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文学论文>新闻论文

加强基层群众文化建设的几个方法

2015-08-01 09:44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群众文化是以娱乐为主要内容,以人民群众自身为活动主体,以满足精神文化生活需求为目的的文化活动。群众文化成为了构建和谐社会的调节器。基层群众文化队伍的整体素质不高,无法适应群众文化的发展,群众自发开展的一些文化活动及政府组织的送文化下社区活动还不能满足群众的文化需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我党一贯坚持的基本方针,文化要繁荣,群众是基础。基层群众文化在时代的呼唤中脱颖而出,走上前台,成为中国两个文明建设的主要组成部分。基层文化建设要着眼于不断发展的实际与时俱进。
  群众文化活动以其广泛的参与性、大众性,在全国人民的文化生活中占有突出的地位。文化形式日趋多元化,将人民群众的喜好作为群众文化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需求。群众的文化需求成为当前群众文化勃兴的最重要的内驱力,成为基层文化建设的第一推动力。要彻底改革群众文化工作的旧模式、旧体制。群众文化应该利用多种空间,开展多种形式,不能拘泥于任何一个环境和方式。仅靠文化馆少数辅导干部是不能适应日新月异的群众文化工作需要的。文化的真空地带是没有的,健康的文化活动开展不起来,落后文化、腐朽文化就会在这里徘徊。法轮功曾在全国各地传播、漫延,给社会、给人民造成极大危害,许多无辜的生命成为法轮功的牺牲品。前车之鉴,后事之师,健康的文化不去占领阵地,反动的、迷信的、腐朽的文化就会乘虚而入。
  群众文化事业的发展关键在人。文化的传承发展繁荣离不开文化工作人才队伍的艰辛付出和大力推动,所以要努力培训和造就一大批能适应新世纪群众文化发展和繁荣社会活动的脊梁,适应形势的发展,以战略的眼光,开拓的精神,坚持以人为本,大力开展培训工作,掘民间文化资源、培养群众文化骨干扩大骨干培训范围,加大扶持力度,充分发挥民间艺人、文化能人在活跃群众文化活动中的作用。解决文化专业辅导干部不足的一个最好办法是办好各种培训班,培训业余文艺骨干,组织文艺骨干参观交流,开阔眼界。在队伍建设上,加强后备力量的培养和各层次在职人员的培训已经成为群众文化事业发展中非常迫切的问题。对文艺人才的评价不应仅以职称、学历为标准,而应结合业务技能和业绩综合评价,通过创新引进机制,促进人才队伍结构不断改善,促进人才能力素质不断提升。
  只有把群众性的文化艺术活动开展起来了,才能做到由普及到提高,把文化活动一步步推进到一个更高的水准。群众文化工作的宗旨,就是“千方百计地把基层群众的文化活动搞丰富、搞热闹”。大力组织开展丰富多彩、千姿百态的文化艺术表演、展示、竞赛活动。深入挖掘重大节庆活动和民族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群众文化活动的需求在形式上表现为多样性,重视开展基层社区和农村的群众文化活动,无论是组织充满现代风味的卡拉OK演唱,还是一家人同台展示风采的家庭文艺大赛,与新兴媒体、网络的宣传结合,争取群众和民间文艺社团、专业文艺团体、社会机构的广泛参与,提供多种方式吸收社会力量和民间资本参与到群众文化事业中来。使群众文化活动形式不断丰富。做到常年有活动,常办常新,不断创新。
  各级党委、政府的关心和重视是关键。要把它放在应有的位置上,重视基层群众文化工作,而不是把它当作可有可无的“软目标”或“缓事缓办”的任务,相关部门应该统筹规划和建设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充分利用机关团体、企业、学校的文化设施资源,将社区内的场、馆、站、室对居民群众开放。一些文化基础设施的建设具有很强的公益性,单纯靠社会力量困难很大。政府要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因素为社区文化建设服务。政府应对文化基础建设进行统筹规划,有计划地加大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比重,市民文化广场、公益性演出场所等公共文化设施的建设布局要合理,积极争取各方面的资金和政策支持,确保社区文化经费与区域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增长。要积极引导和鼓励社会各类文化企业参与社区文化建设。
  总之,环境在改变,社会在变革,科学在发展,经济在提高,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生活方式的不断变化,人们对群众文化的需求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加强基层群众文化建设任重道远。我们要适应新的形势引导群众文化健康地、朝气蓬勃地向前发展,为繁荣群众文化生活发挥其应有的功能与作用。
  参考文献:
  [1] 刘芳兵,李路.论群众文化管理[J].科学社会主义,2006(10).
  [2] 赵素燕,李耿为.城市社区文化是城市发展的助力器——对城市社区文化建设的一点思考[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9(02).
  [3] 杨从容.社区文化在社区建设中的作用和路径分析[J].科技经济市场,2009(07).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