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学堂教育发展至今已经有上千年的历史,过去我们研究最多的是普通中小学的规划设计,而对于特殊教育学校这样一个非常的场所总结的甚少,本文通过对湖南省常德市特殊教育学校规划设计构思的分析,探讨了如何利用这一独特的规划形式来促进特殊教育的发展,从而达到更好的服务于特殊学校,更好的服务于社会的目的。
关键词:常德市特殊教育学校 地域主义 规划建筑形式 特殊要求
2009年是全国特殊教育学科又好又快发展并取得新的重要成就的一年,特殊教育群体受教育权得到了更好的保障,进一步提高了残疾人素质和平等参与社会的能力。但我国很多地区依然面临特殊教育学校不足的问题。并且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内,特殊教育学校作为一种崭新的建筑形式,在建筑领域所作的设计研究基础相当薄弱。国家专门制定的特殊教育建筑设计的统一技术规范2004年才开始发布实施。我国的特殊教育学校,虽然在某些地方考虑了残疾儿童的特殊要求,但是就总体而言,在对特殊教育学校设计原则的把握、对其特殊要求以及对功能使用的理解等诸多方面还存在不足。
就特殊教育学校的性质而言,与普通中小学有很大的差别,其特殊性,是特殊教育学校设计的核心内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对象特殊,教育内容广泛、全面,尊重学生的身心特点,个别化教学计划,因地制宜、灵活办学。 我们在常德市特殊教育学校校园规划过程中充分尊重其特殊性,将教育的理念深入到整体校园规划设计中。为我国特殊教育学校的建设发展提供一个参考思路。
1.建设前提
1.1地理位置
常德市特殊教育学校位于常德市武陵区东郊中学原址及其以西、以南的部分区域,西临三闾大道,北临香啤路,以东、以南均临近城市规划支路。
规划基地用地呈较规则矩形状,地势平坦,东西长约360米,南北长约167米。整个用地朝向为南偏东约为17°。
1.2自然条件
基地现状地势平坦,基本无高差,这就为特殊学校的建筑布置提供了最大的用地优势,从而避免了因地形高差对特殊学生生活及学习带来的不便。
基地优势:
a.地势平坦,为特殊教育学校提供了良好的建设条件;
b.用地呈规则状,对建筑物的布置提供合理场地,不至于出现边角地块的浪费,对建筑物空间组织,交通流线等提供了优越条件;基地朝向为南偏东17°,建筑物顺应基地布置,朝向为最佳;
c.周边自然环境良好,安静舒适,对学生的学习生活不会带来干扰;
需要解决的问题是:
a. 校园的主入口位置选取;
b. 田径场及体艺综合楼的位置;
c. 教学区、办公区、运动区、生活区、康复训练及职业技术训练区这几个区的功能分区以及区内建筑物的布置,建筑的设计风格及建筑之间的联系性;
d. 校园内的交通组织;
1.3项目性质与建设规模
本项目性质为建设一所为聋哑和智障儿童、青少年提供从学前教育到高中职业教育“一条龙”服务的综合性、全寄宿特殊教育学校。办学层次以义务教育为主,积极开展学前教育,逐步发展高中阶段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
规划校园占地面积75.77亩,建设最大35个班级,在校学生约462人,教职工总人数约150人;主要建设项目:聋生教学楼、智障生教学楼、聋生宿舍、智障生宿舍、聋生科训楼、智障生科训楼、教师宿舍、食堂、综合楼、体艺楼、以及田径运动场、植物园。
2.设计原则
综合常德市特殊教育学校平面规划设计要点,得出此次规划及建筑设计的总体原则为: “以人为本、立足环境、突出特色、求精求美”。
3.设计构思
根据对规划基地现状条件的分析,从需要解决的几点问题着手,得出以下几点着重考虑的问题:
建筑物朝向:
对于阳关、土地、自然风等资源的利用,是实现校园环境优化的根本途径,环境对特殊教育学生的身心健康起着重要的作用。常德地区教育建筑的最佳朝向为南偏东15°,适宜朝向为南偏东25°至南偏西10°。本次规划基地朝向为南偏东17°,朝向达到最佳。
