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文学论文>逻辑学论文

论《百年孤独》乱伦叙事的有效性特征

2015-09-08 09:03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乱伦”的严格定义是指生物学意义上人类近亲间发生性行为,尤指社会风俗的禁忌或为法律条款禁止时。从广义上来说,还涉及心理学和社会学意义的有近亲关系的男女间精神层面的乱伦欲望。“乱伦”是古今中外文学中的一个永恒的叙事母题,“在已经发展了的文化中,从索福克勒斯到尤金·奥尼尔,乱伦一直是全部文学作品中最为流行的主题,人们对它似乎从不厌倦,不断地发现它是永远新颖,引人入胜的。”
  在过去的文学创作中“乱伦”几乎随处可见,古希腊悲剧《俄狄浦斯王》暗示人们母子乱伦是导致毁灭性结局的原因,《圣经·旧约》中记载了古希伯来民族最初的“乱伦”,紫式部的《源氏物语》也描写了光源氏与藤壶母后的不伦之恋。进入19世纪和20世纪,作家对乱伦母题的关注从更深层次去挖掘背后人类复杂的情感或乱伦之下人性的压抑与扭曲。乱伦叙事此时已不仅仅只服务于情节需要,仅仅满足读者好奇心理,它更多代表着一种隐喻方式和叙事手段。
  《百年孤独》作为拉丁美洲的史诗性作品,蕴含了多个叙事片段。但作品中乱伦母题同时也应值得关注。因为在《百年孤独》中,“乱伦”现象似乎无处不在,它似乎成为了布恩迪亚家族的一个命运轮回,贯穿家族的兴衰荣辱。那么该如何看待这些乱伦叙事呢?
  一.乱伦:情爱的孤独与封闭
  按照苏扎尼·吉尔·莱文的意见,书中最色情的场景也都是最接近于乱伦的场景,隐喻的或者是实际的乱伦。马尔克斯将乱伦带入具有异域风情的马贡多,为其渲染了神秘诡异的气氛,使家族每一代成员在追逐爱情方面显得尤为孤独,造成一种人鬼难分、现实与虚幻莫辨的效果。
  贝尔—维亚达曾对《百年孤独》中的“性世界”进行一番概括。例如,小说中有婚恋,有露水夫妻,有正式的求爱,有三角恋,还有导向乱伦的狂热情爱等形式的描写。因此,我们借鉴这种划分方法,将《百年孤独》中的乱伦关系分为以下几种:
  1.表兄妹间的乱伦。
  家族第一代布恩地亚和乌苏拉是一对表兄妹,他们的结合是小说开篇正面出场的第一对乱伦关系。乌苏拉的姑妈和布恩迪亚的叔父结合生出一个带猪尾巴的小孩,家长们为布恩地亚和乌苏拉“担心几百年来互相联姻的两个家族的这一对健康的根苗,会遭遇生养蜥蜴的耻辱”。“猪尾巴”的乱伦诅咒为家族的悲剧埋下古老的线索。
  “猪尾巴”造成了乌苏拉强烈的担心与恐惧,她一直忧虑布恩地亚家族乱伦的命运。她警告阿玛兰塔,担忧奥雷良诺第二与菲南达无性无爱的婚姻,甚至在上校的17个儿子远道来临之时,她的担忧多于高兴,对俏姑娘雷梅苔丝警告道:“你得睁大眼睛!跟他们中间的任何一个搞上,都会生出长猪尾巴的孩子。”而截然相反的是布恩地亚的态度。在两人结合时他就说:“生下猪崽也没关系,只要会说话就成了。”之后乌尔苏拉对他抱怨道要为乱伦负责时,他又说:“要是你该生蜥蜴,我们就养蜥蜴。”两人鲜明的态度对比一方面暗示了乱伦将是贯穿布恩地亚家族的“族徽”,一方面也暗示了乱伦的毁灭一定程度上是家族中男性对礼教不屑的原因。
  2.兄妹间的乱伦。
