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文学论文>伦理学论文

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问题和策略分析

2015-07-18 10:07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中图分类号:D63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32-0161-02
  近年来,党和国家对农村文化建设给予了高度的关注和重视,并制定了一系列措施加强农村公共文化建设,旨在推进农村文化公共服务体系地不断完善。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要“加大政府对文化事业的投入,逐步形成覆盖全社会的比较完备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要求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进一步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并提出“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
  一、促进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加强文化惠民工程的内涵
  (一)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基本内涵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即“以政府部门为主的公共部门提供的、以满足公民的基本文化生活需求为目的、向公民提供公共文化产品与服务的制度和系统的总称。”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指由政府组织和投入为主导,社会积极参与为补充,以为农民提供服务和提高农民素质为目的,传播和普及文化科技知识,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为农村提供公益性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体系。建立并不断完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主要包括农村公共娱乐性文化服务、科技知识性文化服务、文化教育性服务及道德规范性教育服务等方面的内容。
  (二)加强农村文化惠民工程的基本措施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决议中指出,要以农村和中西部地区为重点,加强县级文化馆和图书馆、乡镇综合文化站、村文化室建设,深入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农村电影放映、农家书屋等文化惠民工程。深入开展全民阅读、全民健身活动,推动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科教文体法律卫生“四进社区”、“送欢乐下基层”等活动经常化。
  二、礼泉地区农村公共文化体系建设及文化惠民工程建设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为了深入了解和落实咸阳地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与文化惠民工程的实施情况,了解当地群众的评价及建议,笔者设计了一份关于受访者基本信息情况、当地农村文化惠民工程建设情况等几大块内容作为这次调查主要内容的调查问卷,共计30小问题。本次计划发放调查问卷600份,实际发放596份,收回有效问卷576份,有效率为96.64%。调查问卷由调查员进村入户独立完成本次调查问卷得出的相关数据,能反映礼泉县阡东村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文化惠民工程实施的真实状况。
  (一)礼泉地区农村公共文化体系建设及文化惠民工程建设现状
  1.“三馆一站”建设
  “三馆一站”即美术馆、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根据笔者的走访观察与调研情况来看,阡东村及其周边地区“三馆一站”等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较差,加之宣传力度不大,使相当一部分村民对其情况无所了解。
  2.农村书屋建设
  农村书屋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最基层的公共文化服务设施,阡东村村委会设有农村书屋,书籍资源较为充足,但调查问卷数据显示仅有10.2%的调查对象知道该村的农村书屋,绝大多数村民知晓度不高,读书者寥寥无几,书籍翻阅度不高,甚至可以说流于形式,没有将农村书屋的作用发挥到实处。
  3.广播电视网络村村通建设
  近年来,陕西省广播影视事业持续稳步发展。根据笔者统计的数据显示,有20.6%和68.9%的村民选择上网和看电视作为自己获取信息与知识、了解社会动态、休闲娱乐等的一种方式。
  4.当地新农村特色文化
  要促使农村文化全面、协调、可持续地发展,就必须充分利用当地特色优势,打造自己的品牌特色。阡东村有着丰富的历史资源及民间特色,尤其是传统民俗“高秆社火”,其演员以当地村民构成,近年来多次被邀请在全省演出,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5.广场文化活动
  阡东村委会广场是村子各类文化活动开展的主要阵地。白天在活动中心老人们进行着各类棋牌活动,青少年则利用篮球场、乒乓球台、简单的健身器材开展健身活动。晚上当地舞蹈爱好者舞起自编自演广场舞,在娱乐中起到健身作用,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了文化素养。
  6.三下乡活动
  调查数据显示近年来在阡东村开展“三下乡”活动的程度不高,75.6%的受访者表示近年来从未有高校在阡东村开展过“三下乡”活动。
  7.农村电影放映
  阡东村电影下乡方面做得较好,能够达到每月一场的基本要求。根据调查分析,女性观众对爱情、古装类型的电影兴趣较大。男性则对动作、战争等题材的电影兴趣较浓。青少年感兴趣的电影类型是动画、科幻类。而喜剧题材的电影受众面较广,性别年龄区分度较小。
  (二)存在的不足
  1.农村基层政府对农村公共文化服务重视不够
  农村基层政府大多认为经济建设才是工作的重中之重,忽视了农村文化建设是促进文化软实力发展的基础性作用。往往只在口头上重视文化建设,而没有采取实际行动落实农村公共文化体系的建设。
  2.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产品与农民需求脱节
  从受访者的基本情况可以看出,阡东村青壮年男性多外出打工,多以少儿、妇女、老人留守村落,对公共文化服务产品的需求差别较大。以音乐为例,当前音乐创作方向多推崇娱乐、时尚的素材,没有深入了解农民的审美需求,造成农村音乐文化建设薄弱。
  3.农村公共文化设施分布不合理,基础设施不全,利用率较低

