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文学论文>美学论文

从《兵车行》中看古代女性社会发展关系

2015-07-23 11:19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内容摘要: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兵车行》中所描绘的出征场景和我国传统军旅诗歌中的相关描写显然是不同的,尤其是在场面的渲染方面,“尘埃不见咸阳桥”,浓墨重彩的描写了杂乱的离别中所特有的喧嚣。实际上这首以唐玄宗时期穷兵黩武为背景的名篇中,不仅揭示了广大民众在面对从军所必须面对的悲哀,也同样彰显了当时女性在社会中的地位。
   关键词:《兵车行》 女性社会地位 艺术手法
   《兵车行》是我们耳熟能详的名篇之一,其中所描绘的“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一句,更是为我们留下了千古长叹。《兵车行》是杜甫于中唐时期所做,诗中充分的展现了当时唐玄宗穷兵黩武给人民群众带来的深重灾难,父亲、母亲、妻儿奔走相送,深刻的刻画了一家顶梁柱不得不投身军中的悲凉气氛。其深刻的思想和高潮的艺术表现手法,是其千古传唱的重要原因。而在这首诗歌中,也同样在侧面上反映出当时女子社会地位低下的问题,同时作者也从当时的社会环境出发,指出:“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
   一.《兵车行》的艺术表达手法
   1.寓情于叙事描写,水乳交融
   车轮滚滚而尘漫天,战马嘶鸣而声暗暗。诗歌开头就为我们描绘了出征之前贫苦百姓被迫离开家乡、走向战场的喧嚣画面。征人衣甲陈旧,妻子丁宁哭嚎,老者默默而不语,哭声云霄。诗人用铺叙渲染的手法,通过平白的叙事描写,将其情感如画卷一般,徐徐展开于我们眼前,字字句句都饱含诗人对封建统治者穷兵黩武的谴责,以及对广大劳动人民的深深同情。颇有《木兰诗》中“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的情感表达特点。
   2.真实自然,贴切传神
   在描写的过程中,诗人完成了对“征人”出征过程中,妻儿老小奔走哭号画面的描写之后,仍然不能一吐胸臆,直观的表达出自己的看法,于是进一步采用“目见耳闻”的艺术构思形式,通过和“征人”之间的言语交流,借“征人”的嘴说出“汉家山东二百州,千村万落生荆杞?纵有健妇把锄犁,禾生陇亩无东西”的悲惨境遇,充分展现出作者对战争破坏人们群众生产和生活的无奈之情,极大的提升了全诗的艺术感染力,为我们更好的了解当时的社会情境提供了必要的支持。
   二.《兵车行》中女性社会地位的体现
   我国传统思想中,重男轻女始终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这和当时的社会历史背景有关,同时也造成了若干悲剧。客观上来说,中国古代女性社会地位不高是不争的事实,无论是在我国的古代婚恋习俗上还是在一系列的文学表述中都有着集中的展现。与此同时,这种思想也对现代有着深远的影响,“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等传统观念,在当前社会中仍然有着广泛的市场,尤其是在很多经济欠发达地区,养儿防老思想尤为严重。特别是男孩是家族香火的延续、男孩是养老的手段等等,都在客观上反映着我国传统重男轻女这一封建思想。而在生产力低下的唐王朝,由于连年的战争对生产、生活的迫害,这一情况反而有了一定的改观: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为什么会有这种思想呢?诗人给出了这样的回答: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同时诗人又进一步解释,青海头白骨无人收,连年征战所导致的男儿战死随处可见,虽不说是十室九空,也只有健妇锄犁了。而这种情况下,我国传统的重男轻女思想自然也就失去了其存在的基础。从本质上来说这种情况的客观存在,是广大人民群众心灵受到严重摧残的结果、是封建王朝对百姓荼毒的必然结果。
   我们必须认识到,在当时的社会历史环境下,连年的征战耗光了唐王朝的生命力,一方面导致国库空虚、百姓劳役沉重,另一方面大量的青壮年战死,也对当时的社会生产造成了严重的迫害,大量的耕田荒芜、百姓食不果腹。实际上,《兵车行》中所描述的重男轻女思想的改变,也同样是这一情况的集中展现,大量的青壮男子投身战场而百战未归,妇女成为主要的劳动力。这种情况下,妇女地位的提升也就成为了一种必然。
   重男轻女思想已经随着封建王朝的没落而被历史的尘埃所摒弃。古代女性社会地位低下的情况中当前社会已经难以卷土重来。但是诗人的思想张力和艺术表达能力仍然值得我们重视。同时其作品中对社会现象的反思也  同样值得我们学习,尤其是对战争所带来的破坏的呐喊,更是值得我们给予足够的重视和肯定。
   (作者单位:山东齐鲁理工学院)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