  《百年孤独》兄妹间的乱表现为第二代霍塞·阿卡迪奥(以下简称霍塞)与其妹妹雷蓓卡的婚恋关系。霍塞不顾礼教几乎是半强奸地与雷蓓卡发生关系,并在婚后不断地寻花问柳直到雷蓓卡将他驯服。霍塞其实是一个孤独者。同样,雷蓓卡也是徘徊在爱情和亲情的孤独者。她痛苦地靠咀嚼泥土和墙皮来缓解爱情的酸涩感觉,使自己愈加绝望与痛苦。
  在这对乱伦关系中,霍塞的反应较他的父亲更加漠然与毫不在意。霍塞说道“我无所谓”,后来直接粗暴地恼怒道“去他的天理”。
  值得思考的是霍塞对雷蓓卡的态度。他一直称呼雷蓓卡为“小妹妹”,但是又纵容自己与妹妹发生性关系,这实际上是一种“隐喻的乱伦”,在不断提醒自己乱伦的同时又在无穷的情欲中排遣孤独与悲伤。
  3.母子间的乱伦。
  迈克尔·伍德曾以嘲弄的口吻举例说:“霍塞·阿卡迪奥的尸体流出的血液穿过村庄去寻找他的母亲,这是传统的忠孝观超越死亡的表示呢,还是一种姗姗来迟的、有博拉罗风格的俄狄浦斯愿望的流露呢?”在文本中,的确存在一些证明这些暧昧关系的情节。例如霍塞潜意识中把爱人庇拉·特内拉当作母亲乌苏拉。就连马尔克斯本人也声称,小说使他尤为感兴趣的是“讲述这个为乱伦所痴迷的家族故事”。
  另一对潜在的乱伦关系是第三代阿尔卡蒂奥对其生母庇拉·特内拉的性欲幻想。阿尔卡蒂奥并不知道庇拉尔是他的生母,因此失去理智的他甚至半胁迫地要求生母与其发生关系。“可悲的命运令庇拉一阵恶心,她只得强行忍住。”而阿卡迪奥的极端心理也加速了他的死亡。
  4.姑侄乱伦关系。
  乱伦关系在最后一代得以终结。但事实上,小说中的姑侄乱伦并不只他们这一对:在第二代阿玛兰塔与第三代奥雷良诺·霍塞的关系中,就有非实质的乱伦禁忌游戏。这种关系在乌苏拉的提醒和阿玛兰塔的决议斩断下自行消亡。
  最后一代的乱伦关系使布恩地亚家族的诅咒此刻发生,此时既是家族毁灭之日,也是马贡多神话碎裂之时。作者要表达的是一种残忍的嘲讽:真正因为爱情而结合生下的小孩,却受到了乱伦的诅咒。家族成员们一生都在寻爱,但他们大多经历的是无爱的爱情。
  封闭与孤独,这是布恩迪亚家族成员缺失真爱的原因,反之,这种没有爱的婚姻和情欲又加深了布恩地亚家族成员的孤独存在与封闭,两者互相交织形成恶性循环。而最后一代姑侄乱伦关系,正是这种恐惧的循环的终结。
 二.乱伦与循环叙事
  王安忆的《小说家的十三堂课》中,曾这样概括:“布恩地亚家族的血缘有两种力量:一股是向外的开拓,结果是丧失独立;一股是向内的发展,结果以乱伦为消亡。”《百年孤独》中不断出现重复又不雷同的情节,最明显的就是乱伦情节。循环往复仿佛成为了小说中的一种基本格调:布恩地亚家族象征着罪恶的乱 伦,在家族的每一代人身上重演,因此也构成了贯穿小说中的暗线。
  1.乱伦与空间循环叙事。
  《百年孤独》中的地域空间只有一个:神话般的马贡多。从第一代到最后一代,乱伦发生的地点回到了马贡多,完成了一个空间叙事的循环。
  马贡多历经坎坷,从一个蒙昧的拉丁美洲农村的缩影变迁为一个“文明”的都市。它终于丧失了独立性,丧失了原始状态,原有的秩序被无情地打破,社会变得动荡不安,世风日渐堕落。与此同时乱伦则在布恩迪亚家族愈演愈烈,随着文明的进步,布恩迪亚家族面临的却是道德与伦理的退步。马贡多的地域形态和家族乱伦情况,可用下图表示:
  马孔多:兴起并成长——繁荣并旺盛——变迁并倒退——衰落并毁灭
  家族乱伦:冒险并恐惧——渴望并萌芽——尝试并蔓延——狂热并毁灭
