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文学论文>伦理学论文

经济伦理学问题研究实践意义分析论文(共5篇)

2023-12-06 18:10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第1篇:浅议经济伦理学对劳动市场的制约与促进


  1经济伦理学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作用


  经济伦理学创立于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是从伦理以及道德的方面,对经济制度、经济组织和经济关系的一种系统研究。从经济伦理学角度而言,市场经济不仅是经济的,更是伦理的。它是以人为本的经济,是公平的经济,是多赢的经济。


  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主要具有以下两个基本特点:第一是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制度的有机结合,其次是市场在国家制度的调控之下对资源配置起到基础性的作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质是一种通过交换价值的增值以实现生产力的发展形式,在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上努力实现社会的公平公正,最终达到社会成员共同富裕的经济体制,这构成了经济伦理研究的客观基础。


  经济的目标是提高生产力并且创造出效益,而伦理的目标是实现人民生活的富裕。这成为构建经济伦理学的出发点,也决定了经济伦理学的任务——订立判断人们经济行为是否正确的规范,在宏观上,探讨经济体制、企业制度的建立和完善问题,在微观上,探讨社会个体如何实现人、伦理、经济相统一的问题。


  由于我国处于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期,因此,宏观上的经济体制从伦理层面上来具体分析,其正当与否成为急需探讨的问题。


  综合以上的分析,无论宏观上还是从微观上来看待经济伦理学问题,这一问题都是由每一个社会个体共同努力才能得以落实,因此对于社会的每一个团体、团体的每一个成员,经济伦理、道德问题都应该成为高度重视并坚决践行的问题。


  2我国劳动力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至今,我国劳动力市场逐渐产生并得以发展,并不断壮大,市场机制对劳动力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不断增强,中国现代意义上的劳动力市场制度已基本形成。劳动力市场的形成与发展促进了劳动力的流动和配置效率,对我国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如今,我国劳动力市场经过多年来的发展己基本建立起来,并对劳动力资源配置起到日益重要的调节作用,而且受外部环境以及劳动力市场自身的影响,劳动力市场在运行和发展过程中呈现出供大于求、年轻人就业质量低、劳动者受教育程度低、结构性失业问题严峻等特点。对待这一系列问题,我们需要结合理论与实际,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方案,经济伦理学对于劳动力市场的制约与促进作用,可以对劳动力市场的长远发展起到指导。


  3经济伦理学对劳动力市场的制约


  伦理制约对劳动力市场来说有着充分的必要性。目前,劳动力市场最突出的问题之一就是供大于求,市场结构性短缺,在供大于求的情况下依然大量的工作没人做。从经济伦理学的角度来看,对于择业者来说,应对劳动力市场这一变化,首先劳动者应该对自己的择业观进行适当的调整与修正。可喜的是近年来,各大高校毕业生的择业价值观随着社会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变化,越来越多的毕业生在择业过程中的首选因素由薪酬的高低,逐渐变成了企业发展前景、施展才干的机会、是否能够在工作中提升自己等,而收入虽然也是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但其影响力已经低于其他因素。


  经济伦理学的制约是调节劳动力市场经济利益上的矛盾重要而有效的手段,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劳动力市场活动中,不可避免的会出现各种矛盾,除了采用行政、法律方法来对这些矛盾进行调节之外,道德伦理也同样对这些矛盾的调节产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择业者之间、择业者与雇佣者之间、雇佣者与社会之前的矛盾,都可以通过经济伦理学方法进行调节并使矛盾得以缓和。对择业者积极性的调动,除了经济上的激励之外,更重要的是精神上的激励,给予择业者道德伦理上的鼓励,其结果必然比经济上的鼓励更具有积极性。


  经济伦理的思想体现了经济、社会、人以及自然之间的和谐共存与发展,以伦理来制约劳动市场有助于规范劳动力市场,为劳动力市场的发展指明方向。作为构成劳动力市场的个体,我们不能只重视经济利益,而忽视经济活动的道德伦理问题,而是要把这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坚持经济发展与道德伦理相统一。