  农村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大多局限在县乡政府所在地,与农民群众的生活相隔较远,农民群众难以享受这些公共文化资源,并且农村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与城市仍存在较大差距,基础设施建设不全,利用率较低。
  4.农村基层文化站虚设,缺乏落实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政策的专业人才
  一些乡镇名义上设有文化站,但文化干事往往还要负责文化工作以外的工作,职能发挥不突出。而村里文化站更是一种门面和摆设,具备专业素质的人才因为农村不重视公共文化事业建设,且待遇较低,不愿到农村,致使农村长期缺乏落实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政策的专业人才。
  三、构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加强文化惠民工程的措施
  (一)坚持以党和国家的政策为指导,明确农村文化建设的任务目标
  始终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促进农村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努力满足广大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元化精神文化需求。明确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要求,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符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规律的农村文化建设新格局为农村文化建设的任务目标。
  (二)不断加强农村公共文化建设
  加强农村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坚持以政府为主导,以财政投入为有力支撑,加快推进“三馆一站”建设实施进程,坚持以村民为本,最便捷、最直接惠及百姓。大力推进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建设,鼓励地方电视台开办农村频道,根据农民需求提供与之息息相关的文化节目。继续实施农村电影数字化放映“2131”工程,努力将农村书屋建设落到实处,积极推动服务三农的出版物出版发行。切实贴近农民群众的需求,积极展开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
  (三)培养新型农民,提升文化素质
  培养新型农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基本问题之一,是解决好三农问题的关键,关系到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全局。因此要从娃娃抓起,不断巩固和完善现行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加大对农村义务教育的投入力度,为新农村建设储备有力的建设后备军。同时办好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不断丰富和提升农民技能素质,提高农民生产能力,培育新型农民。
  (四)充分利用地区高校人才优势,加强与“高校合作共建”,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与繁荣
  农村文化建设可以从分利于地区高校人才优势,加强与“高校合作共建”。发挥高校的专业优势和积极性,帮扶农村文化人才建设,采取有效措施,逐步提高队伍的整体素质,更好的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与繁荣。加强与“高校合作共建”,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农村对艺术人才的迫切需求,相关专业的学生社会实践能力也得到了锻炼和提升,从而达到“双赢”的局面。
  总之,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绝非一朝一夕就能实现。农村文化建设既有机遇,也面临挑战,立足于“十二五”文化体制改革与发展的新起点,坚定改革的信心和决心,切实加大改革的力度。加大农村公共文化体系建设的发展力度,让农民群众共享文化发展的成果,积极将文化惠民工程落到实处,努力开创农村公共文化建设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意见[Z].中办发[2005]27号,[2005-11-07].
  [2]陈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研究[M].深圳:深圳报业集团出版社,2006.
  [3]梁媛.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现状及路径选择[D].东北师范大学,2011.
  [4]曾海燕.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研究[D].湘潭大学,2009.
  [5]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N].人民日报,2011-10-26.
  [6]陕西省“十二五”文化体制改革和发展规划[EB/OL].http://www.shaanxi.gov.cn/0/1/65/364/857/1239/251.htm,[2012-
  10-17].
  [7]杨建新.大力推进文化惠民[J].今日浙江,2008,(8).
  [8]庆跃先,张东明,等.安徽农村文化惠民工程实施效益研究——以凤阳为例[J].江淮论坛,2011,(1).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