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文学论文>伦理学论文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构建的方法探讨

2015-07-18 10:07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关键词:公共文化服务;文化;文化产业
  事实上,中央一直是高度关注公共文化这样一个问题的。在2002年的时候,十六大就区分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并且有了国家支持和保障文化公益事业这样的提法。国务院也是先后下发了《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十二五”文化发展规划纲要,对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做出了重要部署。党的十七大,把“覆盖全社会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立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本目标。2007年的6月16日,中央中央政治局专门召开会议,研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问题。可以说这个时候公共文化服务的问题被提到了一个空前的高度。2007年8月2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若干意见》,就如何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提出了具体的要求。
  一、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定义和基本特点
  (一)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定义
  那么到底什么是公共文化服务?它的意义又在哪里?首先我们来讲第一点,公共文化服务的定义和基本的特点。
  第一个信息就是政府是第一责任人,公共文化服务的特点是公益性,它不以盈利为目的,所以说市场基本上不能够提供这样的产品,必须由政府来主导。政府跟企业不一样,它不会以追求经济效益为目的,所以它的角色是代表着公共利益的。
  第二个信息是它的核心目标是保护好、维护好公民的文化权利。这也就回答了为什么人的文化,也就是说到底谁是文化服务的主体。文化建设的根是在人民群众,凡是依法享有文化权利的公民,都有权利接受公共文化服务。公共文化服务是要惠及到每一个人的,同时还要求我们投入和普通人的实际文化消费需求一定要相结合起来,如果我们只是单向式的灌输,而不去进双向服务,这样一种文化服务一定是不到位的。
  第三个信息就是公共文化权利的问题。什么是公民的文化权利?它主要包括几个方面,有公民参与文化活动的权利,有开展文化创造的权利,还有公民自己的文化成果受到法律保护的权利,这是政府的职责所在。
  (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基本特点
  第一点我们来了解一下公共文化服务的特点。首先既然是公共文化服务,它一定是公益性的,公共文化服务是属于公共资源,是全社会所共享的。
  第二点是它的公益性,那么它是免费的,需要说明的是公共文化服务它的本身是基础性的,所以它主要是为了满足公民的基本文化需求,比如免费的图书馆、免费的文化馆、文化活动中心等等。
  第三个特点是它的公平性。无论你的政治地位如何、经济水平如何、文化程度的高低,都能够平等地享受到公共文化产品的资源和文化的设施。
  第四个特点是它的便利性。它一定是很容易能够获得的,距离很近的,随时可以得到的。目前在很多城市公共文化服务已经进入了小区。
  第五个特点就是它的多样性。它需要考虑到不同群体的文化需求,它要提供多层次、多样性的这样一些文化产品。理论上讲,任何公民都平等地拥有享受公共文化服务的权利,但是并不是说它就是绝对平等的,我们国家各个地区之间的文化发展程度,包括经济的发展程度都是不平衡的,所以公共文化的发展也存在着地区的差异。
  (三)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历史意义
  那么从办文化向管文化转变,这个是第一个转变。事实上也就是从一个无限政府或者说全能政府向有限政府转变。从建国以后到体制改革之前,我国基本上是采取全能政府的模式,它的好处是资源可以高度集中,可以统一调配。在新中国刚刚成立,国民经济比较贫乏、濒临崩溃的情况之下,采用这样一种模式可以达到最高的效率,所以在一定时间之内它曾经起到过非常积极的作用。
  第二个转变是从管微观向管宏观转变。以前是以行政干预为主,现在我们主要是用法律、用制度去调节为主。我们都知道经济学上有一个经济人假设,就是说人的本性是追求利益的最大化,受到利益的驱动,这样市场必定是带有一定盲目性的,具体到我们公共文化服务领域,它是在一个市场失灵的状况之下,要靠政府去提供对于这个公共文化服务的财政投入和政策的支持。
  第三个转变是从管直属单位向管全社会去转变。文化体制改革划定的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的范围有,国家兴办的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科技馆、群众艺术馆、美术馆等等这些都是公益性的文化事业单位。
  二、怎样推动公共文化服务
  (一)加大投入
  我们怎么样去推进公共文化服务?有几条具体的路径。
  首先毫无疑问是要加大投入。因为近几年来,国家文化事业费占国家财政支出的比例基本上在0.45%左右这样一个区间之内。那么这跟文化的重要作用相比,是远远不够的,跟一些文化比较发达的国家对于文化的投入相比也还有不小差距。
  (二)加强公益性服务
  日前,财政部、文化部联合下发《关于推进全国美术馆、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免费开放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就各级文化行政部门归口管理的美术馆、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进一步向社会免费开放提出要求。
