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文学论文>美学论文

评“街头文化:成都公共空间、下层民众与地方

2015-11-19 10:07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摘 要:

关键词:
  王笛,1978年进入川大历史系,1982年毕业后直接读中国近代史硕士。1985年,毕业留川大历史系任教。1989年完成了第一部专著《跨出封闭的世界——长江上游区域社会研究,1644—1911》。1991年赴美,师从西方研究中国城市史大师罗威廉教授,1998年在约翰·霍普金斯大学获博士学位,现为得克萨斯A&M大学历史系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近代社会史、城市史、大众文化史。著作《跨出封闭的世界——长江上游区域社会研究,1644-1911》是国内外公认的中国区域史研究的代表作。2003年在斯坦福大学出版社出版《街头文化:成都公共空间、下层民众与地方政治,1870-1930》。其新著《茶馆:成都的小商业、日常文化与公共政治,1900-1950》中文版于2010年2月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目前正在撰写其成都茶馆研究的第二卷(1950—2000年部分)。
  作者是成都人,对现代成都的方方面面都比较熟悉,时间倒退至1870——1930的老成都,很多大众文化的变化都是有迹可循,正如作者所想要证明的一个观点,那就是大众文化有着顽强的生命力。因此,作者对现在成都的了解有利于其对1870——1930的成都的理解。
另外,作者硕士师从隗瀛涛先生,隗瀛涛先生是中国地方史研究的重要开拓者之一,著有的《近代重庆城市史》被认为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批研究中国近代城市历史的学术专著之一。博士师从罗威廉教授,这也是一位研究中国史的大师,尤其是社会史学和城市史,其研究成果有着深远的学术影响。
  这本书自2003年由美国斯坦福大学出版后,好评不断,如中文版开头所展示的:《美国历史评论》写道:本书探讨了在社会转型和政治动乱时期一个传统中国城市的日常生活和大众文化。这是关于国家政治怎样影响一个地区普通人民生活的代表作。《中国季刊》写道:这是一项非常深入的研究,并配有精彩的插图,给我们显示了在邻里穿梭的小贩和工匠,打扰邻居的乞丐和流氓,宗教仪式和娱乐,以及那充满活力的茶馆。这是中国新一代年轻历史学家在社会史研究方面所取得的成就的一个优秀代表作。
  本书在2006年被翻译成中文版之前,2004年第二期的《历史研究》就进行了介绍,并进行了简要的评价。[1]首先是研究视角的转移——公共空间与普通民众,认为王笛提出补充的:民众之间的冲突也是城市冲突的重要内容;城市具有的自我控制和自我调节的能力;以及从普通民众的眼光来看现代化进程的双刃剑作用等是具有新意的。其次是可触摸的历史——历史的描写,认为“王笛在《街头文化》一书中就改进历史叙述方式和表现手段所做出的种种努力,值得我们加以借鉴”。再次是理想的叙事——小历史与大历史,认为王笛“试图在传统史学的范式下有所变革和创新,变而后大,探索一种新的叙事方式,而且,如其所愿,的确在一定程度上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在追寻老成都已是过去的同时,开辟了若干探讨城市‘公共空间’与大众文化的新路径,做出了重要的学术贡献”。在肯定的同时,马敏教授也指出了一些需要进一步讨论和改进之处,诸如描写精彩,叙述生动,但稍欠深度;对一些关键概念如“精英”、“地方精英”、“改良者”、“城市改良者”尚缺乏明确、系统的定义与阐释;清末民初成都街头文化演变的脉络的解释框架稍显单薄,尚不能完全解释千姿万态的城市文化变迁及其背后的动力
  本书有其独特魅力存在,除了上述书评中所肯定的优点之外,我认为本书值得学习之处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选题,正如作者所说,“研究这一时期中国城市史的专家们,大多把注意力放在沿海地区,对中国内陆城市,特别是内陆城市社会生活的研究,至今仍十分薄弱”,[2]李德英老师也在译后记中提到“本书的独到之处不是对下层民众日常生活的研究,而是抓住与日常生活紧密相连的街头这一公共空间”,[3]作者的选题填补了中国城市史研究的空白,并开拓了城市文化史研究的处女地;其次是对史料的组织,本书对史料的搜集与解读的独特之处已经受到了专家们的赞赏。我认为作者对史料的组织方式也是值得肯定的。由于大众文化的史料大多流于琐碎,作者以下层民众为中心,根据模糊的时间顺序将全书分为了三大部分。作者不拘泥于时间顺序的叙述是明智的,因为大众文化的特性决定了在叙述的时间、空间、主体上具有交叉性,这样的组织方式更符合历史事实;最后是对城市社会的“微观环境”的研究。王笛的明显微观的研究显得尤为难得。他关于微观研究的观点可以与其《新文化史、微观史和大众文化史——西方有关成果及其对中国史研究的影响》一文联系起来。[4]该文讨论了微观史与宏观叙事的普遍与特殊的关系:“当我们研究大众文化、一般民众、日常生活时,也应该重视那些具有普遍意义的重要事件。一方面,对微观和下层的研究使我们能观察那些发生在社会底层的、原来知之不多的现象,另一方面,对具有历史意义的重大事件的考察可以加强我们对政治和日常生活的深刻理解”;[5]并提出从大众文化的角度去理解其中表现出来的社会、文化、政治、宗教等因素。如吉尔兹的论文集《文化的阐释》中关于巴厘斗鸡的一篇,作者通过观察斗鸡这一社会现象,从中理解到巴厘当地的族群关系和民族文化。从中也可以看出王笛的《街头文化》也是其向此方向努力的结果之一。
  总之,王笛教授的《街头文化》视角独特、文笔优美、资料翔实,是一部经得起历史考验的优秀之作。无论是研究中国近代城市史,还是研究中国的社会史以及大众文化,这都是一部值得学习的著作。不管是我们这些历史后学者,还是普通读者,都能在此书中寻找到自己所需要的部分,让人掩卷回味良久。
参考文献:
[1]张信.王笛著《成都街头文化:城市公共空间、下层民众与地方政治, 1870—1930》[J].历史研究,2004(2)
[2][3]王笛著,李德英 谢继华 邓丽译.街头文化:成都公共空间、下层民众与地方政治,1870——1930[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6.
[4][5]王笛.《新文化史、微观史和大众文化史——西方有关成果及其对中国史研究的影响》[J].《近代史究》,2009(1)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