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文学论文>广告学论文

对艺术跨文化传播功能的探究

2015-07-15 09:49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摘 要:由于艺术自身独特的性质和世界各国艺术的不同决定了艺术必定担当起跨文化传播的功能。这种功能在某方面的确能促进艺术的交流与融合,甚至从而产生一种新的艺术,但是这种功能在另外一方面也存在着一些问题,诸如对于艺术民族性和世界性的冲突,以及对于艺术遗产的保护问题等。

关键词:艺术; 跨文化; 民族性

  艺术的跨文化传播功能就是艺术在不同地区、不同民族间的扩散与传播,尤其指的是思想情感主题与艺术形式的交换。从不同角度来说,这种艺术的跨文化传播功能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是同国家不同民族间的传播,如同中国汉、满、蒙、回、藏各名族艺术的相互传播、影响;一是不同国家不同民族间的传播,例如俄罗斯、印度、日本等国与中国艺术的相互影响、传播。这种跨文化传播功能不仅体现在各种民族艺术在内容上的相互影响,也体现在各民族艺术在形式上的相互影响。  
  而这种艺术的跨文化传播功能得以实现的原因也是多种多样的。此功能的前提是在某方面可能是因为各民族存在自己独特的民族精神和民族审美情趣,从而导致了世界上众多不同的、各具特色的多元艺术。艺术凝聚了一个民族的哲学、性格、文化与心理积淀,但与此同时,民族艺术不应该是封闭的小国寡民状态,这种艺术上的差异和各民族艺术的长处、短处,促使不同艺术间的取长补短和相互借鉴.。不同国家的艺术家创作出来的艺术作品总会带有当地的一些地域文化特征,不同地区的艺术作品相互交流,可以起到交流艺术思想的作用,不同地域文化的融合,不仅能取长补短,更能创造发展出更加新颖的艺术特色来。比如历史上著名的丝绸之路不仅是贯通中西的贸易之路,而且也是中外文化交流的通道,大量的中华文明通过丝绸之路外传;又比如在《隋书》的《音乐志》中记载,当时设置七部乐,到了唐朝则把七部乐增删为十部乐,其中只有清商乐是汉族传统音乐,燕乐是唐代的新创音乐,其余均来自中国境内的少数民族或外国。 
  艺术的跨文化传播有多种方式,可以是积极主动的,也可以是非主动的。积极主动的艺术的跨文化传播又可以分为两种,一是国家与国家之间官方的交流,例如中国与世界各国政府定期举办的中国文化年等;一是地区与地区之间进行的艺术文化交流,这类交流相比于国家之间更加自主,重复性也很小,比如台湾和北京举办的京台文化周活动。艺术的跨文化传播的非主动交流形式往往是伴随着艺术活动主题的人口自然流动,如移民等引起的艺术作品的扩散和传播。例如汉朝时期王昭君远嫁匈奴,带去了汉朝的凿井技术,纺织技术灯,使得匈奴社会有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又比如中国康熙年间的意大利宫廷画师郎世宁,以自身高超的欧洲绘画技艺创造出了诸如《聚贤图》等传世画作,并将欧洲的焦点透视法传给中国画家,形成了中西合璧的新颖画风。
  在理解了艺术的跨文化传播功能的内涵基础之上也应该注意在对艺术的跨文化传播功能的考察中有几个误区。  
  第一,艺术的跨文化传播不等同于“艺术一体论”。如今,西方某些大国从其全球战略出发,在鼓吹经济一体化的同时,也不时鼓吹文化一体论、艺术一体论,妄图用某一种民族的艺术代替世界各民族丰富多彩的多元艺术,这既是对艺术发展规律的无知,又有其险恶的政治用心。因此我们不能够走两种极端,即拒绝吸收和全盘吸收,前者是固步自封,后者则是自我沦丧,这些都是不利于艺术发展的。中国艺术要发展和学习、借鉴其他民族的优秀艺术,但不是盲目的唯洋是从,而是应该把外国艺术进行本土化改造,与中国艺术融合在一起,成为中国艺术的一种新类型。如今,交通与通讯的发达把世界变成了一个地球村,在歌德提出世界文学的观念之后,世界艺术的概念也正在形成。随着电脑技术的突进和国际互联网的普及,各民族艺术的交流和融合也越来越便捷和密切。  
  第二,艺术的跨文化传播并不会磨灭艺术的民族性。其原因是因为民族的精神气质是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不会轻易改变。泰纳认为决定艺术的三种要素是时代、环境和种族。他说民族性格是相对稳定的,比如西洋画与中国画的民族精神便是一目了然的:西洋画是征服自然的无限追求,中国画则是在一丘一壑里发现了无限,实现了人与自然的天人合一。但与此同时,异质文化的文化却成为了推动民族艺术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民族艺术在多元艺术的撞击和汇合中汇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如唐朝艺术的发达得益于民族艺术的交融,当时的长安是一座国际性城市,云集着来自波斯,印度,日本,西域的旅客、高僧、商人等,他们带来了不同民族的艺术形式,使得唐朝的音乐、绘画、诗歌、舞蹈、雕塑等艺术达到了空前的繁荣局面。
  第三,艺术的跨文化传播中要注意对民族艺术知识产权和艺术遗产的保护问题。如今艺术似乎打开了国门,越来越国际化,并为其它国家所用,这其中对艺术的加以利用就存在对艺术文化知识产权和遗产归属、保护的问题。例如近几年来韩国同中国争夺“端午节申遗”的现象,从一个方面就反映出了我国对艺术遗产的保护还不到位,使得这种由于艺术跨文化传播所制造的对于艺术的归属问题争端出现。除此之外,有些国家甚至将我国的民族民间文化资源进行商业性使用,如美国好莱坞将我民间传说《花木兰》改变成电影,日本人将西游记故事改变成动画片。他们不仅没有征得我相关群体的许可,也没有给他们任何报酬,甚至歪曲我民族民间文化的本意。花木兰由一个优雅、坚定、孝顺的美丽女性变成了一个热衷打杀、疯狂寻找男朋友的变态狂。更有甚者,外国机构和个人不择手段获取我传统工艺的资料,进行分析并改进后申请知识产权保护并将其产品销往我国,反而称我国有关单位侵权。这不仅损害了我国的文化尊严,也冲击了我国的民族文化产业。
  上述三个误区是在对艺术跨文化传播功能的理解中可能会遇到了,但是我们不能因此就去否定艺术跨文化传播的积极作用,我们应该看到这是一个两面性的事情,是一把双刃剑,于是也就应该以更加理性的方式去对待艺术的跨文化传播功能。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