  4经济伦理学对劳动力市场的促进


  经济伦理学对劳动力市场的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促进劳动者在道德伦理问题上的认同程度,培养道德感、责任感等方面。比如,劳动力市场对社会保障制度的长远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物质保障,而社会保障制度对于劳动力市场的运转也起着关键的保障作用。我国目前的社会保障制度在一些方面忽视了劳动力市场的作用与需求,导致其在实践中的过程对劳动力市场造成了诸多影响,对此,我们需要从经济伦理学的角度出发,充分考虑劳动力市场的需求,不断调整和完善我国现行的社会保障制度。


  由于每个劳动者的身体健康状况、所掌握的知识、技能等情况有所不同,在市场竞争的过程中必然有一部分劳动者处于弱势地位,而当弱势群体的各种基本生活需要得不到及时满足、遇到的各种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时,就可能引发一系列的社会问题,继而影响到社会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此时,经济伦理学体现出其在劳动力市场中的价值性和应用性。


  市场经济体制下必须同时建立相应的社会保障制度,来为在市场竞争中失败的弱势群体提供帮助,不仅可以保障劳动者的生产再生产,而且可以起到缩小贫富差距,维护社会稳定的作用。


  5结束语


  综上,经济伦理学在劳动力市场中的运用可以为劳动力市场的运行和发展创造稳定的社会环境,促进劳动力市场长远健康的发展。


  经济伦理学是一门实践的道德哲学,从经济伦理学的角度来研究劳动力市场活动中的伦理问题,研究其合理性以及内在的逻辑关联,有助于揭示社会与人的全面发展关系。经济伦理学对劳动力市场既有制约性,有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要解决目前我国劳动力市场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除了依靠党和国家及时监督调控,还必须借助伦理道德的力量,唯有这样,才能使我国的劳动力市场健康有序地长远发展。


  作者:董敏敏

  第2篇:基于经济伦理学的热点问题分析


  我国经济论理学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取得了一定的地位。不仅形成了专门的研究队伍、研究机构、研究基地,而且研究的问题十分广泛。任何国家的经济发展都离不开人文力量的支撑,而这个人文力量的核心要素就是经济伦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我国的实践证明了经济伦理学的重要性,目前,社会已经认可了经济伦理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存在。尤其在“以德治国”方略被确定以后,我国的经济伦理学拥有了更大的市场和更好的发展前景。然而,许多专家学者们仍在为一些涉及到学科发展的关键问题而争论不休,因此,认真整理和分析一些经济伦理学中存在争议的热点问题有助于经济伦理学的发展。


  一、经济伦理学的含义


  站在不同的学科的立场上,对于经济伦理学的概念自然有不同的认识,然而即便是同一学科对这个问题的认识也存在分歧。


  从研究对象上看:第一,经济学眼中的经济伦理学认为经济伦理学是一种道德价值体系,而这个价值体系是基于经济运行存在的,即使道德调节有时能够超越市场或者能够独立与政府而存在,但经济体制、经济规律、产权制度对伦理的影响才是最重要的部分。所以张维迎教授说从产权制度上可以找到许多道德问题的答案。


  第二,管理学眼中的经济伦理学即管理伦理学认为经济伦理学主要研究的是经济管理领域中的行为规范和经济管理活动。管理学的学者认为经济伦理学是在工商领域发展起来的,并且在商学院和工商管理学院开设了课程。学习它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对商业行为进行管理。管理学侧重于关注经济伦理学中的企业伦理问题,而且大部分管理学教科书对“企业社会责任和管理伦理”另辟了专章进行分析。


  第三,伦理学眼中的经济伦理学。伦理学界对经济伦理学的关注最早、也最多,能够支持这个观点的主要有:一、经济伦理学分为广义的和狭义的,广义的经济伦理学侧重于研究经济行为、经济决策、经济政策的伦理合理性,以及个人在经济活动中的伦理规范。而狭义的经济伦理学指的是企业伦理学,即侧重于研究企业的管理。二、经济价值与伦理价值之间的关系问题是经济伦理学的基本问题,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是找到伦理学与经济学这两门学科之间的重叠点和结合点,由此找到解决这一问题的基础和原则。这是研究员陆晓禾在分析经济伦理学的特征和研究对象的基础上总结出来的结论。三、人们在社会的经济活动中需要协调各种利益关系,而经济伦理学所要研究的问题就是人们在协调利益时所要遵循的道德规范的问题。由这点看来,经济伦理学这门学科的本质在于使人们明白一些行为的价值取向。


