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文学论文>美学论文

新疆题材当代文学作品的教育价值

2015-07-23 11:21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新疆题材当代文学,既包括新疆作家创作的新疆文学作品,也包括内地作家们创作的与新疆有关的文学作品。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新疆题材文学作品作为地域文学中的黑马,在提高全面文化素质、汇聚民族凝聚力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基础教育阶段,新疆题材的当代文学作品也占据了一定比例。
  1、支边号角,新疆建设的窗口
  新中国成立后,中央政府高度重视新疆建设工作,于是在经济发展和民族团结方面做了很多工作,施行了许多造福新疆民众的措施。这些,在新中国语文教科书新疆题材课文中得到了体现。中国语文教材中的新疆题材课文,在1979年之前,以人物描写为主。在1980年之后,有关支边和新疆建设的文章则占据了较大比重,《克拉玛依颂》、《新疆好》、《哈密瓜的故乡》都是聚焦新疆建设的作品。这些文学作品,都带有鲜明的“文质兼美”的语文选材特点。其中,《克拉玛依颂》是歌颂支边青年为建设克拉玛依大油田与天斗与地斗的拼搏精神;《新疆好》则是新疆民众修水渠、改造戈壁滩、建设新农村的时代赞歌;《哈密瓜的故乡》则以来自五湖四海扎根新疆的兵团建设者们为主题,歌颂了新疆建设兵团响应祖国号召扎根新疆的英勇壮举。
  当这些文学作品进入教材之后,其文字其思想有了更加宽广的传播渠道,它们的功能也愈加多样。许多内地学生都是通过语文课本了解到新疆是一个瓜果飘香、牛羊遍地的地方,知道在遥远的北疆还有那么多可敬可爱的人为祖国而奋斗着。许多人都是通过教材加深了对新疆生活的了解,拓展了视野。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许多人远赴新疆参军的战士都说,自己对新疆的认识,最早就来源于《哈密瓜的故乡》这篇文章。从这个角度来说,新疆题材文学作品,起到了宣传边疆、号召支边的作用。
  2、歌颂祖国,展现边疆美丽风土人情
  在社会主义新时期,语文教科书中的新疆题材当代文学作品也呈现出多元发展的趋势,展现新疆风物特产及各族民众生活场景,成为新疆题材文学作品的重点。小学语文课文《葡萄沟》、《小英雄努尔古丽》,初中学语文教科书中的《葡萄的精灵》、《大树和我们的生活》、《天山景物记》,都详细记载了新疆的异域风情,赞美了新疆劳动人民的热情、勇敢。这些作品,许多都是内地作家用生花妙笔对新疆生活进行的真切而深刻的描画。这些优美的文字,既是对美丽边疆的赞美,也是对伟大祖国的歌颂。
  以《天山景物记》为例,这篇文章描述了天山的珍奇异品和新疆地区美丽的自然风光,人们从书中描述的野马、蘑菇、旱獭和雪莲等物产身上,可以感受西北边疆的富饶秀丽。此外,作者还用贴切的语言,描绘了“蓝天下的雪峰,草地上的云影,开遍峡谷的繁花,压满山腰的果实”,展现了新疆的美丽风光。透过“蒙古包中待人如亲兄弟一般的哈萨克牧民,盆装的马奶,美味的烤羊排,酸奶疙瘩,酥油饼”,人们可以感受到少数民族兄弟的热情好客和幸福生活。作品中所描绘的优美环境、美好生活,也激发了人们建设新疆、造福人民的热烈情感。
  3、彰显民族品味,抒发人文情怀
  人格教育是语文教育目标之一。在青少年人格培养过程中,用优秀人物楷模来激励学生,用经典作品引导学生,远比道德说教和概念灌输更有效。中小学语文教材中选用的新疆题材当代文学作品,因为态度积极、情感丰富,在学生人格培养中起了积极作用。以《葡萄的精灵》为例,文章描述的是穆敏老爹酿造葡萄酒的过程,葡萄经过风雨轮回、脱胎换骨的变化,直至成为沁人心脾的葡萄酒的过程,何尝不是新疆民众历经时间沉淀和风雨洗礼不改豁达初心的写照?以平凡的事物为着眼点,勾勒民族形象,抒发人文情怀,才是这些新疆题材文学作品的本心。
  同样,在《巩乃斯的马》中,我是一个在农场接受再教育的落魄者,当冬夜骑马在旷野雪地上狂奔时,马背上的颠簸并没有使我变得消沉,相反,我压抑的心情却因为马的跳跃和奔腾而得到了释放。马的尊严、隐忍和奋进,都给了作者进取的勇气,使作者更加渴望不受羁绊的生命。这篇文章用诗一样的语言,揭示了马的品格,歌颂了崇高的感情和勇往直前的进取精神,这些都赋予了文章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内在活力,势必会给青少年世界观、人生观教育带来了积极影响。此外,在吴刚的《罗布泊,消失的仙湖》一文中,作者既回顾的罗布泊美丽富饶的往昔,又描述了其荒凉孤寂的现状,提醒人们爱护自然、保护自然。这种浓郁的人文情怀,也是此后的新疆题材文学作品中所常有的。
  综上所述,新疆题材当代文学作品是社会主义文学作品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因鲜明的时代性和教育价值而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通过这些作品,人们也进一步认识了新疆,增强了维护民族统一、建设美好家园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我们相信,今后必将有更多优秀的新疆题材的作品出现,新疆题材文学作品精神也将进一步发扬光大。
  参考文献:
  [1]贺萍;新疆多元民族文化流变述略[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年01期
  [2]王志萍;现代新疆文学研究综述[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02期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