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文学论文>电视电影论文

关于言语行为理论及电影字幕等效翻译

2015-07-06 11:16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论文摘要】电影在跨文化交流中起着重要作用,其中字幕翻译在电影翻译中尤为重要.通过利用言语行为理论及语用等效的翻译观点,探讨电影字幕的翻译策略及意译、解释性翻译和文化替换等翻译方法.
  【论文关键词】言语行为理论语用等效字幕翻译方法

  一、引言
  随着国内外观众对视听艺术的需求增大,影片字幕翻译数量越来越大,质量也在提高。电影字幕翻译是指电影在播放中。通常显示在屏幕下方,对片中人物的对白和其他相关信息的一种解释性的补充说明,它可以提供更多的信息量,使观众更好地理解剧情的发展,也有助于听力或智力有障碍的人能够看懂和理解电影的内容。电影字幕译文的服务对象是电影观众,因此,翻译必须适应观众的需要,为观众所接受。
  字幕翻译不仅是两种语言的转换,也是一种文化传输与移植的过程。电影具有文化传媒的特殊性,并决定了它对字幕译文有诸多特殊要求和限制。因此,字幕的译文在文体、语言风格上需尽量和原文风格保持一致。至少,字幕译文应传达与故事情节相关的原文语言特症。为此,译者要以等效翻译为主要原则,考虑影片预设的效果和观众的期待,摆脱字面的束缚,呈现出令人满意的翻译作品,使目的语观众能够享有与原语观众相似的体会和感受。在翻译文本时应以言语行为理论为基础,遵循等效翻译的原则,采取适当的翻译方法进行翻译。
  二、言语行为理论
  译者对原作的理解,翻译策略的选择均不同程度地受到诸多语用因素的制约和影响。wWW.133229.cOM作为语用学中一个极其重要的理论。言语行为理论的核心思想是:人们使用语言的目的不仅是为说话而说话,或表达一种思想,而是通过说话来实现某种目的,即以言行事。言语行为理论研究的发展必然对翻译研究带来深远的影响。“言语行为”一词是英国哲学家、实用主义倡导者奥斯汀在《如何以话行事》一书中首先提出的。言语行为理论是二十世纪西方哲学最重要的贡献之一,其代表人物是约翰。朗肖,奥斯丁(jl.autsin)和塞尔(j.searle)。言语行为理论是英国哲学家奥斯汀提出,后来塞尔又发展了他的理论。使用语言就像人类许多其它社会活动一样是一种受规则制约的有意图的行为,人类交际和交往的最小单位不是通常人们所认为的单词或句子等语言单位,而是言语行为,言语行为的意义就是句子意义的功能(塞尔,2001)。由此言语行为理论被哲学界和语言学界所普遍接受,以至于逻辑学家也给予了足够的关注(周礼全,1994)奥斯汀认为所有的语句分为叙述句和施为句。奥斯丁发现这种区分的缺陷促使他区分出三种不同的言语行为:言之发(以言指事)、示言外之力(以言行事)、收言后之果(以言成事)(何自然,冉永平,2001)。即.“言语行为三分说”:言中行为、言外行为、言后行为。言中行为是通过语法、语音、句法、语义表达的话语的字面意义。通过话语,说话人希望使听话人认识到自己的目的.从而达到说话者希望产生的效果。这就是言外行为。言后行为即话语在听话人身上所产生的效果。有些效果是说话人希望之中的.而有些则是说话人意料之外的。当说话人和听话人的理解相吻合时,那么言外行为一般能产生预期的言后行为。言语行为是以理解为目的的,而且言语行为本身就是理解的过程。理解是一种相互作用的实践活动,是主体之间的交往活动。言语成为人们活动的条件,理解成为人们活动的目的。由于翻译就是用目的语来转达原文中的意思,因此,它也包括了言语行为三个层次的转换。