  二、经济伦理学的学科性质


  经济伦理学是一种应用伦理学,主要研究一些运用在经济制度中的道德标准和行为规范。这是国外学者拉斯科茨的观点。许多学者从这个意义上认定了经济伦理学作为应用伦理学的学科性质。陆小禾研究员也发表观点说明经济伦理学应是一种应用伦理学,它作为一般伦理学而存在。


  另有一种观点认为经济伦理学是实践伦理学,但是它又不完全属于应用伦理学。夏伟东教授认为伦理学应分为实践伦理学和理论伦理学。实践伦理学主要是应用伦理学,其本质上研究的是道德特殊,而理论伦理学更倾向于道德哲学层面,研究的是道德一般。按照伦理学自身的学科分层,经济伦理学应归属于实践伦理学,它是道德哲学在经济实践领域中的具体运用,反应的是经济领域中具体的道德问题。然而经济伦理学无疑带有一种经济哲学的色彩,所以把它笼统的归属于实践伦理学范畴这是不贴切的,它应该是一种更高层次的存在。


  第三种观点认为经济伦理学既具有实践性也具有理论性,因此,它能够将经济活动与伦理道德结合起来,使人们经济活动的目标和行为达成一致,揭示人类经济活动中伦理情感的基本规律。


  三、经济伦理学的研究方法


  判断一个学科是否成熟,要看它是否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研究方法。我国的经济伦理学基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性质定位,其研究方法也大有不同。


  其一,规范为主、理论为辅。陈泽环研究员认为规范性的经济伦理学是经济伦理学的主体,因此在规范的基础上加以理论描述,这是研究经济伦理学常用的传统方法。


  其二,根据经济活动本身研究经济伦理。这要求我们结合马克思主义经济方法论再加上西方经济方法论的积极因素。


  其三,经济学大家通常采用纯理论分析与数字手段结合的方法研究经济伦理。以数字手段研究经济活动中的问题能够使得到的观点更具准确性,更有说服力。这个方法在韦森先生的《经济学与伦理学》中可以见到。


  结语


  本文对经济伦理学中一些尚有争议的热点问题做了简要分析。经济伦理学作为一门新型的多交叉学科,许多问题的研究并不成熟,一方面我们需要更加深入的研究一些重点问题,另一方面,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使得经济伦理问题更加复杂,这就意味着学者们面临着更多的挑战。在争议中进步,在进步中创新,这是经济伦理学学者们共同的追求。


  作者:曹文斌

  第3篇:中国经济伦理学的理论前沿与实践面向


  2014年11月15—16日,由中国人民大学伦理学与道德建设研究中心和中国伦理学会经济伦理学专业委员会联合主办的“第八次全国经济伦理学学术研讨会”在中国人民大学召开,来自北京、上海、江苏、湖北、湖南、河南、河北等地的七十余位专家学者、媒体代表以及来自日本的两位学者出席了研讨会。


  一、经济伦理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与会学者从经济伦理的视角,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内涵、价值导向、认同机制和实现机制等展开了热烈探讨。


  湖南师范大学王泽应教授认为,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价值目标,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一方面,发展生产力消除贫穷是共同富裕的前提条件,鼓励勤劳致富是共同富裕的内在要求,缩小贫富差距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内容,另一方面,共同富裕本身就彰显着社会主义的伦理进步性。首都师范大学王淑芹教授提出了经济伦理学发展中的“五个加强”,即加强与经济学等其他学科的交流,加强与实业界的交流,加强经济伦理学研究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加强与政府决策部门的对话和交流,加强学界自身交流。华中师范大学龙静云教授看到了道德问题与提升文化软实力之间的必然联系,认为道德作为文化软实力的重要元素,应当辩证地对待。上海师范大学周中之教授着重探讨了慈善伦理的文化血脉及其价值导向。中国人民大学葛晨虹教授指出,当下中国所面临的诸多道德问题、社会问题,与转型期社会特有的无序化、个体化、碎片化、价值紊乱、制度管理缺失等深层原因相关。她认为,构建现代治理体系的前提之一,就是深层解读你所处的时代,望闻问切社会问题,找到症结所在,辨证施治。


