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法兰克福学派的“大众文化批判理论”认为,文化工业把文化完全推向市场,文化产品成为一种商品,具有商品化、模式化、技术化以及操纵和强制性特点,这一切直接导致艺术个性的丧失。大众文化批判理论对我国文化发展的走向有着警示作用。
关键词:大众文化批判;文化工业;资本;市场;警示
法兰克福学派之“大众文化批判理论”认为:大众文化是一种以市民大众为消费对象,以现代传播媒介为手段,产品批量生产的文化形态。大众文化具有商品化、模式化、技术化以及操纵和强制性特点。通俗化只是“大众文化”的表面现象,而它的本质并不是服务于大众,他们建议用“文化工业”这个词取代“大众文化”。法兰克福学派的代表人物阿多诺说:“应该消除一种误会,即防止人们望文生义,认为大众文化的主要特点是从人民大众出发,为人民大众服务。”
阿多诺认为:文化工业的出现是资本对文化控制的结果,文化变成一个受资本操纵的行业。资本侵入文化领域,造成文化的质变,文化产品从人类创造性审美活动创造的成果变成工业机械生产出的商品,作品的批判性、想象力萎缩乃至消失。文化工业把文化完全推向市场,文化产品成为一种商品,它们不是按艺术品的内在逻辑创造出来,而是按投资者和制造商对投入——效益的估计批量生产出来。阿多诺认为,在文化市场中,人们对艺术品价值的衡量是从艺术品的交换价值,从有什么用这个角度,完全忽视了艺术品的内在品格。
大众文化把对艺术品的阅读、欣赏变成单一行为。最为突出的例子是耗资巨大的歌剧《图兰朵》在北京太庙的上演。媒体充斥着连篇累牍的报导,然而人们津津乐道的并不是歌剧的唱腔、旋律,而是那叹为天价的票价。而买得起票或接受赠票,去看歌剧,成为人们身份、地位的象征。人最大的满足来自花钱的那一刻。因此,阿多诺说“人们欣赏音乐会是欣赏票价”,在金钱成为唯一的杠杆以后,艺术已不复存在,商品性是大众文化最本质的特征。
模式化指文化产品的标准化和趋于一律。阿多诺说:“在垄断下所有的群众文化都是一致的,它们的结构都是由工厂生产出来的框架结构。”文化商品的制造也像生产其它商品一样,经过流水线,有一整套商业运作方式。而且由于商人生产文化商品的目的是迎合大众,从而赚取更多利润,因此就要把产品中不合大众口味的危险成分去掉,这一切直接导致艺术个性的丧失。最典型的例子莫过于好莱坞的“类型电影”,在好莱坞大制片厂制度下,反映观众兴趣、迷恋和道德标准的影片被庞杂的大工业带接连不断地制造出来。类型电影就是按照不同的观众趣味、风格样式量体制作的,如西部片、歌舞片……成型于美国大萧条时期的类型电影既满足了人们溺于梦幻、逃避现实的内在愿望,又以对成功者的摹仿适应了人们从众的心理倾向。
类型电影最突出的特征是模式化。例如,西部片中尽管有无数种变幻,但基本的格局始终如一:英雄救美、大侠解围、铁骑追杀、酒馆打斗、善恶有报、飘然远游。在类型电影中,我们看到的不是人物性格的多面和复杂,而是单一和极端化。好莱坞的明星制为许多演员规定了定型化的形象,如嘉宝的神秘,海沃丝的放荡……总之,模式化消解了电影艺术的个性。
法兰克福学派认为,技术化是大众文化的又一特性。现代科技发展为大众文化传播提供了现代的载体。法兰克福学派对文化的技术化持否定态度,认为文化的技术化意味着工具理性支配了文化领域,不仅文化的生产者,而且文化的传播者和享用者都成了工具。
大众文化具有操纵和强制性。法兰克福学派认为:“需求支配生产”是神话,人的需求是有限的,资本主义生产是无限的,生产商利用人们的心理不断地构造着人们的需求。阿多诺说:“消费者认为他被满足的这些需求,都是社会预先规定的,他永远只是被规定了需求的消费者,只是文化工业的对象。”表面是大众文化服务于大众,实质却是大众文化不断制造出大众。法兰克福学派学者们的眼光敏锐而深刻,现在,“休闲意识”、“汽车文化”等不正广泛而深入地影响和构造着人们的消费心理吗?
那么,我们应如何看待法兰克福学派对“文化工业”的批判?在我国现代化进程中,对大众文化的批判是否必要?我认为:大众文化批判理论对我国文化发展的走向有着警示作用。
有批评文章认为“文化工业”理论反对文化的通俗化、大众化,这是对法兰克福学派的误解。法兰克福学派反对的是隐藏在为大众服务表层背后的以金钱为目的丧失艺术独立性的大众文化。有人指出,文化工业理论是针对资本主义社会提出,运用到我国,国情不同、语境不同。我认为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中国发生的深刻变革已经表明: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已使中国深深卷入“全球化”过程当中,资本主义社会曾经出现过的诸多现象在我们今天也正在发生。所以,法兰克福学派对资本主义“文化工业”的批判对我们就不能说没有相关性。有人认为大众文化是伴随我国社会现代化进程出现的文化现象,是思想解放的产物。大众文化应该是我们追求的目标,批判它就如批判科学、批判启蒙一样,是中国知识分子的感情不能接受的。这实际上涉及到一个大问题:如何看待现代性?我们应放弃习惯多年的对立思维,反思现代性并不意味着拒绝现代性,关键是要什么样的现代性。现代化社会并不意味着完美无缺、毫无问题,现代社会的人一方面得到物质享受,一方面却付出了人性的代价,丧失了自我。因此,必须反省现代化进程中的种种负面现象,从这个角度看,对文化工业的反思就是应该也必须的了。
参考文献:
[1]《文化批判与后现代马克思主义》,郑祥福著,中国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8
[2]《意识形态与大众文化》,徐海波著,人民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