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生态女性主义 女性 意象
上世纪70年代,生态女性主义这一理论横空出世,它把女性和自然的命运联系在一起,认为女性和自然一样都是男性眼中的“他者”,生态女性主义理论一个基本元素是自然与女性之间互为镜像的微妙的隐喻关系。这一理论还认为,女性与自然的相似性最终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自然界生物的生存斗争与女性在人类社会中进行的生存斗争遥相呼应;其次,相对于父权制下森严的等级制度,女性更加看重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构成的平等网络;再次,相对于男权社会的唯我独尊,女性更加看重个体的多样化。
1.自然之水
1.1影片一开始湍急的水流,暗示着英国女作家伍尔夫最终的命运,同时也暗指女性与水有着最亲密的关系。作为三位女性中的核心人物,伍尔夫的思想和作品对另外两位女性影响颇深,影片开始时,伍尔夫正在创作《达洛维夫人》,同时她也受到躁郁症的折磨,并且幻觉鸟用希腊语歌唱。童年受到来自兄长的性侵,使得伍尔夫在感情上排斥异性,依恋同性,然而她的同性恋身份在当时的社会被看作是出格和难以接受的,加之她对自己姐姐扭曲和错位的爱恋,这些世俗的烦恼让这位极具天赋而有又被巨大才华所累的女作家感到厌倦。因为躁郁症她无法安枕,耳边常常伴有耳鸣声,于是她选择用自己的方式来结束这种让自己窒息的生活,伍尔夫在自己口袋里装满石头,义无反顾地走到湖的最深处,和石头一起沉入湖底,与湖水融为一体。在水中和水草一起随波逐流的伍尔夫此刻才得到了最终的宁静和安详。
1.2水这一意象也出现在二战退伍军人的妻子劳拉身上。身为女性,天生就被捆绑上了要生儿育女,操持家务,相夫教子的责任,这仿佛就是所有女人一生的宿命,对当前生活的无力反抗以及对未来的绝望,使得她的精神接近崩溃的边缘,这种琐碎并且致命的重复每一天都在侵蚀着劳拉的内心。劳拉反复阅读伍尔夫的《达洛维夫人》,从书中她仿佛看到了自己一生的缩影,伍尔夫在《达洛维夫人》中用一天时间来写尽一个女人的一生,而劳拉也在镜中看到来了自己的一生,没有现在也没有未来,看着自己的影像在镜中发生着细微的变化,任凭时间像水一样流逝,面对着“朱颜辞镜话辞树”的最终结局,自己却无能为力,而她对生活和家人的爱也在时间的流逝中像水一样流走干涸。当躺在旅店床上,看着《达洛维夫人》准备自杀时,劳拉幻觉中的水出现了,大量的水从床底涌出来,把她包围,吞没。
这两位女性的生活正是这一潭湖水的写照,看似湖面风平浪静,湖底却已经早已暗流汹涌,人内心那种与生俱来的孤独感,只有在自然的包裹下才可以稍稍得以平复,而水这种最接近女性气质的意象正是反映女性内心的最佳代言。
2.瓶中花束
在《圣经》中,女人的美常被比做花,树,花园等植物,《圣经》认为,男性的美是勇气和力量,而女性的美在于她的丰润和温顺。著名圣经学者克劳斯·韦斯特曼认为前者是“事件之美”,后者属于“对象之美”,“对象之美”就等于被欣赏和凝视的温顺,驯服的女人之美,即“被看者”;“事件之美”则对应于充满活力的男人之美。因此,男人与女人便是主动与被动,客体与主题的关系。而对女性美丽标准的划分和要求,则是来自于强势群体,即男性,审美人类学认为,强势群体或通知阶级是作为审美主体出现的,而弱势群体往往会成为审美客体。
2.1 紫色花束——生之晦暗
“达洛维夫人说她要自己去买花。”这句伍尔夫小说《达洛维夫人》的开首语贯穿了电影始终,而鲜花也成了电影中不可或缺的意象。伍尔夫的家里花瓶中插满紫色的花束,紫色阴郁,神秘而略带神经质的气质正如同伍尔夫本人的写照,这束紫色的花朵并没有给昏暗的房间增加一丝亮色,反而衬托得房间更加阴郁。正如伍尔夫本人一样,在经历了人生的起伏转折之后,内心早已是一片阴霾。丈夫的存在更多的像是一道阻碍,为了他伍尔夫才愿意继续忍受世俗的平淡与痛苦,这种未经她同意而强加在自己身上的爱和责任最后还是以伍尔夫对生命的抗争而结束。
2.2 黄色玫瑰——自由与追求
