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陈独秀,作为五四运动的“总司令”和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尽管在一些重大问题上犯过错误,但这磨杀不了他的历史功绩,他为中国革命可谓是呕心沥血、鞠躬尽瘁。毛泽东曾经在党的七大上评论说:“关于陈独秀这个人,我们今天可以讲一讲,他是有过功劳的。他是五四运动时期的总司令……”。大革命失败后,他被撤销总书记职务,成为反对派领袖,领导中国“托派”组织运动。他一生五次被捕,监押时间时间在五年以上,在狱中,他为理想和救国而不停抗争,即使在自己的同志对他有很大误解时,仍然坚守了自己的原则,没有出卖革命,表现出了大义凛然、视死如归、不为名利、荣华富贵所动和革命宽容精神的英雄主义气概。在这里,我们主要以第五次被捕为例,来略谈一下这位狱中斗士。
关键词:不幸被捕,义正词严的辩诉,特殊的牢房待遇和写作生涯,减刑和释放
(一)不幸被捕
1932年10月15日下午,因为费侠事先告密,国民党的特务和叛徒进行了紧急逮捕,当场逮捕了彭述之、濮德治、宋逢春、罗世璠和谢德全。陈独秀当时因患有胃溃疡而卧床在家,但担任托派秘书长的谢德全被捕后当即叛变并说出了陈独秀的住址-岳州路永吉里11号,于是陈独秀也在当晚被捕。陈独秀被捕后,国民党在报纸等舆论上大肆宣扬捕到了共产党的魁首—陈独秀,并发给特务与叛徒等奖金3万元。据有关资料了解,被捕时,陈独秀已经54岁了,多病,穿淡蓝色长衫,戴淡黄色呢帽。但仍旧起居自然,好像没有打扰到他的样子。
陈独秀被捕后,被关在法租界一巡捕房,后来被押至南京。尽管当时陈独秀已经被中国共产党开除,但他的声望促使其被捕成为报纸社论的大字标题,只是前几次被捕时,全国一片抗议和营救声,这次却是要求当局宽大处理,刀下留人,我想这与陈独秀的右倾错误给革命带来的巨大损失息息相关。尽管如此,当时社会名流胡适、蔡元培等,甚至世界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都给蒋介石拍来电报求情:“陈独秀是东方的文曲星,而不是扫帚星,更不是囚徒,请求给予释放”。10月25日,陈独秀在当时军法司司长王振南的陪同下,拜见了军政部部长何应钦。何应钦告诉他仍需要合作时,陈独秀吼道:“不合作的是你们”。当何应钦要陈独秀为他题字时,陈独秀挥笔写下:“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陈独秀在当时的影响力可见一斑,人们佩服他的敢作敢当的英雄气概,钦佩他的为中国革命而奋斗的执着的勇气。
(二)义正词严的辩诉
1933年4月中旬,国民党政府江苏高等法院第二庭相继三次审讯陈独秀等人的案件。当胡善偁问道"何以要打倒国民政府时“,陈独秀毅然答道:“这是事实,不否认。至于理由,简单说明之,⑴现在国民党政治史刺刀政治…⑵中国人穷至极点…⑶中国人民主张抗日,政府则不不退让…”。当胡善偁问陈独秀“托洛斯基派之最终目的如何,是否为推翻国民党,实行无产阶级专政”,陈独秀很肯定地回答“是”。这是何等的光明磊落。4月20日,第三次庭审,也是最后一次庭审,当时法律允许辩护律师辩护和当事人自辩,于是旁听的人也特别多,“惟庭地不敷容纳,后至者多抱向隅”,“有立于坐次两旁者,有立于记者席之后者,亦有立于室外者”,总计有二百多人”。庭审开始后,检查官杜隽宣布陈独秀等人的审问结论,说:“史托两派不同的地方,都是内部问题…目的都是共产,都是危害民国…”,对此,陈独秀抗辩道:“我只承认反对国民党和国民政府,不承认危害民国,因为政府并非国家。例如:满清政府,曾自认朝廷既是国家,北洋政府亦自认代表国家,但是孙中山、黄兴曾推翻满清、推倒北洋政府,如谓推倒政府,就是危害国家,那么国民党岂非已叛国两次…”,铿锵有力、有理有据的辩论,让在庭的审判长与检察官哑口无言,心里确实佩服这位义正言辞的领袖。接着,章士钊也为陈独秀进行了辩护,他想强调陈独秀无罪,于是把陈独秀描绘成国民党的功臣、三民主义的信徒等,为辩护绞尽脑汁,煞费苦心。然而,陈独秀有自己的主张与看法,心里明知章士钊这样是为了让自己能够早日出去,但他不会因为个人的自由就动摇自己的信仰。他和章士钊的辩护词在当时社会上引起重大影响,亚东图书馆还编写了《陈案书状汇录》出版。然而,陈独秀的自辩没有生效。在同年4月26日,江苏省高等法院作出判决,陈独秀以“文字叛国之宣传”被判处有期徒刑13年,并剥夺公权7年。陈独秀当即表示裁判不公,大声怒骂,声明上诉。他的嫉恶如仇、率直的性格显露得淋漓尽致。
