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文学论文>电视电影论文

《狮子、女巫和魔衣柜》的宗教伦理解读

2015-07-31 11:01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纳尼亚传奇:狮子、女巫和魔衣柜》讲述的是大战期间四个小孩——彼得、苏珊、爱德蒙和露茜在一位老教授家,无意中发现了一个神奇的魔衣柜,通过魔柜的大门可以抵达纳尼亚王国,这是一个被白女巫施了魔咒的王国,常年被冰雪覆盖,人类只有站在狮王阿斯兰一边同心协力,才能最终解救纳尼亚王国。该影片由C.S.刘易斯的作品《纳尼亚传奇:狮子、女巫和魔衣柜》改编而成,从狮王阿斯兰的佩戴以及四兄妹手中的兵器设计来看,该影片保持着与《圣经》文学紧密的联系,都展示善的神威以及善必定战胜邪恶的宏大场面。从人物塑造和叙事艺术上来看,该影片也可看成是对《圣经》文学一种另类重写,整部影片到处渗透着丰富的基督教神学思想,倡导一种人道主义信仰的复归。本论文运用文学伦理学批评方法,从道具艺术、人物塑造以及叙事艺术三方面分析该影片与《圣经》文学的内在关联,揭示该影片所孕育的宗教伦理思想。
  一、道具设计
  纳尼亚兵器谱和白女巫的长袍是该影片设计中的一大亮点,兵器上的图案雕刻和长袍颜色的变化都是围绕敬神、爱人这一主题而来的。彼得由一个普通少年变成战场上威武勇士很大程度得益于他手中的狮王银盾和莱顿金剑,在影片中,银盾盾面的图案非常精美,分上下两层,下层是一棵象征万物回春的大树,树上长有七根枝条,枝条沿盾面而上,生出的枝叶堆成美丽的漩涡。万物回春也是圣经所要讲述的一个圣点即耶稣所预言的受难与复活,当耶稣指示门徒,他要上耶路撒冷去,受许多苦并且被杀,第三日复活,门徒彼得极力劝阻,耶稣对门徒说:“若有人要跟从我,就当舍己,背起他的十字架,来跟从我。因为凡要救自己生命的,必丧掉生命;凡为我丧掉生命的,必得着生命。”(马太福音,32)盾面上层图案最为醒目,是压在大树上张牙舞爪的红狮,那正是狮王阿斯兰大军的标志,红狮头顶镶有七颗菱形金块,它们组成王冠的轮廓,充当狮王在纳尼亚大陆的王权象征。圣诞老人送给彼得的另一个战斗武器就是一把金剑名为莱顿,其特别之处就在于剑身的开槽用黄金镶嵌,还在镶嵌的金条上刻着一行小字:阿斯兰抖动狮鬃,大地回春。莱顿金剑握在彼得的手中正好合适,彼得几次用剑刺向白女巫部队中的猛兽,彼得在战斗中并不觉得自己十分勇敢,甚至感觉自己要呕吐,但是宝剑上刻着的文字不断地唤起他的使命,拯救全人类促使他笔直冲向那头猛兽,瞄准它肋间猛刺一剑,剑的威力让巨兽倒地而死。剑在电影中一直保持自身的神圣性,只有肩负着使命的人才能使用,并且一直保持自身的纯洁性,没有东西可以玷污它,所以当彼得取胜的时候,阿斯兰告诫说,不管出了什么事,永远别忘记擦干净你的剑。(刘易斯,97)
  影片中白女巫的服饰设计无疑也是一个亮点,当纳尼亚王国被冰雪覆盖的时候,也是白女巫魔力最为旺盛的时候,她的长袍便显得像雪一样发白。在自己的冰堡寝宫时,白女巫常穿冰长袍,外面搭一个披肩,更显高贵的女王气质,在她驾驶雪橇外出时,她常穿烟灰色长袍,衣服上的花纹非常奇特,看似杂乱,但视觉上却很和谐,非常显一副尊贵的样子,所以埃德蒙遇见白女巫的时候,很快就受到她的土耳其软糖的诱惑,轻信女巫能把自己带入国王的宝座。当然,白女巫遇见阿斯兰的时候,并不敢特别嚣张,衣服也由纯白色变得愈发黯淡,与阿斯兰谈判的时候,她穿起深色魔法长袍,与阿斯兰交战的时候,她穿上了极地战斗装,手中还拿着可以将人变成石像的魔杖,白女巫的装饰象征着巨大的邪恶势力,她也能够像阿斯兰一样得到远古时代的高深魔法,控制那些人类中出现的叛徒,白女巫点燃了埃德蒙心中的欲望,促使他走向恶的一方,最终他将自己的朋友送到了白女巫的面前,但阿斯兰是伟大的,为了人类的复归,它甘受凌辱,积聚自己的力量用太古时代更加高深的魔法将白女巫击败。
