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文学论文>逻辑学论文

当代大学生面临的就业困境以及应对措施

2015-11-13 10:09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摘 要:就业是人类社会普遍存在的社会经济现象,也是每个大学生在未来人生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问题。在计划经济体制时期,国家对大学毕业生实行分配制度,大学生的需求大于供给。然而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大学生要自己主动应聘。由于大学生的不断扩招,导致每年就业市场的供大于求。

关键词:社会;就业;社会制度

      本文笔者通过样本量为500的问卷调查,以及电话采访、人员面谈,并且参考了大量文献资料,更全面、更深刻地研究大学生面临的就业困境的现状,原因,最终要提出学校、家庭、政府和社会如何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率、如何提高大学生的激励效率的应对方法;同时从大学生自身讨论减少自卑,不平衡感,提高幸福感,增强就业信心和动力提供应对措施,从而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率,提高人力资源的利用率和利用效率。该研究对于大学生乃至于整个社会无疑具有重大意义。
一.大学生面临的就业困境现状
      当前社会的就业形势被视为就业困境,据此次调查和研究,就业困境主要表现在:
      (一)大学生的毕业数量持续上升
      从2009 年毕业生人数突破600 万以来,每年仍在增加去年已达660 万, 2012年估计近680万 。中国超过700万人口的城市有几个,但我们一年的毕业生却有680 万,再加上往年未就业的人数的累积,需要就业的人数何止700万。
      (二)就业市场供需矛盾
      笔者的问卷调查统计数据显示,大学生普遍认为自己接受过高等教育,因此对工作的环境、职位、公司的地位等要求很多,导致放弃眼前的机会,追求更高的目标,结果一无所获。而由于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扩招,职位的供方也对招聘对象在语言、成绩、社团活动、社会经验等方面提出很多要求,这也让很多大学生望而却步。
二.造成大学生就业困境的原因
      (一)高校扩招影响
      中国本就是一个人口大国,拥有丰富的劳动力。今年来,由于高校的扩招,从2007年至2011年每年的毕业生人数从480万增长到671万,而2012年毕业生人数预计将创新的高峰——680万人 。每年的毕业生人数不断增加,使得原先的大学生变得越来越不“值钱”,原先的“天之骄子”变得更加“平民”,同时,社会所提供的工作岗位数量增长幅度并不能赶上毕业生增长的幅度,从而导致高校毕业生不能充分就业。
      (二)大学生就业观不合理
      当今不少大学生过高地评估了自己的能力和实力,又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对于薪酬较少或者工作强度较大较辛苦的工作岗位,不愿意“屈尊”任职。许多同学一味地追求高报酬,高水平的工作岗位,但往往这些工作岗位少,竞争激烈,一些竞争实力较弱的同学就常常处于劣势地位,从而导致大学生不能充分就业。与此同时,一些选择创业的同学,由于不能正确认识市场行情,缺乏社会实践经验,经不起时间的磨练,往往创业失败。
      (三)高校就业指导不充分
      经笔者调查数据显示,七成左右的学生表示对于各自学校的就业指导状况并没有达到比较满意的程度。很多高校就业指导课程开设较少,并且过于系统和理论化,很多学生并不能充分理解其中的难点关键点。同时,由于时间、精力以及人员安排上等因素,高校的就业指导形式过于单一,学生积极性不高。因此,在就业过程中大学生常常出现自我认识不足、定位不清晰、职业目标不明确、盲目择业等问题。
      (四)专业结构设置不合理
      一些高校专业设置不合理,办学理念过于传统,不能紧跟时代潮流,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化合理改变自己的办学特色,因而出现有些专业的毕业生备受冷落,人才过剩,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严重脱节的现象。经笔者调查,有近9%的学生选择创业,但是高校开设创业方面的课程相对较少,对于这一类学生并没有尽到有效的指导和帮助。同时,近47%的学生反映学校的教学拘泥于课本和理论知识,缺乏实践,高校对于实践这一类的课程不够重视,没能很好地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充分应用于生活实践中去。
三.大学生就业难的对策分析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需要政府、社会、学校、家庭和大学生自身长期不懈的共同努力。
      (一)政府方面
      1、不遗余力落实相关就业政策
