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文学论文>美学论文

用情节论分析《杜十娘怒沉百宝箱》

2015-12-12 12:18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摘 要:小说《杜十娘怒沉百宝箱》选自冯梦龙《警世通言》第三十二卷。是明代白话小说集《三言》中的名篇,中国文学史上最为杰出的短篇小说之一。这篇小说以其细腻的笔触塑造了一个执著追求自己心目中美好理想的女性形象,取得了非凡的艺术成就。这是中国古代的一篇悲剧小说,如用西方的戏剧理论和情节理论来分析《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我们会惊奇地发现《杜十娘》完全符合西方的戏剧理论和情节理论。本文试图用情节论的一些观点来分析小说《杜十娘怒沉百宝箱》。

关键词:杜十娘;悲剧;情节论;黑格尔;冲突
  小说《杜十娘》的故事情节并不十分复杂,女主角杜十娘是久历风尘省悟的妓女,结交过无数的公子王孙,富商大贾,却看中了俊秀谨厚的公子李甲,她早有大量积蓄,为了考验情人,赎身后未曾露底,李甲是布政使之子,携妓女出身的妻子回家,心理忐忑不安,在舟行途中,受艳慕杜十娘美色的盐商孙富的诱骗,竟将杜十娘以千金转让给孙富,受到这雷劈似打击的十娘将剧痛埋在心理,从容不迫地打开百宝箱,将价值万金的珍宝一件件投入江中,最后自沉而死。
  故事中的女主人公杜十娘,是个名妓。她不甘做王孙公子们追欢取乐的玩物,真诚地追求爱情,并为此不惜牺牲一切。故事中的男主人公李甲是富家子弟。他虽然也曾对杜十娘真心爱恋,但他屈服于社会、家庭的礼教观念,再加上孙富的破坏,最终背叛了爱情,造成了杜十娘投江的悲剧。作品对杜十娘寄予极大的同情与赞美,对李甲、孙富给予无情的揭露
下面拙文将用情节理论和戏剧理论对《杜十娘》进行分析。
(一)《杜十娘》是典型的悲剧。
  尼柯尔说,“悲剧认为死亡是不可避免的,死亡什么时候来临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人在死亡面前做些什么”(转引朱光潜在《悲剧心理学》207页)
朱光潜在《悲剧心理学》中指出,悲剧尽管描写生活的阴暗面,但与日常生活相比,悲剧世界是个非凡的举动,强烈的感情,超人的毅力,和英雄的气魄的时间。《杜十娘》里的杜薇最后投江而死。杜十娘 把各样希奇宝珠玩器投掷江中,最后抱匣跳江。这本身就是非凡的举动。这举动的背后是她对李甲见利忘义,庸懦自私的深深失望和愤恨。是她追求美好的爱情破灭后的绝望。是她对不合理的社会的反抗。是一种强烈的感情。
  朱光潜在《悲剧心理学》中还指出,悲剧表现的是恶,不幸和灾祸。悲剧往往使我们觉得,宇宙中有一种人的意志无法控制,人的理想也无法理解的力量。这就是命运。朱光潜认为命运感如果不是悲剧唯一的特征, 至少也是悲剧的主要特征。悲剧总包含着某种柔弱的让人惋惜的东西。在封建社会,妇女地位的低下,何谈爱情的幸福,婚姻的自主。在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里,妇女的地位是极其低下的,长期以来都受到歧视。封建时代礼教的约束,决定了妇女的悲剧命运。自宋以降,礼教倡行于世,妇女身上除戴上了“ 三从四德”的枷锁。到了杜十娘所生活的时代,更是贞节观念宗教化了。
杜薇是个妓女,是被封建社会所鄙薄的人。李甲的有高贵的的家庭背景。其“ 父亲李布政”是当时全国十三个行政省区中一省的最高长官,是个有头有面的显赫人物。他是封建专制在家庭中的一个具体代表人。李布政的家庭是绝不可能容忍一个从良的妓女成为媳妇的。