  对美术馆、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进一步向社会免费开放,《意见》提出了具体举措。具体包括:取消原有部分收费项目,取消公共图书馆办证费、验证费、自修室使用费、电子阅览室上网费,取消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存包费,限期取消文化馆(站)群众文化艺术辅导和培训费,业余文艺骨干培训费,公益性讲座、展览收费;限期收回出租设施,不得以拍卖、租赁等任何形式改变公共文化设施用途,已挪作他用的限期收回;基本公共文化服务以外的公益性服务,要与市场价格有所区分,降低收费标准,按照成本价格为群众提供服务;完善免费开放公示制度,在窗口接待、场所引导、资料提供以及内容讲解等方面创造良好的服务环境,增强吸引力;制定应急预案,充分考虑免费开放后可能遇到的各种情况和问题,制定切实可行、严谨细致的免费开放工作方案,确保免费开放后的公众安全、资源安全、设施设备安全;加强免费开放的宣传,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扩大免费开放的公众知晓率,吸引广大群众走进文化设施,最大限度地发挥美术馆、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功能作用。大型公共文化设施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成就的标志,它的数量和质量直接反映了地方的文化 建设水平,同时也是建设文化大省乃至文化强省的重要一环。已建成开放的南京图书馆新馆、江苏省工艺美术馆都体现出现代化大型文化设施的功用与魅力,成为令人瞩目的文化地标和平台。目前江苏国际图书中心、江苏广电城、江苏大剧院等重大公共文化设施正在有条不紊的建设中,其他省辖市如: 苏州图书馆新馆、连云港市博物馆、宜兴美术馆、吴青霞艺术馆、梅兰芳剧院、南通市更俗剧院、南通市与宿迁市的艺术中心、江阴市天华文化艺术中心等一批大中型文化服务设施,或是陆续竣工,或是开工建设,或是正在施工。这些文化新建筑,采用了国际国内现代科技成果,设施条件与时俱进;设计风格力求独创性与美观性,已成为当地文化设施建筑的亮丽新景观。
 (三)健全评估机制
  第三条路径是健全评估机制。公共文化服务的评估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我们称它为“4E”就是经济性、效率性、效益性和公平性,这四个词的英文首字母都是以“E”开头,所以我们叫做“4E”,对于公共文化服务的效果到底应该怎么样去衡量它?比如说一个人出家门多久可以享受到公共文化服务,比如说图书馆的藏书量有多少,每个人每年能够看几场演出,政府的文化事业经费占国家财政的比重有多大等等。这样一些东西都是有形的,可以用数字的这个统计来衡量出来,但是还有一些无形的效果。
  衡量的标准是公民的文化素质有没有得到提高。我们知道文化的功用主要是作用于人的精神世界的,就是用《易经》上的话说是以文化人。反过来说,只有当全民都能够提高自己的修为,整个社会形成良好的文化素质,中国的发展才能够达到可持续,所以从最根本意义上来说,经济的增长、社会的进步和政治的发展,都不能够成为最终的目的,我们当前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最终目的是人的全面自由的发展,所以我们要尽可能地去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尽力地去提高人民群众的文化素质。
  (四)制定合理的文化政策、法规和管理体系
  第四个途径是要制定合理的文化政策、法规和管理体系。目前我们国家的文化法制建设是比较落后的,文化方面的法律只有三部:1982年颁布的《文物保护法》,1990年的《著作权法》和今年上半年刚刚颁布6月开始执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法》。那么现有的法律法规主要是一些条例和部门的规章,因为它的法律效力比较低,这跟我们国家当前的民主法制建设的进程是不相适应的。我们国家在文化立法方面的工作不像经济法那样完备,因为文化它会牵扯到很多具体性的问题比较复杂。
  其实,对江苏这样一个“耕读传家”的身份来说,文化,一直被放在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早在1999年,江苏省委、省政府就在全国率先提出了建设“文化大省”的战略构想。2003年,江苏被确定为我国文化体制改革综合试点省份,省委把进一步发挥人文优势、加快文化大省建设作为实施“八八战略”、建设“平安浙江”的重要举措。2005年,省委作出《关于加快建设文化大省的决定》,全面实施文明素质工程、文化精品工程、文化研究工程、文化保护工程、文化产业促进工程、文化阵地工程、文化传播工程、文化人才工程等文化建设“八项工程”,推进教育强省、科技强省、卫生强省、体育强省建设,江苏文化大省建设从此踏上目标更明、步伐更快的新征程。公共文化服务制度设计具有针对性和应用性。去年江苏省委出台了《关于实施文化建设工程的意见》,今年1月省政府颁布了《江苏省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管理办法》,并于3月1日起施行,这是江苏公共文化建设管理领域出台的首部政府法规,对加快健全完善覆盖城乡、惠及全民的全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意义重大。江苏还承担了“公共文化单位免费开放与公益性服务”“公共文化服务经费保障机制研究”两项国家重点课题,现在已经基本完成。同时全省各地也都将制度设计纳入创建过程,加强研究和实践应用,如苏州市关于公共文化财力供应的研究、无锡市关于政府购买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办法的研究、昆山市关于公共文化服务和产品评价激励机制的研究等。
  所以我们说,公共文化服务是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的根基,那么只有土壤丰沃了,才能够开出繁花,只有全社会的人都积极地参与到我们的文化建设当中来,只有全社会公民的文化水平、道德修养提高了,我们才能够迎来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
  参考文献:
  [1]赵立波,宫肖愿.政事关系:本质、现状、问题及其治理[J].公共行政,2007(4).
  [2]孙若风.民生离文化还远吗[N].中国文化报,2007(5).
  (作者单位:苏州市文化馆)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