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文学论文>美学论文

马家窑彩陶纹饰与自然崇拜的实证统计

2015-07-20 09:59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摘 要:《易传·序卦》中说:“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有万物然后有男女,有男女然后有夫妇,有夫妇然后有父子,有父子然后有君臣,有君臣然后有上下,有上下然后礼仪有所措。”在原始人的眼里,提供万物的大自然供给他们食物的大自然具有至高无上的灵性,这种灵性能够主宰他们的命运改变他们的生活,在不能够征服和了解的时候只能加以膜拜,这就是自然崇拜。距今五千七百多年前新石器时间晚期的马家窑文化为我们还原了原始人类的生活状况。那时的人们对自然已经产生了信仰,日常生活用品、祭祀以及陪葬品上都绘有简单、抽象具有象征性的纹饰,是对自然物和自然力人格化后的崇拜。
  关键词:马家窑彩陶纹饰 自然崇拜 日神崇拜 河神崇拜 谷神崇拜
  一、马家窑彩陶纹饰概述
  (一)马家窑彩陶纹饰的分类
  马家窑文化村落遗址主要分布于黄河上游地区及甘肃,青海境内的洮河、大夏河及湟水流域一带,距今约5700年,属于新石器晚期。马家窑文化包括石岭下、马家窑、半山和马厂四个文化类型。从时间和已经发现的有关地层叠压的情况看,石岭下类型早于马家窑类型,马家窑类型早于半山类型,半山类型早于马厂类型。马家窑文化彩陶花纹记录、传播了人们的理念,花纹演变的形式特征,受大自然的影响,也是人类生存发展需要、农业生产与文化表示的产物。
  (二)马家窑彩陶纹饰的演变
  1.神人纹演变波折纹:神人纹最初出现在马家窑文化的彩陶上,是半山和马厂类型中最具特色的纹饰,也有学者将神人纹称为蛙纹[1]。早期神人纹的表现比较具象,如甘肃出土的半山类型扩胸状神人纹彩陶罐。半山时期的神人纹比较抽象,将头简单的概括成一个圆形,身体用宽带表示,四肢大多用两节折带表示。到晚期头部完全省略,四肢从顺向曲折演变成反向直角曲折,有的连身体宽带也被省略,演变成肢爪纹,有的演变成三角折带纹,神人纹最后演变成几何纹样。
  2.旋纹:旋纹在马家窑类型中已经出现,很快便发展成这一时期代表性的纹饰。旋纹一般是以四个旋心为中心,个别的有六个或者更多,旋纹都是逆时针方向旋转。半山时期,旋纹绘制成熟,成为主要花纹。旋心由多道黑色锯齿带或红色宽带连接,组成二方连续的图案,增加了视觉的旋动效果[2]。马家窑类型早期的旋纹旋心很小,多四方连续,没有其它纹饰,结构简单,旋心内饰圆点。到晚期四大圈的旋纹逐步发展成为马厂类型的四大圆圈纹,连接四大圆圈纹的旋纹也消失了。
  3.葫芦网纹:葫芦网纹是半山时期典型的纹饰之一,是葫芦纹与网纹相结合的复合纹饰,一般由四组或六组束腰葫芦形组成,相互对称,葫芦口一般向上,个别的向下。早期的葫芦形束腰不明显,到中期的葫芦形下半部逐渐变大,晚期束腰更为明显,下部的圆形变得更大。网纹是马家窑文化彩陶中常见的纹饰,在马家窑类型彩陶中时常以主体纹饰出现,到半山时期多与其它纹饰组成复合纹饰,马厂时期网纹使用率也很高,但构图比较松散。
  二、马家窑彩陶纹饰与自然崇拜的关系
  (一)自然崇拜的发展
