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教育论文>教育理论论文

基于“中国梦”理念的中小学思想教育探讨

2016-04-14 10:59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中国梦是中小学思想教育的基础,有助于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较好开展。本文主要从中国梦学校教育工作坚持的理念展开具体论述。

 

学校在对中小学学生开展思想教育工作时,要结合中小学学生的实际特点,实现中国梦的伟大构建。中小学学生也要为中国梦的实现努力学习。 随着党十八大的召开,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中国梦的概念,承载了数千年中国人苦苦追寻的梦想。

 

中国梦的产生,不仅对中国的伟大复兴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也将影响和推动世界和平发展的历程。为此,中国梦的提出引起了世界范围内人们的普遍关注。

 

中华民族要想实现伟大复兴,就必须坚持并实现中国梦。中小学学生是祖国未来发展的生力军,要想实现中国梦,学校教育应当高度重视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认真审视、树立教育理念。

 

  一、树立因材施教教育理念

 

  1.要精准全面识材

 

因材施教的关键是要全面掌握中小学学生的先天资质和后天条件,这也是决定因材施教成功的关键。《论语》中的一则故事非常典型,子路问孔子,是否听过之后就应当付出行动?孔子的回答是,需要先征求一下父母和兄长的意见。当冉有将同样的问题询问孔子时,孔子则要求其听后立刻付出行动。公西华对孔子的做法感到不理解。孔子回答是,冉有有着懦弱的性格,自己的那番话是为了鼓励他,而子路有着好胜的性格,告诫他要谦虚。

 

不同的学生采用了不同的方式,关键问题还是孔子对自己的学生很了解,才能因材施教。教育工作者要根据每个学习者的个性差异,尊重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

 

  2.要注重学生全面发展

 

我国当代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有言:教育的本质是为了培养人,培养社会需要的、创造的和发展的人才,这也是当代公民应当做到的。学校培养的学生要能够做事,是一个健康的公民。在新时代,一名教师应当转变思想,将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作为工作指南,培养学生的德、智、体、美、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教师要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健康的心理,具有交际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等非智力能力。这样,他们将来进入社会,才会适应社会生活,方能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做出贡献,担当一定的社会责任。

 QQ截图20160412135854.png

  二、齐抓共管结合

 

  1.要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

 

  中小学学生和家庭接触的时间充足,接受家庭成员的影响大,特别是父母的影响。父母的态度、个性特征和兴趣爱好在无形中都影响着学生。研究数据表明,所有家庭都要建立一种学习型家庭模式,家庭成员要保持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每个人都要积极参与家庭活动,营造一种浓厚的学习氛围,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的学习观念。

 

  2.要发挥学校主阵地作用

 

  中小学学生接受的学校教育阶段也是身心发展的最佳时期。这个时期,中小学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和荣辱观正处于萌芽阶段,具有强烈的求知欲望,接受能力较强。中小学学生要认识新形势下对教育发展的要求和自身担负的责任。教师要准确掌握教学大纲,采用多种教学方式,传授学生知识,满足培养要求。

 

  3.要发挥社会教育的作用

 

  随着科技进步的发展,社会各种信息大量增加。社会对中小学学生的影响越来越大,传统意义上单单依靠家庭和学校对中小学学生传授知识和影响其人生是不够的,也不能满足中小学学生健全人格发展的需要。

 

  三、构建快乐教育,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1.要关注人的感受

 

  教育的主体是学生。为此,教学需要从两个方面开展工作,突出以人为本的思想。教育者是一个方面。中小学教师要具有教学的积极主动性,学校要为教师提供一定的物质基础和社会保障,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从而让教师更加主动地投入教学活动。学生层面是另外一个方面。教学要融入情感因素,借助情感的传播作用,让中小学学生形成正确的认识,让他们热爱自己的生活和学习,并在学习中感受快乐。

 

  2.要优化教育环境

 

  学校要丰富校园文化建设内涵,为学生追梦。学校对学生进行中国梦教育,要考虑中小学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学校要积极引导中小学学生,将寻找心中的偶像作为工作的出发点,激发学生的热情。同时,学校要对中小学学生宣传思想文化方面的知识,将教育版面尽可能细化, 放置校园显眼的地方,时刻教育和激励学生。

 

  中国梦的实现需要广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为中国梦的实现付出实际行动。中小学学生教育工作应当紧跟时代潮流,融入中国梦之中,为中国梦的实现献出一份力。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