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文学论文>逻辑学论文

改革开放中发展逻辑学

2016-05-31 12:34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逻辑学得到了恢复和初步发展。“文革”10年,逻辑学的教学与研究被迫中断。粉碎“四人帮”之后,迎来了科学的春天,逻辑工作者很快就行动起来,于1978年举行了第一次全国逻辑讨论会,共商我国逻辑发展之大计,会上响亮地提出了“形式逻辑要现代化”的口号。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进人改革开放的新时代。随之,中国逻辑学会于1979年宣告成立。中国逻辑学会髙举改革开放的大旗,把全国的逻辑工作者组织起来,开启了我国逻辑学发展的新篇章。

  

  回顾30年来我国逻辑学发展的历程,深感有以下几点值得肯定和总结:

  

  一、关于发展的目标和主题


    1978年提出的“形式逻辑要现代化”,既是我国逻辑学发展的目标,实际上也为我国逻辑学的发展确定了主题。30年来,中国逻辑学会(包括北京市逻辑学会)和广大的逻辑工作者始终是围绕着“逻辑现代化”这个目标和主题来开展工作的。其中,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是积极推动高等学校逻辑学教学内容、体系以及教学手段逐步实现现代化。

  

  二是认真学习和研究现代逻辑,逐步实现我国逻辑研究现代化,逐步实现与国际逻辑研究水平接轨。

  

  三是通过组织与参加逻辑学术活动,逐步造就一批能够适应我国逻辑现代化需要的逻辑人才和逻辑队伍。

  

  回望30年来我国逻辑学的发展,可以明显的看出,我国逻辑学发展的过程,也就是逐步实现逻辑现代化的过程。

  

  二、关于发展的过程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逻辑学发展的过程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1978年到1983年,主要是围绕什么叫“逻辑现代化”和如何实现“逻辑现代化”等问题开展大学习和大讨论。讨论是从如何改革我国的逻辑教学开始的,不同的意见和主张可以概括为“四论”,即所谓“统一论”、“取代论”、“融合论”(又称“吸收论”)和“并存论”。1982年出版的《形式逻辑原理》(诸葛殷同、张家龙等)被誉为逻辑现代化的尝试。

  

  在逻辑研究方面,大家的意见没有多大分歧,多数人主张要从学习现代逻辑、学习和借鉴国外的逻辑研究成果(有人把这叫做“拿来主义”)开始,认为只有这样才能逐步改变我国逻辑研究的落后面貌,逐步实现我国逻辑研究的现代化。在这方面,北京的逻辑工作者带了个好头:1979年北京市逻辑学会成立以后,就把主要精力用在举办数理逻辑系列讲座,组织逻辑工作者学习数理逻辑基本知识上。事实证明,这是很有意义的。

  

  第二阶段,从1984年到1993年,在全国范围内,逻辑学术活动十分活跃,逻辑教学与研究在“逻辑现代化”的道路上得到了蓬勃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首先,以“现代化”为目标的高校各专业的逻辑教学改革进人实施阶段,一大批逻辑学课程改革设想、方案和大纲先后提出,以《普通逻辑》(从修订本到增订本)和《新逻辑教程》(宋文坚主编)为代表的一大批力图体现“逻辑现代化”要求的逻辑教材陆续问世。

  

改革开放中发展逻辑学

  其次,逻辑知识普及工作在社会上广泛展开,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文科各主要专业开考逻辑学,中国逻辑学会逻辑与语言研究会创办的逻辑与语言函授大学向社会招生,同时创办了以普及逻辑知识为主旨的《逻辑与语言学习》杂志。

  

  再次,中国逻辑学会下属的按不同的逻辑分支划分的12个研究会陆续建立起来,它们每一至两年组织一次学术研讨会。此外,全国绝大多数省、市陆续建立了逻辑研究会,学术活动也很频繁。通过这些学术活动,有效地推动了我国逻辑研究现代化的进程。

  

  再次,逻辑学各分支领域从介绍国外研究情况走向自主开展研究,取得了一大批研究成果。1990年,在首届金岳霖学术奖(逻辑学)评奖中,有1项成果获得一等奖,1项成果获得二等奖,4项成果获得三等奖,6项成果获得优秀奖。其中有个别成果已接近或达到国际水平。这次的评奖结果表明:“中国逻辑研究的现代化工作已取得决定性的进展,正在向国际逻辑水平进军。”(胡乔木语)

  

  第三阶段,从1994年至2003年,在改革开放进一步深人的新形势下,逻辑学的教学与研究受到了“市场选择”的严重挑战,跌向低谷。在逻辑教学萎缩、学术活动经费匮乏、研究成果难予发表、逻辑队伍很不稳定的困境面前,中国逻辑学会率领广大逻辑工作者继续向着“逻辑现代化”的目标大胆探索,并且明确地提出了**与国际逻辑教学与研究水平接轨”的任务。


