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盗梦空间》是好莱坞著名导演克里斯托弗·诺兰继《蝙蝠侠:黑暗骑士》后为全球观众呈现的又一场视听盛宴。在影片中,诺兰运用了“梦的层次”理论,将梦境分为五个层次,认为层级越高就越接近潜意识,情感的操控能力也越强,而理性则越来越弱乃至不复存在。这种对时间和空间的大胆切割使得影片展现出极强的立体性、奇幻性和深邃性。不过,这种切割是以现实逻辑为基础的,它不同于以往同类题材的电影对时空的随意想象和分化,因而可以给予观众以真实感和逻辑性,并能无限地激发出观众的想象力,使他们参与到梦境的构建之中去。在很多观众看来,这种构思所产生的效果已经远远超过了3D电影带来的局部的视觉冲击,所以《盗梦空间》无疑是好莱坞电影史上一个十分重要的里程碑。
除了基于现实逻辑的时空分割以外,这部影片的另一大看点是它对人类、对社会乃至对整个世界的哲学阐释。影片中,由莱昂纳多扮演的男主人公科布带领他的队伍经历了六层世界,分别是现实世界、第一层梦境、第二层梦境、第三层梦境、第四层梦境和迷失域。他们不断地从各个世界中穿梭,有时候就连他们自己也很难分辨出哪个是真实、哪个是梦境。比如科布的亡妻玛尔,她习惯了梦境中的世界,回到现实后反而选择了自杀,这是因为在她的眼里,真实只是梦境,梦境才是真实。这就涉及了一个哲学上最基本而又最难回答的问题,即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反映在电影中就是:究竟现实是梦境中的现实,还是梦境是现实中的梦境?同时,在时空转换的同时,真实的和虚拟的人物交织在一起,使观众难以分辨究竟哪个是由筑梦师假想的构造出来的人,哪个才是真正的现实生活中的人。以上这两个哲学问题伴随影片始终,不仅增加了影片的深度,使影片更具哲理性,更构成了时空分割哲学思辨的根基,使这种分割有理有据,显得精准而合理。影片对这两个哲学问题的回答则与观众活跃的思想相互碰撞,产生绚烂的哲学花火,使其中的哲思和哲学观点得到了更加充分的彰显。
一、哲学观的植入
要明晰电影《盗梦空间》中的哲学观,首先要对故事情节有一个总体的把握,明确导演和编剧的意图,而后lunwen. 1KEJI AN.COM第一论文网lunwen. 1KEJI AN. COM提供写作论文和发表论文发表服务,欢迎您的光临分辨出现实与梦境的区别所在,理清每一层世界之间的联系,并找到影片中每一个人物的世界归属。也就是说,要找到影片中蕴含的哲学观,其必要条件是要充分了解这些哲学观的植入背景和植入过程,在此基础上,才能准确地理解影片对“思维与存在的关系”以及“本我与他者之间的关系”这两个哲学问题的解读和回答。
影片一开始就以梦境和现实的多维转换展开了对其哲学理念的论述。多姆·科布是一位经验丰富的盗梦者,他能够在人们精神意念薄弱之时潜入人们的梦境之中,盗取有价值的信息和秘密。然而,在一次执行任务的过程中,由于其潜意识受到亡妻玛尔的阻挠,未能成功窃取雇主需要的资料,面临着两天之内被杀的危险。为了自保,他的同伴将他和亚瑟出卖给曾经的盗梦对象——斋藤。斋藤提出可以带他们回国过安逸的生活,但条件是他们要找到其竞争公司老板的儿子费舍尔,并在他的头脑中植入遣散公司的意念,从而使自己的公司成为垄断巨头。出于对孩子们的迫切思念,科布很快组织起了自己的队伍,包括“筑梦师”阿里阿德涅、“伪装者”尤斯福和“伪装者”埃姆斯。至此,影片将其中所蕴涵的哲学观渐渐地展露了出来。
影片的中心部分,也就是植入意念的整个过程,可以看做是影片对其哲学观的深入探讨和解析。在费舍尔飞往洛杉矶的途中,盗梦团队实施了这个意念植入计划。他们有10个小时的时间来执行这个计划,不过正如尤斯福所说,睡梦中大脑的运转功能比平时快20倍,现实世界中的十个小时,就意味着他们在第一层梦境中有一周的时间,在第二层梦境中有六个月,在第三层则长达10年之久。这种“梦中之梦”的特点使科布一行有了足够的时间去向费舍尔的头脑中植入思想。在这一过程中,科布不断受到潜意识中玛尔的阻挠,随时有永远迷失在梦境之中的危险,但他凭借坚强的意志摆脱了玛尔的迷惑,成功地完成了任务,并把斋藤从潜意识边缘拯救出来,终于回到现实的家中与孩子们相聚。不过,该影片在结尾处设置了一个悬念,陀螺仍在旋转,那么科布回到的究竟是现实世界呢还是仅仅是浅层次的梦境之中呢?这一切都留待观众去发散思维进行解读。
