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文学论文>美学论文

《南方与北方》中的情感结构

2015-12-18 11:58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摘 要:十九世纪以来,随着英国资本主义工业迅猛发展,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也日趋尖锐。在此历史背景下,英国文学中出现了一批反映这一社会现实的“工业小说”。盖斯凯尔夫人的长篇小说《南方与北方》,便是其中的代表作。她对工人阶级生活的细致描写,对资产阶级的深入观察,以及她对当时英国社会状况所作的严肃的思考,为十九世纪英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发展作出了重大的贡献。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来,盖斯凯尔夫人的工业小说备受西方马克思主义批评的重视,她在英国文学史上的贡献也获得了重新评价。有鉴于此,本文试图以雷蒙·威廉斯的情感结构理论对盖斯凯尔夫人的《南方与北方》进行解读,并通过对此作品的评析来揭示19世纪工业社会的社会状况和世人的普遍心理。

关键词:南方与北方;财产;情感结构;逃避
    十九世纪以来,随着英国资本主义工业迅猛发展,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也日趋尖锐。在此背景下,英国文学中出现了一批反映这一社会现实的“工业小说”。盖斯凯尔夫人的长篇小说《南方与北方》,便是其中的代表作。它主要描写的是资本家厂主的生活和思想,反映当时英国的社会问题,即在资本主义迅速发展之下,原来的带有封建性质的社会结构与新兴的工业资本主义社会之间的碰撞与对比。这也就是在作品中所表现的“南方”与“北方”的碰撞。在当时的英国,这种不同经济基础之上的文化冲突是不可避免的。因此,以此为题材的《南方与北方》由于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工业化社会的情况,便在英国文学史上占据着一个独特的地位。

一、雷蒙·威廉及其情感结构理论

    在研究古代文化或异域文化之时,学者们常常会遇到一种特殊困难,那就是由于年代久远或地域差异,他们无力恢复彼时彼地文化格局中的许多内容。因此,文化史家只好深文周纳,努力归纳出某种文化模式,借此管中窥豹,弥补缺失。可是,文化模式仅仅是思想经营的结果,事后的片面归纳,或者说是后人附加的评价,它依旧无法再现当时当地文化形态的全貌。如此看来,理解一种文化,亲身体验至为重要,后人的述说终究是隔靴搔痒,唯有生活在那个时代的人,才有可能真正把握当时的文化气韵。

    为此,威廉斯发明了一个术语:情感结构,用以描述某一特定时期人们对现实生活的普遍感受。这种感受包含着时人共有的价值观和社会心理,并体现在当时的文学作品之中。由一个时期的情感结构入手,可以比较生动准确地描绘当时民众的社会心理,进而由小见大,层层延伸,勾画出当时的总体的社会状况。

    一个时期的情感结构,多出现在官方的意识形态与民众实际社会体验发生冲突之时。在《文化与社会》一书中,威廉斯提出当时社会的主要情感结构,集中体现在中产阶级意识形态与小说家实际生活感受的对立之处。在维多利亚时期,一方面,小说家对残酷粗俗、唯利是图的工业资本主义持有强烈的批判态度,他们充分认识到这种社会制度不公正、不人道;另一方面,他们在灵魂深处惧怕社会变革,反对激烈改变社会现状,显得畏手畏脚,摇摆不定。

    一个时期的文学往往记录了世人对世事沧桑的直接体悟,工业革命的横空出世,社会的剧烈变化,造就了彷徨无依、矛盾丛生、焦躁不安的社会心态,这在当时的文学作品中均有所体现。

  下文将以盖斯凯尔夫人的工业小说代表作《南方与北方》为例,去揭示和展露这种普遍的社会心态。

二、 《南方与北方》中的情感结构

    《南方与北方》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通过主人公玛格丽特·赫尔从南方迁居北方的故事,将英国南方的社会文化与北方的社会文化进行了一系列的比较,并使这两者最终达成了统一。在小说中,“南方”代表了一种闲散的、雅致的生活观念;“北方”则代表了紧张、充满激烈竞争的生活观念。这两种观念之间的差异,与英国南、北方不同的经济生产方式有着密切的关系。在南方,农业还是主要的生产方式,生产力尚未达到高度发达的程度,因此,人们的思想带有封建时期的贵族色彩。在北方,工业资本主义经济正在飞速发展,充满激烈竞争的城市生活使得人们紧张忙碌,因此,北方的人们,不论厂主还是工人,都为各自的利益在努力拼搏着。正是通过一系列对比,作者向我们生动地展示了南方与北方之间的种种不同。

