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文学论文>电视电影论文

从生态批评的角度解读《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相

2015-07-31 10:58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电影《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以下简称《少年派》)是根据作家扬·马特尔荣获人类图书奖并跻身《纽约时代》最佳畅销书的同名小说改编而来。影片围绕派在遭遇海难后如何与孟加拉虎共同存活而展开,生动逼真,给人带来强烈视觉震撼的同时也让观众思考这部影片背后的意义。本文将从生态批评的角度分析影片中人与自然、人与动物从冲突到融合的关系。
  一、剧情简介
  《少年派》是一部少年的海上冒险故事,影片中派的父母想前往加拿大将自己饲养的动物贩卖开始新的生活lunwen. 1KEJI AN.COM第一论文网lunwen. 1KEJI AN. COM提供写作论文和发表论文发表服务,欢迎您的光临,途中遭遇海难,船上所有人员都沉入大海,幸存下来的只有派,还有鬣狗、猩猩、斑马和孟加拉虎理查德·帕克。为了在救生艇上获得本能生存,它们之间相继残杀,最后只剩下孟加拉虎与派。在接下来的海上漂流途中,派与孟加拉虎无时无刻不在进行着抗争与妥协。笔者认为这种关系也是人与自然的现存方式。
  二、生态批评
  生态批评的端倪始于20世纪70年代,美国学者密克尔在专著《生存的悲剧:文学的生态学研究》中首先提出“文学生态学”这一术语并主张批评应当探讨文学所揭示的 “人类与其他物种之间的关系”,要“细致并真诚地审视和发掘文学对人类行为和自然环境的影响”。后来美国学者克洛伯尔在《现代语言学学会会刊》上发表文章,主张将“生态学”和“生态的”概念引入文学批评。1978年,鲁克尔特在他的题为《文学与生态学:一次生态批评试验》中首次使用了“生态批评”一词。随着“文学与环境研究会”的成立,众多学者就生态批评发表了各种书籍,第一本生态文学论文集《生态批评读本》由格罗特费尔蒂和费罗姆主编出版;贝特的《文学与环境》《大地之歌》;布伊尔的《生态的起义》,等等。
  最能被学界所接受的“生态批评”的定义来自美国生态批评的主要倡导者和发起人彻丽尔·格罗特费尔蒂:“生态批评是探讨文学与自然环境之关系的批评。”这种批评将研究文学乃至整个文化与自然的关系作为最关键的特征,强调通过文学来重新审视人类的文化,进行文化批判,探讨人类思想,文化,社会发展模式如何影响甚至决定人类对自然的态度和行为,如何导致环境的恶化和生态的危机。随着人与自然关系的失衡,建立生态意识合理指导人在自然中的实践行为在《少年派》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三、《少年派》的生态思想解读
  《少年派》体现的生态思想首先表现在对人类征服和统治自然的批判以及对派的父母贩卖动物寻求物质利益的欲望的批判,其次影片的生态思想通过主人公派生态整体观的获得,让观众重新审视人与万物的关系,最终重返人与自然的和谐。
  (一)对人类征服和统治自然的批判
  卡森认为人类征服和统治自然的最主要的思想源于支配人类意识和行为的人类中心主义。她指出,“犹太 ——基督教教义把人当作自然之中心的观念统治了我们的思想”,于是“人类将自己视为地球上所有物质的主lunwen. 1KEJI AN.COM第一论文网lunwen. 1KEJI AN. COM提供写作论文和发表论文发表服务,欢迎您的光临宰,认为地球上的一切——有生命的和无生命的,动物,植物和矿物——甚至连地球本身——都是专门为人类所创造的”①。人类中心主义的思想在影片中受到了强烈的批判。首先,影片中派的父亲拥有一个动物园,他将动物作为他的生活工具可以装船任意贩卖,违背了动物的自然属性。其次,海难发生时救生艇是用于营救被困人员生命的工具,忽略了动物生存的权利将其置于劣势群体。然而暂时躲过这一劫的竟然是四只动物和派,这也是对人类想要支配、征服和统治自然意愿的一种强烈讽刺。最后,当派与理查德·帕克共处一个狭小的救生艇时,他对它起初充满了征服的心情,意识到这会使他丧失力气和精力时派才改变与老虎的生存状态。此外,派在海上的心情也经历了从希望到绝望,而这种过程的产生也正说明了人在自然面前的无能为力和自然的不为人的意愿所改变的不可抗性。正如华兹华斯在《泉水》里指出,“对于大自然”,千万不要“做无谓的争斗”②,试图征服和统治自然只会受到自然的惩罚。
  (二)欲望批判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物质的需求急剧膨胀,人的无限欲望和自然有限供给的矛盾越来越尖锐,《少年派》的生态思想对人类无止境的欲望进行了强烈的批判。影片中派的父亲是体现人类欲望最典型的例子,他“很有商业头脑,他想到了生财之道,关掉旅馆,在植物园开了一家动物园”,他是一个“新印度人”。也许是他对理性和科学的信奉激发了他寻求更好生活的欲望,最后决定去加拿大贩卖动物,因为“动物在国外更值钱些”。由于这种欲望的驱使,他带着全家乘坐日本货船前往北美打算开始新的生活,然而途中的海难将原有的美梦全部打翻。灾难的降临正是对人类欲望膨胀的批判,对人类的警醒。正如索罗在《自然历史散文》中指出:“大多数人,在我看来,并不关心自然,只要他们活着,能得到一笔钱,他们就出卖自己拥有的大自然的那份美丽——并且许多人还只不过是为了一杯朗姆酒。谢天谢地,人还不会飞,还不能使天空像大地一样荒芜!”③人们把“获得财产,取得财富,得到满足”当作人生的惟一目的,无一例外地在追逐这些目的。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也为满足人类欲望提供了条件,加速了可怕结果的到来。欲望的膨胀不仅伤害自然也伤害人类自身,自然以它应有的方式报复着人类。