  在古代,由于大自然本身的神秘感以及人们对大自然的依赖,认为自然现象和自然力存在一种神秘力量在支配,就把它们奉为神灵,并且加以崇拜和祈祷。人们最早崇拜的就是太阳神,无论是国外阿波罗版、奥锡利斯版还是中国“羲和[3]”版的太阳神都向人们传达着这一神圣的信仰。如我们古老的文字,日字旁总是频繁的出现在文字中,这象征太阳主宰着人们的一切,人们用文字符号记载加以象征和崇拜。王孝廉在《水与水神》一书的第二章“黄河之水”中,就记载有河神崇拜,文中的河神是指黄河水神,也有人将青蛙当作河神,因为一到春雨时就会伴随青蛙的鸣叫声,人们以为青蛙就是河神,所以将其进行崇拜。许多国家都有“五谷妈妈[4]”,也有国家将其称为“谷精[5]”。如今,在山西、闽东地区都有传统的谷神节,六月六的时候潮汕人也会敬谷神。在大部分农村,很多老人等丰收后都会装一些好的五谷放在粮仓或是粮房,这也是对谷神崇拜的一种延续。很多崇拜已经从具体的事项转为文字、图案抽象的象征,比如彩陶的文化形式,就反映了当时人们的生活及信仰,彩陶的各类抽象花纹形式,就是原始人们对自然崇拜的认识以及延续。
  (二)马家窑彩陶纹饰与日神崇拜
  1.圆点象征太阳:中国先民们最早崇拜的就是太阳,因为太阳带给他们光明和温暖。圆点纹,是马家窑文化彩陶表现象征太阳的最多形式。甘肃临夏出土的马家窑类型彩陶壶花纹,以旋涡纹组成纹饰带,四个旋涡纹的旋心内各绘有一个光芒四射的太阳纹。太阳纹在旋涡纹的中心,寓意太阳升落回旋,旋涡纹的两道线纹并列延伸,寓意起伏回旋,蕴含了日月轮回、日夜交替的意象。
  2.人面纹:马家窑文化彩陶出现了人格化太阳神的象征,彩陶上的人面纹不完全是人面的特征,而是将人面的形态象征为人格化的太阳。以人的呼吸来表示寒暑交替,寓意季节的变化。人物纹样在彩陶花纹中所占的比例并不大,但却有至关重要的意义。不同文化的彩陶人面纹,都象征了人格化后的太阳神。
  3.太阳鸟纹:“太阳鸟”纹饰,存在于许多马家窑文化彩陶,形式不同但寓意大致一样。太阳鸟的形式,是根据鸟类迁徙为参照,来回迁徙又有太阳的小圆点形象,是神话了的形象出现的。石岭下出土的彩陶钵鸟纹,在一个不规则的圆圈纹中绘制了变形的鸟纹,以鸟与太阳形的组合来表达“太阳鸟”的象征寓意[6]。太阳鸟纹下有一道细线纹,可能表现的是地平线,以鸟展翅飞翔、周而复始的形态来再现太阳升起又落下不断更替的周期规律。
  (三)马家窑彩陶纹饰与河神崇拜
  1.旋涡纹:半山类型纹饰中,旋纹依然存在,而且贯穿于半山类型彩陶发展的全过程。旋纹,反映了半山时期人们对河流的依赖和崇拜。河水可以灌溉农田,有利于庄稼作物的生长,河流中还生长着许多鱼虾动物,给人们供给了不可或缺的食物资源。另一方面,河水暴涨又会泛滥成灾,淹没庄稼毁坏房屋,被人们加以神化,就成了对河神的崇拜。石岭下类型陶器,水纹的出现,表现出与人的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如果没有水,人就无法生存。所以有古文化的遗址,都是在有水和气候湿润的地方。水纹的出现, 显示了古人类最初对水的崇拜,延伸到后来就是对龙王、河神的崇拜。
 2.蛙纹:在马家窑文化中,尤其在柳湾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多次发现蛙图案的彩陶。崇拜青蛙,主要原因是青蛙与雨水和河流有着密切的关系。青蛙有冬眠的习性,青蛙结束冬眠会发出嘹亮的叫声,伴随着叫声春雨也会到来。先民误以为青蛙有某种神奇的降雨功能,因此将蛙当作是河神的化身绘制于彩陶上开始虔诚的崇拜,产生了以蛙为对象的水崇拜信仰和祈雨活动。
  (四)马家窑彩陶纹饰与谷神崇拜
  1.撒播纹:甘肃出土的马厂类型陶瓮纹饰就再现了农作物种子的形象特征,瓮身绘有变体人形纹,在手足前可以看到种子状的图案,很像是正在撒播种子的人,又被称为“撒种形的神人纹” [7]。人们已经将撒种形的神人纹神化成了谷神,能够带给他们食物,使他们所居住的地方风调雨顺。绘制这样的纹饰成为一种寄托和祷告,寓意来年会有一个好的收成。