  二、经济伦理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如何透过经济现象看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道德弊病的根源?如何通过经济伦理思想来检视市场经济活动的合理性?如何借助经济中的道德力来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序地、可持续地发展?与会学者对此进行了热烈讨论。


  河南财经政法大学乔法容教授针对传统粗放式经济增长方式提出了循环经济伦理,即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伦理范式。它建立在“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内容的“3R”原则基础上,其运行包括小循环、中循环、大循环三个层次,构建了经济一生态一社会诸关系和谐发展的链条,催生了诸多新的伦理关系与道德诉求。循环经济深蕴和谐、公正、可持续性三大理念,构架了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伦理范式。上海社会科学院陆晓禾研究员认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以资本为基础的生产方式”,简单说来是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一方面,应当推进与资本相适应的生产方式,使其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开放,另一方面,也应当运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伦理来正确规范和导向人们对资本的认识。河海大学的余达淮教授认为,资本作为一种现实性的“同质化”的抽象力量和一种“可感觉而又超感觉的物”,在道德实践层面具有善恶两面性,表现为以其增值本性所导致的剥削和贫困而呈现出罪恶的面孔,同时也因带来的发展、竞争、繁荣与公平等而凸显出善的另一面。资本的矛盾性存在决定了我们必须辩证地对待资本。武汉大学乔洪武教授将马克思的货币伦理思想与西方主流经济学进行了比较,对货币经济条件下人的异化进行了分析。并进一步探讨了资本主义货币伦理的出路。中国人民大学曹刚教授分析了企业排污权和环境权的冲突问题中存在的道德困境和制度困境。南京师范大学王露璐教授基于对四个典型村庄的田野调查指出,一方面,农村改革进程带来了农民致富冲动的强化和经济理性意识的成长;另一方面,传统农业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生成和强化的“土地情结”依然存在。商品化、市场化的发展为乡村社会转型中农民理性意识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逻辑前提,也为“理性新农民”的生成提供了必要的条件。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龚天平教授认为,当代社会兴起的伦理经济是经济主体运用经济伦理规则来引导、规范和塑造自身的经济行为,并监督、控制经济运行过程,以着眼于实现某些伦理性目的的经济活动。它具有伦理性、经济性特点,是对经济伦理的实践。


  三、企业伦理与道德资本


  企业伦理是经济伦理的重要分支。企业伦理蕴含着道德资本,道德资本是企业伦理的内在推动力,企业伦理则是道德资本的外在表现形式。与会者从这两个方面入手,联系社会实际,进行了多方位、多角度的对话与交流。


  南京师范大学王小锡教授着重分析了企业道德资本类型及其评估指标体系。企业类型多样,涉及的具体企业又是千差万别,因此,道德资本评估指标会有差别,需要根据企业的具体生产内容和特点作必要的道德资本内容和表征表达的设计变换。但是,不管什么企业,尽管其在道德资本评估指标的内容和表征表达方式上因企业不同而不同,但其道德资本评估的主旨理念是一致的。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朱金瑞教授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企业社会责任的历史演进进行了梳理和分析,认为中国企业的社会责任不断进步,不仅企业社会责任与政治义务分离,而且现代社会责任意识不断觉醒并且日益清晰与自觉。南昌工程学院汪荣有教授从伦理的角度分析了现代企业制度,他认为,由于资本所有人和资本经营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和具体利益目标的偏离,现代企业制度下委托代理经营方式中的伦理问题日益突出。因此,现代企业治理机构的形成过程实际上是资本的所有权和经营权分散过程中一系列伦理关系的产生和解决过程。


  日本经营伦理学会会长、日本白鸥大学高桥教授主要介绍了日本经营伦理学会的历史与现状,他认为,伦理是人内心的价值观,企业伦理作为组织共同体的行为规范,与组织共同体价值意识不同,会因企业形态、行业、创业的精神、创业的历史、最高经营责任者的想法不同而不同。他从企业统治、遵守法律、价值分享的角度对企业伦理进行考察,认为经营伦理是法令遵守的实践,并提出了几点需要制度化的建议。他还对作为内化规范的良心进行反思,认为实际工作中书面的规范极易被忘却,企业员工更多的是模仿组织中最高层执行总裁的行为。日本立命馆大学刘庆红教授介绍了日本经营伦理学关注的主要问题:一个建议,即资格考试和认定;两种倾向,即面向管理实践和本土化;三种观点,即正相关、负相关、复杂多变的关系。


