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文学论文>逻辑学论文

“不”和“没”三个平面的比较与分析

2015-06-02 15:13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三个平面”的理论是20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汉语语法研究最重要的理论之一。最早见于胡裕树先生《现代汉语》增订本,该书在谈到语序时说:“必须区分三种不同的语序:语义的、语用的、语法的。”1985年胡裕树、范晓《试论语法研究的三个平面》全面论述了三个平面的基本内容,即:句法、语义和语用平面。

  句法平面也就是对句子进行句法分析,研究词语与词语之间的关系,看它们是按怎样的方式组合起来的;语义平面也就是对句子的语义进行分析,研究句中词语与客观事物之间的关系;语用平面即是对句子进行语用分析,研究句中词语与使用者之间的关系。

  “不”、“没”是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最高的两个否定副词。人们对“不”、“没”的否定意义和用法的认识不断深人,但也各持己见.很难达成统一,因此造成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难点。本文试图从三个平面的角度对“不”和“没”进行比较研究,然后揭示它们的异同,并依此提出一些教学建议。

  1、“不”和“没”句法分析

  1.1、“不”和“没”与动词的搭配

  “不”和“没”都能修饰动词,表示否定的意义,但是它们各自与动词的搭配却是不同的。

  首先,从动词的状态来看,经常性、习惯性、规律性的状态,那么一般用“不”,比如:厦门的冬天不下雪。她是南方人,不吃面食。而如果表示一次性的活动,一般用“没”,比如:他没有吸烟,只是呆呆地坐在屋里。她没有吃菜,而是把菜留给了奶奶。

  其次,从时间范畴来看,“不”一般否定现在和将来的事情,比如:小陈明天不上班。下个月的舞会不举行了。而“没”一般否定否定过去和现在的事情,比如:来成都以前她没坐过火车。上个月我没出差。

  另外,对自主动词和非自主动词的搭配也不一样。自主动词表示有意识的动作行为,非自主动词表示动作行为的发出者不能自逻辑学论文发表由支配的动作行为,也表示变化或属性。一般,自主动词可以同时受“不”和“没”修饰,而非自主动词中变化动词主要受“没”修饰,而属性动词主要受“不”修饰。

  她没下岗,那些都是谣传。(非自主变化动词)

  大家都替他不值,花了那么多心血得了个第三。(非自主属性动词)

  她不听我们的劝告。(自主动词)

  她没有听我们的劝告。(自主动词)

  1.2“不”和“没”否定对象的词性比较

  二者一般都不和虚词搭配,与实词的搭配有下面的不同情况:

  “不”所否定的对象,往往是动词、形容词(不包括区别词),还能用在个别副词前面,但不能否定体词。虽然与之搭配的通常是谓词,但“不有”却不能存在,因而 “不”不能否定有无动词。比如:

  不去、不吃饭、不抽烟(动词)

  不漂亮、不合适、不具体(形容词)

  不经常、不光、不都(副词)

  ※不男式、不小型、不初级(区别词)

  ※不水、不房子、不人(体词)

  “没”的否定对象中除了谓词还包括体词,但是不能用在副词前面。比如:

  没加班、没写错、没结婚 (动词)

  没热、没尽兴、没对(形容词)

  没光、没都、没全部 (×)

  没人、没房子,没水(名词)

  这里“没”否定名词,我们或许可以认为它的语法身份是双重的,既可以否定动作行为的发生、性质状态的存在,也可以否定事物的存在。“没”在动词、形容词前面是副词,在句子中充当动词或形容词的状语,否定行为、形状的曾经发生;在名词前是动词,在句子当中作谓语中心,否定事物的存在或否定对事物的领有。由此不免想到朱德熙先生的一句话。他说:“口语里常用的否定词里,只有一个‘不’是真正的副词,其他如‘没、没有、甭、别’等都是动词。”

  1.3 “不”和“没”的疑问用法

  “不”和“没”虽然都可以出现在用肯否定相叠加的方式表示疑问的句式中:如“是不是吃饭”、“有没有吃饭”。但二者也还是有些许的不同:

  “不”:A不A,这里A可以使动词性或形容词性的成分,也可以是个别名词性的。比如:

  累不累?甜不甜?(形容词性)

  去不去上课?吃不吃饭?(动词性)

  礼貌不礼貌? 垃圾不垃圾?(名词性)

  “没”:A没A,在这个句式里A只可以是动词性、形容词性、不能是名词性的成分。如:

  吃没吃药?上没上班?

  瘦没瘦?好没好?

  礼貌没礼貌?垃圾没垃圾?(×)

  1.4单用时的用法

  它们都可以用于答话,否认某种事实;也可以用于接话,否定对方某种说法,但是“没”后面必须加上“呢”,“不”则不需要,可以直接单独出现。同时,在答话中“没”可以代表后面的动词,“不”则不能。

  比如:你去过医院了吗?