其实,结果究竟如何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影片成功地向观众传达了其独特的哲学理念,用一种崭新的方法、从一个崭新的角度深刻地诠释了“思维与存在”以及“本我与他者”的关系,使观众观赏之余备受启迪。
二、哲学观的剖析
《盗梦空间》对其哲学观的传达是通过回答两个哲学的基本问题而实现的。一方面,影片需要回答思维与存在之间是何种关系,反映到故事情节之中就是梦境与现实之间的关系,即是梦境决定现实,还是现实决定梦境的问题。另一方面,影片需要明晰本我和他者的关系,反映到情节中就是现实中的个体与梦境中的个体之间的关系,即梦境中的我是否真实地存在以及现实中的我是否只是梦境虚构的问题。对这两个问题的回答,就构成了《盗梦空间》这部电影的哲学理念。
(一)思维与存在的关系
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盗梦空间》最为主要的哲学议题,几乎整部电影都是围绕这个议题展开的。在影片中,梦境即思维,因为思维是梦境得以成功构建的最基本的保障,现实即存在,因为现实就是不能为人的思维所自由操控的存在。因此,影片对思维与存在关系问题的深入思考就集中体现为它对梦境与现实关系lunwen. 1KEJI AN.COM第一论文网lunwen. 1KEJI AN. COM提供写作论文和发表论文发表服务,欢迎您的光临问题的深刻诠释。
在梦境中,科布等“盗梦人”可以随意构建任何物体,他们身手矫健、无所不能,很多在现实中无法达成的活动在梦境中都能够轻易实现。故事中的人物仿佛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分身”,一个在现实世界中昏睡不醒,任凭风吹雨打也全然不知,而他们的“分身”则在各个梦境中思维敏捷、行动自如、精力充沛,
勇敢地向着一个又一个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进军。很多观众看罢有一种感觉,似乎电影中的梦境与现实是相互独立、相互分离的。然而,只要将各个细节联系在一起进行细致的分析,就会发现其实梦境与现实之间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的。
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物质先于意识而又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并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回归到影片之中,其意思就可以细化为:现实是梦境的基础,有了丰富多彩的现实才催生出各式各样的梦境;梦境则是在现实因素的影响下逐步构建起来的,它是对现实世界的主体性反映,是对现实因素的艺术性、自主性和夸张性的再现,并且具有能动的反作用,可以反过来对现实世界产生或大或小的影响。《盗梦空间》中所呈现的梦境与现实之间的关系就是如此。例如,在科布执行任务的过程中,亡妻玛尔三番五次地闯入他的潜意识进行阻挠,并诱惑他永远留在梦境之中伴她终老。梦境中的这些片段绝非偶然,而是对科布现实感受的夸张再现。科布曾与玛尔在梦中幸福地生活了几十年,而科布则认为两人应该重返现实,于是便在玛尔其头脑中植入“这个世界不是真实的,必须返回到现实世界里去”的想法,并成功地说服她与他一起以“卧轨自杀”的方式回到现实世界中去。可是这个想法在玛尔回到现实以后依然深刻心底,她便选择自杀以再度回到“现实”中去。这件事情使科布一直深感愧疚,正所谓“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正是这种对玛尔的极度愧疚才使她的影子不断地萦绕在科布的梦境之中。同时,梦境中玛尔的阻拦使科布差点无法完成现实中的任务,也差点错失回国与孩子团聚的机会。由此可见,现实因素是梦境内容形成的原因,而梦境则对现实又有深刻的影响。而梦境与现实的关系正好也反映了影片对思维与存在关系这一哲学问题的解答,即存在决定思维,思维是存在的反映,并能动地影响存在。