  由上可知,布恩地亚家族的乱伦情况和马贡多地域形态的变迁是一致的,两者共生共存,共同走向衰落和消亡。
  2.乱伦与时间循环叙事。
  《百年孤独》中的时间,一般被称为“魔幻时间”,是停滞的循环的时间。据张玫珊考证,《百年孤独》中“同一事物的循环(无论大小)除了意味着停滞,由于总在一个轨道上反复,缺乏与其他客体的相互交通、沟通,也就同时意味着隔绝和孤立,也就是表达‘孤独’的主题”。
  在作品中人物的描写和命运的安排上,都无一用循环的手段来彼此相接。正如乌尔苏拉所隐隐不安感觉的那样:
  在家族的漫长历史上,这名字的一次又一次重复使她得出了她认为是无可争辩的结论:奥雷良诺们都离群索居,却头脑出众;而霍塞·阿卡迪奥们则感情冲动而有闯荡精神,但都打上了悲剧的印记。
  例如上校总是在做满25条小金鱼后又将其融化,重新再开始一次,直到他肉体的死亡。阿玛兰塔到晚年织起自己的寿衣,织了拆拆了又织,如此反复直到生命结束。
  综上:乱伦,反复,循环——时间和空间既是停滞的,也是不断循环转动的,而这正是布恩迪亚家族孤独的循环,是永恒与静止的矛盾所在。
  三.乱伦的历史隐喻与神话隐喻
  马尔克斯在一次访谈中谈到:“《百年孤独》不是拉丁美洲的历史,而是拉丁美洲的隐喻。”这样一部内容庞大的作品展现的不仅仅是拉丁美洲疼痛又沧桑的历史。《百年孤独》是一种用密码写就的现实,这就决定了小说中存在大量的隐喻。其中,“乱伦”母题的隐喻具有多种解读方式。
  1.乱伦的历史隐喻
  加西亚·马尔克斯在谈及《百年孤独》的创作中说:“我的所有小说,没有一行文字不是以真事为基础的。”而作为小说中最重要线索之一的乱伦线索,也是具有深刻的现实原型和历史隐喻的。
  (1)乱伦与拉美印第安文化
  《百年孤独》中除了在人的生存状态、工具、信仰等方面可以与印第安文化印证外,最重要的就是印第安文化中的生殖崇拜。这种生殖崇拜主要是认为只有人的两性的真正结合,树木花草以及动物才能繁荣滋长。表现在小说里是奥雷良诺第二与情妇佩特拉·科特的情爱,他们能使家畜进行异乎寻常的繁殖。这一情节体现着对古印第安人的生殖崇拜观念的延续。
  隐喻的第二方面是神灵预言传统。印第安人认为“万物皆有灵”,世界上总有些人和一些事物存在着感应关系,能够感到它们的神秘所在和运动规律。作品中,家族中大地母亲的乌苏拉一遍遍地萌生着发生乱伦的担忧与预感。而最大的预兆是吉普赛人梅尔基阿德斯,他在一百年前就能预示到布恩迪亚家族的命运并把它写在羊皮书上。这种命运的预言和乱伦相结合,并且将发生地点安排在拉丁美洲,显得神秘诡异又惊心动魄。
  (2)乱伦与拉美民族的孤独
  因为拉丁美洲长期的封闭隔绝,使得拉美人天生的孤独感得以开启,这种孤独感在近代西方殖民者入侵后愈发强烈。人种的涌入,文明的渗透,意识形态和宗教信仰的来袭,都使拉丁美洲这块沧桑又年轻的土地苦不堪言。“孤独几乎成为近代以来拉丁美洲各国一个民族性、历史性与普遍性的痼疾。这种浓烈、普遍而整体的孤独一世则成为笼罩在拉丁美洲人民尤其是敏感而富有忧患意识的作家心头挥之不去的阴霾,成为颇具拉丁美洲独立意识与现代意识的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共同母题。”布恩迪亚家族的男男女女,无不是因为饱尝孤独而走向乱伦的歧途,进而又陷入反复的孤独中难以自拔,最终导致家族的灭亡和马孔多小镇的陨落。