  没呢。

  你去不去?

  不去。

  2、“不”和“没”语义分析

  2.1“不”和“没”的语义特征

  在修饰动词的时候,除了我们上面分析的区别之外, “不” 侧重否定的是主观范畴领域即属于认识世界里的东西,包括动作的发出者做某事的意愿、态度、情感、评价、判断、可能性等。

  比如:这里的冬天不暖和。(说话者主观上判断这里的冬天不暖和)

  我明天不想去开会。(动作者主观态度上不愿意去开会)

  朱德熙先生认为:“‘不’加在表示动作的动词或词组前往往是对某种意愿的否定”。而“没”则侧重于对客观事实的否定,即动作的发生、进行、完成或过去的经历。

  比如:外面没下雨。

  我昨天没去开会。

  2.2动作与动程的指向

  我们先来看下面这两组句子:

  S1: 苹果不红。 她今天不舒服。 我不哭。

  S2: 苹果没红。 她今天没舒服。 我没哭。

  我们对“苹果不红。”和“苹果没红。”进行比较可以看出:如果用“没”,那么这句话就包含这样的预设:苹果正处在由青变红的动态过程中。用“不”则不包含这样的预设,仅是单纯对其性状进行否定。“我不哭。”和“我没哭。”这两个句子也有这样的差异。所以我们不难看出能进人格式“没+V”中的动词要满足“[ ]+过”,比如:康复、长大、哭

  --------- 等。能进入“没+a”中的形容词要满足“[ ]+起来/下去” ,比如:“红”、“绿”、 “成熟”等。因而“没”并不否定谓词本身,主要用于否定动程,指某种动作或性质在相对于现在的“过去”尚未发生或开始。“不”否定谓词本身,不用于否定动程,所以,能进入格式“不+a”中的形容词和“不+V”的动词没有什么限制,但是需要注意一点,“不”不能与动态助词“过”共现,即我们不能说“这些员工还不熟悉过。”而对于“没”,如果添加动程标志“过”,人为地将形容词动程化,那么,进人“没+a”这一格式的形容词就大大丰富了。比如,我们不能说“我没舒服。”但我们可以说“我没舒服过。”

  2.3在动补结构中语义指向的差别

  “不”和“没”在动补短语中的语义指向是各不相同的。

  房间没扫干净。

  房间扫不干净。

  首先我们可以看到在动补短语“扫干净”中,“不”在动词和补语的中间,而“没”则在动词的前面。这一位置上的差异实际上是它们语义指向的不同造成的。“扫不干净”是对可能性的否定,因而“干净”在这里成为了可能补语,“不”的语义指向是补语本身;而“没扫干净” 是对动作结果的否定,“干净”在这里则是结果补语,“没”的语义指向则是整个动补结构。

  3、“不”和“没”语用环境分析

  虽然“不”和“没”在句法和语义特征上有着较多的区别,但在语用环境中的区别并不明显,无论在口语还是书面语中,出现频率都非常高,只是“没”在口语环境中出现的可能性大于“不”,带有的口语色彩更为明显。

  4、结语

  上面我们从句法、语义和语用三个大的层面以及几个小的点上对“不”和“没”做了比较和分析。可以看出“不”和“没”之间呈现出的差异是错综复杂的,我们不能穷尽所有的言语实际来进行研究,但是,我们对“不”和“没”进行比较,在语义、语法、语用等层面寻找出他们的区别特征,无疑对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是非常有益的。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我们首先必须加强汉语本体研究。对“没”和“不”进行教学的时候应该避繁就简,循序渐进。在初学时,可以主要强调:“没”主要否定动词,“不”可以否定动词,也可以否定形容词。“没”用于否定过去,“不”多用于否定现在和将来。一段时间的学习和操练巩固之后,再逐步讲明“不”和“没”在句法和语义指向上的具体差异。最后经过又一段时间的学习积累之后,再作阶段性总结,对这一语言现象进行准确、科学、全面的解释。这样才能使学习者更加清楚明白,从而提升对外汉语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胡裕树.现代汉语[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304-305.

  [2]胡裕树、文炼.句子分析漫谈[J]. 中国语文,1982,(3).

  [3]范晓.三个平面的语法观[M].北京: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8:1-13.

  [4]朱德熙.语法讲义[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200.

  [5]吕叔湘.现代汉语八百词[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90,382.

  [6]张斌.现代汉语虚词词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54,367.

  [7]钱玉莲.《现代汉语词汇讲义》[M].北京:北大出版社,2006.

  [8]聂仁发.否定词“不”与“没有”的语义特征及其时间意义[J].汉语学,2001(1).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