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画基于书籍的出现而存在。插画在书籍装帧中有两个目的:一是书籍形式美感的需要,从封面到内页,插画丰富了书籍装帧的表现形式,提升读者的审美修养;二是借助视觉形象再现情景,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书籍内容。
早期插画家把插画作为书籍文字中的装饰或一种形象表述方式进行创作,在文字、融入读者的理解、提炼信息的基础上,运用艺术的造型形态,概括生动地诠释文字内容。在随后发展的过程中这种艺术形式愈来愈突出,在艺术的创作领域中平地凸立,尽显艺术魅力,为插画艺术开创了更广阔的空间,并涌现了一大批优秀的插画家。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会发现,学生对插画创作常常感到迷茫,不知从何入手。为了帮助学生解决好插画创作上的问题,笔者想简单从几个方面来谈谈:
一、 插画消费群体的定位
书籍装帧中的插画客观反映了图书的消费群体。比如儿童类图书插画,应该有儿童的童趣和童真,不比成年人那么理性和现实,而是充满了好奇和幻想。作为插画家,其创作的题材和创意应融入儿童的心境,关注儿童心智发展的成长特征,用一颗童心为儿童绘制插画,儿童插画还有一个特点:插画在书籍版式中起着主要作用,儿童较之文字更趋于喜欢图像,文字只是些抽象的符号,而形象生动、色彩艳丽的插图,才更能激起孩子们心中的愉悦。插画创作从内容选择到形态绘制的整个过程,是插画家心灵提升和感悟的过程,其产生的作品本身就具备启发引导的教育功能。可以说儿童插画读物是儿童人生的第一本书,但市场上的图书良莠不齐,有的插画确实存在创意乏味、造型粗糙、构图呆板、色彩轻浮、格调低俗等问题,对孩子健康的发展造成了很不好的影响。如何让孩子在人生成长学习中得到健康的精神食粮,应是每个家长和出版从业者共同关心关注的事,所以我们理当为孩子们提供优质健康的、趣味生动的、寓教于乐的图书内容和形式,当然插画在其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
又比如成人插画的欣赏对象是思维成熟、具有独立认知判断的群体,他们不再像孩子那样单纯于满足直观的形色情节的感官刺激,而是要求在插画中与自己的心灵一同构筑一个可以把自己带到并漂浮于插画上空的心境,去体现自身的情感和品质,并能够寻觅到自己的心灵深处与之产生的共鸣。有的成人插画主要还是对文字的补充,用自己的艺术语言去集中概括诠释文字,这类成人插画往往篇幅不多,但在构思立意、表现构图却有很高的要求,有其深刻的内涵和艺术审美价值。有的成人插画主要以插画为主,称为“绘本”,在青年、中年和老年段很是流行,插画家创作相对自由,绘制风格也很丰富,画中总能流露出些哲学道理,闪动着智慧的光亮,并以成人的特有幽默感引导读者对人生的感悟和追求。
二、 文学语言到视觉语言的转换
插画家都有把文学语言转化为视觉语言的本事,这种转化就是想象力,通常我们讲的“形象思维能力”。这种转化并不像在抽象的建筑平面图上描绘房屋那样简单,而是要求插画家要有较高的文学修养、丰富的生活阅历、敏锐的洞察力和领悟能力,同时还有有细腻的情感和扎实的绘画表现能力。所以插画家总会认真去钻研文字,并将文字迅速以具体的形态在画纸上呈现出来,他们在创作中往往把自己置身于文字的意境中,让文字、思想、情感、表现融会贯通。在教学中,通过一些训练方法,比如以诗歌、文学故事或一句话、一个概念等为题材,进行视觉形象语言转化,这样会大大提高学生的形象思维和艺术表达能力。
三、 插画的艺术表现形式
如今的读图时代,任何人都摆脱不了图像的视觉刺激,并(主动+被动)接受这种集中概括反映文化生活的最快捷和最易理解的形式途径。
插画的艺术表现形式是插画语言的集中体现,插画所描绘的意境带给欣赏者丰富的想象空间。作为造型艺术,插画与其他绘画艺术的表现形式是一致的,主要分为具象插画、抽象插画、卡通插画以及组合插画形式。有些插画作品很简练,有些又很丰富,但简练而非简单,丰富而非繁琐。由于表现形式的多样性,各自也就形成了不同插画风格,有的插画精工慢作,就像古典乐曲,其音色细腻、格调流宛、意趣悠长;有的插画昂扬壮丽、意境雄伟,就像交响乐一样充满激情;有的插画如梦如幻、小桥流水,就像是一曲蓝调小夜曲;有的插画简单清朗,就像一首吉他小品。
四、 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插画表现能力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新兴媒体的出现,插画表现的手段和呈现的方式与过去传统的插画不一样了。传统的插画教学比较重视素描造型基本功训练,主要培养学生观察对象和表现对象的能力,但如果缺乏观念和思维的突破,就难以适应新的要求。所以要用现代的思维和表现手段,才能创造新的审美形式,创作出富有时代气息的作品。
