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文学论文>电视电影论文

经典电影《乱世佳人》中女性主义解读

2015-07-22 10:00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乱世佳人》(Gone with the wind),该部影视作品的发展背景是内战时期的美国,原先该部作品被译为《飘》,现今被普遍翻译为《乱世佳人》。它是由美国小说家玛格丽特·米切尔的同名小说改编而成。《乱世佳人》从上映以来就获得人们的广泛好评,是一部令好莱坞感到骄傲与自豪的经典影视作品;该影片全长约为四小时,虽然时间较长,但是观看该部影片的人依然很多,被人们称之为好莱坞第一巨片。这部影片的打造花费了四百多万美元,从最初演员的选取到拍摄,再到最后的后期制作,全程花费了三年半的时间,由此可以发现制片人对这部作品有极高的要求。[1]之后,在参加第十二届奥斯卡颁奖典礼上,《乱世佳人》荣获了八项金像奖,这个消息在全世界引起了巨大的震撼。可见,该部影视作品耗费大量的时间与金钱,打造了极为豪华的场景,战争场面不但巨大,同时也极为逼真,是一部极为经典的影视作品,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
  一、女性主义概述
  女性主义理论,是20世纪西方文学理论当中一个不可忽视的流派,起初,女性主义指的就是在政治、法律以及家庭等各个方面,女性企图争取与男性一样平等地位的斗争,其在一定程度上表现出对女性命运的高度关注,并且对女性的生存状态表示不满。作家西蒙娜·德·波伏娃(法国)与弗吉尼亚·伍尔芙(英国)是女性主义的先驱者,她们指出:在男性文学作品中,存在对女性的歧视和对其形象的扭曲与臆想。西方第一部女性主义文学作品是《一间自己的屋子》,该部长篇散文是由弗吉尼亚·伍尔芙著作的,作者在作品中提出,女性应当将屋子当中的天使给杀死,即消灭无私、妩媚、蠢笨无知的传统女性形象。而西蒙娜·德·波伏娃所著作的《第二性》,则被誉为女性主义的经典之作,该部作品之中明确指出:社会造就了女性全部的女性特征。[2]与男性相比较,女性在体力方面天生就较差,因此自动归类到弱者,不敢奢望自由;而为了将女性弱者的地位加以稳固,男性又在法律上做“手脚”,女性则甘于服从男性。女性主义理论得以发展为学科化,其中发挥重要作用的人物就是凯特·米勒特,而伊莱恩·肖瓦尔特、桑德拉·吉尔伯特等人则是其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女性主义对于男性所主导的社会造成了极大的打击,它体现了女性由最初的寻求平等到自我价值的达成,到女性争取自治自理权利的一个发展历程。
  60年代是女性美学,70年代是妇女批判,80年代是性别理论,到当今时代,女权主义文论已历经长达近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历程,由起初的试探,发展到后来的极为激烈的抵抗,由最初的无知、彷徨发展到之后的深刻反省,一路走过来可谓是十分艰难。但是,在其文学作品中,却有不少揭示“父权制”独裁统治的现象,对当时男性稳居霸权的社会予以了极大的打击,从中也展现了妇女为了获取自我、自由以及自治权利的不懈努力。女权主义艺术由最初的女性本身逐渐转变为对整个社会女性形象的追逐与关注,同时也能够发现女性的社会关系、社会性别等出现了极大的转变,女性在社会中的地位也得到了一定的提高。