  二、人物塑造
  《狮子、女巫和魔衣柜》尽管故事的主角是小孩子,语言特别简单易懂,但因为影片关注上帝的救恩并将宗教伦理在人类现实生活中的感化作用孕育其中,所以自播放以来特别引起观众的青睐。影片所倡导的最深刻的警示就是用爱唤醒良知,用善改造恶,用宽恕慈悲感化人。正如路易斯在其著作《返璞归真》中所言:爱就是“基督意义上的爱”,这种意义上的爱不是指感情,不表示情感状态,而表示一种意愿状态,即我们天生对自己怀有,也必须对别人怀有的那种意愿。(刘易斯,132)这种爱是不求回报的爱,神圣如上帝的爱,承受人间的苦难与折磨,并且通过临在与同情,赋予苦难以尊严和意义,意在唤醒人类做出回应。
  影片将这种爱的精神浓缩到一个关键人物身上,它就是狮王阿斯兰,它的出现像上帝一样神秘,最开始没有人见过它,只是听说它的名字,“它是国王,它是整个森林之王,不过不常在这儿,我这辈子和我父亲那辈子都从来没来过……此时此刻它就在纳尼亚。它会好好治治白女巫的。”(刘易斯,57)阿斯兰在此毫无疑问被当成《圣经》中耶稣的化身,人们没有见过它,但被称为“森林之王”,在纳尼亚完全受到白女巫控制的时候它会在此保护全人类,等到一切归于平静,它又会悄然离去。耶稣也是上帝之子,是犹太人的王,作为上帝的选民,他甘于受难,复活后救赎民众,阿斯兰和耶稣同属善的化身。接着影片也暗示了阿斯兰的神圣和超自然性,当孩子们想看看阿斯兰的脸时,“只看了一眼他金色的鬃毛和那双威武、高贵、庄严、慑人的眼睛,他们就觉得自己不能正眼看它了,大家都不禁在发抖”。(刘易斯,92)当海狸对四兄妹说阿斯兰在行动了,也许已经到了的时候,已经背叛其他人的埃德蒙听了就感到有种神秘的恐惧,而其他三人就似乎得到了精神上的力量,特别显得勇敢和喜悦。阿斯兰形象也赋予了一种宽容的象征,当埃德蒙受白女巫的诱骗被困于她手中时,为了挽救埃德蒙,阿斯兰甘愿替他受死,它那庄严、高贵的脑袋低垂着,鼻子都快挨到草地上,发出一声低低的呻吟。阿斯兰就像耶稣因门徒的背叛而被钉在十字架上一样,死而复活了,因为“一个自愿送死的牺牲者,本身没有背叛行为,却被当作一个叛徒而杀害,石桌就要崩裂,死亡就会起反作用”。(刘易斯,119)这一句话正印证了大地回春这一道理,也正在阿斯兰的身上观众看 到了上帝善的力量,邪恶势力在善的面前最终走向灭亡的道理。
影片除了塑造阿斯兰这位主要的爱神形象,还创造了其他一些热于帮助别人的,宽容别人的爱说话的动物。当露茜刚来到纳尼亚王国的时候,她碰见了一个山羊怪,上半身样子像个男人,这只山羊怪很热情地招待露茜,后来在谈话中他竟然承认自己是只坏羊怪,是白女巫派到森林中的探子,他的忏悔行为也是基督教所提倡的重视罪与责的人生价值观,人经过圣化,就会对“自己日常生活进行积极的自我反省,从而进行自我的革新,提升自己的道德品质。”(杨明,131)
  三、叙事艺术