  2.乱伦的神话隐喻
  根据原型批评的理论,《百年孤独》这一部以本土印第安文化、欧洲文化、基督教文化的巨著以很多神话的原型为框架,借此构架了一个马孔多的神话。但笔者认为,《百年孤独》除了塑造了一个《圣经》原型外,还存在着一个《俄狄浦斯王》相似的希腊神话原型。
  (1)灾难的隐喻
  在悲剧《俄狄浦斯王》里,一开场就是忒拜城邦的天灾人祸,而城邦的灾祸实质是俄狄浦斯杀父娶母后得到的伦理惩罚,因为俄狄浦斯一人的过错导致了忒拜城陷入灾难与痛苦之中。《百年孤独》的马贡多,随着布恩地亚家族不断的乱伦关系,这一个美好的城市也逐渐化为灰烬。一场大屠杀杀死了三千多人,一场大暴雨让进入现代社会的马孔多一下子回到原始的落后状态,一群蚂蚁吞噬掉布恩迪亚家族的最后一代,一场飓风彻底卷走了马孔多的遗迹,一切就在悄然中消灭了踪迹。因此,乱伦都是灾难的隐喻,都是人在无法避免的迷途和冲动中走向了灾难的结果。
  (2)命运的隐喻
  《俄狄浦斯王》描写了俄狄浦斯为了摆脱神谕“杀父娶母”的预言,不断与命运抗争,但他愈是反抗命运的安排,愈是不断地走向命运的圈套,在这种悖谬现象中演绎了人的命运悲剧。《百年孤独》中乌苏拉的担心和逃避却改变不了家族走向乱伦的深渊,这仿佛是布恩地亚家族本来的命运,一切都在冥冥中安排好,只用成员们在各自的舞台上扮演好临时角色。而这一点更是体现了《百年孤独》中的循环命运思想:命运就似一个循环的圆圈。
  《百年孤独》中的乱伦现象呈现出种种不同的形态,是具有多重作用的。循环叙事和隐喻功能,是这一让人胆战心惊的母题 在《百年孤独》中的两个重要功能,更是拉美民族在浓郁风情和悠久历史传统的隐现。而作品就在这种表面的冷静与静穆中传达出宿命中乱伦情感与罪恶,孤独的暗语和凋零。
  参考文献:
  [1]许志强著:《马孔多神话与魔幻现实主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柳鸣九主编:《未来主义/超现实主义/魔幻现实主义》,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年版.
  [3]冷国辉:《<百年孤独>的空间叙事研究》,江西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1年.
  [4]李翠云:《<百年孤独>的叙述学研究》,南京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8年.
  [5]陈黎明著:《魔幻现实主义与新时期中国小说》,河北大学出版社.
  [6]高美萍:《魔幻之镜中的孤独迷宫——论马尔克斯<百年孤独>中的孤独主题》,山东大学硕士论文,2007年.
  [7]蔡健:《<百年孤独>——隐喻框架中的现代神话》,《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第1期.
  余佳蔚,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汉语言文学试验班2010级学生。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