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要使新农村建设的报道收到良好效果,作为新农村建设主体的农民兄弟的认可和接受至关重要。这就需要新闻媒体改进自己的宣传报道,承担起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伟大的历史使命与崇高的社会责任。
关键字 新农村建设 报道方法 社会责任
笔者曾就农民受众对新农村报道的态度问题到江苏省无锡市、苏州市和浙江省绍兴市、金华市等地农村,以问卷调查为主要方法进行了实地调查和研究。进行问卷统计分析后,我们发现农村受众对各级媒体满意度(包括非常满意和满意)均超过50%,对中央级媒体新农村建设相关报道满意度达到69.4%。从整体上说,新闻媒体的新农村报道还是令农民受众基本满意的,但也发现了一些不足之处。
一、新闻媒体要着力构建积极和谐的新农村建设报道体系,需要找准着力点
1 讲究宣传艺术,改进报道手段和方式
要改进报道的方式方法。新农村建设报道有别于以往的“三农”报道,必须跳出传统“三农”报道的单一思维,用新的视角审视新农村建设,找准角度,找准切入点。让新闻呈现出时代性和贴近性。改进报道方法,改进版面表现形式,改进文风,多用农民的语言,多用农民喜闻乐见的形式,将新农村报道的深刻思想内涵寓于通俗浅显、生动活泼的表现形式之中,达到宣传效果。注意运用消息、通讯、评论、图片、图表等多种体裁进行组合报道,同时配以理论文章、文学作品等进行宣传。Www.133229.Com
要有长期意识,注意开展新闻策划。建设新农村的报道,是新闻媒体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任务之一。新闻工作者要有全局意识和长期的战略眼光,加强组织策划,把握进程,循序渐进,将建设新农村的长远报道与近期报道结合起来,将一般性的动态报道与典型报道、分类报道、专题报道结合起来,将单一报道与战役性报道、系列报道结合起来,既有广度,又有深度。
注意农民受众的媒介接受习惯。农民有自己接受媒介的习惯、水平,新农村报道必须紧紧扣住他们的利益诉求。许多媒体多以市民的趣味和喜好为标准选择传播内容,使得涉农报道得不到农民的有效认可与接受。传播效果不明显。
2 加强新闻从业者职业修养与素质,用真诚的心展示农村新面貌
要遵循“三贴近”原则搞好新农村报道。建设新农村的内涵丰富,题材广泛,但要写出农民受众所喜爱的报道,就要求新闻工作者转变作风,深入农村第一线;要求新闻工作者提高敬业精神,消除浮躁、厌烦情绪,改变浮光掠影、蜻蜓点水式的采访作风,深入田间地头、到农民家中,与农民交朋友,了解农村的真情实况,倾听农民的呼声和要求。新闻工作者要特别关注贫困村、贫困户生存状况及脱贫情况,越是交通不便、信息不通、生活困难的地方,越要留下我们的声音和足迹。也只有这样才能捕捉到鲜活的新闻,写出有血有肉,导向性、可读性强的稿件。
实事求是地反映建设新农村的实际,不做表面文章,掌握报道的分寸和基调,力求真实再现农民的生存状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报道,首先需要对农村有一个准确、全面、深刻的认识。农民的生存现状、农村建设的实绩,如何发展农村经济和建设现代农业等,这些对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都至关重要。
转变理念,追求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双赢。在国家实行媒介“自收自支、自负盈亏、自我发展”政策的前提下,要求媒介在市场上放弃盈利,这无异于取消其生存权、发展权,显然是不现实也是不可取的。但是,媒介在确保总体盈利的基础上,增办面对农村和农民、面对其他弱势群体的公益性节目和栏目,这又是完全应该做也是完全可以做到的。媒介应当有这种公益意识和反哺意识。
3 以人为本,宣传报道广大农民在建设新农村中的主体作用
农民既然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理所当然也应成为新农村报道的主体。农民最需要什么,农民自己最有发言权。所以。尊重农民意愿,发挥农民的主体性、积极性,是保障新农村建设顺利进行的一个重要前提。
要扩大知晓权。从总体上来说,农民受众的知识水平与媒介素养水平较低,做为信息的接受者,并不具备完全解码的能力。因此,适当的选择宣传内容,合理安排比例以及借助哪类媒体,采用何种传播方式,直接关系到农民受众对于信息的接受与领悟。在这个过程中,要避免和淡化一些信息,突出和强调另外一些信息,但这决不意味着可以剥夺农民的信息知晓权,相反,必须扩大政策宣传的力度,不留死角。在一些地方,政策信息资源封闭,政策信息的不对称和渠道不畅,造成农民不能准确理解新农村建设的政策和目标,因而缺乏对政策的认同感,不能对政策制定或政策调整发表正确的意见和建议,使农民参与的热情大大降低,从而影响政策执行的有效性。
要以普通农民为报道对象。要注意采取平民化视角、体验式报道。采取平民化视角,需要媒体不仅要报道农民当中的优秀代表,更要报道那些勤勤恳恳、踏踏实实的普通农民,讲述农民自己的故事。
要大力发展农民通讯员队伍。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的艰辛,新农村建设成就的取得,农村生产生活水平的改善,农民自身的感触最深,最真,也最具有感染力。用他们自己手中的笔,写下他们自己的感受,反映他们自己的生活,不但更加真实,而且更具吸引力。
4 以改革创新的精神,精选报道内容,增强报道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
