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文学论文>新闻论文

我国公民新闻的价值实现的阻碍因素和发展技巧

2015-07-14 10:15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伴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新的传统方式随之出现,它颠覆了传统媒介的点对面传播,这种传播方式被称之为“公民新闻”。在信息网络时代,公民新闻日益显露出其无与伦比的力量,并迅速成为新闻领域的研究重点。本文从研究我国公民新闻价值实现的阻碍因素出发,探讨实现公民新闻价值的
  途经。
  1 我国公民新闻价值实现的阻碍因素
  1.1 传播内容失实
  众所周知,新闻的生命力在于真实,它是新闻生产与发展的基本条件,因此新闻必须真实。但是,在公民新闻当中最让人头痛的是传播内容真实性往往存疑。根据英国剑桥大学的一项研究发展,在当前流行的博客当中,只有不到10%的内容是真实的,这种真实是指完全尊重事实。因此,公民新闻失实是一种不得不承认的普遍现实。总体来看,公民传播内容失实主要在于当前公民记者来源于各行各业,他们的职业及文化素质参差不齐,从而导致了新闻报道水平差异非常大。同时,同经过专业培训的记者相比较,公民记者难以把握新闻的“度”,且不少人并没有思考其所遵从的价值观是什么。
  1.2 新闻选题上低俗化
  为了达到吸引大众眼球的目的,一些公民记者将一些新闻趣味化、新奇化处理,过分追求娱乐性,而忽略了新闻本身的价值与意义,也阻碍了人们了解事件的真实之处与进行正确思考。公民新闻低俗化的现象使受众群体易于失去自我判断能力,把世俗当作价值衡量标准,它使人们的精神生活处在享乐主义、物质取向当中,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低俗新闻使人们对世界的认识是扭曲的,特别是一些低俗新闻使某些人成名的事实让人们觉得低俗是有价值的,有时候可以为人们带来好处。其中,低俗新闻往往造成信息泛滥,使人们的价值观逐渐发生改变,且浪费了民众的时间。
  1.3 在报道倾向上观点本位化
  对于新闻报道而言,绝对的客观事实是难以存在的,它或多或少隐含了新闻传播者的主观因素,即新闻报道当中有某种倾向性,它受新闻传播者认知角度的影响,新闻传播者会根据自己的价值观来传播新闻,同时对于一些新闻进行剪切与过滤,使一些新闻本身的重要程度没有得到体现,并由于慢慢偏离传统新闻价值核心,其后果是往往导致一些公民新闻具有强烈的先入为主特征,也就是人们对于最初的新闻信息印象更为深刻,在同一则事件多个看法时,人们往往倾向于选择相信最初的信息。例如,2010年娱乐圈里发生的人们谈论不休的孙楠与买红妹离婚事件,最初的说法是孙楠出轨导致离婚事件产生,后来又有说法是买红妹背叛才导致离婚事件产生,当两种观点不一致时,人们往往更相信前者。先入为主有可能会引导人们的看法偏离事实真相。
  2 我国公民新闻价值实现的途经
  2.1 加强对公民新闻监管
  公民新闻之所以存在上述各方面问题,主要就是公民新闻目前还没有得到相关部门的有效监管,因此公民新闻传播大多还是处在一种无序的状态当中。而监管缺乏的根本原因还是在于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够完善,无法跟上时代的要求。例如,公民通过网络进行民意的表达在各方利益博弈之下成为一个任何人无法轻易触碰的敏感区域。因此,针对上述问题,我们可以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对公民新闻的传播进行规范,特别是针对网络民意的传播进行更为细致的规定,划清界线。其次,对人们的思想进行教育,法律手段固然重要,但是道德的力量可以从公民内心深入约束人们的行为,且法律并不是万能,一些尺度的把握仍然是需要人来进行判断。第三,我们要加强网络监管,特别是净化网络环境,这是公民新闻生存与发展的前提
  条件。
  2.2 加强与传统媒体及政府的合作
  公民新闻的产生与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对传统媒体产生了严重冲击,同时公民新闻也面临传统媒体的制约,两者当前的情况是不可能相互替代,但是可以相关补充各自的不足。可以利用传统媒体的专业性与严肃性提升公民新闻的质量,体现新闻本身应该体现的价值,同时利用公民新闻广泛的接受性来弥补传统新闻受众群体狭窄的情形。此外,公民新闻之所以不能让人信服往往是由于其信息来源的不透明。所以,假如政府能够构建准确高效的新闻发布体系,一些重大事件就会做到及时、公开与透明,这样也可避免政府和主流媒体报道滞后的被动局面出现,从而也有助于公民新闻信息的净化。
  2.3 加强媒介素养教育
  在信息大爆炸的今天,各种看法、观点纷纷而出,到底哪些信息是真、哪些信息是假,相信很多公民无法分辨,可见公民新闻的一个特征就是信息过多,如何在纷杂的信息中看到事情的本质,不被表面现象所误导,是[dylW.NEt专业提供写作毕业论文的服务,欢迎光临wwW. DYlw.NEt]每个公民都希望做到的。这就需要我国加大对受众媒介素养的教育力度。我国最早对媒介素养教育进行研究的学者是卜卫,他认为素养教育应该从三个方面抓起,具体为:首先是将媒介素养教育纳入到学校教育。这是最为直接、效果最好的途径。在还是小学的时候,就让人们接触媒介素养知识,这就要求学校开设媒介素养课程,介绍什么是媒介素养、怎么抓住媒介信息的真相、怎么批判不真实的媒介信息、使用哪些工具获取媒介信息等;其次是大力宣传媒介素养知识。通过电视、网络、广播、报刊杂志等形式向人们传播媒介的相关知识,让人们在潜移默化中学会获取有效信息的途径。
  3 结论
  总之,在面对公民新闻出现的这些问题时,我们要做的不是蜂拥而上或贬或捧,更不能以简单的肯定否定就盖棺定论。而是应该在迥然不同的社会背景下冷静观察、思考、辨别这些概念和观念。更应该以正确的心态对待公民新闻的发展,在扬其利的前提下,弃其弊,使其更好的为人民大众服务,为我国的传播事业服务。
  参考文献
  [1]蔡雯.美国“公共新闻”的历史与现状(下)—对美国“公共新闻”的实地观察与分析[J]. 国际新闻界,2005(2).
  [2]冷冶夫,刘新传.由“网络暴民”现象引发的对媒介素养教育的思考[J].东南传播,2008(9).
  [3]杨保军.新闻价值论[M].北京:中国人民人学出版社,2003.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