格拉底的思想之后,提出了著名的“理念论”。柏拉图所谓的“理念”,也就是指客观存在的一般,即是指一类个别事物的共同性。可以说,理念学说是柏拉图哲学的最基本的概念,也是他全部学说的基石。他的理欲观也就是建立在其理念说的基础上。柏拉图认为人的灵魂是由理性、意志和情欲构成的,灵魂是这三个部分或因素的结合体。其中每一个因素都在个人生活和行为中发挥一定的作用。但三者之间有着一定的等级同属关系,理性最高、意志次之、情欲最低。三者之间的关系是,理性决定意志,理性和意志又决定情欲。人之所以存在的目的就在于从肉体的束缚中解脱出来。因为人的肉体的、感官的快乐只是暂时的、不值得留恋的,只有最高的理念——善,才是永恒的。一个有道德的人,就是一个理性控制了情感和情欲的人。人生的终极目标就是要达到至善,要达到这样的目标只有依靠人的理性能力。人的感性欲望和需求都是低级的,只有理性才是高级的,如果不能运用理性正确地认识理念,就不能正确地面对幸福。他在著名的《理想国》中又阐述了包括“节制”在内的“四主德”,即智慧、勇敢、节制和正义,在这里,柏拉图贬低感性追求、蔑视物质享受,这带有明显的禁欲主义色彩。
4.亚里士多德的理欲观
在柏拉图之后,他的的学生亚里士多德继承和发展了苏格拉底和柏拉图的伦理学思想,但又不囿于两位老师的思想,提出了独具特色的伦理学思想。亚里士多德伦理学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他著名的中道伦理观。所谓“中道”就是人们用理智来控制和调节自己的感情和行为,使之既无过度,也无不及,而自始至
终保持适中的原则,我们说要培论文联盟http://养善德就必须运用理性,而合乎理性也就是合乎中道。亚里士多德认为,人的情感世界是极其复杂和难以把握的,可以把人的情感分为高、中、低三种状态,而唯有中间状态值得人们称赞和追求。这种中间状态的情感就是中道。在这里,需要特别强调的是,亚里士多德的“中道”并不是有些人认为的折衷主义,虽然包含调和妥协的意义,但更重要的是一种“适度”和“适中”的含义。对于如何达到中道,亚里士多德提出了三种达到中道的方法:其一,对于两极端,应该先力图避免其中与中道最为相反的一个极端。其二,为了避免离开中道走向另一极端,我们需要借助经验弄清楚事物的性质。其三,在实践中,我们有时也应该偏于过度,而有时偏于不及,这样,才更易于取得中道和善。尽管我们没有用更多的篇幅介绍亚里士多德的伦理学思想,但是通过以上两个笔者认为是对理解他的幸福观最重要的两点的阐释,我们不难看出亚里士多德的理欲观是较为丰富和深刻的。他对伦理学所作出的贡献,也是前人所不能比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