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文学论文>电视电影论文

浅谈文化传统视角下的电影音乐

2015-07-06 11:24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论文关键词]电影音乐 文化传统 《甜蜜蜜》
  [论文摘要]电影音乐可以展现人物的文化传统、性格特征与行动发展的脉络,突出一个民族集体的、一个人物个体的心理与情感变化的轨迹。以邓丽君的音乐和她的形象作为一个时代、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背景来塑造人物形象正是影片《甜蜜蜜》的一个重要的特色。
  
  一、电影音乐与电影之密切关系
  
  电影音乐是专门为影片创作、编配的音乐,是电影综合艺术的一个重要有机组成部分,是一种新的艺术体裁。通常,音乐与画面的结合关系分为音画同步和音画对位两种方式。其中最常用的是音画同步,即用音乐来复述、强调画面的视觉内容,音乐与画面的情绪、节奏一致,视听统一。随着电影艺术的发展,人们逐渐不满足于用音乐直接表现画面的情绪、气氛,由此产生了音画对位的结合方式,即音乐所表现的情绪、节奏、主题等与画面中所呈现的情绪、节奏、主题等截然相反,通过对比,反衬,烘托出画面的内容。这种结合方式有利于音乐从多角度、多侧面、多层次挖掘人物的内心世界,使影片具有更丰富的内涵。
  从电影音乐与电影的关系来看,它们之间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不管什么样的电影音乐,对其进行评价,并不是以音乐的音响效果为标准的,而是以是否体现了影片的总体构思为准绳。电影音乐首先应该是属于电影的,它的存在和发展都必须符合电影的观念和需要,无论是主题创作音乐,还是资料性音乐,都必须与影片风格统一,与叙事节奏相辅相成,与电影其他的元素相匹配。WWW.133229.COm电影音乐的结构形态语言以及长度,都必须由电影的要求来决定,而不能离开影片孤立地强调音乐的表现性和完整性。总之,电影音乐必须是为电影的整体要求服务,并自然地发展和分寸适当地存在。只有设计自然,在审美主体不知不觉中起作用的电影音乐才是电影音乐的上乘之作。
  
  二、电影音乐具有对人物文化传统的表述功能
  
  在电影艺术中,音乐和视觉影像时时刻刻都在描绘着特定民族的风俗、信念与习惯,传达着知识、艺术、道德与法律的信息,暗示着一种历史的与人文的气息。现实生活中,任何一个人都会有形或无形地受到自身民族文化习惯和文化传统的影响。一个民族的文化具体表现为一种特有的生活方式,一个群体的心灵状态、习惯与性格特征,是一种物质上、知识上、精神上的生活状态的整体显现。作为一种特定生活方式的整体,文化包括观念形态和行为方式,提供道德的和理智的规范,它是信息、知识和工具的载体,是一种从学习中得到的行为方式,也是所有的社会成员共有的。因此,一部影片对人物文化传统的表述实际上是对一个民族集体性格和生活方式的表述。
  电影音乐对人物文化传统的表述往往是以音乐主题的方式实现的。音乐主题是影片音乐的“核心”部分,是描绘人物形象最突出、最富于乐思的旋律与节奏。美国电影理论家迈克尔•拉毕格在《影视导演技术与美学》中说:“一种特殊的管弦乐法或特殊的音乐节拍贯穿整部电影是由角色、场合或情绪所设定的。”电影音乐对人物形象的描绘不是理性的诠释,而是感性的刻画,是通过感性的节拍、旋律、节奏以及不同器乐音色的特点来描写人物文化传统与性格特征的。在电影音乐中,不同的乐思具有不同的文化特征与立意,不同的乐器拥有不同的地域色彩与特性,这种旋律的立意与特性不仅能够突出人物情感和性格的特质,也能为某些场面创造出一种特殊的文化与民族的氛围。例如在克林特•伊斯特伍德自导自演的影片《廊桥遗梦》中,导演在两个主要的场景里通过收音机传递出来的、有声源的意大利歌剧音乐交代了女主人公弗兰西斯卡的出生地域、文化背景和人物的兴趣、品味,并通过歌剧音乐刻画出主人公内心那种多情浪漫的性格特点以及她美好的个人理想与沉闷的现实之间的矛盾,使影片中这对男女之间真挚动人的爱情故事的发生具有人物性格上的依据和可信性。
  总之,一个完美的电影音乐主题的灵感应该首先来自于电影故事文化内涵的启发,来自于电影人物所处的文化环境和性格的影响,应该展现人物的文化传统、性格特征与行动发展的脉络,突出一个民族集体的、一个人物个体的心理与情感变化的轨迹。
  