田径场布置:
田径场布置在西面的原因:从基地周边道路分析,东面和南面均为12米的城市支路,北边的香啤路为规划路,西面的三闾路已经存在,是一条较为重要的城市道路,我们将将田径场布置在基地的西面,最大程度的减少城市次干道三闾路对特殊教育学校的噪声污染。
校门位置:
主入口处设计为大的绿化景观广场,一是方便人员的进入,二是可以为机动车的停留形成一定的空间,让使特殊教育学生从主校门进入的那一刻起,封闭的心理就此打开,使其更好的接受学习生活。开敞的空间不仅给人以心理上的舒坦,体现校园的人文关怀,更能增强主入口气势,提升特殊教育学校的重要性。从主校门至学生宿舍能形成纵向的轴线,使整个平面布局更完整、顺畅。另外,在北面中间靠近香啤路处设置次出入口,主要用于教师单独出入校园便利和食堂后勤服务。
功能分区:
由于特殊教育学校所面对教学群体的特殊性,功能分区的合理性尤为重要。我们将整个基地划分为学习区、生活区、活动区、服务区四大区域。这四大区域相对独立而又能紧密联系起来,为学生的学习生活创造最大的便利。
4.总体布局设计
4.1整体布局
4.1.1 主轴线:整个规划形成两条轴线,一条为从南面主入口至北面次入口的纵向轴线,同时又分为左右两条连廊作为次轴线组织交通,另一条是从西面田径场至东面科教楼的横线轴线,实际上也被教学楼划分为次轴线,这样将景观进一步细分到各个空间。
4.1.2 功能布局:采用书院式的建筑布局,整个布局动静分区合理,将田径场、体艺综合楼相对比较吵闹的区域集中布置在西面,将学生宿舍和教师公寓相对安静的区域布置在北面,教学楼等建筑都和闹区有一定的间距,并有绿化做隔断,从而创造一个舒适,安静而又带有运动气息的校园环境。
5.空间组织和景观设计
对于特殊教育学生这一群体,如何真正体现社会及老师的关爱,并培养他们对于周围环境的热爱,塑造健康的心理素质,是本设计通过建筑和空间组合所试图达到的目标。在空间形态上,为了使学生获得安全感,并激发渴望成功、独立、进入社会的需要。在本次设计手法中,尽力避免出现消极的空间,校园内利用廊道与建筑把室外空间或分隔或围合,形成一个个广场和内院,化消极为积极,增加相互的交流机会。
6.道路交通组织
人流:校园人
流主要由南面校园主入口进入,经过主入口绿化广场,通过连廊和综合楼底层架空的交通空间分别进入至教学区、办公区等区域;此外,北部设一个次出入口,主要是服务于后勤工作人员和教师的单独出入。人流经过入口内的绿化广场直接进入步行道,并通过与步行主路相连的连廊向两侧建筑分流,形成安全独立的、便捷的、步移景异的步行体系。
车流:机动车主要活动于主入口至办公楼前的一段区域,入口处设计地面绿化停车位,避免机动车辆进入校园内部对校园的声音环境造成干扰。北面的出入口,后勤车辆以及住校老师的独立出入口,与学生交通完全分开,将校园的干扰减少到最少。
7.主要建筑意向设计
建筑设计力求高起点、高标准,大气、美观,建筑立面造型新颖,立面色彩美观协调,建筑使用的材质为最佳,既能为补偿特殊教育学生的心理缺陷创造最佳的条件,又能形成具有内聚性的教学环境,能体现丰富的校园文化,同时又能使建筑融入时代的脉搏与周围的城市环境中去。
建筑设计中,将采用连廊将各功能建筑有机的结合起来,为学生的学习生活带来便利;建筑将采用明快的色彩,力求展现特殊教育学生的蓬勃朝气。
参考文献:
【1】《特殊教育学校建筑创作初探》张涛孙炜炜著华中建筑2005年6月
【2】《残疾儿童学校建筑环境研究》桑东升著建筑学报2002年04月
【3】《托幼中小学校建筑设计手册》张宗尧赵秀兰主编北京:中国建筑工
业出版社1999年
【4】《特殊教育学校建筑设计规范》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年
【5】《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规范》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7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