(一) 创意构思和审美的造型表现能力是插画表现的基础。构思源于生活,对周围的事物观察和体会要仔细深入,不断从生活和自然界中汲收营养,通过自己的感观去发现挖掘艺术之美,从而提高审美意识。当审美意识与表现能力协调一致,并达到一定水准,审美才能被表现出来,这就要求学生一方面加强造型训练,具备扎实的绘画技巧;另一方面向优秀插画家学习,先选择自己喜欢的一种插画风格,去了解作者的思想观点、审美兴趣,学习插画家的表现方法,反复临摹后,再按自己对对象的感受体会,采用其他表现的形式方法再进行描写。当艺术审美意识提高后,对插画风格样式都有自己的理解判断,有些学生开始喜欢某种风格或想形成自己的某种风格,也在尝试一些夸张变形。在插画中,运用夸张变形比较常见,变形作为一种艺术夸张的手法,其目的是强化画面形象的艺术感染效果,增强意味性。“法无定法”,变形没有桎梏,只要是符合主题表达,又能满足读者的审美需求,使其在视觉和心理都能获得愉悦的感受,就可以大胆变形。
(二) 学会画好创作草图。插画创作草图是文学内容转化成视觉造型语言的初始表现,灵感稍纵即逝,创作者要能快速捕捉灵感使其跃于纸上,并在与文字、思维、画纸之间互动交流,不断改进完善对象形态和构成关系。为了画好草图,在教学中加强学生的速写训练是很有必要,速写是在较短时间内用简练的表现手法描绘物象的基本特征,具有概括简练生动的特点,是插画收集
素材和构思起稿的重要手段。收集素材可以是实景写生,也可以是图片描绘,只要画过的东西,都会在头脑里留下深刻的记忆,还要特别注重整理以前画过的速写,因为速写是视觉记忆,能够帮助提高学生的形象记忆能力和丰富的想象力。在创作草图的过程中要多推敲构图组织和表达样式,同时还要引导学生在灵动变化的草图中寻找灵感,而有的学生很拘谨,不敢大胆用笔,老师应鼓励学生快速灵活运用复线条表现,不求画面整洁,这种看似凌乱画面却给人留下了充足的想象空间,便于后期的调整补充。
在上正稿前,先整理一幅相对完整的黑白图是非常必要的。黑白构成是组织画面的基础,画面的黑白的对比很重要,突出画面的重点、强化画面的层次。重视并加强黑白草图训练,让学生抛开具象的形色,仅仅关注画面中黑、白、灰的构成关系,思考研究点、线、面如何在画面上排列组织,能帮助学生把握好画面构图,并及时做出调整,这是插画构图的最关键环节。
(三) 学会“色”诱眼球。从视觉感受角度讲最抢读者眼球可能算是插画中的色彩了。无论怎样,优秀的插画家总能默默地用“色彩”这根绳慢慢牵引读者看完最后一张插画。插画家在创作插画时,非常注重画面的色彩选择,首先要考虑的是插画定调,怎样来确定色调?色调是根据主题需要,结合色彩间的组织,通过对比调和来表达的色彩整体关系。色调的处理是为了更好地表达主题,并依主题或情节变化,随之变化,用深暗而浑浊的色调可以表达忧郁和伤感,用明亮而鲜艳的色调可以表达欢快和喜悦。插画色彩还应考虑不同年龄段读者的色彩适应度,对于低龄儿童来说,过于成熟的色彩技法不适合他们,儿童读者对色彩的辨析能力相对成人来说较弱,对比较弱的色彩会使他们在辨认对象时混淆不清,这就是为什么儿童插画总是用纯度较高的颜色的原因,而且色彩间的对比较强,对象的边线(轮廓线)也很明显。
(四) 材料的选择和技法的表现对插画家来说非常重要。需要什么样的造型观念,确立什么样的表达程式,提取什么样的形式元素,采用什么样的表现手段等等,都需从整体到到细节全面考虑,插画家还要把主题内容、对象特征、形式表达等结合起来,发现、挖掘、熟悉新的表现材料和工具,插画所用纸张也不是单一的,有的甚至可以画在木板上或画布上。除了传统的绘画工具材料,如水彩、水粉、油画、丙烯、彩铅、色粉、铅笔、钢笔、炭笔等外,很多插画家还喜欢使用各种颜色的粉笔、钢笔、水彩笔、马克笔、金银色笔、墨汁等;还使用一些特殊材料如石膏粉、塑形膏等;还可以使用照片拼贴、剪纸、蜡染、纸雕塑甚至橡皮泥等制作浮雕式的插画,不同的材料就会产生不同的质感和肌理,如果运用恰当,必然妙趣横生,增强画面造型的表现力。现今使用电脑技术绘制插画的群体也很大,数字绘画是插画发展的大趋势。在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尝试各种材料,面对不同的文学题材、内容、风格,要能熟练掌握多种绘画技巧,积累丰富的经验。
五、 插画发展的展望
插画作为视觉造型艺术,不只局限于书籍装帧,还涵盖有广告、服装、陈设、产品、环艺设计和影视多媒体互联网以及纯绘画等领域,应用范围不断扩大。新媒体时代下,PC、苹果电脑、手机、平板电脑等数字媒体和绘画软件的开发应用,用数字手写板代替传统的绘画工具,已经很大程度地满足了各类喜爱绘画的消费群体的需求,并获得了新的体验,这已成为一种发展趋势,插画家将面临新的问题和挑战。
参考文献:
[1]王炜.插画设计[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10,9.
[2]聂峻.漫画创作技巧[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8.
[3]钱明钧.影视动画素描技法[M].北京:海洋出版社,2006,1.
作者简介:
刘忠,成都大学美术学院绘画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