突出重点。新农村建设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在实施的过程中,不同的阶段有不同的重点。新农村建设报道需要突出重点,要报道党和国家推行的支农、惠农的一系列方针政策以及各地贯彻落实的情况;要报道各级党委、政府在积极贯彻落实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过程中,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因地制宜采取的一些相应的举措。新闻媒体搞好这方面的宣传报道,不仅让广大农民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从而激发出极大的建设新农村的积极性;而且有利于广大农民掌握和运用这些政策,使之成为维护自己正当权益的武器;同时,也有利于对相关部门贯彻落实政策情况进行检查、监督,使党和国家三农政策真正落在实处。
要及时地报道新农村建设的进程以及其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我们要密切关注新农村建设的进程,既要报道其中出现的新人、新事、新举措、新成果,总结新的经验,找出其中带有规律性的东西,从而推动这一进程的健康发展;也要报道其中发生的新情况、新问题。特别是那些干扰和妨害这一进程的问题。找出值得吸取的教训,以便反思和鉴戒。
注重权威性,发挥言论的作用。言论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反映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新农村报道要发挥公益性。经得起时间和实践的检验,需要提高权威性和发挥言论的作用。
在报道题材的选择上,更加注重新鲜性、典型性,选择农民身边的事和农民关心的事。一方面是要报道农民的衣食住行的变化。媒体应该密切关注这些与农民生活密切相关的生活变化,总结变化的规律,促进农民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另一方面要反映农民的内心世界和精神文化生活。新农村报道应展现与探寻农民丰富的感情世界,及时把握农民的思想动态,纠正农民中常有的封建迷信思想,弘扬优良的思想作风。新闻媒体要帮助农民群体提高个性修养,把个人目标与农村集体目标结合起来,抱有积极的生活态度,知足、乐观、自信,促进农村文化建设,关注农民心理健康,从而全面促进新农村建设的和谐发展。
二、新农村建设:媒体应担当的责任
笔者认为,新闻传媒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作用,是新闻积极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表现,这就需要新闻媒体扮演如下角色。
1 政策宣传者
在新农村报道中,新闻传媒尤其是党报在宣传党和政府的各项政策,贯彻党的农村工作方针,组织、动员广大干部群众投身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方面可以发挥巨大的作用。由于现代社会已经进入了“信息爆炸”的时代,媒体的数量以其传播的信息都极为庞杂众多,因此各级媒体在进行相关政策的宣传时,展开长时间、大篇幅解释、说明、引导工作是十分必要的,这使得新农村建设的理念深入人心,广大农民可以及时透彻的了解到中央的政策。
2 社会协调者
在新农村建设中,新闻媒体不是简单的“传声筒”或者是“下情上达”的中介机构,新闻媒体可以发挥灵活的协调作用。由于社会角色以及所站角度的不同,政府政策与公众存在着某些分歧,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整体利益与局部利益,长远利益与眼前利益存在着矛盾与冲突,新农村建设中也不例外。新闻媒体对于农民受众,要起到“教化”的作用,提高认知水平以及对政策的理解度,防止政府的公权力对私人合法利益的侵占,从而化解矛盾,促进和谐,充当减压阀和润滑剂。
3 舆论引导者
新闻媒体的舆论引导是社会引导的强大力量,承担着重要的职责,要把握舆论规律,注意舆论引导的方向,明确舆论引导的目的。在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报道时,大众媒介的舆论引导方向,就是要根据关于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论述,以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各项文件为指针,把新农村建设的各个主体尤其是农民受众的思想意识和社会观念引导到建设新农村的方向上。新闻媒体舆论引导目的是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一新农村建设的各个主体的思想,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创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
4 服务提供者
现代新闻媒体强调“受众本位”,这就需要媒体为受众提供服务,这也是媒体竞争所决定的。在新农村建设中,媒体给农民受众所提供的服务应当包含以下方面:第一,提供农民所需要的各种信息与知识,包括经济信息、科技知识等,发挥“大百科全书”的作用,促进新农村建设;第二,提供农民受众喜闻乐见而又不失品位的精神文化产品,新农村建设不应局限在物质方面,丰富农村文化,满足农民精神需求也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而在这一方面,新闻媒体有特殊优势;第三,提供互动的机会与舆论平台,新闻媒体应该让农民受众自己发言,表达自己的利益与情感的诉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