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文学论文>美学论文

从《说文•女部》的文化阐释

2015-11-19 10:06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摘 要:中华文化是汉字构成的理据,汉字也反映着中国的文化。从《说文•女部》可大概看到汉字中所体现的与女性相关的姓氏、婚姻、亲属称谓、褒义、贬义等文化。通过这些所展示的中国女性文化的历史演变可以考察文化的渊源。

关键词:《说文•女部》; 女性; 文化

      东汉许慎的《说文解字》(以下简称《说文》)是我国语言学史上最早的一部根据六书理论系统分析字形、说解字义、辨识声读的著作,在我国文化史、文字训诂学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说文•女部》共收字238个,重文13个,新附字7个,是《说文》540个部首中部类较大的部首之一。从这些女部字上,我们可以透视先秦时期文化的一部分。大体可分为:姓氏、婚姻、亲属称谓、对女性的赞美和贬低之意等。
一、从“女部”看姓氏的来源
      《说文•女部》第一字就是“女”字,《说文》中说:“女,妇人也,象形。”紧接着部首字“女”字就是“姓”字。《说文》对“姓”的解释为:“姓,人所生也,古之神圣母,感天而生子,故称天子。从女,从生,生亦声。《春秋传》曰:‘天子因生以赐姓’”。这个解释,包含了两个方面的含义:即生子和家族标志。段玉裁注“姓者,生也,人所禀天气所以生者也,吹律定姓,固姓有百”,“因生以为姓,若下文神农母居姜水,因以为姓;黄帝母居姬水,因以为姓;舜母居姚虚,因以为姓是也。”这是说,神农姓姜,因其母居姜水;黄帝姓姬,因其母居姬水;虞舜姓姚,因其母居姚虚。当时,因女性担负着人类繁衍后代的任务,女性生活生育的地方就是姓氏,这就是姓氏最早的来源。
二、从“女部”看婚姻嫁娶
媒,谋也,谋和二姓,从女某声。
嫁,女适人也,从女家声。
娶,取妇也,从女,从取,取亦声。
婚,妇家也,从女从昏。
姻,婿家也,女之所因,故曰姻,从女从因。
妻,妇与夫齐者也,从女,从屮从又,又,持事,妻职也。
妇,服也,从女,持帚洒扫也。
妃,匹也,从女,乙声。
妊,女妊身动也,从女壬声。
母,牧也,从女,象怀子形。
妪,母也,从女区声。
媪,女老称也。
妣,殁母,从女比声。
      从前到后,可以说这些字描述了女人的一生:少女——经媒妁之言——被男子娶回家——为人妻,把持家务——成为妇人(或妃)——怀孕生子——听到婴儿的啼哭——为人母——慢慢老去——最后死亡。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婚”本写作“昏”,在《说文》中加上女字旁,并解释为“妇家也。礼娶妇以昏时。妇人,阴也,故曰婚”。“婚”是女子一方的代称,称女家为婚,这是早期黄昏抢婚习俗在语言中留下的痕迹。在古代文献中,也确有以武力以战争而获取妻子的的记载。如《国语•晋语》:周幽王伐有褒而取褒姒(1)。又如《左传•桓公六年》:郑太子忽奉郑伯之命率兵救齐,齐侯欲将女儿文姜嫁给他。郑太子推辞说:“今以君命奔齐之急,而受室以归,是以师昏也,民其谓我何”?(2)由此可见,以战争手段夺得新妇的“师婚”,在当时已成为人们所熟知的社会现象了。
    三、从“女部”看女性亲属称谓
      女部字还有关于女性称谓的字,有的前文已提到,如对母亲的称呼:“母”、“妪”、“姁”、“姐”(蜀国人对母亲的称呼)、“姑”(对丈夫的母亲称呼)、“威”(同“姑”)、“妣”(对死去的母亲的称呼)。对女性同辈的称呼:同胞先出生的称“姊”,后出生的称“妹”,楚人则称妹妹“媦”;而同是妹妹,“娣”在《说文》中则是“同夫之女弟也”的意思。段玉裁的注认为这是“形声中会意”,这样既是女子,又有年龄小的意义。就是女子同嫁一个丈夫,年龄小的称娣,年龄大的称“姒”,以区别于在娘家的称谓。“嫂”,《说文》曰:“兄妻也,从女,叟声。”段玉裁的注认为“嫂”字是“形声中有会意”,而且“嫂者,尊严之,嫂犹叟也。叟,老人之称也,按,古者重男女之别,故于兄之妻尊严之,于弟之妻卑远之,而皆不为服。男子不为兄弟之妻服,犹女子为夫之兄弟服也”。
四、从“女部”看对女性的赞美和贬低
含褒义的如下:从整体上形容女子美貌的如:
媄:色好也。从女从美,美亦声。
嫷:南楚之外谓好曰嫷。从女随声。
姝:好也。从女朱声。
好:美也。从女、子。
姣:好也。从女交声。
嫙:好也。从女旋声。
      此外还有:媌(目好)、娃(圆深目)、嫢(腰细)、姛(直项)、娙(长好)、婐(柔媚)、婳(静好)、嬥(直好)、嫣(长)、娑(舞姿)、姽(体态娴静)、婧(恭敬站立)等等。在形容女子的行为方面,表顺从的有“娓、婉、如、娽、委”;表忠贞的有“娹、瑼、妌”;表体德好的“婠”。
含贬义的如下:概括貌丑的:姡、婎、媨;具体的:嬒(女黑色)、孈(愚憨多态)、窡(短脸)、嫳(性急易怒)等等。同样行为上含贬义的:婺(不顺从)、媾(重婚),嫚(傲慢)、婪(贪)、娿(不懂事理)、娆(不仁)、姗(诽谤)、奸和姦(犯淫)、妒(妇妒夫)等。
五、“女部”与中国女性文化小结
      对于《说文•女部》中所体现出的中国古代女性文化,多年来学者们众说纷纭。我们认为,“女”字在造字之出并没有褒贬意的色彩,而只是先民们为了区分性别而对这类人进行的形态上的描摹,当中国进入母系社会,女性的重要地位得到凸显,出现了以“女”为部首的姓氏,并且子随母姓。也会有些美好的字眼出现,这些字以“女”为部首,表现了对女子的尊重和赞美。但随着社会的发展,父系社会代替了母系社会而存在,女性的崇高地位也逐渐被男性所取代,社会进入了男权统治的中心,开始出现以“女”为部首的贬义字,或把一些字赋予贬义含义。即使是形容女性美好,这些“美好”也均要符合封建社会男子对女子的要求。从此以后的上千年封建社会中,女性地位便一直是低下和卑微的了。


注释:
(1)李维琦点校.《国语》[M].岳麓书社,2006年版。
(2)李维琦注.《左传》[M].岳麓书社,2001年版。


参考文献:
(1)许慎.《说文解字》[M].中华书局,1996年
(2)段玉裁.《说文解字注》[M].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
(3)李玲璞,臧克,刘志基.《古汉字与中国文化源》[M].贵州人民出版社,1997年7月
(4)何毓玲《从〈说文•女部〉字窥古代社会之一斑》[J].《古汉语研究》,1996年第3期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