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关键词:
如今随着物质文明的富裕,人之本性-善消失,精神文明逐渐崩溃。经济发展与现代文明对中国文化的冲击非常巨大。由于这种冲击,中国欲以国家为中心,复苏传统文化之核心的儒教文化,将其当做未来国家发展的中心思想。今天,中国仍在努力研究如何将世界公认的孔子思想、儒教文化与现阶段中国体制相协调。
1. 儒教文化的根本精神
所谓中国的儒教文化是指儒教与儒家思想。儒家思想是由孔子开创的思想。通常容易与儒教混淆,但要严格区分两者的话儒教则是崇敬孔子为圣人、儒学为圣教的具有政治与宗教性的理念。因此,儒家思想作为哲学思想区别于儒学。儒家思想是中国鲁国孔子与门徒们的思想与教义。
孔子的教育哲学之核心概念是仁,是善的基础。如果说礼是整个社会的秩序形式,那么追求礼的人,他的内在根据就是仁。孔子将人之本质-仁定义为爱他人的心,而这种爱之基本就是孝,是行使仁的根本。并且认为妨碍道德上的自我实现就是私欲, 要求超越这种私欲实践公共秩序,即克己复礼。孔子认为仁是至高无上的。孔子说“只有两条路,即人性与非人性”。在礼仪传统规则与礼仪生活中的仁应该是爱与积极共鸣及对与自己相同的存在-他人的尊重。
2.新儒家与儒家资本主义
新儒家成为中国五四运动以来所形成的儒教资本主义之思想源泉。中国以1978年12月共产党第11届三中全会为起点,迎来了崭新的改革开放时代。在实事求是的口号下,重新开始了文化大革命期间遭到破坏的传统复原工作,同时引进了海外新儒家思潮。资本主义新儒家与封建主义儒家所认为的中国现代化绝对需要传统文化的思想不同。
尤其新儒家思潮的儒教资本主义论的背景是60-70年代东亚儒教文化圈-韩国与日本、香港、新加坡耀眼的经济发展。将儒教视为东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来进行研究的学者是美国的比特˙伯格。伯格认为,如果说西欧现代文化因素是基督教,那么东亚的现代化文化因素则是儒教。他认为强调无条件为家庭做出牺牲以及节约精神的儒教思想成了获得高生产力的劳动伦理,而重视和解的儒教规范影响了现代工业。
德国社会学者麦克斯˙韦伯认为由儒教发展的中国思想的文化因素避免了中国的资本在优化。他认为,儒教思想缺乏近代资本主义形成之核心-合理性与自然科学思维,儒教思想中的经济思想与对专业化的拒绝,阻挡了中国的资本主义道路。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获得飞跃发展的东亚国家,却都有重视教育和家庭为中心的企业经营、政治对经济的影响、勤俭节约精神,这与儒教的传统思想相吻合。
中国考虑到儒教成为东亚经济发展的原动力,由此认为作为中国发展模式也再适合不过。新中国成立以后给中国人造成了不满,进而阻碍了国家发展。如今中国领导人承认了这一事实,将十三亿中国人与世界共鸣的儒教放在经济发展模式之中心。中国的国际化与儒教文化的传播一同劲头十足。对外,在全世界成立孔子学院,强调着中华民族主义主张与中国的作用。对内,推动礼与家族为中心的儒教文化的复苏,努力解决迅速而猛烈的经济发展所带来的内部矛盾。虽然在一段时期孔子的儒教文化成为政治上的排斥及打击对象,如今却成为保护中国政治的盾牌。同时也起到了国际社会了解中国的桥梁作用。
3.儒教社会主义与世界化
中国一直在苦思冥想着中国人能否取得世界认可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很有可能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类似性的传统基本思想-儒教为中心。中国共产党与知识分子已经在使用着混合儒教与社会主义两个术语的儒教社会主义一词。在胡锦涛主席以后的第六代中国领导人有可能明确提出以儒家思想为前提的儒教社会主义建设,中国共产党也会重点研究中国人与世界能够协调的儒教思想。这种现象已在孔子故乡-中国山东省曲阜市被提上日程。清华大学历史系张绪山教授认为,儒教思想妨碍了中国的市场经济发展,至今仍在影响着中国社会,并举例如下:
第一,儒教思想影响了现代中国政治。儒教的礼思想中的君君臣臣是一种权威性的政治秩序,曾影响了毛泽东时期的政治行为。毛泽东具有马克思+秦始皇=毛泽东的意识,是将自己解释为君的儒教主义帝王。同时强调了法律统治,但实质上是封建的利用法律的统治。张教授提出当今中国共产党内在人员仍有儒教发挥着强有力的控制力。中国虽是社会主义政权,但实际上政治仍在应用儒教思想。
第二,儒教思想影响着中国人。中国学者们普遍认为在新中国成立以后的社会主义体制下,儒教思想仍然影响着中国人。张教授认为在传统时代,中国人受到了儒教极大的影响力。传统时代,中国上流层受到了老子庄子思想的影响,下层庶民主要受到了儒教思想的影响。尤其中国的少数民族出身王朝之所以被中原文化所融化,也是因为儒教文化的影响。
当今社会上,儒教思想对中国领导层的政治行为及百姓的文化意识产生巨大的影响。而且中国国家体制虽是社会主义,但十三亿中国人的意识之中儒教思想依然扎下坚实的根基。在中国儒教思想与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等相结合,提出了独特的社会体制。即,改革开放之前的社会主义在改革开放之后与资本主义相结合,以多种形式对中国社会产生影响力。
4. 结论
中国领导人制定了一个全世界能够共识的新的国家发展目标。其前提是以中国人与世界能够共有的思想为出发点,而儒教是最合适的。大部分中国学者也主张国际化与持续的经济发展需要采取儒教思想。中国领导人也提出了未来的中国目标是共享幸福和谐社会的建设。我们能够看到当今中国政府在不断暗示要实现儒教社会主义目标的蓝图。
尤其儒教的封建主义因素与中国的社会主义体制类似。因此中国政府也致力于儒教文化的复苏。特别是代替社会主义这一术语,将世界共鸣的儒教与社会主义结合起来,开始使用儒教社会主义这一术语。未来中国只有在儒教文化基础上,对内建设和谐社会,对外发展与国际社会协调和相互依存的关系,才能平息中国威胁论,才能加强实行作为强国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