  影片的最明显的叙事形式就是设置了善与恶的斗争,也就是许多儿童看过后都会谈论的阿斯兰与白女巫的斗争。善与恶明显的对峙正是影片想表达的意旨:上帝为我们创造了光明,但也给我们带来黑暗,善与恶交织在一起,善从恶出。阿斯兰的斗争经历也印证了一个真理,受难与复活是黑暗通往光明的必经之路。阿斯兰这一耶稣的代言人用自己伟大的感召力量让彼得在战场上勇敢作战,让孩子们宽容爱德蒙的过错,也让爱德蒙由恶转化为善,正如保罗·福特(PaulFord)说的:“阿斯兰是刘易斯文学、奇幻神话以及护教学说这三者的完美造物。”(12)影片由恶完成到善的转化叙事很大程度都归结于这一完美造物,它带给我们的是一种信仰的德性和希望的德性。信仰的动力如同《圣经》中所启示的那样,来自于上帝的权威,上帝的真理以及上帝的绝对无误。在故事中当海狸夫妇说阿斯兰已经在行动了,大家听得都颤动起来,一种神秘感油然而生,在孩子们心中阿斯兰就是一种权威,它来了必将消灭白女巫。当孩子们见到阿斯兰的时候,他们非常敬畏他,认为它就是救世主,同时阿斯兰也深爱着孩子们,为了爱德蒙能从恶转为善,它接受了白女巫的谈判,宁愿受到侮辱,就如同圣经相信人类有一种原罪,上帝爱人类,不惜派耶稣道成肉身,代人受过,被钉在十字架上,以救赎人类。希望就是人们对完全的救赎和得救的期待,在纳尼亚王国里那些会说话的动物总是会提及阿斯兰,认为它来了就会给纳尼亚带来光明,阿斯兰的善举也一直影响着这些动物,激励他们站在善的一边永远地作战。
  影片除了善恶之战这一叙事主线外,还有一条围绕爱而展来的叙事,故事开头就是四个小孩为了躲避战争而被迫离开了自己的母亲,分别的时候他们依依不舍,相互拥抱,母子之间的爱看似凄凉,但是他们一直都期待着重逢之日,也让观众感到亲情的温暖。来到老教授家中,四个孩子经常吵架,最小的露茜没有发言权,独自闯入魔衣柜中,来到纳尼亚王国,开始了她的友爱之旅。她遇见了山羊怪,并且对山羊怪怀着真挚的信任,山羊怪为之感动,承认了自己是为白女巫效力的坏人,但最终还是冒着生命的危险帮助露茜离开了纳尼亚。当四个孩子都来到纳尼亚的时候,他们明白自己有着拯救纳尼亚的责任,这是来源于一种对国家的爱,许多善良的人们也参与到他们与白女巫的战斗中,海狸夫妇和人马战士为了纳尼亚也付出了勇敢和爱,还有许多人付出了自己的生命。阿斯兰也对孩子们深怀关爱,它指导四兄妹成长,为埃德蒙而牺牲,但正是阿斯兰的存在以及它对四兄妹的关爱使得纳尼亚恢复了光明。
  四、结语
  《狮子、女巫和魔衣柜》展现的善恶之战又将上帝与撒旦的斗争再次上演,故事不像一般的宗教气氛很浓的说教片那样,它的最大特色就在于运用大量的象征手法,将无限的深刻寓意寄于兵器服饰、人物形象塑造以及叙事方式上,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宗教对主题精神的影响。故事中的主人公特别是阿斯兰,结合基督教文化内涵创造而成,让影片的主题得到了升华,赋予了整个故事深刻的社会意义与宗教伦理意义。
  [参考文献]
  [1]PaulFFord.CompaniontoNarnia[M].SanFrancisco:Harper&Roe,1980.
  [2]刘易斯.纳尼亚传奇:狮子、女巫和魔衣柜[M].陈良廷,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5.
  [3][英]C·S·路易斯.返璞归真[M].汪咏梅,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4]圣经[M].南京:中国基督教协会,2007.
  [5]杨明.宗教与伦理[M]南京:译林出版社,2010.
  [作者简介]程郁(1979—),女,江西景德镇人,硕士,南昌工程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英美文学。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