  会议期间还召开了中国伦理学会经济伦理学专业委员会换届大会,选举产生了新一届中国伦理学会经济伦理学专业委员会。中国伦理学会副会长、南京师范大学王小锡教授当选为中国伦理学会经济伦理学专业委员会主任,王泽应、王淑芹、龙静云、乔法容、刘可风、孙春晨、李兰芬、陆晓禾、周中之、葛晨虹当选为中国伦理学会经济伦理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王露璐当选为秘书长。


  作者:曹琳琳

  第4篇:试论经济伦理学产生的必要性及其研究意义


  一、经济伦理学的定义


  从学科上划分,经济伦理学属于边缘学科,是经济学和伦理学的交叉学科,但并不是二者的简单相加。经济伦理学可以看作是伦理学的一个分支,属于实践伦理学或应用伦理学的范畴。经济伦理学的具体研究内容可以划分为三个层面:第一,宏观层面上的伦理问题。在这一层面,经济伦理学主要研究经济制度、经济体制以及经济政策的伦理评价问题和整个社会经济活动的道德价值导向问题。第二,中观层面的伦理问题。在这一层面,经济伦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是企业中的伦理问题,包括企业的社会责任问题、企业内部的决策、管理伦理问题和企业同其他企业、消费者等外部关系中的伦理问题。第三,微观层面的伦理问题。在这一层面,经济伦理学主要研究个体在社会经济活动中职业角色承担的伦理问题以及个体在消费领域中的伦理道德规范和伦理评价问题。


  所以可以这样来定义经济伦理学,它是一门研究经济制度、经济政策、经济决策、经济行为的伦理合理性,并研究经济活动中的组织和个人的伦理规范的学科。


  二、经济伦理学产生的必要性


  理论总是为适应现实生活实践的需要而产生的。经济伦理学作为一门学科的兴起和形成,无论是在西方还是在中国,都是有其一定的必要性的。


  自从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确立以后,最大限度地追逐利润几乎就成了企业经营的唯一目的。为了获取商业利润,许多企业置环境保护、消费者和雇员的各种利益于不顾,结果导致经济生活的副作用即经济生活中的不道德现象越来越突出。特别是到了20世纪60年代以后,随着西方经济市场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经济行为的“负面效应”更是日益突出。在此种社会背景下,经济伦理学运动在20世纪70年代的美国开始兴起。1974年11月,美国堪萨斯大学哲学系和商学院共同发起召开了首届经济伦理学讨论会,这次大会的论文和会议记录后来被汇编成书出版,它标志着经济伦理学作为一门学科已正式诞生。随着经济伦理学在美国的首先兴起,80年代以后,在西欧和日本等地区和国家也由于现实经济生活中的不道德现象的突出、各种商业丑闻的曝光和人们对精神生活需求的提高而产生了经济伦理学,并迅速发展起来,经济伦理学的研究和交流机构纷纷建立,各种经济伦理学刊物也正式创刊[1]。


  在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由于经济的转型,经济生活中的不道德现象越来越突出,人们的精神、道德生活一片混乱,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无从体现,而且不道德现象严重阻碍了经济的发展。因此,面对当时的社会状况,人们开始重新关注经济和道德的关系,古老的“义利之辩”被赋予了新的时代内容。哲学家、伦理学家、经济学家等都感到对经济伦理问题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即要产生一门经济伦理学科是非常必要的。于是,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中国的经济伦理学就在理论界的广泛关注以及西方经济伦理学研究热潮和成果的推动下,由前学科时期到萌芽时期,并最终在90年代中期以后形成了一门独立的学科。


  因此,经济伦理学在西方的产生并不是偶然的,它是由于经济生活中的不道德现象越来越突出,以及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政治文明的进步,人们对精神生活的需求越来越高而相应产生的[2]。


  三、经济伦理学的研究意义


  经济伦理学的产生无论是在西方还是在中国,都是非常必要的,是适应时代和现实的要求而产生的。既然如此,经济伦理学的研究有什么重要意义呢?


