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文学论文>逻辑学论文

文化体质改革背景下舞蹈教育的走向

2015-11-10 10:35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摘 要:《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决定》公布后,我国的文化事业,包括舞蹈教育事业都必将取得长足的发展。但是,发展不会一蹴而就,需要一个过程,需要转变舞蹈教育观念,加强国际合作,挖掘并发扬传统文化,将舞蹈教育与其他艺术教育相结合,建立舞蹈教育产业体系等,以推动舞蹈教育事业取得确实的进展,进而推动我国文化艺术的繁荣。

关键词:舞蹈教育、国际合作、传统、产业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决定》,文化体制改革即将拉开大幕。舞蹈艺术作为文化的一部分,也必将在这一波文化体制改革的背景下,进一步繁荣。但推广和繁荣舞蹈艺术,不是一朝一夕即可一蹴而就的,大力发展舞蹈教育可谓推广和繁荣舞蹈艺术的重中之重。
      但是,我们国家的舞蹈教育至今还没有一套科学便于操作的舞蹈教育的措施和方法,不少舞蹈艺术专科学校在选拔人材基本上仍源于教师的主观判断,以求学生将来凭借高超的专业技能,为老师争得荣誉。导致这样的学生对其他学科的知识和技能掌握很贫乏,这样的教育体系也剥夺了大多数的学生被对艺术教育的渴望和权利。那些酷爱艺术的学生,在应试教育中的迫使下被不得不把舞鞋放下。
      因此,开拓舞蹈教育的新局面,首先就要转变旧的舞蹈教育理念,传统观念认为:舞蹈教育只是一部分人的专业,一个人的舞蹈才能是要有天赋的,这样的观念自然不符合艺术本身的要求,对普及舞蹈艺术也很不利。想要普及舞蹈教育,教授学生正确的观念就至关重要。一位教师如果认为某学生好,那么这个学生的成绩在他的影响下会越来越好;反之,如果教师认为根本不行,那么这个学生的成绩会越来越差。学生的潜力能否得到开发,关键在于教师教的是否得法、是否善于调动学生的心理因素、是否善于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来进行教学。
      培育一支高素质、现代化的舞蹈教师队伍,转变现有舞蹈教师不合理的观念,对推广舞蹈艺术,提升舞蹈教育的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加强国际合作
      艺术是人类共同的天性,繁荣社会主义文化艺术,提升我国舞蹈教育水平,离不开国际交流。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学习借鉴一切有利于加强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有益经验、一切有利于丰富我国人民文化生活的积极成果、一切有利于发展我国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经营管理理念和机制。加强文化领域智力、人才、技术引进工作。吸收外资进入法律法规许可的文化产业领域,保障投资者合法权益。鼓励文化单位同国外有实力的文化机构进行项目合作,学习先进制作技术和管理经验。鼓励外资企业在华进行文化科技研发,发展服务外包。开展知识产权保护国际合作。
      国外民族众多,舞蹈艺术多种多样,且富于创新,开展多种形式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有利于繁荣我国的舞蹈教育事业,推广和普及我国的舞蹈艺术,提升人民群众理解和欣赏舞蹈艺术的水平,进而提升舞蹈艺术的群众基础。同时也有利于提升舞蹈专业人才的水平。
三、挖掘并发扬传统舞蹈文化
      优秀传统文化凝聚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追求和历久弥新的精神财富,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深厚基础,是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支撑。要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坚持保护利用、普及弘扬并重,加强对优秀传统文化思想价值的挖掘和阐发,维护民族文化基本元素,使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新时代鼓舞人民前进的精神力量。
      传统舞蹈包括汉族和少数民族的舞蹈,不仅风格多样,而且是中国土壤上富有内涵的文化资源,与传统文化的精神紧密相连。发掘传统舞蹈的艺术内涵和精神魅力,既可丰富广大人民的精神生活,又可以提升人民群众的审美水平,繁荣文化产业。
四、将舞蹈教育与其他艺术教育相结合
      舞蹈是艺术形式的一种,而艺术的一大功用乃是提升人的审美情趣,陶冶人的情操。将舞蹈艺术教育与其他形式的艺术教育相结合,对于丰富舞蹈教育的形式,提升舞蹈艺术教育的效果都意义非凡。
      舞蹈表演本就天然地和戏剧、音乐和视觉艺术等紧密相连,歌舞剧、音乐剧等艺术形式都是多种艺术的结合,单纯的舞蹈表演可以说已经几乎不存在。因此,在进行舞蹈教育的同时,如果缺失了其他形式的艺术教育,那舞蹈教育的效果也必将大打折扣。
五、建立舞蹈教育产业体系
      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必须构建结构合理、门类齐全、科技含量高、富有创意、竞争力强的现代文化产业体系。鼓励有实力的文化企业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兼并重组,培育文化产业领域战略投资者。优化文化产业布局,发挥东中西部地区各自优势,加强文化产业基地规划和建设,发展文化产业集群,提高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加大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弘扬民族优秀文化的产业支持力度,打造知名品牌。发掘城市文化资源,发展特色文化产业,建设特色文化城市。发挥首都全国文化中心示范作用。规划建设各具特色的文化创业创意园区,支持中小文化企业发展。
      增加文化消费总量,提高文化消费水平,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内生动力。要创新商业模式,拓展大众文化消费市场,开发特色文化消费,扩大文化服务消费,提供个性化、分众化的文化产品和服务,培育新的文化消费增长点。提高基层文化消费水平,引导文化企业投资兴建更多适合群众需求的文化消费场所,鼓励出版适应群众购买能力的图书报刊,鼓励在商业演出和电影放映中安排一定数量的低价场次或门票,鼓励网络文化运营商开发更多低收费业务,有条件的地方要为困难群众和农民工文化消费提供适当补贴。积极发展文化旅游,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与旅游相结合,发挥旅游对文化消费的促进作用。
      舞蹈教育产业在我国已经发展起来,但还停留在中小学生舞蹈教育为主,特别是幼儿舞蹈和高考艺考舞蹈方面,真正的大众舞蹈教育还未真正开展起来,还没有发挥出其推动我们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的应有作用。顺应老百姓对舞蹈艺术的需求,还需要大力发展舞蹈教育,推动舞蹈教育产业的发展,在舞蹈教育培训、舞蹈演出等方面达到新的成绩。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