  李甲受过严格的正规的封建教育,本身是个软弱的人,所以杜薇最后的悲剧结局是必然的,她的命运是早就安排好了的。
 封建社会的传统的道德观念把女性对幸福的追求压制到了最低限度,这要求中没有爱情,没有尊重,而只有被社会所承认的婚约,而杜十娘追求的不是短暂的欢爱,甚至也不是婚姻。,杜十娘追求的是一份“生死无憾”的真情。怎样才是“生死无憾”的真情?这“真情”可以说是发自内心的珍爱和尊重。是一种与利害无关的正常的人际关系,是人与人之间的相互理解、相互欣赏和相互吸引,是人间至真至纯至美的感情。她的追求太完美。金钱的力量和根深蒂固的门第观念,注定了 杜十娘的追求会失败。在理想破灭后,她只能绝望选择以死这中令人惋惜的方法表达对社会的控诉。
(二)作为一部成功的悲剧,《杜十娘》的情节描写是出色的,人物性格是鲜明的。古希腊是欧洲戏剧的发源地,亚里斯多德认为:整个悲剧的成分必须是六个——悲剧艺术是一种特别艺术,即“情节”“性格”“言词”“思想”“形象”与“歌曲”
“情节”乃是悲剧的基础,有似悲剧的灵魂,“性格”则占第二位。
  作为明代话本小说中的名篇,《杜十娘》的情节描写相当成功,小说在艺术上明显地保留了话本的特点,情节曲折,故事性强,塑造人物主要是在情节发展中完成,而且善恶分明,性格特点十分突出。
  主角杜十娘和李甲、鸨儿、柳遇春以及孙富的性格都是通过情节刻画出来的。
  作品主人公杜十娘,是一个聪明、美丽而热情的女子,但不幸处于被侮辱被损害的地位。她希望摆脱这种生活,要求过一种“人”的生活。十娘是一个热情的人,当李甲“囊箧空虚”时,她不但不听从鸨母“打发李甲出院”的话,而且“见他手头愈短,心头愈热”。为了李甲,她受鸨母的叱骂,甚至直接跟鸨母冲突起来。
  十娘热爱李甲,希望他给她赎身。她清楚地知道鸨母的用心,就利用机会,赚得了鸨母只要三百两银子身价的诺言。又怕鸨母失信,用言语激怒她,使她发下“若翻悔时,做猪做狗”的咒愿。这就为她挣脱妓院生活准备了条件。从这些情节描写说明了十娘是个十分聪明的人。十娘是“久有从良之志”的。她好不容易攒聚了价值万金的珠宝,准备跳出火坑以后好好生活。她把期待已久的希望完全寄托在李甲身上。一方面,她不能在未离开妓院前吐露秘密,一方面,她也想试探李甲的诚意,因此,她要李甲到外面去想办法凑足三百两身价。当她“连日不见公子进院”时,就十分着急派人到街上去寻找。她始终用纯真的爱情鼓舞李甲。最后,十娘终于挣脱了妓院的绳索。十娘老早把财宝寄存到知己的姐妹家,她们在十娘离去前把珠宝装在箱匣里送来。当她刚一“离了虔婆大门”,便考虑到此后的生活问题。在李甲“辗转寻思,尚未有万全之策”的情况下,她打算冲破重重困难,深谋远虑地设计“于苏、杭胜地,权作浮居”,计划叫李甲回去求亲友向父亲劝说,争取得到父亲的谅解。这些情节的描写刻画了十娘的聪明远虑,实际上也是她长期风尘人生经验的积累。
(三)《杜 十娘》的情节是震撼人心的,所以能使读者发生感情上的共鸣,使读者思想感情上有升华。
  西方的情节论认为,艺术作品没有动人的情节,很难塑造出真正动人的性格,好的情节应该是“惊心动魄”,惊心是震撼人的心灵,使读者发生深深的感情上的共鸣,动魄是启发人的思想境界,使读者饱受灵魂的洗礼,思想感情上有一个升华。《杜十娘》的情节可谓一波三折,在小说的后半部分达到高潮。达到了“惊心动魄”,震撼人心的效果。