  美国小说家玛格丽特·米切尔编写的《乱世佳人》,于1936年出版,在这个时间段正是女性主义运动发展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时期,该小说后来被改编为影视作品,在女主角斯佳丽身上能够清晰地发现女性主义的影子。[3]
  二、《乱世佳人》中斯佳丽女性主义的分析
  《乱世佳人》这个故事发生在美国的内战时期,其中包含了极为深厚的生活内容,故事发展起伏跌宕,故事女主角的生活经历极为复杂。起初斯佳丽生活在富裕的家庭,父母无限关爱,生活优越,之后由于受到战争的影响,失去了父母的宠爱,之后的生活又极为困苦,在经历了一番磨难之后,最终成就了一名性格矛盾的南方佳人,在其性格中包含了独立、天真、烂漫、虚荣、贪婪,既坚强又很脆弱,既冷酷、自私又开朗,为了获得自己想要的可以不择手段夺取。
  (一)战争中的女强人
  美国内战爆发之后,斯佳丽安宁、美好的生活就被这场战争所打破,它就像是一场狂风肆虐的龙卷风,将斯佳丽从最初美好的生活转到无比凄凉的境界。她清楚了解到:要想在这个“狂暴而更难的时代”生存下去,那么就必须展开艰辛、激烈的抗争。
  斯佳丽在费尽周折回到陶乐庄园之后,发现庄园已经被战争所摧毁成为一堆焦土、废墟,亲朋好友已经离自己远去,其亡灵似乎还在天地间游走,“国”破家亡且在劫后余生后,斯佳丽惊魂未定,她站在一块已经完全废掉的野菜地上看着这个悲惨、肃杀的世界,在埋头于土之后做出一个决定,她站立起来对天指誓:“从今以后,无论采取什么手段,诈骗、谎言抑或者是杀人,我都不再忍受饥饿。”斯佳丽在经历过战争的摧残之后,其隐藏在身体中的女性意识被激发起来,她将传统的、陈腐的女性思想给抛弃,不再遵守男尊女卑,并且利用自身的实际行动加以说明,向其发出挑战。斯佳丽在抛弃传统的女性思想观念之后,为实现自身价值采取积极主动的行动,将一个锯木厂买下来,然后凭借自身的力量经营,击败了在经营过程中遇到的男性竞争者,使自己的事业慢慢壮大起来。
  她成功的事例说明了:女性是具备和男性一样的聪明和才智,并且也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自私自利的以男权为中心的社会,给这样的社会以强烈的震撼与冲击。
  (二)斯佳丽的爱情与家庭
  尼采曾经指出,对于一个“爱”字,对女性与男性而言其所包含的意义是不一样的,对男性来讲,爱就是掌控、独占她,进而使自身的生存力量更加深厚、更加强大;而对于女性来讲,其意义则截然不同,爱就是对自我的放弃,无条件将自身的灵魂与肉体都奉献给男性。在斯佳丽的爱情当中,她自始至终都是女王,以女王的身姿俯视自己身后的追求者,斯佳丽一生中有过三次婚姻,四个男人,起初斯佳丽深爱着艾希利,然而最终她才意识到,她的爱情、她的幸福并非是他,而是白瑞德。
  为了获得艾希利的爱情,斯佳丽抛开自己女性的矜持、打破传统礼教,向他表达自己对他的爱意,然而在十二棵橡树的夜宴之上,斯佳丽获得了一个惊人的消息,即他将和米兰妮结婚。之后,她由爱转恨,早艾希利一步嫁给了查尔斯(米兰 妮的弟弟),她这样做仅仅只是为了报复艾希利,他抛弃了自己对他的爱情,斯佳丽直到查尔斯最终战死在战场时,还是没有爱上查尔斯。而米兰妮与艾希利结婚之后,斯佳丽依然没有放弃争夺艾希利的爱。他们三人的关系是极为复杂的,当艾希利与斯佳丽拥抱被别人所发现之后,在艾希利的生日宴会上,斯佳丽盛装出席,然而即使在她盛装包裹之下依然无法掩饰自身对米兰妮的愧疚。然而,斯佳丽对艾希利的爱情,仅仅只是一种冲动,其中更多的成分是对自身示爱失败之后的不甘心理。作为老南方贵族的代表人物,其与塔拉庄园一同附和了斯佳丽对老南方的留恋与回忆。