  首先,经济伦理学的研究有助于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经济伦理学研究人们经济生活中的道德现象,对经济行为、经济决策、经济制度、经济政策进行伦理评价,由于市场经济是一把双刃剑,道德的因素在经济活动中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作为一种资本的道德是经济发展的精神动力,与生产力的各要素相结合,能极大提高生产效率。比如,作为生产力主体的人的道德素质如果提高了,他们就会恪守职业道德,自觉提高业务能力,积极学习科学技术和文化知识,改进生产工具,改善经营管理,这样就能大幅度地提高产量和质量。而且,如果经济主体的道德素质提高,还会在总体上减少交易时的摩擦,降低交易的费用,从而起到降低交易成本的作用。此外,道德还能增强经济组织的凝聚力,使组织功能的发挥更加有效。现在兴起的一种“企业网络化组织”模式,有力地证明了道德因素对生产力发展的促进作用。


  总之,只有成为道德经济和信用经济的市场经济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给社会提供更高的生产力。因此,经济伦理学对经济活动的道德评价有助于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完善,从而更大地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其次,经济伦理学的研究有助于促进社会的和谐进步。经济生活中的不道德现象不仅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更会破坏社会生活的正常秩序,造成社会的不和谐。比如,一些人如果通过不道德的经营手段而发了财致了富,但那些靠诚实经营的人由于被排挤却处于贫困边缘,这样时间久了,就会产生不和谐因素。还有,一些企业为了最大限度地追逐利润,不顾员工的身体健康,对他们进行超经济剥削,给予不人道待遇;在与其他企业的竞争过程中采取不正当手段,这些都为社会的不和谐埋下了隐患。经济活动中由于缺乏道德规范和道德自律而互相打击报复的现象普遍存在,严重影响了社会的和谐[3]。


  企业是市场经济的主体,对企业伦理的研究是经济伦理学的研究内容之一。从经济伦理的角度来看,企业不应该是纯经济性的,它要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要诚实守信、公平竞争、树立以顾客为中心的观念,而且随着生态问题的出现,企业还要树立环境伦理意识。如果企业承担了相应的社会责任,在经济活动中诚实守信、公平竞争、保护环境,那就不仅有助于促进社会的和谐进步,而且有利于人和自然的和谐相处。此外,公平与效率的关系问题是经济伦理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公平与效率看似矛盾,但其实二者是可以统一起来的,经济伦理学追求的就是二者的统一,既要效率,也注重公平。因此,经济伦理学对公平的注重和追求会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社会的不和谐因素,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再次,经济伦理学的研究有助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每个人都是经济活动的参与者,都在经济生活中扮演着各种角色。在经济活动中,人们总不可避免地要遇到经济利益与道德(一般道德和职业道德)相矛盾的情况,那么人们该如何抉择呢?比如,一家企业的员工掌握了该企业的商业秘密,而正在与本企业进行激烈竞争的另一家企业知道此消息后,愿意用高额或高职与其进行交换,那此员工又该如何做出抉择呢?


  经济伦理学研究个人在经济活动中职业角色承担的伦理问题,比如经营管理者的道德人格问题和雇员的职业道德问题,要求个人在从事经济活动时,不能只注重利益的追求,还要考虑道德问题,要协调好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关系,因为这不仅是人全面发展的需要,同时也会对人的经济利益的获得有一定帮助。此外,经济伦理学还研究人们经济活动中的消费伦理问题,鼓励人们树立正确的消费观,用道德调节消费行为,进行适度消费,而不是把自己变成金钱和消费的奴隶[4]。


  因此,经济伦理学对人们在职业角色承担和日常消费行为中的伦理研究和探讨,有助于人们正确、全面地看待自己,在日益复杂的经济活动中找准自己的位置,守住心灵的防线,使自己不断向着全面发展的人的目标靠近。