  有些译者在翻译时常停留在言中行为上,结果译文难免出错。反之,如果在翻译中有意识地考虑到言语行为的整体意义.那么就能较为准确地传递信息。奥斯汀的言语行为理论给翻译工作者以深刻的启示,即在翻译的过程中,译者一定要以作者的意图,读者的预期效果或预期的实际反应和行动作为翻译的根本依据,只有这样,才能够从言语行为和功能对等入手正确地体会原作者当时的主观意图以及在当时阅读者身上产生的客观效果,并采用有效的语言手段或形式将原作的主要精神正确地传递给今天的译作读者,使译作像原作一样产生预期的效果。
  三、语用等效翻译
  奥斯汀的言语行为理论,实际上是一种等效翻译观。等效翻译通过对两种语言进行对比来实现等效翻译。这种翻译不拘泥原文的形式,而是保存原文的内容,以最贴近、最自然的对等目的语来再现原语内容.以达到等效的目的。另外,可以通过对两种文化的对比来达到社交语用等效。一般来说,可以通过具体翻译的目的来确定所选择的途径。如果翻译的目的是为了使读者了解异国风貌,增长见闻,那么译者要再现原作风格及文化背景。如果翻译的目的仅是使读者准确理解原文的内容,那么译者只需根据原著所提供的语境,依从读者的文化习俗,在忠实原著内容的前提下将原作转为他们乐于接受的译文而不必拘于原文的形式。
  说话人不但要表示言中行为,而且还要传递其言外行为并期望产生一定的言后效果。在这种情况下,译者必须确保译文的言外行为和言后行为与原文的相一致。这也是实际意义上的等效原则。由于不同语言在篇章结构、文化背景、语言习俗及表现形式上千差万别,因此假如处理不当,译文中就会出现意料之外或相反的效果。如果遵循了等效原则,将翻译视为对原言语行为的传递,那么这种风险就会大大减小。
  电影字幕在原语受众中要达到的效果与把它转换成目的语后在译语受众中要达到的效果,从言语行为的角度讲,应该是一致的。如果原文字幕与其译文能达到同样的以言行事的目的,这样的翻译可以看作是原文的语用等效翻译。因此,在电影字幕翻译中,不仅要翻译语言本身,而且.还要翻译原语所隐含的用意,从而使电影在目的语中达到原语所希望达到的效果或产生的影响。
  四、字幕翻译方法
  翻译是一种跨语言、跨文化的交际行为。从言语行为理论的角度论述翻译,就是要求译者正确领会原作者的主观动机或意图以及在原作读者身上产生的客观效果,并力求在译文中对等地传达这种主观动机与客观效果,以使原作信息对原文接受者的作用与译作信息对译文接受者的作用基本相同。根据言语行为理论,译者在翻译的过程中,不仅要理解原文的字面意义,还要弄清原作者的真正意图,以及对读者产生的作用,因此,译者必须考虑接受者的反映、译文效果、功能对等等诸多文本之外的因素,只有当译文被读者所接受,翻译的过程才算完成。下面简要介绍几种电影字母语用等效翻译的方法。

  1、意译  在实际翻译中,译者考虑的应该是译文对目的语文化的群体接受者的预期效果,了解这一群体的共同的历史背景、文化特征及语言习惯等,译者应该能够预期他们对译文会作出何种反应,有的放矢地进行翻译,以达到效果上的对等。因此.读者的反应实际上指的是在一般情况下,某一文化群体接受者作出的反应或成事性言语行为。
  由于认知环境及语言文化的不同,译者难以完全转换原语的文化语境并在目的语中出现,但通过体会原作的施为性言语行为,也就是原语作者的意图,译者应能使其译作对译文读者产生的影响和效果接近或类似于原作给原语读者带来的影响和感受,从而在目的语文化中充分再现原语的文化语境。当译者预料译文读者无法透过异化翻译的宇面意思来领悟作者意图时,就要舍弃字面意思而译出作者的用意。从语用学的角度看,译文无论作出怎样的处理,只要它能传达原意,即原作的施为性言语行为,实现交际目的,那它就是成功的翻译。