  (三)从生态整体利益的角度重审人与万物
  影片中人与万物的关系具体反映在派对自然和动物的不同态度中。突如其来的海难让派经历了亲人的死亡和命运的转折,自然的不可逆转和灾难的不可预料让派认识到了外界环境的残酷无情,个人的渺小无助。当派抓住生的一线希望掉落在救生艇上时,他发现鬣狗、猩猩、斑马和孟加拉虎与他同在。狭小的生存空间下谁有权生存成了动物互相残杀的原因。同类之间为争夺生存空间互相残杀的冲突性体现了达 尔文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理论思想,最后成功留在救生艇上的就只有派与孟加拉虎。派对孟加拉虎在这个阶段的戒备心理源于父亲的教诲“老虎是动物并不是你的玩伴”,这让他知道了动物的兽性,并与它形成了一种竞争与防御的关系,他们相互争夺安全领域、食物、水,甚至对方的生命。人与动物的冲突使得派不放松对生命的渴望对希望的追求。然而,如果派一直保持与理查德·帕克的这种疏远戒备的状态也会筋疲力尽得不到营救。派意识到应该将老虎作为与他平等的物种并满足它的各种需求,从被动接受考验转为主动迎接自然的各种未知,从生态整体利益去衡量每一个可能会影响他成功获救的行为和策略。得益于派对人与万物关系的重新审视,将人与万物放在一个平等的层面的生态整体观的建立,为后来派重返与自然的和谐奠定了基础。
 (四)重返人与自然的和谐
  人类与自然之间疏远、紧张和敌对的关系,完全是由人类自己造成的。因此只有主动改善与自然的关系,平等对待自然万物,敬畏自然,以生态整体的思想对待自然,才能重返与自然的和谐。影片中派重返与自然的和谐是通过对孟加拉虎身份的重新定义和改变他对自然从被动抗争到主动适应并利用的过程表现出来。首lunwen. 1KEJI AN.COM第一论文网lunwen. 1KEJI AN. COM提供写作论文和发表论文发表服务,欢迎您的光临先,派将理查德·帕克从一个残忍进攻者的身份转向他的伙伴。孟加拉虎的存在让他保持警觉性以防麻痹自我丧失生的希望。其次,孟加拉虎的存在让派在被动的情况下学会了利用自然掌握生存技巧。然而派与老虎真正和解的平等关系来自他将因寻求食物跳进大海又游回救生艇旁想寻求获救的老虎从起初想将其用斧头砍死但最终救回救生艇。通过双方之间的尊重,不仅保留了自然性,也最终返回属于自己的世界。老虎返回森林是它融入自然的方式,派获得营救也是他回归自然的方式。通过重返与自然的和谐,重新确立了人类在自然整体中的正确位置,恢复和重建了人与自然整体以及整体中的其他组成部分的和谐、稳定、生死共存的密切关系。
  四、结语
  《少年派》是一部可以从多个角度理解和欣赏的电影,它的艺术效果和视觉震撼深深吸引着众多的影迷,在国际社会中也得到了高度的评价和赞扬。影片通过派与自然和动物经历从冲突到和解到最后的重返家园,反映了建立生态整体观和生态责任的重要性。只有形成生态整体意识才能指导生态实践,从生态系统利益的角度评价万事万物。正是由于影片所反映的生态思想更让这部影片具有现实意义。观众可以通过影片审视自己与自然的关系,规范自己对自然的行为,为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作出贡献。
  注释:
  ① Carol B.Gartner:Rachel Carson,Frederick Ungar Publishing,1983年版,第120页。
  ② 华兹华斯:《华兹华斯抒情诗选》,黄杲炘译,上海译文出版社,1986年版,第114页。
  ③ 罗伯特·米尔德:《重塑索罗》,马会娟等译,东方出版社,2002年版,第344页。
  [参考文献]
  [1] 华兹华斯.华兹华斯抒情诗选[M].黄杲炘,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6:114.
  [2] 罗伯特·米尔德.重塑索罗[M].马会娟,等译.北京:东方出版社,2002:344.
  [3] 王诺.欧美生态文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4] 王诺.生态批评:发展与渊源[J].文艺研究,2002(03).
  .London and New York:Routledge,1991.
  [6] Bate Jonathan.The Song of the Earth[M].Cambridge:Harvard UP,2000.
  [7] Carol B Gartner.Rachel Carson[M].New York:Frederick Ungar Publishing,1983:120.
  [8] Cheryl Glotfelty,Harold Fromm.The Ecocriticism Reader:Landmarks and Literary Ecology[M].Athens and London:University of Georgia Press,1996.
  [作者简介] 王佩雪(1989—),女,甘肃灵台人,北京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英美文学专业2012级在读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英美文学。吴晓梅(1971—),女,河北邯郸人,硕士,北京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英美文学。本文选自《电影文学》2014年第10期,版权归原作者和期刊所有。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