      当前,大学生就业是国家在就业方针政策的指导下,对毕业生实行宏观调控,在就业方式上实行完全自主择业,培养、发展和健全人才劳动市场,以实现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近几年,尽管政府方面制定并出台了一系列针对大学生的就业倾斜政策,但是有些政策出台后并未得到落实,例如:未执行报考公务员及研究生的加分政策;职能机构在大学生创业的贷款服务上积极性很低等等。
      2、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
      中小企业是吸收劳动力的的主要渠道,我国现有中小企业700多万个,但是发展速度缓慢,能够为大学生提供的就业岗位相对较少。为此政府可设立专项资金,既有利于中小企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又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
      (二)社会方面
      1、降低对应届毕业生的要求
      面对繁杂多变的社会,面对强手如林的职场,面对残酷严峻的竞争,企业通常想要招聘经验丰富的人,而不愿对新进员工二次培训。经笔者调查统计,有28%的大学生担心在求职过程中会遇到岗位对工作经验要求高的问题。希望用人单位增强人才储备意识,降低对应届毕业生的要求。
      2、坚决抵制性别歧视
      众所周知,求职就业过程中,女大学生在就业机会、职业待遇、未来发展等方面被不公平对待。经笔者调查统计,有6%的大学生担心在求职过程中会遇到性别歧视的问题。希望社会给女性平等的机会,相信女性也可以正确处理好家庭和工作的关系,为自己撑起一片天。
      (三)学校方面
      1、减少高校大学生的扩招数量
      自1999年开始,高校扩招使我国高等教育的在学人口增长很快,旨在拉动内需的扩招虽起到了促进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进程,但由于扩招的增速过大,超过了社会经济增长速度和市场对高水平人才的需求速度,致使近几年大学生的就业形势愈发严峻。
      2、专业设置适应市场的变化和需求
      市场经济不仅使物质资源配置趋于优化,也使人才资源配备发生了质的变化,即社会对人才资源的配置不再是被动地接受高校供给,而是根据自身的客观需求吸收人才。与市场经济息息相关,对学生知识储备有不同层面的要求,导致有些专业的毕业生备受冷落,人才过剩,出现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严重脱节的现象,所以学校的教学目标要尽可能与企业对人才的标准相吻合。
      3、加强对学生的就业指导和技 能培训
      经笔者调查统计,有近一半的大学生对本校的就业指导课不满意。学校作为学生和企业之间的桥梁,有责任提升大学生的求职技能,做好大学生的就业心态调整。
      (四)家庭方面
      1、提供正面能量
      经笔者调查统计,面对就业困境,39%的学生会首先向家长倾诉。子女充分信任父母,一方面,父母不会欺骗和伤害子女,同时也是最了解子女的人;另一方面,父母的生活阅历相对丰富,能够凭借经验和教训为子女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经笔者调查统计,有近一半的毕业大学生认为自己的就业前景并不乐观。父母一旦发现子女出现消极悲观情绪,要立刻给予开导和鼓励,提供正面能量,从而使他们在求职过程中更加自信。
      2、理解与支持
      一些具有理想化趋向的大学生,可能不怕艰苦,到经济欠发达的西部或基层去工作。作为家人会有很多顾虑,但是家人的理解与支持才是子女前进道路上最大的助推器。
      (五)自身方面
      1、不要过度追求地区和物质条件
      刚毕业大学生正处于由依赖向独立,由学生角色向社会角色过渡的时期,应尽早转变就业观念,调整就业心态。然而,部分学生眼高手低,过于理想化。在择业的过程中,不考虑升值空间和自我价值实现,而是把工作地点和工资收入作为首选,经笔者调查统计,比例各为8% 、31%。毕业大学生的预期与实际差距越来越大,经笔者调查统计,刚走出校门的大学生期望第一份工作的起步月薪如下图所示:
 
      2、自主创业
      经笔者调查统计,面对就业困境,选择自主创业的同学有8.8%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指出:“要重视培养学生开拓进取、自强自立、艰苦创业的精神。”大学生是当今最有创业条件和潜能的群体,自主创业在解决了自己就业问题的同时也为别人创造了就业机会和岗位。
      3、做好职业生涯规划
      大学生应该主动学习当前的就业政策和就业过程,调查当前的就业形势发生了哪些变化,根据社会需求和企业标准及时调整自身发展方向,扬长避短。大学生要及早为自己做出职业生涯规划,根据自己理想的职业方向和目标进行选择才是科学就业观。在不断学习和增加社会阅历的过程中充实和完善职业规划,准确定位自己的职业坐标。

      参考文献:
      [1]2011年中国大学生就业状况(首选)调查报告 [J]中国大学生就业2011(12).
      [2]李杰  孟凡君.浅谈大学生就业决策问题  [J] 科技风 2011年21期.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