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文学论文>新闻论文

让新闻和艺术联姻

2015-07-04 20:18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摘要]把各种舞台 艺术 搬到电视媒体上,必须适应电视观众的需求,使广为流传的曲艺形式很好地为电视观众服务。只有让新闻和艺术联姻,才能相得益彰,产生更好的效果。
  [关键词]艺术 新闻 电视 联姻
  
  作为电视媒体如何才能发挥优势吸引观众的眼球,这是电视媒体不得不考虑的一个课题。今年以来,运城电视台在创新上做文章,推出了《有啥谝啥》栏目。该栏目是一档新闻类节目,与常规新闻不同的是,在表现手法上大胆引入了当地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干板腔,用干板腔的形式说新闻。节目在5月1日开播,呼声甚高。业内人士说,用“干板腔”形式播报新闻,形式新颖,语言幽默,可视性强;观众普遍反映,用“干板腔”说新闻,就好像是和我们拉家常一样,闲谝中就接受了信息和 教育 。综合群众评论,笔者粗略地分析了一下《有啥谝啥》,认为栏目有以下几个特点:
  1.在语言上使用运城方言。方言是名片,方言是乡情。方言在《有啥谝啥》中的使用,营造了一种 自然 、亲切、融洽的沟通氛围,加之播出的内容都是发生在身边的人和事,观众普遍反映爱听、爱看、可信,一下子拉近了观众与媒体的距离,也开创了运城电视台以方言形式播新闻之先河。
  2.在运作上,采用新闻与干板腔嫁接的办法。晋南干板腔诙谐幽默,不拘一格,信口拈来,是一种植根于晋南广大人民群众中、乃至黄河金三角地域的老百姓十分喜爱的民间说唱艺术。它承接

  4.评论到位是《有啥谝啥》的一个显著特点。WWw.133229.coM新闻评论,是针对现实生活中的重要问题直接发表意见、阐述观点、表明态度的新闻体裁。评论和新闻一虚一实,如同鸟之双翼,构成媒体的两大文体。一条好的新闻,如果配上评论,那将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寓事于理”是《有啥谝啥》的一大特色,但在实际操作中,根据新闻事件的需要,适当加以述评,将“寓事于理”中的“理”放大,常常起到不错的效果。譬如:在《养鸡场带来的烦恼》新闻中,针对一些养鸡户在自己院里养鸡,鸡粪引来许多苍蝇,严重影响邻居生活一事,《有啥谝啥》在节目最后是这样说的:
  规模养殖在村里建,换成自己也心烦。
  乡里乡亲常见面,低头不见抬头见。
  自家养殖为挣钱,影响邻居惹人烦。
  邻居不想撕破脸,个人应该自觉点。
  为了关系都和谐,能不能彻底去解决。
  咱把事情来回想,别人在咱门前养。
  每天散发臭气味,苍蝇乱飞不得劲。
  咱是不是心情愿,咱是不是有意见。
  咱把事情想清楚,自己留路自己走。
  别让人家过不去,提起咱就老生气。
  今天就说这一段,养鸡场应该有打算。
  这种运用换位思想,丝丝紧扣当事人心里,一步一步展开阐述院落规模养鸡对他人生活带来的影响,让当事人心悦诚服。节目播出不久,当事人来电表示,他们将很快采建设新的鸡舍,不在因为自己致富,影响邻里关系。这种适时评论的新闻,在《有啥谝啥》节目播出后,观众反响很大。有观众来电说,《有啥谝啥》节目报道事情有趣,节目最后的评论,同样精彩;还有观众表示,他们平时看《有啥谝啥》节目最关注的是主持人是如何对这一事件做出评论的。
  用干板腔的形式播报新闻是一次尝试,尽管在观众反响不错。但由于这是一种全新的播报方式,还存在许多不足的地方。其中最主要的是干板腔是一种舞台 艺术 ,观众在观看舞台表演节目和电视节目心理接受上有很大的不同。观众在观看舞台节目时,一走进剧院,就准备把整场节目看完。因此,舞台节目表演时,节奏慢一点,观众也有充分的心理准备,听你娓娓道来。电视节目则不同,电视是一门消遣艺术,观众在观看电视节目时,常常是很随意,节目有吸引力时,他则看下去;如果节目拖沓,他不是换频道,就是趁机干其它事情。这种受众心理的不同,决定电视节目必须节奏紧,有悬念。
  因此,今天我们把干板腔这种舞台艺术搬到电视媒体上,必须要适应电视观众的需求。要把原来娓娓道来的干板腔表演形式,改变为快节奏,突出悬念。这样,才能让干板腔这种在群众中广为流传的曲艺形式很好地为电视中观服务。
  
   参考 文献 :
  [1]杨璟.试论情感在电视广告配音当中的重要作用[j].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6).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