和伍尔夫一样,劳拉也没有能够自己去买花,而是丈夫为其买来一束鲜黄色的玫瑰花,这种强烈又张扬的颜色与劳拉平静温和的外在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反射出劳拉内心对追逐自由,女权,对开始新生活的决心,而这种决心是坚定和决绝的。这束耀眼的玫瑰时时出现在镜头中,仿佛是在提醒劳拉,无论什么都阻止不了她要去追求自我,同世俗生活做反抗的决心。也让她意识到自己就像花瓶中的花一样,是一个被他人欣赏并且从属于他人的物体,当生病的女邻居在自己面前哭诉时,劳拉内心深埋的同性情结被激发出来,而这种在当时看似很大胆的举动马上被理智所压抑,戛然而止。丰富的物质生活并不能填补巨大的精神空虚和自我迷失,对自我的追求和探索变得尤为重要,这种强加于自己身上的感情反而更加促进了要逃离的决心。当她在第一次自杀未果,独自在卫生间里啜泣时,就下定决心,等第二个孩子一出生,就离家出走。劳拉对自由和自我意识的追求在方式上显得没有伍尔夫那么极端,她放弃用结束生命的方式来反抗生活的困顿,转而选择离家出走来摆脱捆绑在自己身上的束缚。
2.3 暖色花束——折中与妥协
伍尔夫和劳拉的花都是别人代为买来插入瓶中,或许并不是她们自己最想要的那一束花,只有最后一位女性克拉丽莎可以像达洛维夫人一样自己去买花,到了她这里,男性已经不再被需要了。克拉丽莎的一天从前往花店买花开始,她选择的颜色都是红色,粉红,橙色一系列暖色系的鲜花,这些温和的色彩显示出她对生活的态度——妥协和折中。和达洛维夫人一样,她准备要为好友操办一个晚宴,于是她的一天便忙忙碌碌地奔波于去花店买花,看望好友和准备晚宴之间。这种看似忙碌充实的生活下面却有一颗极度空虚和脆弱的心灵,把她唤作“达洛维夫人”的诗人朋友一语双关地说:“达洛维夫人,总是举办宴会,来掩盖静默的气氛”, 当晚宴的一个客人早到并和她谈到过去的时光时,克拉丽莎终于掩饰不住内心的无助和荒凉,情绪突然崩溃,在一屋子的鲜花中间,失声痛哭。相对于前两位敢于向世俗挑战,反抗,勇敢追求自我意识的女性不同,显然克拉丽莎更多是向生活做出的让步和妥协,即生活哪怕再痛苦不堪,她也不能撒手离去,因为她有同性爱人,有女儿,有患病好友本文转自www.dylw.net第一论文网,有这些人需要她的存在,到了克拉丽莎这里,女权思想显得更加温婉和折中,她可以追求自己的生活,但也要向生活妥协。
结语:
鲜花,水这两种自然意象都是这三位女性生活的写照,从伍尔夫最初的同性恋身份不被认同,到劳拉对女邻居有同性恋感情,最后到女同性恋编剧克拉丽莎可以自由地选择和同性恋人生活在一起,这一女性情感的演变发展过程更多的是女性自身得以解放的一个过程。而三位女性在追求自我意识和与反抗男性社会的专制的过程中,各自付出了代价,不管结果如何,她们都曾经勇敢地去争取过,去尝试过。与自然的发展一样,女性的发展需要男性社会的平等对待,而不是统治与被统治,征服与被征服的关系,只有自然与人类,男性与女性平等地对待彼此,共同生存,共同发展,自然与人,男性与女性才可以和平相处,女性才可以真正找到自我意识。
参考文献:
[1] 西蒙娜·德·波伏娃.第二性[M].北京: 中国书籍出版社,1998.
[2] 罗婷. 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在西方与中国[M].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
[3] 南宫梅芳. 生态女性主义[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
[4] Virginia Woolf. Mrs Dalloway. Wordsworth Editions Limited. 1996.
[5] 吴琳. 美国生态女性主义批评理论与实践研究[M].北京: 人民出版社,2011.
[6] 薇儿·普鲁姆德. 女性主义与对自然的主宰[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7.
[7] 翟润蕾. 寻找母亲的花园[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9.
[8] 颜纯钧. 电影的解读[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