(二)本我与他者的关系
《盗梦空间》探讨的另一个哲学问题是本我与他者的关系问题。其实,这一问题涉及了我国古典哲学中最为著名的一个论断,即由庄子提出的“庄周梦蝶”之说。“昔者庄周梦为胡蝶,栩栩然胡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胡蝶与?胡蝶之梦为周与?”这段话的意思是:庄周曾经梦见自己变成了一只蝴蝶,悠然快乐,惬意万分,并不知道自己是庄周。然而突然醒过来以后,才发觉自己原来就是庄周。不知道是庄周在梦中变成了蝴蝶呢,还是蝴蝶在梦中变成了庄周呢?
影片为观众呈现的就是“梦中化蝶”的故事。科布曾经与妻子在共同设计的梦境之中生活了几十年,他们就像庄周梦中的蝴蝶那样,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可以做任何自己想做的事情。他们想要什么就有什么,思维中掠过什么梦境中就呈现出什么,他们甚至为自己建造了一座巨大的城市。玛尔在梦境之中感到无比lunwen. 1KEJI AN.COM第一论文网lunwen. 1KEJI AN. COM提供写作论文和发表论文发表服务,欢迎您的光临的享受、无比的幸福,于是渐渐地迷失了自我,分不清梦境与现实,甚至否认自己是在梦境之中,把梦境中的自我当做现实中的自我,将梦境中的“他者”与现实中的“本我”混为一谈,由此才酿成了她回到现实后由于极不适应而选择以跳楼自杀的方式回到“现实世界”的悲剧。与玛尔相对,科布理性地区分了梦境中的“他者”和现实中的“本我”,这与庄周“周与胡蝶则必有分矣”的说法是一致的。庄周与蝴蝶不可能为同一物,而必然是分隔开来的两个独立的个体,必须加以区分和辨别。可以说,对这一点的清醒认识拯救了悬在坠落边缘的科布。在梦境中生活了十几年之后,科布逐步意识到梦境中的自我其实只是由自己的思维构建出来的“他者”,仅仅是自己的一个幻象而已,而其“本我”则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一直都沉睡在现实世界之中。基于这些思考,科布才成功地摆脱了梦境的束缚,回到现实世界之中。由此可见,影片对本我与他者关系问题的诠释就是:本我与他者是两个相互独立而又相互联系的个体,一个是真实地存在于现实之中的,而另外一个则是临摹着本我构建出来的虚假的幻影,因此人们必须学会分辨。
三、结语
《盗梦空间》是哲学思想与现代视听元素有机结合的优秀影视作品,通过讲述“盗梦人”科布一行在现实与梦境之中所经历的一系列磨难,深刻地回答了两个哲学界中非常重要的议题,即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以及本我与他者的关系问题,由此传达出其独特的哲学观。毋庸置疑,《盗梦空间》是一部极富哲理意味与启迪作用的影片,它对观众的冲击不仅仅是视听上的,更是心灵上的和思维上的,堪称好莱坞电影的经典之作。
[参考文献]
[1] 克里斯托弗·诺兰.盗梦空间[M].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2010.
[2] 庄子,范勇毅.国学经典:庄子全集[M].北京:海潮出版社,2008.
[作者简介] 王宏(1976—),女,吉林长春人,长春工业大学讲师。主要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文学。本文选自《电影文学》2014年第10期,版权归原作者和期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