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文学论文>美学论文

从说客到主角——论赤壁之战中的诸葛亮形象演

2015-12-11 17:22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摘 要:在《三国志》中,诸葛亮主要是作为刘备手下的谋士和东吴方面进行联合作战的谈判也就是一个说客的身份出现的。在现存的从晋至宋、金的诗文中,也没有提到诸葛亮在赤壁之战中有何重要作用,相反却提到周瑜的功绩。至元代,这种观点开始分化,在元代俗文学的代表作《三国志平话》中,诸葛亮在赤壁之战中的地位和作用均发生了很大变化。到了《三国演义》,赤壁之战已经成了诸葛亮展示智慧、胆识、口才的舞台。

关键词:赤壁之战;诸葛亮;演变
  《三国演义》是中国第一部长篇小说,赤壁之战是其中的精彩篇章。在嘉靖本中自卷之九《诸葛亮舌战群儒》至卷之十《关云长义释曹操》,共用了十六节文字来叙述这场大战,可见其分量之重,许多脍炙人口的三国故事中,与赤壁之战相关的占了相当大一部分。从史书到长篇小说,《三国演义》的传奇性演绎使得这场战役与历史原貌相比发生了很大变化。其中,变化最大的是诸葛亮在赤壁之战中的地位和作用,从最初的说客身份演变为赤壁之战战略战术的主要献策者和灵魂人物。
  在《三国志》中,诸葛亮主要是作为刘备手下的谋士和东吴方面进行联合作战的谈判也就是一个说客的身份出现的。如《三国志卷四十七·吴书二·吴主传》:“备进住夏口,使诸葛亮诣权,权遣同瑜、程普等行。”《三国志卷三十五·蜀书五·诸葛亮传》:“先主至于夏口,亮曰:‘事急矣,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时权拥军在柴桑,观望成败,亮说权曰:‘海内大乱,……权大悦,即遣周瑜、程普、鲁肃等水军三万,随亮诣先主,并力拒曹公。”《资治通鉴》中诸葛亮仍然是作为一个说服孙权联刘抗曹的说客出现的,说词与《三国志》完全相同,明显是承袭《三国志》的。在这两部正史里,赤壁之战的孙刘联军的统帅及灵魂人物都是周瑜而非诸葛亮。
  在现存的从晋至宋、金的诗文中,也没有提到诸葛亮在赤壁之战中有何重要作用,相反却提到周瑜的功绩。如晋人习凿齿有一段文字论及周瑜鲁肃诸葛亮:
  客问曰:“周瑜、鲁肃何人也?”主人曰:“小人也。”……客曰:“诸葛武侯翼戴玄德,与瑜、肃何异?而子重诸葛,毁瑜、肃,何其偏也!”主人曰:“……诸葛武侯龙蟠江南,托好管、乐,由匡汉之望,是有崇本之心也。今玄德汉高之正胄也,信义著于当年,将使汉室亡而更立,宗庙绝而复继,谁云不可哉!”○1虽然这段文字推崇诸葛亮贬周瑜鲁肃,但主要是从品德和“正统”方面推崇诸葛亮,并没有否认周瑜“摧魏氏百胜之锋,开孙氏偏王之业”的功劳。
  唐诗中咏赤壁的也都是将周瑜鲁肃当作破曹的首要功臣,如李白诗《赤壁歌送别》同样认为是周瑜破曹而没有提到诸葛亮:“二龙争战决雌雄,赤壁楼船扫地空。烈火张天照云海,周瑜于世破曹公。君去沧江望(一作弄)澄碧,鲸鲵唐突留余迹。一一书来报故人,我欲因之壮心魄。”○2孙元晏诗《赤壁》:“会猎书来举国惊,只应周鲁不教迎。曹公一战奔波后,赤壁功传万古名。”○3
  宋、金亦然。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遥想公谨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 苏轼怀想的赤壁之战的英雄人物分明是周瑜而非诸葛亮,“羽扇纶巾”也是指的周瑜。○4宋孔平仲《紫髯将军》:“开门纳狼计何拙?鲁家狂儿策最长,倡而和者有周郎,区区黄盖乃乞降。” ○5金李纯甫《赤壁风月笛图》:“九原唤起周公谨,笑煞儋州秃髯翁。” ○6金元好问:“可怜当日周公谨,憔悴黄州一秃翁。” ○7因苏轼曾作过不少赤壁之战的怀古诗文,抒发心中之块垒,故后人诗文多有将苏轼和周瑜相提并论者。
  至元代,这种观点开始分化,诗文中颂扬周瑜功绩的仍然有之,如薛昂夫的《(中吕)阳春曲》:“周郎赤壁鏖兵后,苏子扁舟载月秋。千年慷慨一时酬。今在否?樽有酒且绸缪。”杨维桢《题二乔观书图》:“自是阿瑜能了事,黄星一道随烟销。小乔初嫁有如此,天下三分从此始。” ○8
  但另一方面,诸葛亮的身影开始出现。萨都剌《回风波吊孔明先生》:“仰天一出摧奸锋,纶巾羽扇生清风。许君义气肝胆裂,兵枢尽在掌握中。赤壁楼船满江夏,伏剑登坛唯叱咤。”○9不仅将羽扇纶巾的形象归于诸葛亮的身上,而且诗中的“伏剑登坛”蕴含了诸葛亮祭东风故事的雏形。这首诗一反前人的传统观点,诸葛亮从说客身份一跃而为赤壁之战的大功臣,而且他参与战争的方式充满神秘色彩,这应该是受到俗文学的影响。