    就在十娘用尽心机,要实现过“人”的生活的理想。在美好理想即将实现的时候,李甲听信了商人孙富的话,卑鄙地把她出卖了。当十娘像晴天霹雳一样听到这意外消息的时候,便猛然省悟到自己选错了人。她并没有得到真正的爱情。自己仍然是个商品,可以被人卖来卖去。她也清楚地看到了自己的前途,不能摆脱被侮辱的地位。她这时痛苦失望,但刚强而又冷静地对待自己即将到来的命运。她故意装扮得那样整齐,催促公子快去兑过银子。然后当着孙富、李甲及两船之人打开描金文具,先后将其中的各种珍宝珠玉投入江中,痛骂孙富“破人姻缘,断人恩爱”,指斥李甲“相信不深,惑于浮议”;愤慨自己“中道见弃”,更痛心她过自由幸福生活理想的幻灭,于是“抱持宝匣,向江心一跳”,不惜以一死来表示对压迫她的恶势力的反抗。十娘这种宁死不屈的行为,使我们进一步看出她的性格的刚强和坚定。
    小说后半部分的细节描写相当出色,细腻地刻画出人物的形象与性格,有巨大的艺术感染力。
    例如:作品描述杜十娘听到李甲“夫妇之欢难保,父子之伦又绝”的话以后,先有吃惊的表示,等到李甲把“我得千金,可借口以见吾父母”的意思明白说出后,她却只“冷笑一声”。这些表情,深刻地表现了她的刚毅和镇定。描述杜十娘催促李甲快去兑银子,“微窥公子”,见李甲“欣欣似有喜色”,这不但刻画出自私者的龌龊心灵,也表现出杜十娘感情上所受的沉重打击。杜十娘把描金文具中的各样希奇宝珠玩器投掷江中,最后抱匣跳江。作者细致地描写了这些动作,这使杜十娘的性格特征更加突出。
(四)矛盾冲突和利益冲突构成了小说《杜十娘》的情节
  狄德罗认为所谓处境就是人物所处的环境,性格与环境是情节所以产生的依据与条件。 狄德罗说:“人物的处境要有力的激励人心,,并使与人物的性格成对比” “真正的对比,乃是性格与处境之间的对比,不同人物的利益对比。”
这段话我们可以这样理解:1情节就其本质来说是矛盾冲突2由于不同人物之间的利益冲突,形成作品的情节的主要内容。作者把杜十娘放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来刻画。作品开始就揭示出李甲和鸨母的矛盾,引出十娘对鸨母的斗争,提出了赎身的问题。又从赎身的问题中引出柳遇春的活动。从柳遇春这个人物的语言行动中间接表现出来对杜十娘的赞美。杜十娘的聪明勇敢和对幸福的热烈追求,主要是从她计赚鸨母、拿私蓄作赎身费、以自尽要挟鸨母应允这一连串向鸨母作斗争的事件上表现出来,也从她把珠宝藏于要好的姐妹家、走出妓院离开京城这些事件上表现出来。
    杜十娘为摆脱妓院而进行的斗争,固然表现了她的坚强,但真正能表现她的刚毅不屈的性格的,还是在她出院以后。也就是说,杜十娘的性格在情节发展到结尾才完全显现出来。作品写到李甲和十娘登舟后,情节就向前发展了一大步。孙富的出场,他和李甲的攀谈,特别是他们在酒楼上谈话这一大段的描写,固然是写孙富,是刻画李甲,但同时也对杜十娘的性格发展提供了说明和条件。如果不把李甲的庸碌自私与孙富巧取豪夺的卑鄙灵魂指示出来,那么,杜十娘的性格的发展便失去了依据此刻的矛盾演化为十娘与李甲,与孙富的矛盾。从而形成了新的情节与冲突。
  人与人之间利害得失的关系是《杜十娘》小说情节所反映的一个重要方面。老鸨与杜十娘,三亲四友与李甲,杜十娘与李布政,甚至李甲与杜十娘,都是这种关系。每个人行动时都要权衡自己的利弊,因而也不敢相信他人的动机中会有单纯、美好、属于真情的成分。
    小说中帮助杜十娘赎身的柳遇春开始也并不相信杜十娘真心要跟随李甲,他以妓女与嫖客之间“以利相交”的通常关系推度,所谓的三百两赎身不过是“烟花逐客之计”,劝李甲不要上当。但当他看到李甲拿来杜十娘苦心积蓄的银两时,他却被深深地震撼了,不但慨然帮助他们,还语重心长地嘱咐李甲“此乃真情,不可相负”,因为他知道在这交织着利害关系的社会中付出一份不计得失的真情需要什么样的勇气,有着什么样的分量!
