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文学论文>新闻论文

从中国新闻媒体视角看新闻舆论在应对突发事件中作用

2023-12-10 09:38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一、综述

  近年来,新闻媒体在处理突发事件中起到了直接或间接的作用,影响了人们在各种突发事件中的思想和行为。那么如何把握和规范,通过危机社会利益主体实现舆论引导,维护社会安全呢?国内外在这方面做出了不少贡献。

  国外一些研究者认为,当代媒介理论研究应该放到一个复杂的社会政治经济结构和环境中,研究内容也应体现和反映了政治和社会的价值冲突问题,因为“社会不稳定的时候,人们可能依靠媒体获取信息并接受指导。当社会形势变得紧张和不确定的时候,政府、商业、名流和利益集团通常试图利用媒体来影响和制约舆论。”(DennisMcQuail,2006)


  我们通过对如何整合和组织互联网和危机传播的观察和研究,发现许多组织将研究投向了在危机中运用互联网作为公众和媒体沟通桥梁。基于新推出的理论,有人提出一个新观念,接近“使用与满足”理论:一位有着特殊需求的媒体用户会利用所有的媒体途径去满足自己的需求。那些本会和家人通过电话讨论恐怖袭击的人,多数会在物联网上进行谈论。(MohanJ,2004)在一项针对揭示公众在观看了“9.11”袭击的电视新闻后的反应研究中发现图像因素和传输能力对观众的情绪自我控制能力产生了极大的一项。


  在国内,有研究者认为,媒体理性应该被有目的性地培养,引导并重点把握上层主流媒体。在对传统的媒体环境和新闻媒体环境下舆论引导的区别的比较研究中,研究者指出新时期舆论引导的主要特征是“让公众参与”,使新闻报道达到程度的双向交流,结合“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方针,社会舆论将会产生更好的影响(张付萍,2008)。也有研究者也就了例如手机和博客这样的新闻媒体报道紧急情况时,公众如何成為新闻记者以及新闻记者如何在这种模式的作用下成为读者(王晓,余(2005))。

  以上研究揭示了舆论形成的多样性和舆论导向的复杂性。在新闻媒体环境中,尤其是危机处理中的舆论引导,需要从内容到方法都有新的内涵进一步研究。本文试图通过学科交叉角度剖析新闻媒体在舆论引导中影响力,并探讨在从原则、手段、方法、措施和策略角度讨论在新闻媒体时代中如何处理突发应急状况。


  二、突发事件与新闻媒体的相关性

  (一)新闻媒体的概念和类型

  “新闻媒体”概念具有多样性和多层次的内涵。当前有研究认为,新闻媒体是一种媒体技术形式,它的使用促进了话语和文本在传播过程中所创造的社会价值。除此之外,许多学者将这一概念理解为信息技术语境下的新传播方式和渠道,强调新闻媒体所具有的功能、特征和表达系统。这些观念概括为新闻媒体所包含的媒介技术和传播手段两个方面。在此基础上,我们可以将新闻媒体分为以下两种类型:

  (1)依据新闻媒体形式划分。像互联网、手机、户外媒体、衍生媒体。这些都包含着网络信息技术构建的信息传递的一系列形式、手段和组织结构。例如,博客、播客、RSS、即时通讯(如MSN、QQ、BBS、E-mail、Wiki)、搜索引擎、SNS、社会化书签、虚拟社区等。

  (2)新闻媒介类型的划分。如人际传播媒体、互动经营媒体、信息搜索媒体和集体参与媒体等。


  (二)突发事件与新闻媒体的相关性

  突发事件是指以应付灾害和事故时可能产生的严重社会妥协和需要从而采取的紧急措施。突发事件报告强调偶然性、突发性、新奇性、戏剧性、不可预测性以及难以控制性等特点,而这些正是新闻报道的重要因素。新闻媒体应对突发事件所运用的功能尚待进一步探索,例如新闻报道高效性,通信内容的丰富性,信息源的广泛性、受众的多层次、多区域性。这些特点无疑使新闻媒体更有效、更深入地满足受众的信息需求,从而在时代和社会的帮助下发挥其应有的影响力。


  三、新闻媒体对危机舆论的影响

  (一)舆论的形成与舆论导向

  广义舆论是指人们在自己感兴趣的社会生活中公开表达自己的思想、愿望、态度、情绪、期望、评价。社会和群众的传统力量对社会舆论的导向有着决定性的影响,现代大众传媒对其也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Lippmann表示,“媒体在公众的大脑中植入了全套的‘固定偏见’”:公众不自觉地受到这种刻板印象的影响,用媒介视线角度观察世界。因为社会舆论太容易受到外在的力量操纵,从而产生异常的影响,在既定的规范和标准,按照有效的指导是必要的。舆论引导也叫舆论导向,它是一种交际行为可以被描述为“社会行为主体(大众传媒机构和政府为主)掌握信息沟通的主动性,使用舆论影响人们的思想,引导他们的意图,指导他们的行为,让他们根据政策和法规制定对社会事务进行管理。但不同的意识形态,价值观,利益可以导致舆论引导效果的偏差,新闻报道的不确定性和应急性倾向体现出错综复杂的矛盾性。所有这些都会引起新闻管理的干扰,对事实的理解偏差,甚至缺乏辨别能力,最终增加舆论的难度。