  在元代俗文学的代表作《三国志平话》中,诸葛亮在赤壁之战中的地位和作用均发生了很大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 说服对象的增加与说服手段的丰富。
  在《三国志》和《资治通鉴》中,诸葛亮是以说客身份出现的,他要说服的对象只有孙权,而在《三国志平话》里,除孙权外,他还要面对孙权手下文臣张昭、吴危的投降之说,不仅要以言词动人,还有急中生智的行动,当曹操遣使招降时,诸葛亮采取了冒险举动:“言尽,结袍挽衣,提剑就阶,杀了来使。众官皆闹。张昭、吴危曰:‘方知诸葛奸猾!知者知是诸葛杀了曹使;不知,则言吴军杀之。’”迫使孙权不得不联刘抗曹。
  诸葛亮要说服的另一个对象是周瑜:“孙权令人赴豫章城,请太守周瑜。瑜不来。孙权问诸葛:‘周瑜不来,如何?’诸葛曰:‘闻有乔公二女,大乔、小乔。大乔嫁公子为妻;小乔与周瑜为妇,年幼,颜色甚盛。周瑜每日伴小乔作乐,怎肯来为帅?’权遂令鲁肃共军师奔豫章城。”这个情节有两重作用,第一是将历史上从一开始就坚决主张抗曹的周瑜改为耽于逸乐抗曹心理不坚定的人物,降低了周瑜在赤壁之战中所占的分量,使之首先在见识上低了诸葛亮一筹;第二是凸显诸葛亮的地位,以周瑜的犹豫踌躇反衬诸葛亮的果断与胆识,历史上赤壁之战的真正统帅周瑜在这里反而成了诸葛亮的陪衬。这就完全改变了历史的原貌,诸葛亮正式晋身为赤壁之战中大智大勇的灵魂人物。
  2、增加诸葛亮祭风的情节,并将周瑜描写为一个心胸狭窄、嫉贤妒能之人:
  “惟军师手内偏写‘风’字。……周瑜笑:‘退了曹操,救了刘备,吾囚诸葛麾下!’言尽而去。”
  至此,火烧赤壁的主要功劳就落到了诸葛亮的身上,而周瑜虽然也是智计超群,但给人留下的最主要印象不是他的战争功绩,而是他和诸葛亮的对立。不论在见识还是战略战术上,他都落在了诸葛亮的下 风。
  钟嗣成所著《录鬼簿》所载的有关赤壁之战的元杂剧有王仲文的《七星坛诸葛祭风》,但此剧今不见有传本,无法窥知原貌。这说明元代诸葛祭风的故事流传很广,已形成杂剧和话本。
  到了《三国演义》,赤壁之战已经成了诸葛亮展示智慧、胆识、口才的舞台。至此,赤壁之战中的诸葛亮完成了从说客到战争灵魂人物的演变。
  笔者认为发生这种演变的原因有二:首先,是尊刘思想的作用,上文所引习凿齿的那段文字就说明了这一点,诸葛亮是刘备身边的重要谋士,在奠定三分格局的赤壁之战中仅仅扮演一个普通说客的角色显然是无法展现蜀国的正统地位的,为了平衡魏、蜀、吴三方的力量,那么加重诸葛亮的分量就很有必要。其次,是俗文学传奇性的需要,为了引起读者或听众的兴趣,需要在历史事实基础上增加传奇性情节,《三国志平话》作为俗文学的代表,增加了很多神秘的情节如祭东风、草船借箭等,还有娱乐性的情节如周瑜和小乔的夫妻生活,这些都是正史所不可能具备的。《三国演义》又进一步在史书和俗文学基础上,丰富故事情节,尽量做到雅俗共赏,基本情节遵从史实,细节上则糅合民间传说,“其所叙述事实之大体,以历史为根据,而又以己意,捏造种种之事实,以辅佐其趣味者也。其所述之事实,大抵真者一而伪者九”,“小说之作,所以发表理想;叙述历史,本非正旨。”○10
  小说不能等同于历史,虽然《三国演义》所叙述的赤壁之战已非历史的原貌,诸葛亮也从刘备麾下一个普通的谋士演变为具有超凡智慧和神秘法术的类似神仙的人物,但它成功的将雅与俗,史与事糅合在一起,成为我国第一部长篇小说。影响所及,读者似乎都已无法认清历史与小说的分野。
参考文献:
[1]《全晋文》一百三十四卷,据1958年中华书局印《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本。
[2]《全唐诗》卷一百六十七,据1960年中华书局印本。 
[3]《全唐诗》卷七百六十七吴,据1960年中华书局印本。
[4]《全宋词》第一册,据1965年中华书局印本。
[5]《宋诗钞初集·平仲清江集钞》,商务印书馆《国学基本丛书》本《宋诗钞》。
[6]《中洲集》卷四,据1959年中华书局印本。
[7]《遗山诗集》卷四,《元人十种诗》本。
[8]《太平乐府》四,《乐府群珠》一,据《全元散曲》本。
[9]《萨天锡集外诗》,《元人十种诗》本。
[10]管达如《说小说》,《月月小说》第三年第七期(1912,10),据阿英《晚清文学丛钞·小说戏曲研究卷》转录,1960年中华书局印本。
另:本注释所引材料以作者时代先后为序。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