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文学论文>电视电影论文

文学改编电影与电视剧比较研究

2023-12-07 10:24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摘要:改编是文学与影视互动的桥梁,它可以将文学名著历久弥新的经典价值与影视强大的传播价值相结合。电影与电视剧虽然在外在形态上极为相近却因为媒介属性不同所以内在会有很大差异。本文以基于文学名著《白鹿原》改编的电影剧作与电视剧剧作进行比较分析,试图总结出电影与电视剧改编的差别与一般规律,为今后的影视剧本创作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文学:改编:电影:电视剧


  文章编号:978-7-80736-771-0(2020)01-126-02


  陕派作家陈忠实的《白鹿原》堪称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他以陕西关中地区白鹿原上白鹿村中白姓和鹿姓两大家族的恩怨纠葛为缩影,在宏大的笔触下描绘出了中国从清末到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沧桑变化。


  作为一个热门“IP”,《白鹿原》先后被改编成电影与电视劇。2012年王全安导演的电影《白鹿原》收获了1.3亿人民币的票房并在第62届柏林国际电影节提名金熊奖最佳影片,在第49届台北金马影展提名最佳改编剧本。2016年刘进执导的电视剧《白鹿原》在第31届飞天奖获得历史题材优秀电视剧奖,在第24届上海电视节“白玉兰奖”获得最佳电视剧、最佳导演、最佳摄影,在第29届中国电视金鹰奖获得优秀电视剧奖,而且网络播放量突破48亿。


  虽然电视剧与电影故事片在视听语言与叙事技巧方面有很多共通之处,但仍然也有很明显的区别。彭吉象在《影视美学》中认为:“虽然电影与电视都属于时空艺术,但相比之下,故事片更偏重于空间艺术,电视剧更偏重于时间艺术:故事片更偏重于造型,电视剧更偏重于叙事。”笔者在此以文学名著《白鹿原》的影视改编为例,对其电影剧本与电视剧剧本做比较研究,试图总结出电影与电视剧改编的差别与一般规律,为今后的影视剧本创作提供理论依据。


  一、情节变化


  电影需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故事的全景式展现。电影《白鹿原》在中国大陆上映的版本时长为154分钟,而原著长达50万字,电影两个半小时的时长不可能将原著完整展现,那么只有对情节进行删减来重构叙事。而77集的电视剧《白鹿原》作为长篇电视连续剧,可以通过大容量的篇幅讲述一个人物众多、内容丰富、跌宕起伏的故事,这基本可以涵盖原著的主要故事情节。


  1.叙事时间。电影《白鹿原》对原著叙事时间进行了腰斩。原著的叙事时间从清末至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横跨了半个多世纪,而电影叙事时间以1912年辛亥革命爆发开始直至1938年日本侵华战争全面爆发结束。这样处理可以使电影在常规的时间中完成一个有明显时间节点的叙事,保证叙事有头有尾。而且白、鹿两家的主要人物也能登场。此外这段时间中两家人的恩怨情长也极具戏剧张力能使矛盾冲突集中化更便于电影的表达,但是这种掐头去尾的方式不仅削弱了对中华文化的展现与反思历史的深度和力度而且也被不少人诟病其不尊重原著。


  电视剧《白鹿原》基本忠于原著的叙事时间,保留了原著情节的基本框架以白嘉轩娶仙草开始直至白嘉轩独自徘徊在麦田中结束。此外电视剧还增添了一些新的内容,例如朱先生与徐先生阐释何为仁义,还有白嘉轩与朱先生去清营为民请命、向土匪借粮等情节不仅突出了作品主旨和人物形象,而且在剧情中贯穿了质朴而热烈的人情。同时长篇剧情能够更好地展开线索,将故事娓娓道来,而且也能够使观众更好地沉浸在故事之中,体验故事中的人生百态。


  2.叙事线索。电影只截取了不到30年的时间,主要围绕田小娥为中心来架构白、鹿两个家族的斗争情节,表现了父子之间的对立冲突与田小娥和三位男性之间的爱恨纠葛。剧本将小说中田小娥的情节从副线上升为主线。这样处理,一方面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呈现出一条明晰的线索,有利于观众梳理剧情和把握情节走向。另一方面又能使主题与矛盾冲突更为集中。


  电视剧则相对完整地展现了原著中的情节而且在大容量的篇幅中展开了三条线索,以一条主线和两条支线交叉推进来构建剧情。一是以白、鹿两个家族在白鹿原上的恩怨斗争作为推动情节发展的动力。二是以田小娥为中心来组建人物关系网。三是以鹿兆鹏和白灵的革命历程,以小见大来表现时代的变迁。电视剧的三线交替、顺时推进的手法比原著中频繁的插叙、倒叙更符合观众的习惯也能使戏剧冲突更有张力。