  三、电影《甜蜜蜜》的个案分析
  
  由陈可辛执导,被《时代》周刊评选为1997年度十大佳片之一的《甜蜜蜜》是一部典型的运用音乐来表现一个时代文化、一个民族文化与历史特征的优秀影片。这部影片将现代钢琴音乐、双簧管音乐和流行歌曲融为一体,并着重运用了20世纪70年代后期开始流行于内地的邓丽君的歌曲来贯穿影片的故事情节,生动地描绘了李翘与黎小军之间动人心弦的爱情旅程,刻画出人物在特定的历史文化背景中的独特言行与性格特征,并富有韵味地传达出两个人物之间的感情变化与矛盾冲突。

  在影片《甜蜜蜜》中用钢琴演奏的舒缓优美、恬静动人的乐句,主要是用来表现影片中人物内心美好的憧憬、纯真的思念以及愉快的心灵感受;用双簧管演奏的、具有孤独悲凉、忧郁伤感色彩的旋律,主要是用来表现人物离乡背井的迷茫、生活失意的痛楚、无奈分手的伤感和客死异乡的悲哀;而邓丽君演唱的流行歌曲则在影片情节发展的过程之中贯串始终,用来表达男女主人公喜怒哀乐的心境与悲欢离合的情感历程。如果说钢琴主题和双簧管主题注重表现的是人物内心的情绪变化,那么,邓丽君的歌曲所表现的重点却是人物的趣味、爱好与人物的历史文化背景。
  影片《甜蜜蜜》一共选用了邓丽君四首经典的爱情歌曲《甜蜜蜜》《泪的小雨》《再见,我的爱人》和《月亮代表我的心》来传达人物复杂的情感流程。其中,歌曲《甜蜜蜜》的三次重复运用不仅使这首歌曲成为揭示影片主题立意的音乐,还表达出一种令人回味深长的情感效果。第一次出现是在黎小军与李翘骑自行车的段落中由李翘情不自禁地哼唱出来的,歌曲传递出人物之间一种烂漫的初恋感觉,那连贯运动的摄影机镜头、慢速叠化的诗意画面以及由轻松的人声演唱到抒情的器乐演奏的转化,传达出一种甜美温馨、悠远情长的美妙情意。歌曲第二次出现是在李翘与黎小军经常幽会的527客房中,当时,李翘的情绪非常低落,显得心事重重,黎小军感觉到了李翘的那种疲惫与冷淡,在一种百无聊赖的状态中,他用干涩的声音哼唱出了《甜蜜蜜》的曲调。歌声完全失去了歌曲本身具有的欢乐甜蜜的韵味,而展现出人物尴尬矛盾的内心活动。此时,他们已经走到了甜蜜爱情生活的尽头,面临着情感上的艰难抉择。歌曲《甜蜜蜜》的第三次出现是在影片的结尾处,那是歌后邓丽君与世长辞的日子——1995年5月8日,经历了种种的磨难与艰辛,李翘终于移民美国成为一名导游小姐,黎小军也在纽约的一家餐馆当了厨师,就在他们再次偶然相聚的时刻,《甜蜜蜜》的歌声又一次响起,强烈地表达出人物甜蜜快乐、情意如初的内心感受,同时也可以感受到影片导演为了突出表达主题歌曲唱词中的那种涵义与意境,在音乐结构的编织与安排上的匠心独运。
  与主题歌曲《甜蜜蜜》相比,歌曲《泪的小雨》没有被重复地强化使用,而只是作为一种背景音乐运用在1987年除夕的那个雨夜,李翘与黎小军贩卖邓丽君录音带的场景之中的。歌曲里的绵绵细雨与大年夜的倾盆大雨遥相呼应搅乱了他们卖录音带挣钱的如意盘算;歌曲中失去爱情的泪水与现实中生意清冷失败的泪水使他们明白了现实生活的严酷无情。歌曲中的情与现实中的景的密切交融表现出人物在一种艰辛凄凉的困境中回天无术、欲哭无泪的酸楚心境。歌曲《再见,我的爱人》是一首略带忧伤、感情炽热、缅怀旧情的流行歌曲,被用在影片中男女主人公旧情重燃的段落中,一方面表现出黎小军与李翘对已逝情爱的珍视与向往;另一方面也更加突出了他们那种真情难耐、爱心依旧的内心感受。