  斯佳丽在对天指誓要为土地为抗争之后,其首先必须面对的就是贫困,她不但需要种植粮食来满足家庭生活的需要,同时还必须确保不被北方佬所侵略,而最为关键的是她要在一无所有的情况下准备三百税金,进而保证塔拉庄园不被北方佬夺走。在这种情况下,斯佳丽又一次将自己的婚姻作为筹码,和自己妹妹的未婚夫结婚,进而从其手中获取现金一千美元,这样能够暂时缓解自己的困境。她的第二次婚姻是为了保全塔拉庄园,保证全家人不用忍受饥饿。由此可见,斯佳丽前两次婚姻均是为了达到自身的目的,完全不是为了爱情,在斯佳丽的价值观念中,婚姻不包含任何神圣色彩。[4]在婚姻中的斯佳丽,依然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她没有履行传统女性的职责,而是打造了一个独立的世界,同时与男性世界相对立。可以想见,即使和艾希利结为夫妻,斯佳丽依然是独立的,依然不会扮演好“家庭天使”的角色,依然会对男性话语权发起挑战。
  斯佳丽在经历了最初对艾希利的执著追求、南北战争,在战败中重建家园,经历了自己和白瑞德所生的女儿宝妮以及米兰妮的死亡,在这个时候她才真正了解到,自己最爱的人就是自己一直抵触的人,进而最终实现了其全部人生阶段的发展历程。然而,白瑞德已经无法忍受她的自负和自私,在白瑞德给予斯佳丽充分的宠爱和自由时,她依然执著对艾希利的爱情,最终导致白瑞德对这样的她不抱有任何的希望。从本质上而言,斯佳丽独立、自强的个性,打破了传统思想中的男女关系,女性不再只是男性的应从者,而是依靠者。[5]她不愿相夫教子,不接受丈夫对自己的保护,这使得她的第三任丈夫觉得自己已经丧失了身为丈夫所应有的价值,进而选择离开斯佳丽。可见,在战争时期,女人被允许进入广大公众之中,然而在进入到和平的时代之后,女性们最终依然得回归到家庭生活当中,担任“家庭天使”的角色,而不能成为独立的女性。
  三、结 语
  《乱世佳人》这部影视作品所展现在观众面前的女主角斯佳丽,并非是一个完美、善良的人,其在面临生活的巨大转变时,不向艰苦的生活与不幸的命运低头,不断和困苦的处境作斗争,勇敢、坚强;同时,斯佳丽又是贪婪、虚荣且自私的,她为了能够达到自己的目的可以采取各种卑劣的手段。与当时时代对女性的定位相比,斯佳丽所做的一切皆已经超出了其所规定的“淑女规范”的范畴,并未被其所制约,和男权所主导、掌控的社会展开斗争。斯佳丽让广大女性清楚意识到,作为一名女性应当坚强、独立,自尊自爱。此外,对斯佳丽所表现出来的女性主义,并非是一种主动性的对抗,是一种自我解放行为,是无意识的,这与女性发展的客观规律基本相符。女性只有不断在生活中加以磨练,方能深刻意识到自我成长的重要意义,进而在实际生活中得到发展。《乱世佳人》中的斯佳丽就是如此,是一个名副其实的“乱世佳人”。
  [参考文献]
  [1] 胡志红,胡湉湉.走向生态女性主义批评:生态女性主义对女性主义的生态解构与重构[J].当代文坛,2013(05).
  [2] 赵君波.试论《乱世佳人》中斯嘉丽的女性意识[J].科技信息,2009(19).
  [3] 牛冀莲.战争中的铿锵玫瑰——从女性主义角度看《乱世佳人》斯佳丽的形象[J].大众文艺,2009(01).
  [4] 乔耀琼.浅议《乱世佳人》女主人公的独立意识[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20).
  [5] 刘飞.《飘》的生态女性主义解读[D].曲阜:曲阜师范大学,2012.
  [作者简介] 武一娜(1980— ),女,河北保定人,硕士,河北大学大学外语教研部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中西文化交流与翻译。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