  2.蚕豆纹:甘肃广河地巴坪出土的半山类型彩陶瓮,葫芦纹之间,绘有不同形式的蚕豆形纹,有的将蚕豆纹绘在瓮身的核心,蚕豆纹的籽粒逼真、形象饱满、特征明显,体现了当时人们种植农作物的现象。谷神的形象此时幻化成为人们播种的种子,人们既然能够将蚕豆纹绘制于生活所用的器皿上,那么丰收的时候也一定会倍加珍惜,小心地供奉着。就像现在农村的老人等谷物丰收时仍然会将挑选的五谷装入布袋吊在粮房,祈祷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3.葫芦纹:人们种植农作物的时候都希望能有一个好收成,他们将这种愿望绘制于日常生活使用的彩陶器物上,在马家窑文化彩陶中就有很多直接绘有葫芦纹,有的将网纹和旋涡纹绘制于葫芦纹之中,既有三角形的形式又有S型的变化,还有的按照葫芦的形态而造型,葫芦容器的应用是富有启示意义的。“世界上凡是曾生长葫芦的地方,那里的原始先民在使用陶器之前,曾先使用过天然容器—葫芦。而葫芦也是陶器的一种主要天然模型[8]”。也许是因为葫芦内有籽,有多福多禄的意思,人们将它神化,象征为谷神,寓意五谷丰收。
  远古时期人们的巫术活动、劳动生活、情感交流都形象的表达在马家窑彩陶纹饰中,马家窑彩陶纹饰不仅向我们展示了远古时期人们的审美,而且是我们了解当时人们生活状况的重要线索。彩陶曾经是大众的艺术,是推进社会变革的重要形式,在今天也是需要我们去了解和支持的,它很原始,也很现代,也仍然是现代设计的重要参照。认真去了解马家窑彩陶纹饰的时候,就会发现这些看似简单的线条都是传统文化最重要的部分,除了去了解它的象征意义,还对我们绘画创作有所帮助。
  注释:
  [1] 严文明.甘肃彩陶源流平[J].文物,1978(10)
  [2] 张晓凌.中国原始艺术精神[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4
  [3] 羲和:主日月之神。《山海经·大荒南经》郭璞注:“羲和盖天地始生,主日月者也。”
  
  [5] 谷精:表现五谷有生命的精灵,不仅表现为植物形式,而且表现为人身形式。詹姆斯·乔治·弗雷泽.金枝[M].北京:大众文艺出版社,1998年
  [6] 石兴邦.有关马家窑的一些问题[J].考古,1962(06)
  [7] 蒋书庆.彩陶艺术简史[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7
  [8] 刘尧汉.中国文明源头新探[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1985年
  参考文献:
  [1] 詹姆斯·乔治·弗雷泽.金枝[M].北京:大众文艺出版社,1998
  [2] 蒋书庆.彩陶艺术简史[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7
  [3] 张晓凌.中国原始艺术精神[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4
  [4] 张鹏川.中国彩陶图谱[M].北京:文物出版社,2005
  作者简介:
  张慧,西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油画。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