(三)特殊的牢房待遇与写作生涯
陈独秀刚入狱时,就被国民党定为如洪水猛兽一样的政治犯,国民党怕他的革命言论引起政治麻烦,就规定了关于他的“三不准”,不准亲属探监,不准通信,不准读书看报这种生活让陈独秀非常气愤和苦恼,于是陈独秀经过与热心狱友的商量,共同绝食。在当时巨大的舆论压力下,监狱终于同意他读书,允许写作和研究工作,他在监狱的斗争取得了初步胜利。在监狱中,先后有多名政府高官来访陈独秀,企图说服陈独秀,从而借助陈独秀的威望来打击共产党和红军,但他们的如意算盘不可能在陈独秀身上得逞,因为陈独秀有自己的原则和底线。这些高管来访让狱卒们意识到这位囚犯的重要性,自然不敢怠慢,专门给陈独秀安排了一个屋子,里面有两个大书架,摆满了各种各样的书供他阅读,还可以随时接待外人,因为陈独秀有病,还特许濮德治、罗世璠二人轮流看护。
陈独秀利用狱中优待条件,与狱外的托派组织取得联系,于是托派与陈独秀通过文件、书报等联络,商议各种事情。陈独秀曾经说过,“出了研究室,就入了监狱;出了监狱,就入了研究室,监狱与研究室是革命的摇篮”,在狱中的他仍不忘研究国家与民族的大事。陈独秀是个政治家,也是个很出名的文人,除了热爱研究革命理论,也热爱写作,尤其是诗篇,在狱中也不忘用写作来打发时光。陈独秀在南京狱中还创造了著名的《金粉泪》七言绝诗五十六首,感伤金陵往事,抨击民国权贵,抒发了陈独秀的政治怀抱和忧国忧民的殷切情思。陈独秀在逆境中仍能够静下心来研究革命理论与文学,这种治学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四)减刑与释放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日本全面入侵中国。经过西安事变八一三事变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逐步建立起来,国民党与共产党实现了第二次合作,这对陈独秀的生活道路产生了重大影响,
中国共产党代表周恩来提出了释放一切政治犯的要求,这促使国民党不得不考虑释放陈独秀等人的问题。8月15日开始,日军飞机对南京城狂轰乱炸,囚禁陈独秀的老虎桥监狱也被炸得坍塌,幸好当时陈独秀卧在桌地面而逃过一难。这天,陈独秀的一个学生陈钟凡去看望他,目睹了这一情况。回去后,立刻联系胡适与张伯苓,提出联名保释陈独秀的要求 。陈独秀听说此事后,虽然表示:“我宁愿炸死狱中,实无过可悔”,但他的友人还在为营救他奔走呼号,竭尽所能。胡适直接致函时任外交部长的汪精卫,要求他与蒋介石商量,放了陈独秀。到了8月19日,蒋介石在衡量利弊之后,同意释放陈独秀。于是,国民政府先是说陈独秀“入监以来,已逾三载,近以时局严重,爱国情殷,盖深自悔悟,似宜宥其既往,藉策将来,拟将钧府依法宣告将该犯陈独秀原处刑期,减为执行有期徒刑三年,以其宽大”,接着司法院又让司法行政部长王作斌宣布:“国民政府将该犯陈独秀原处刑期减为有期徒刑三年,以示宽大。现值时局紧迫,仰即转饬先行开释可也。”8月23日,陈独秀被释放。
陈独秀在被捕后与在狱中与国民党的有理有节的斗争以及始终不为荣华富贵所动、不出卖自己的同志的做法,表现出了他豁达的人生态度与乐观向上的精神品质,也说明了他作为一位革命家的修养与高尚品质,不愧是一名狱中斗士!
参考文献:
[1]《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1945年4月至6月;
[2]张伟国:《陈独秀研究》第一辑,《陈独秀之死》;
[3]《陈独秀开审记》,《国闻周报》第10卷第17期,1933年5月1日;
[4]朱洪:《陈独秀风雨人生》(解密历史),第9章,《金陵狱中》;
[5]陈钟凡:《陈仲甫先生印象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