另外一首歌曲《月亮代表我的心》在影片之中是作为表意性非常强的无声源音乐出现的。男女主人公是歌后邓丽君的崇拜者,当突然听到邓丽君英年早逝的消息,无疑在他们的心底引起了强烈的震动,此时,《月亮代表我的心》的歌声四起,歌曲亲切委婉、韵味动人,唱出了他们对歌星邓丽君的真情真爱以及李翘和黎小军之间爱心不变、思念如初的感情。歌声配合着人物在纽约街头情绪低迷的漫步,表现出人物心中的一丝酸楚与一片诗意,从偶像生命的陨落到人物分分合合、失之交臂的情爱周折,让人们得到一种人生如梦、生命无常的感叹,体味到一种充满着酸甜苦辣的未了情缘。
  以邓丽君的音乐和她的形象作为一个时代、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背景来塑造人物形象是影片《甜蜜蜜》的一个重要的特色,在影片中,邓丽君的歌声不只是贯穿在影片的听觉表意系统之中的一段一段音乐,而是作为一种表现人物历史、文化、趣味、爱好特征的元素来刻画人物形象,并将这些独具时代与文化特点的歌曲融入了男女主人公的相遇、相知、相爱的行动之中和故事事件发展变化的过程之中。在20世纪70年代末期中国改革开放以后,港台的流行音乐文化随着经贸交流的增加而逐渐流入内地,邓丽君的歌曲作为一种具有时代特点的大众音乐在80年代广泛地流行于内地。她的歌声表达着生命的真实情感和时代的节奏氛围,深受普通老百姓的欢迎,是内地社会中普通老百姓喜闻乐见的一种通俗音乐形式。而黎小军和李翘正是这些普通人中的一员,他们对新生事物感受最快,反应最敏锐,成为这些通俗音乐文化的主体听众。并且,他们在多年的生活中培养出了对歌星邓丽君崇拜仰慕的感情和对她歌曲的由衷喜爱,他们两人这种相同的兴趣与爱好、共同的背景与感受是在一种复杂的历史环境与社会条件下形成的,成为他们性格发展变化中的一个重要因素,这个共同点既影响着他们的行为活动,也影响着他们对爱情的看法,成为男女主人公之间心灵碰撞的缘由和情感共鸣的基石。在影片中,邓丽君的歌声一方面表达出了一代年轻人的精神印象,造成了强烈的情感冲击力;另一方面成为表现这对质朴平凡的男女主人公的形象化的音乐语言,透过这些委婉动听的爱情歌曲,能够体现出人物的兴趣与爱好、品味与修养,凸显出人物社会背景、历史文化和生活经历对人物内心的深刻影响,从而生动鲜明地创造出人物的形象特征。
  
  [参考文献]
  [1]姚国强,孙欣.电影声音艺术理论[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2.
  [2][美]迈克尔•拉毕格.影视导演技术与美学[m].卢蓉,等译.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4.
  [3]郑洞天,谢小晶.艺术风格的个性化追求——电影导演大师创作研究[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2.
  [4]黄会林.经典名片读解教程(电影部分上、下)[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