  (二)新闻媒体影响下的突发事件舆论结构特征分析

  权力主导舆论如政府、传统媒体机构和领导意见,在语境和新闻媒体中形成了公众的思想和产生了行为的影响,并在公共领域中自然形成的应急功能,同时对社会产生影响。


  在新闻媒体的影响下,突发事件的舆论形成和引导过程表现出以下特点:

  (1)更明确的民意表达。新闻媒介的传播环境塑造,极大地提高了公众表达意见的机会,也增强了他们的权力。可以说是民众舆论不断传播,对政府权力机构施加巨大压力的“蒸腾模式”。同时,具有较高可信度和较强代表性的常识性话题往往成为谈话和宣传的核心。


  (2)公众参与有助于舆论的多元化。沟通的结合,公众积极参与、媒体沟通和人员交流是重要的。

  新闻传播环境中舆论传播的重要特征是沟通、公众积极参与、媒介沟通和人员交流。新闻媒体语境中的舆论流的形成是自发的,传播者和受众都享有更多的自由。“去中心化”将到来多意见之间的冲突和碰撞。这使得他们在突发事件中不易被控制,谣言也可以通过虚拟平台很容易地传播,最终使社会陷入混乱。


  (3)媒体处理信息和制定议程。当危机来临,高效益,庞大的信息内容和信息搜索的优势,和新闻媒体的沟通处理方法可以快速有效地组织和呈现新闻信息内容和形成的社会焦点问题采用“首因效应”,“充分”地放大效应,然后让一个广泛的社会公众的诉求能够得到高效重视。


  (4)过分的言论自由往往导致风暴。由于新闻媒体传播的虚拟化和匿名性,参与讨论的人在这种“过度自由”的情况下,不负责任地发表言论,也不需要承担任何责任。急救有很大影响,并创造一个不可思议的情况。因此,通过互联网和其他新闻媒体,谣言和闲话往往一举填补新舆论场引起的“蝴蝶效应”。舆论的巨大浪潮将被激发,所有这些都将给社会带来巨大的压力。


  (5)公开新闻的权利和责任是未定义的。在新闻媒介的影响下,一种独特的、动态的、以公众的生产和新闻行为方式表现出来的“舆论”既有优势,也有弱点。其优点是更真实、更深刻、更深刻的表达、独立的报道、广泛的参与、更多的隐私和广泛的关注。另一方面,它的弊端表现为未界定的公共权利和责任,以及公民不同层次的专业知识和新闻素养,导致新闻报道的不恰当把握。而不受控制的传播和未经处理的新闻将强烈地刺激社会各阶层的人们,引起恐慌。


  (6)媒介融合促成了輿论的叠加和共振。新媒体与旧媒体融合模式所产生的“叠加效应”和“共振效应”在许多新闻报道中全面展开。具体表现在:扩大网络事务,提高关注度,需要传统媒体介入,传统媒体报道的官方新闻可以通过新闻媒体的传播和补充得到更为立体的解码。叠加、共振和新闻媒体的排放将成为影响建设的催化剂,甚至小题大做的负面影响社会的发展。


  四、构建突发事件中新闻媒体的舆论引导结构

  首先,要抓住危机中信息和舆论的话语权。在危机事件发生时,必须保证相关媒体的权威信息发布、信息传播的平滑和新闻报道的有效性。应及时向公众公布事件的最新进展和应对措施,以平息社会动荡的情绪。


  第二,解读和核实信息,准确传递新闻,提高公信力。当前,我们可以利用新闻媒体强大的功能整合问题,把握舆论导向。这就意味着媒体除了要跟踪事件的发展趋势外,还需要对其进行深入的分析,形成“深度报道”。为遏制虚假信息的传播空间,主流媒体的信息发布渠道应充分发挥作用,控制核心信息和意见输出手段。网络舆情应纳入主流意见,并及时组织有关专家进行指导。


  结语:

  本文论述了在新事物的影响下,一种特定状态下的社交活动。它是一种在新闻媒体语境下对突发事件应对和解决过程中引导舆论的整体考虑,并将其纳入有机轨道的尝试。因此,我们应该消除旧观念的同时,保留传统的精华。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作用的同时,我们也要抑制新闻媒体的弊端。避免弱点,抓住优势,保持平衡和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DenisMcQuail.McQuail’sMassCommunicationTheory[M].Beijing:TsinghuaUniversityPress,2006:105-106(inChinese)

  [2]MohanJ.Dutta-Bergman.InterpersonalCommunicationafter9/11ViaTelephoneandInternet:ATheoryofChannelComplementarity.NewsMedia&Society,Vol.6,No.5,2004:659-673.

  [3]网络舆论、新闻舆论和社会舆论的异同[J].席伟航.新闻与写作.2010(07)

  [4]中国应急预案体系的运行机理、绩效约束与管理优化[J].张海波.中国应急管理.2011(06)

  [5]新闻舆论导向思想的历史演进及其解读[J].朱天,梁英.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06)


  作者简介:

  史昆(1975.12.10-),性别:男,民族:汉,籍贯:河北省保定市,职务:广东广播电视台公共频道副监制,研究方向:导演

  来源:文存阅刊 2017年14期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