  小说中的这一细节告诉我们,在通常的利害关系中没有生长真情的土壤;而就在“不计得失”的基础上,书中仅有的两个知道“真情”为何物的人物产生了对彼此的尊重和欣赏。这种真情像柔弱的嫩芽,没有供给养料的土壤,只有枯萎死亡,这就是悲剧的真正原因。
(五)在《杜十娘》里,冲突的各方都有某种理念支配。主人公的行为带有理想的烙印。
  黑格尔认为,在真正的美里,矛盾双方,即冲突的每一个对立都必须带有理想的烙印。
   矛盾斗争的双方,他们在冲突中各自的动作与反动作必须由某种理念所支配,这种理念或理想的冲突是艺术产生的伟大动力。
在小说里,杜十娘不愿意让李甲知道她的财富,不愿意在她的爱情上加一点点金钱的筹码。当李甲把他出卖后,十娘完全可以有许多种选择,可以与孙富一起生活,衣食无忧。也可以让李甲回心转意,等等。但她都没有这样做,因为她所交付给他以心的男人却把她出卖了。她追求的是一颗同生共死,哀乐与共的心,而这颗心竟然是没有血的心。她的梦想成了恶梦,她陷入深深的绝望中,这是比死更痛苦的失望。可以说十娘追求的不是短暂的欢爱,甚至也不是婚姻。,杜十娘追求的是一份“生死无憾”的真情。怎样才是“生死无憾”的真情?这“真情”可以说是发自内心的珍爱和尊重。是一种与利害无关的正常的人际关系,是人与人之间的相互理解、相互欣赏和相互吸引,是人间至真至纯至美的感情。而李甲对十娘虽然也有感情,但他是个既软弱又自私的孱头,在这个目光短浅的纨绔子弟的背后拖着一个宗法礼教的阴影,他想爱不感爱,一点诱惑与压力就把爱情与灵魂出卖。盐商孙富也有自己的追求,他追求的是物质的享受,他看中的是十娘的美貌。这种理想和理念的冲突构成了矛盾,产生了艺术。
(六)在《杜十娘》里,矛盾冲突很好地显示了主 人公的性格与坚强
  黑格尔认为人格的伟大和刚强只有矛盾对立的伟大和刚强才能衡量出来。环境的互相冲突愈多,矛盾的破坏力越大,而心灵仍然能坚持自己的性格,也就愈能显示出主体性格的深厚与坚强。
杜十娘身份低微,属于只要有钱,就可以随意欺辱的对象。出卖色相的生涯把她视为人类情感中最美好部分的两性之爱也打上了金钱的烙印,使她感受到深重的欺辱和伤害。杜十娘追求的真正的爱情必然与门第观念,与金钱关系发生冲突,杜十娘的的真正对手是整个不合理的社会,在这场冲突中,她宁可选择一死也不愿意妥协而苟活。小说显示了女主人公性格与坚强,揭示了在腐朽没落的封建社会,真诚的爱情和自由自主的婚姻是不可能实现的。
  正因为小说写出了个人追求的真正的感情与不合理的社会之间的不可调和的矛盾,写出美在不合理的制度下的毁灭,小说才有如此巨大的艺术感染力,小说才获得更深层次的意义,杜十娘才成为古代小说中不可磨灭的形象。
参考文献:
[1]中国爱情小说中的两性关系,何满子,上海书店出版社。
[2]高中文学课本第三册《教学参考书》,人民教育出版社1957年版
[3]《名作欣赏》2000年第2期《杜十娘怒沉百宝箱》的悲剧意蕴(薛海燕)
[4]《解读谈美书简》京华出版社2001年版
[5]《论情节》冉欲达新华出版社 1983年版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