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革时期视觉元素的特征
文革时期的视觉元素核心就是毛主席头像的形象,标准色则是具有时代特征的红色、绿色和黑色,当时的视觉图形多半使用红太阳、向日葵、工农兵形象、红卫兵形象和红旗等。当时的视觉元素在使用上主要是图形与图形的简单排列组合,这种简单的图形寓意关联使用具有一定的程式化,成为那一时期的视觉记忆。
文革时期时期的视觉图形元素在使用上是经过严格的政治筛选的,以至于这些视觉图形元素构成形式呈现出一种单一化与重复化的情况,形成一种一元性思想的概念游戏。
文革时期的视觉元素中的字体使用也具有一定的政治导向性,体现出当时在那一特殊时期极强烈的政治意识形态。当时的字体选用上具有两个鲜明的时代特征:首先,“毛体字”作为具有主导性的首选字体。它的使用不仅仅是字体的强化,而是一种对于当时那个时代政治性第一的视觉强化;其次是简体字的普遍运用,在这一领域普遍使用的是具有较强视觉冲击力的黑体和宋体,在书写上注重文字的通俗易懂,形式上注重视觉的强化特征,使之产生对人的心理压迫力,视觉上容易产生强烈的崇敬心理。
文革时期的视觉元素中的色彩因素具有明显的政治倾向性和强烈的表示性,使得文革时期的视觉色彩元素具有特殊的时代性。文革时期的视觉元素中的色彩因素总体上是以红色调性为主,用以象征人民政权的唯一性与革命性。
二、文革时期视觉元素在现代设计中的运用
文革时期的视觉元素对于中国人的视觉心理来说是有一定的触动感的,这种触动感不流行于表面,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定,是一种民族心理的触动。这种触动是别的国家与地区的人们不可能具有的一种特殊心理。迄今为止这种视觉模式的使用仍然影响着当代国人的视觉文化和语言模式,相对变化的只是这种视觉元素的使用已经完全摒弃了原有的刺目的政治外衣,而以潜在的,具有一定文化性的商业存在出现。在现代艺术设计中围绕文革时期文化资源进行具有设计意识的再创作,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文革时期视觉元素在现代设计中的运用。这种文革时期的视觉元素在现代设计中的运用,主要就是运用解构主义的基本表现手法。我们通过对文革时期视觉元素的解构,将其从原有的意识形态及使用语境中解放出来,剔除它的政治意义,赋予其全新的艺术内涵。
文革时期视觉元素在现代设计中的运用基本原则,是将原有的具有文革政治特征的视觉元素经过现代设计手段的提取加工,将其的政治元素剔除。使其再加工后的设计产品成为一种具有亲和力的大众文化产品。盘活文革时期视觉元素资源,赋予其新的文化内涵。文革时期视觉元素在现代设计中的运用基本设计手法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将文革时期视觉元素置入现当代的语境之中,以两者之间产生的强烈的视觉冲击和艺术反差,来赢得受众的强烈反应。另一类则是将文革时期视觉元素的设计风格加以现代元素,使其演化为一种另类文化形式。以怀旧的手法创造出一种全新的艺术表现形式,借以唤醒受众们内心深刻的历史记忆,以求得视觉上的趣味与心理上的共鸣相结合。
将文革时期视觉元素的设计风格加以现代元素,使其演化为一种另类文化形式,则是文革时期视觉元素在现代设计中的又一具体表现。例如,在欧宁贝主编的《新群众》杂志的第一期整体设计中,我们会发现设计者将典型的工农兵形象作为主体形象,但是却将工农兵手中作为阶级斗争象征的“红宝书”换做吉他、贝司等现代乐器。而页面下部的主题标语则称为“全世界爱音乐者联合起来!”这样带有煽动性的文字语言。背景选用一颗闪烁光芒的巨大红色五角心,整体视觉手法选用文革时期木刻版画的线条效果,使得画面整体具有较强的视觉冲击力。而这一期杂志的内页设计也秉承这一设计风格,多以珂勒惠支的版画风格图片和大量繁体字作为内页版式设计元素。《新群众》杂志封面设计不仅是对文革时期视觉元素的全新创作,而是对具有革命性的前卫时代精神的诠释。由此可见,文革时期视觉元素的设计风格加以现代元素使用时,具备有两个值得关注的特质。一为时尚化,二为通俗性。这里所说的时尚化是指文革时期视觉元素在现代设计中被重新包装,作为全新潮流形象出现的概念。它的建立一方面基于对现代视觉经验的迎合,另一方面则融入了视觉文化与生具有的叛逆性格和猎奇表现。而通俗性则是设计者们将文革时期视觉元素资源做出相应的挪用,带给大家一种简单直白,通俗易懂的世俗化效果。这种通俗化的视觉效果,即保留了文革时期视觉元素粗犷功利的一面;又表现出其浅显易解的视觉语言。
【参考文献】
[1]席宣.文化大革命简史[M].北京:中央党史出版社,2006
[2]高华.革命年代[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