  在此期间,部分高校的逻辑教学有所扩展,新开了一批现代逻辑课程,出版了一批新的逻辑教材(如人大逻辑教研室编的《逻辑学》、宋文坚和郭世铭主编的《逻辑学》等);向社会普及逻辑知识的工作也有新的进展冲国逻辑学会及部分专业委员会的学术研讨会仍在坚持,并且先后出版了集中反映这一时期学术研究成果的《逻辑今探》和《逻辑研究文集》两本论文集;此外,由中国逻辑学会编委会编的《逻辑学研究专辑》每年出版一期,在推动逻辑现代化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第四阶段,从2004年到2008年,进人新世纪之后,国家更加注重发展知识经济、推进素质教育,逻辑学的教学、研究与普及获得了新的发展机遇。在广大逻辑工作者的努力下,我国的逻辑事业开始出现逐步兴旺的势头,我国的逻辑教学与研究实现了“与国际逻辑教学与研究的水平初步接轨”。突出的表现在:

  

  (1) 一大批逻辑学专业的硕士和博士走人逻辑教学与研究的行列,为提高我国逻辑现代化水平创造了很好的条件。

  

  (2) 高校的逻辑教学有新的进展,普通逻辑(包括非形式逻辑与批判性思维)进人高校通识课,数理逻辑、逻辑哲学、归纳逻辑与科学方法、语言逻辑等现代逻辑课程进入本科大学生的课堂,一批面向21世纪的逻辑教材(如陈慕泽着的《数理逻辑教程》、陈波着的《逻辑哲学》、王路着的《逻辑基础》、谷振诣和刘壮虎着的《批判性思维教程》等)。

  

  (3) 逻辑界的学术活动又开始活跃起来,包括各专业委员会陆续召开了学术研讨会;中国逻辑学会与南京大学联合举办了“第二届两岸逻辑教学学术会议”;清华大学承办了“第十三届国际逻辑学、方法论和科学哲学大会”(60余名中国逻辑学者到会,并举行了专门的讨论会);第八次中国逻辑大会最近在天津成功举行。

  

  (4) 经过多年争取,由中山大学和中国逻辑学会主办、中山大学承办的我国第一份逻辑学专业学术刊物《逻辑学研究》终于创刊,每季出一期。

  

  (5) 逻辑学各分支领域的学术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fe续发表和出版了一大批有较高学术水平的论文和专着,我国的逻辑研究园地里开始出现百花争艳的景象。

  

  之所以有上述的发展势头,我认为主要是由于我国广大逻辑工作者的逻辑观念发生了转变,这是逻辑学发展的根本。

  

  三、关于发展的根本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提到“逻辑学”,逻辑界一般人都认为是指传统形式逻辑和辩证逻辑,数理逻辑被排斥在逻辑之外,许多人不接受“数理逻辑就是现代形式逻辑”的观点。

  

  改革开放后,数理逻辑逐步被大家接受,学习和研究数理逻辑的人越来越多,但是又出现了另一种观点,即有的学者认为只有演绎逻辑才是逻辑,把其它逻辑排斥在逻辑之外。

  

  随着现代科技和逻辑学的发展,如今,我国逻辑界越来越多的学者主张“大逻辑观”,即认为“逻辑学”发展到现在,已经成为一个庞大的学科群体,在学科分类中应列为像数学和哲学一样的“一级学科”,其中,演绎逻辑是它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可以说是它的主体,但它绝不是逻辑学的全部,诸如逻辑哲学、哲学逻辑、语言逻辑、归纳概率逻辑、认知逻辑、人工智能逻辑以及法律逻辑、论证逻辑和辩证逻辑等,都是逻辑学所研究的内容。这一点,可以从最近召开的第八次中国逻辑大会上得到证明:在会前印发的《论文摘要集>中收录了与会者提交的论文摘要有139篇,在大会上有10人作了主题学术报告,在3个分会场上有90多位学者作了专题学术发言,这些论文摘要、学术报告和发言的论题非常广泛,内容十分丰富,充分展示了“大逻辑观”的面貌。

  

  总之,改革开放30年逻辑学的发展,是我国广大逻辑工作者积极推进“逻辑现代化”所取得的成果,其根本在于我们树立了“大逻辑观”。我相信,只有树立“大逻辑观”,紧紧抓住“逻辑现代化”这一主题,才能为我国逻辑学的发展铺设出一条真正的阳光大道,才能充分调动起广大逻辑工作者的积极性,为复兴中华民族的逻辑事业做出各自的贡献。

  

  吴家国(北京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学学院,北京100875)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