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文学论文>伦理学论文

东浦布龙保护传承的案例分析

2015-06-06 15:25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早在上世纪30—40年代,地处酒乡的东浦方家溇民间就有舞布龙的风俗,每逢大年过节、集市庙会和喜事庆典,都会在东浦或周边乡镇舞龙庆贺,在本地和西廓门外甚至整个绍兴名气不小。改革开放后,东浦布龙渐渐复苏,特别是在近年来的祭禹、祭舜及黄酒节、元宵节、端午节等重大活动中获得了殊荣。文章通过对东浦布龙的表演特征分析,发掘东浦布龙的品牌效应,提出保护传承的对策措施。

  一、东浦布龙的表演特征

  东浦布龙的传统表演程序一般为:“请龙”、“出龙”、“舞龙”和“送龙”。表演方式划分为舞台舞、行街舞、广场舞等不同形式。其主要表演套路分为:一是蛟龙出水。由龙珠引龙头出台口上场,每节龙托自高而下慢慢放低,台步为碎步,走“之”字形每到转弯处依次将龙托举高,然后随台步渐渐放低使整条龙有上下起伏之势。二是雾里吞珠。龙珠引龙头至场地中间,原地舞动龙身,使其气势宏大。三是蛟游跳跃。舞龙曲吹至一半,锣鼓节奏加快,龙珠迅速将龙头引至右侧,往第五托间隔处跳跃而过,然后每隔跳一节,跳完为止。四是争艳晒衣。拉直龙身后龙珠引龙身迅速将龙盘拢,龙头居中举高,依次每节龙身缓缓放低,龙尾摆动,然后作龙头吞珠状,锣鼓节奏转快,龙头帮龙身慢慢将龙转出。五是玉地窜宵。龙珠转出后,由左侧往第三节下面钻入,各龙托马上拉直举高,往后每隔二节依次钻入窜出,龙尾迅速往右侧依次窜,然后复原。六是游龙戏珠。龙身复原后,从出台口起边走边舞,绕半圆队形,往进台方向。七是龙归大海。龙舞至半圆,锣鼓节奏转快,龙珠引龙身,扭曲队形进场。这样,东浦布龙从传统表演的基础上,不断进行探索创新,改原来单纯的站队舞动为七个套路连贯表演,大大增强了民间表演艺术的可看性。

  二、东浦布龙的品牌效应

  东浦布龙相传由敬神、请神、娱神,逐步演变成为富有地域特色的民间舞蹈,其舞姿洒脱、风格独特,不仅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而且在服务经济社会和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中的品牌效应日益体现。

  (一)审美效应。东浦布龙造型美观大方,色彩丰富亮丽,制作工艺与老百姓的传统审美相吻合,雅俗共赏,使得这种表里俱美的民间艺术深深扎根于丰厚的美学土壤中,近百年世代相传。同时,东浦布龙以雄伟大气、娴于舞阵而为人们所珍视,它利用人体的多种姿态,将武术动作和舞蹈动作及杂技动作有机的结合起来,将力度、速度、耐力、审美等体现在舞龙技巧当中,完成各种高雅优美的动作,展现了龙遨游于人间、天上、大海的形象,具有很高的娱乐性和观赏性。

  (二)人文效应。历史上东浦布龙的演员都是当地百姓,平时在家务农为生。但是,一旦有了演出,只要召集人一声令下,大家都会放下手中的活计,先完成演出任务,这已成了人们遵循的不成文的规章,从而增强了村民们的凝聚力。东浦布龙体现了古越乡民团结合力、奋发开拓的精神面貌,包含了天人和谐、造福人类的文化内涵,是人们在吉庆和祝福时节最常见的娱乐方式,气氛热烈,催人振奋,是东浦镇极为珍贵的文化遗产。

  (三)经济效应。东浦布龙作为特色文化项目经常参与祭禹、祭舜及黄酒节、元宵节、端午节等重大文化节会活动,为经济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深受城乡群众欢迎。布龙运动作为传统体育文化的代表,逐渐融入市场经济,促进了文化产业的发展,为传统文化和体育事业的产业化开辟了新的道路,注入了新的活力。

  三、东浦布龙的保护传承

  为使东浦布龙这一传统民间表演艺术得到更好的继承和发展,我们必须立足当地,建立机制,创新利用,传承发展。

  (一)建立保护机制。东浦布龙保护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要保证这项工作得到切实推进,有效实施,必须要有一套完整的组织工作机构,并建立起一套长效的保护机制,要成立东浦布龙保护传承工作领导小组,形成镇、村二级保护管理网络。要加大对东浦布龙保护的投入,坚持政府保护与民间保护相结合,财政投入与社会资金投入相结合,调动社会个方面的积极性,建立政府投入为主、社会参与的多元投入机制。在学校开设东浦布龙技能培训课程,在体育课上安排东浦布龙基本技能的传授和培训;在课外活动中可以组织东浦布龙表演兴趣小组,由体育老师或东浦布龙艺人担任技术指导。这项工作对于普及东浦布龙活动和为东浦布龙培养后备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落实传承措施。一是保护传承人。要授予秉承传统、技艺精湛的布龙传承人为“民间艺术家”、“民间工艺家”等称号,确立传承人的社会地位和影响力,给他们颁发政府津贴,激励他们的社会责任,推动东浦布龙的传承和发展。二是建立东浦布龙编写和研究整理小组,制作光盘等影像资料,收集实物、文献、照片等,设立陈列馆予以陈列,落实专人负责保护和讲解。三是构建展示平台,确保展演活动。如确保春节、元宵节等传统节日和广场文化活动中都有东浦布龙的展览、展示、展演活动,使东浦布龙的传统技艺在充分展示的基础上得到更好的保护和传承。

  (三)建档开发利用。在非遗普查取得初步成效的基础上,要采取文字、录音、录像、拍照、绘画等多种方式对东浦布龙的表演特征、表现形式、制作流程等进行真实、系统和全方位的记录整理,并收集相关实物、文献等资料,建立完整的档案资料数据库,积极争取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同时,在抓好东浦布龙建档保护的基础上,把工作重心转移到合理开发利用上来,把开发利用工作做细、做实、做深,加强东浦布龙民间艺术表演与民俗旅游景点联姻,扩展东浦布龙民间艺术表演的传播途径,加大东浦布龙民间艺术表演的宣传力度,增强传统节庆活动的文化内涵和吸引力,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元化文化需求,充分发挥东浦布龙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中的传承作用。

  参考文献:

  [1]《东浦的龙》http://bbs.shaoxing.com.cn/read.php

  [2]东浦镇《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汇编本》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