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文学论文>逻辑学论文

激活音乐细胞,历练艺术素质

2015-11-16 13:20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摘 要:农村学校音乐教学还存在落后于时代发展需要的现象,特别是中学教学中存在部分学生自我控制能力差,注意力不集中,参与程度不够,甚至还出现哄闹等不协调现象。针对这种现状,走进学生生活,迎合学生需要;更新课堂理念,创建活力课堂;拓展课外活动,展现学生魅力;打造艺术精品,让学生享受过程与成果 ,是促使学生艺术素质得到有效提升的举措。

关键词:激活;音乐细胞;艺术;素质

      在全社会 都提倡“素质教育”和“全面发展”的今天,农村中学音乐教学仍存在许多落后于时代的不和谐音符。音乐学科因为升学的压力往往处于一种“讲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状况。部分学生自我控制能力差,注意力不集中,参与程度不够 ,有时还造成哄闹等混乱现象,影响了课堂教学效果。作为音乐教师的我们该做些什么呢?如何激活艺术细胞,推进素质教育呢?以下是笔者的几点做法:
一、走进学生生活,适合学生需要
      课程标准中指出: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要满足他们的需求,首先要走进他们的生活,了解他们的需求。
      让学生写。第一堂课,让每位学生写出他(她)对音乐课的想法、建议、希望和要求。笔者在课后做了整理和摘录,对学生的感想和需求有了一定的了解。上音乐课希望不要太单调,有些有节奏感的音乐可以配上舞蹈,不仅仅学唱书上的歌,也教教我们课外的歌,比如校园歌曲;老师上课要面带微笑,给人亲切感。学生毫无掩饰的表白,反映了学生对音乐课堂教学多元化的需求,了解这些信息正是很重要的“课前准备”。
      让学生动。以最大的热情迎接学生,如教室的艺术布置、教师个人才艺展示、设计学生喜欢的音乐游戏,拉近师生距离,带动学生演唱、演奏及其他表演。
      让学生答。围绕音乐课标中“感受与鉴赏”、“表现与创造”、“音乐与相关文化”等方面设计符合初一学生的问题。笔者常在课后做批改和统计,尽管发现许多令人发笑的回答,但从学生雏嫩而天真的回答中,看到了纯洁无垠的可以造就的新世界。
      通过写、动、答三个侧面,走进学生生活,走进学生心灵,了解学生,把握他们的音乐需要,日后的课堂教学也就有了针对性。
二、践行课改理念,营造活力课堂
      在音乐课堂上,笔者改变了自己一讲到底、学生只当接受器的习惯做法,把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和音乐活动的参与放在首位。形成学生主动探索研究、教师积极参与配合的课堂新气象,构建了充满活力的艺术课堂。
      (一)投其所好,激发学习兴趣 
      托尔斯泰曾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初中生对周围的流行歌曲非常热爱,有些几乎到了痴迷的程度。在这样的情况下一味的压制他们,视流行歌曲为“毒蛇猛兽”肯定是不行的。我搜集了很多感情真挚、格调清新的作品为课堂教学所用,而且取得不错的效果。
      (二)发挥想象 , 追求个性表现
      学生的想象力是很丰富的,有时课堂上的一个妙答能使我的思维定势受到瞬间创意的挑战,在惊讶中受到启发:学生的潜能是巨大的,他们有取之不尽的艺术源泉。在欣赏乐曲的时候经常让他们写听后感。每个学生的人生经历、文化素养、想象角度不同,因此对乐曲的理解也是各种各样。
      (三)重视演示,提升审美能力
      只有积极参与的课堂才能焕发其生命活力。在课堂上让学生怀着由衷的欣喜热爱之情主动参与到音乐实践中来,有助于培养学生对美的感受、鉴赏和创造能力,特别是教师的即兴演示更能唤起学生的模仿欲望、表演激情,提高审美能力。
      (四)领悟内涵, 拓宽音乐视野
      在欣赏课中将不同类别的艺术形式有机结合运用,使它们相辅相成,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所学的音乐文化内涵。在新课程理念下,我用新思路、新方法、对学生进行全面的诱导和启发,拨动了学生的形象思维、逻辑思维和求异思维之弦,用宽容的态度、赏识的目光尊重他们,带给了学生如鱼得水,乐在其中的感受。
三 、拓展课外活动 , 展现学生魅力
      课程标准中指出:重视学生的艺术实践,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各项音乐活动,将其作为学生走进音乐,获得音乐审美体验的基本途径。让学生参与艺术实践,仅靠课堂是远远不够的。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也是学习音乐知识、进行音乐实践、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只有通过自身参与、自身活动,才能激发学生的音乐兴趣,使音乐艺术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启迪智慧,促使学生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那我又是如何激发学生组织课外活动,推进素质教育的呢?
      (一)激发学生课外活动的欲望
      兰本达教授认为:学习是学习者自身内部发生变化的过程,他越投入就越有动力,也越能顺利完成这一过程。学生要投入就要有投入的愿望。这就要遵循学生的心理来激发他们,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外活动中去。思想的解放能给学生带来活动的愿望,学生在愉悦宽松的氛围中才能做到真正敢做敢演。
      (二)培养学生自主表演的信心
      一般来说有强烈自信心的人,能对自己的表现作出肯定的评价,在排练和表演时就表现得较为积极主动;而缺乏自信的人表现得胆怯、被动。克服胆怯、被动“病症”的最佳良药就是帮助他们重拾信心。无须在动作要领上多做解释,只要多一点肯定和表扬,即使进步缓慢,也要给他们鼓励。所以,我经常给学生以手势、眼神、微笑以及言语的赞美。
      (三)交给学生最大限度的自由
      学生在课外活动中有三种层次水平的表现,即被动模仿、自觉表演和自主创造。素质教育要求教学追求第三层面的活动水平,即通过参与、感知、体验进行创造。在主动完成学习过程中发展自我,给学生最大限度的自由去发展,去创造。
      这样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既锻炼了学生的能力,又丰富了校园文化氛围,全面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学生在美中得到了享受,在美中获得了最大限度的精神自由。
      总之,为适应时代发展需要,适合学生发展需要,我们应该调整音乐教学的方向,寻找音乐殿堂的多元化教学路径,发挥学生课内、课外学习的主动性,修正音乐教学中不和谐的音符,促进学生个性发展,不断提高学生艺术素质,让音乐教学之花越开越艳。

      作者简介:王丽娜(1978年--)女,汉族,甘肃省临洮县人,甘肃省临洮县文峰中学教师,本科学历,研究方向:音乐教学。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