    玛格丽特·赫尔是一位南方教士的女儿,具有南方教士的感受和教养。她随父迁到工业发达的兰开夏郡。我们于是随着玛格丽特,一路上看到她的反映、她的观察以及她行善的尝试。在当时的政治与经济观念范围内,玛格丽特与厂主桑顿的议论可以说是既有趣而又诚实。由于小说中的这些长篇辩论,全书的重点几乎全在对待劳工的态度上,而不是展现工人阶级的生活状态。玛格丽特与桑顿的关系以及他们终于成婚,是北方制造业主的务实能力与南方少女发达感觉能力的一种结合:这一点几乎是明确地直接陈述出来,而且被看作是一种解决方式。桑顿返回北方,“以便有机会培养他与工人超乎‘现金关系’之外的往来。”被玛格丽特的人性感化以后,桑顿致力于我们今天所谓的“工业中人类关系的改善”。这样的结果值得重视,然而值得注意的是,他不但要在她的影响之下而且要在她的资助之下去做这种尝试。其他的制造业主,正如桑顿所说的,对此事会“大摇其头,神色不同”的。

  在研究《南方与北方》时我们发现,作品中体现的中产阶级价值观,与小说家对现实的体验频频发生冲突,这些冲突主要集中在看待成功和金钱的态度上。在19世纪中叶的英国,中产阶级的价值观处于支配地位,渗透到流行的社会观念之中,认为人的社会地位由金钱而不是门第决定;穷人之所以受穷,是因为他努力不够,而杰出之士总会出人头地。从中可以看出当时的主导的社会特征认为,努力即会成功,财富令人受到尊敬。然而,这些理想的价值观却经常与社会现实格格不入。这一时期的小说经常以主人公丧失财产和负债为故事线索,而丧失财产则与社会特征发生了矛盾,因为金钱上的成败关系到个人品质的优劣和社会地位。所以在小说家的情感结构中,中产阶级的价值观最终都得到了巧妙的维护。

  一般而言,小说经常采用一种神奇解决方案让主人公摆脱尴尬之境:让主人公在山穷水尽之际,突然获得意外财产(例如继承一大笔遗产),再重返社交舞台;这是一种相对固定的套路,神奇解决方案的一大妙用,就在于它可以延缓伦理道德 与实际经验之间的冲突。

    这种神奇之笔在《南方与北方》中有所体现。一位崇尚实力的北方工业资本家,遇到一位富有人道主义精神的南方少女,在她的思想感化之下,这位资本家甘愿破产来解决劳资矛盾,然而,就在他举步维艰之际,那位南方少女突然获得了一笔意外的遗产,结果工业家人才两得,故事在皆大欢喜中结束。事实上,利用那笔遗产的方式解决了维多利亚时期小说中许多无法解决的问题,还使已经感受到南方独有的柔情和人性的桑顿敢于进行他的人道主义试验。以不期而至的遗产为脱困方案,这种“神奇”之笔恰恰反映出作者对不堪忍受的处境的反应即逃避客观和对社会问题的无所适从。

三、结论

  通过以上对《南方与北方》的分析,可以清晰地论证盖斯凯尔夫人对工业主义的批评,反映了19世纪中期英国中产阶级一种普遍的情感结构:认识到邪恶,却又害怕介入。同情未能转化为行动,而是退避三舍。一方面,他们因新兴的工业社会剥削残酷、有悖人道,而反感日增,对其强烈批判,并对这个社会制度的邪恶有相当直接的认识,但是,在另一方面,他们又恐惧激烈的社会变革会带来巨大的动荡。

  

参考文献:

.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