  在人们进入马克思所设想的共产主义社会之前,经济的发展会带来一定的负面效应,这是历史的必然。所能做的就是尽量对经济的发展进行价值目标的设定和修正,经济伦理学就是因此而产生的。但经济伦理学要想更好地发挥作用,还必须和道德的制度化建构结合起来,只有这样,才能在对人们的他律道德约束中把道德逐渐内化为人们的道德自律,从而使人们在经济生活和其他社会生活中更全面地发展,而社会也会发展得更加完善。


  作者:宋倩

  第5篇:马克思主义经济伦理学研究的力作


  一、新颖的研究视角


  在《资本论》中,马克思运用唯物辩证法和唯物史观的一般原理,不仅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生、发展和灭亡的规律作了科学严密的分析,而且通过对资本主义社会生产、交换、流通、分配以及与之相适应的资产阶级上层建筑的精辟分析,深刻揭示了经济和伦理的关系。不仅如此,马克思在确定自己的经济伦理观的过程中,首先从资本主义制度特有的道德主体本质及其道德关系入手,揭示其经济和道德发展规律,由此观照和分析整个社会经济现象,并给予恰如其分的伦理透视。


  刘琳博士从伦理学尤其是经济伦理学的视角针对《资本论》中所蕴含的经济伦理思想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在她看来,在《资本论》中马克思经济伦理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包括建立在科学细致地分析资本主义经济生产流通过程基础之上的对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家的经济伦理思想的分析和批判;对资本主义社会资本运动中的伦理关系以及调节伦理关系方式的研究;对未来社会经济伦理状况的展望等。


  二、独特的理论探索


  近年来,经济伦理学在我国得到了迅速的发展。然而,我们不无遗憾地发现,中国经济伦理学的研究还存在着诸多的不足,其中,对经济伦理学形而上的探索尤其是对马克思主义经济伦理思想系统梳理研究的薄弱,是中国经济伦理学缺乏理论根基和理论指导、进而影响其特色形成的关键性要素之一。刘琳博士在吸收前人对马克思主义经济伦理思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行了一系列创新性的理论探索。她认为,《资本论》被称为经济伦理学著作,不仅自始至终都贯穿了对资本主义经济生产过程的伦理分析和批判,而且通过对以资本主义为核心的资本主义社会经济生活进行深入细致的剖析,“从其涉及的道德问题的广度和深度来看,完整呈现了一部资本社会道德批判的历史画卷”。不仅如此,一方面,马克思通过对资本主义社会当中商品拜物教、货币拜物教和资本拜物教层层递进的分析,展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个体经济物化和社会总体奴役的经济伦理关系,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中资本家和工人的对抗性经济伦理关系中的矛盾和冲突是怎样在自由和平等的口号下被掩盖的;另一方面,马克思从历史发展的意义上论证了未来社会主义的经济伦理关系,体现了马克思经济伦理的发展论思想;同时,马克思从作为劳动主体的人而非抽象的人,在劳动主体与所有制的相互关系当中,论证了人与社会的自由和全面发展的经济伦理理想及其实现途径;等等。这些对马克思经济伦理思想的创新性归纳,对我们深刻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经济伦理思想,推动中国经济伦理学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突出的现实指导


  经济伦理学作为应用伦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践性和交叉性是其重要特色。刘琳博士抓住了经济伦理学理论研究的现实基点和旨归,从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的现实需要出发,着力探讨了马克思《资本论》及其手稿的经济伦理思想的当代价值。在刘琳博士看来,马克思虽然批判了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家从人的自利动机出发的功利论,但并没有单纯地否定人的自利动机,而是否定了资本主义私有制基础上的自利动机,指出这种私有制经济基础上的自利动机带来的不是利他的社会结果,而必然是社会的极度不公平。马克思《资本论》及其手稿的经济伦理思想不仅为我们正确认识西方当代社会和经济思潮为资本主义私有制经济制度辩护的理论性质提供了批判的理论视角,而且启发我们,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不能以个人的私欲膨胀、物欲横流和精神空虚为体制标签,而要以社会进步基础上的人的全面发展为价值目标。


  总之,对马克思《资本论》价值的多维揭示会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丰富和深化。相信作者在此领域里的不懈耕耘定会有更高价值的学术成果问世。


  作者:朱金瑞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