  3.情欲表现。由于审查限制,电影《白鹿原》与电视剧《白鹿原》均对原著中关于田小娥与男人们的情欲描写做了大量删减,原著本是以田小娥的情欲来表现原始生命力的激情而电影和电视剧则避开了直接描写,转而以物象来隐喻。例如电影中以一望无垠,随风飘扬的麦浪来隐喻强劲的生命力和不可遏止的欲望。


  二、人物变化


  原著中众多的人物组成的关系网非常复杂,为了适应观众习惯,电影和电视剧在人物上都做了不同程度的改变。


  1.田小娥。在电影中最大的人物变化是田小娥,首先她从小说中的配角变为了主角,电影基本就是围绕田小娥与男人们的爱恨情仇来展开叙事,在原著里国共合作、抗日战争等历史大背景沦为田小娥情爱故事的背景,有人因此戏称电影版《白鹿原》为“田小娥传”。其次原著中的田小娥出身孤苦,被父亲卖给郭举人做仆人和性奴隶。但是遇到黑娃以后,她不顾一切地爱上了黑娃。这不仅是性欲使然更是一个女人敢于打破封建观念,追求自由与平等的行为。而在电影中田小娥是一个养尊处优的夫人,基本上是为了满足自己的欲望才有了与不同男人的纠葛。


  电视剧中的田小娥与电影完全不同,她不像电影一样只是影片中的男人和观众的欲望对象,而是一个既反叛又柔情的女人。她不顾一切爱上了黑娃,勇敢地反抗封建礼教的束缚,又在与黑娃和白孝文的爱情中显示出十足的柔情。她在电视剧中虽然只是个配角,但却折射出了男权社会对女性的压迫。她一生敢爱敢恨但却落得被杀且镇压在塔下的悲惨命运对当时男权社会的丑恶行径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猛烈的批判。


  2.白灵与朱先生。白灵与朱先生在原著中都是非常重要的角色而且也在现实中有原型人物,但在电影中或许是出于政治考虑,二者都被删除。在小说中,白灵是一个敢于追求理想与自由的新女性。她为了实现理想与自由敢于斩断和封建家庭的联系。她向往革命而投奔延安,最终却在延安被同志坑杀。电影为了通过审查,这样的情节势必要在剧本中删除。虽然朱先生在小说中是白鹿原所有人的精神领袖,他只身劝退清兵、烧毁罂粟、制定“乡约”改善民风但是也有将国共斗争比喻为“翻鏊子”的言论,这导致了这个人物在电影中消失。电影剧本对白灵与朱先生的删除使影片在主题表达方面大打折扣,失去了对追求自由与理想的歌颂和传统儒家文化的某些精髓。


  在电视剧中则保留了白灵与朱先生,在保证叙事完整的前提下为符合当今的主流思想进行了修改。电视剧中的白灵与原著中的白灵基本相似,反抗家庭、在感情中选择了共产党员鹿兆鹏等。但是对其结局进行了改变,电视剧中的白灵在战争中壮烈牺牲,成为了革命烈士而不是像原著一样被身边的同志坑杀。在塑造朱先生时保留了其对传统儒学思想精髓的把握,删去了不当言论且更“亲共”。虽然电视剧剧本保留了这两个人物,但尤其是对白灵结局的改变使电视剧失去了对政治运动的反思。


  三、结语


  电影与电视剧虽然在形态上非常相似,但由于媒介属性不同,所以在叙事方式与内容呈现上均有较大差别。笔者在上文中以电影《白鹿原》和电视剧《白鹿原》的情节变化中的叙事时间、叙事线索和情欲表现以及人物变化中的田小娥、白灵、朱先生的人物形象进行了对比分析。在叙事方面,电影相比电视剧需要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一个完整的叙事,所以在文学改编上可以截取一段有明显节点的片段,并且要结构一条明晰的线索将矛盾冲突集中化。而电视剧由于篇幅较长,基本可以做到还原原著的基本剧情而且可以在叙事中缓缓铺开情节并且可以适当将矛盾冲突分散来制造悬念吸引观众观看。在人物形象上,电影受到篇幅的限制势必要对原著中的配角进行一定的删减,但是删减的同时在不影响主角塑造的前提下可以将配角的一些经历和人物特质叠加在主角身上,这样不仅能使人物形象更丰满而且能使原著中配角的精神特质得到体现。电视剧剧本不仅不用对人物进行删减,还可以适当地增添人物。例如电视剧《白鹿原》就增加了石头、二豆这种能增加感染力的人物,使剧情更有看点。但是无论是电影还是电视剧在进行人物修改时,在不违背现行政策的前提下,最好能做到尊重原著。


  虽然电影与电视剧极为“近亲”,但是在创作规律上仍有不同。本文仅在叙事和人物上略有探讨,电影剧本与电视剧剧本在创作上的异同与一般规律仍然值得学界更深入的研究。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