  两种语言间存在着巨大差异,英语当中的一些习语、成语等在汉语中无法找到对应的译文,这时,就要采用意译法译出原文的真实意思,达到意义等效。在英国影片(代理总裁》中,电梯1说道:“whenisthesidewalkfullydressed,whenitiswearinguhsducekr.”如果直译的话,句子应为:“人行道什么时候穿戴最整齐,当它穿着哈德萨克的时候。’在电影中,哈德萨克是该公司的原总裁,在获得成功后却从45层楼纵身跳到下面的人行道上,死去了。其教名waning和英文的现在分词weraing读音相似,电梯工便开玩笑地说了上面的话。如果直译,中国观众会感到莫名其妙,不解其意,原文的幽默也消失了,因此,为了达到意义等效,采用意译法.译成“为什么人行道美丽,因为有哈德萨克的尸体”。
  2、解释性翻译策略  任何一种语言表达的东西都可用一种语言来表达。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任何文本的意义都直接或是间接地反映一个相应的文化.词语意义最终也只能在其相应的文化中找到。虽然,中外观众在文化背景方面存在着巨大的差异,但在进行电影字幕翻译时,译者应该注意历史、文化、习俗等语言现象,从本国观众欣赏译制片的艺术角度出发,选用目的语中与原语功能最相似的,同时又是本国观众耳熟能详的文化意象来表达,让观众一看即懂,而且享有与原语观众相似的感受,如,电粼小鸡快跑冲有这样一句wasyourfatherbyanychanceavultuer,如果该句直译为“你老爸是不是兀鹰,”,中国观众就不能完全理解其意。但解释性增加“心这么狠”后,译成“你老爸是不是兀鹰投胎的,心这么狠,.就使译文一目了然,让中国观众瞬问就感受到电影中角色的说话语气,收到原语要表达的效果。
  3、文化替换法  翻译不仅是两种语言的转换,顺应译语文化、克服文化障碍、自然表达和流畅翻译.实现有效的、成功的跨文化交际是字幕翻译非常重要的。文化词语的翻译策略取决于许多因素,如翻译的目的、文本体裁以及信息受体等。因此,在电影字幕翻译中,采用透明顺畅的风格,最大限度地淡化原文化陌生感(王东风200)2。在电粼阿甘正传》中有这样一句话“itwaslikeoldentimes.wewaslikepeasandcarotrsagain.”翻译成“就像当年一样,我们秤不离陀”。如直译成“我们就像是豌豆和胡萝卜总在一起”,汉语中没有这种文化现象,所以观众肯定不知所云,无法接受。在翻译“likepesaandcarrotsagajn”时,要采用符合目的语表达习惯的说法,按照语境的需要分别译成“秤不离碗”这些富有中国文化特色的词语.给目的语观众自然的感觉。字幕翻译中如何处理这些文化词语,是译者必须认真考虑的问题。
  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应尊重目的语的文化特征,尽量使用目的语观众喜闻乐见的、符合目的语表达规范的言语形式。又如李安导演粼卧虎藏龙冲有这样一句,“李慕白突然交出青冥剑,又退出了江湖”。中国观众十分熟悉“江湖”的意思。但如果翻译译成“jianghu’外国观众不能做出等同于中国观众的理解,因为目的语文化中没有“江湖”这一概念所以,译者应将其翻译成“limubaigivesuphissw0rdandhiswarriordyss”。
  五、结语
  电影字幕翻译是一种跨文化的文际,译者应该在正确理解原文的基础上根据目的语的特点表达出原语的语用含义和言外之力文章通过对言语行为理论的论述及语用等效对翻译的作用的阐述,说明了语用学理论在电影字幕翻译中的重要作用。言语行为理论使译者从理论上更科学地认识翻译的目标与过程,能够更加具体地指导翻译工作者的翻译实践。在等效翻译的原则下选择恰当的翻译方法进行字幕的翻译,使目的语观众同原语观众对电影信息具有相同或相近的理解收到相同的效果。即译者在充分理解原文的宇而内容和语境效果的基础上应采用意译解释性翻译策略、文化替换法等电影字幕翻译的技巧.才能摆脱字面的局限以译入语的习惯表达方式呈现令人满意的翻译作品。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