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足的是,几乎所有的言论,都仅将电视电影孤立地加以论说,而没有将电视电影纳入电视节目播出系统,关注电视电影作为电视节目应遵循的播出规律,将电视电影作为电视节目加以思考。此现状不能不引起重视,因为它关系到电视电影作为一种新的视听艺术能否徤康发展。当然,担忧有时可能是多余的。因为从今年4月电影频道播出的一批优秀的电视电影和今年5月大学生电影节上角逐奖项的电视电影作品看,一批具有鲜明电视节目个性、适合荧屏放映模式的佳作已闪亮登场,如《情不自禁》、《警威壮贺兰》、《刑警张玉贵》(系列)、《杨门女将》(系列)、《咱得有个家》、《一介平民》、《半碗村传奇》、《我真棒》、《恋爱季节》、《我和连长》、《九月还乡》等。从这批作品中,我们欣喜地发现,一批有着清醒头脑的电视电影制作者,由于对电视电影特性的准确理解而蹚出了一条可行之路。以下我就这批优秀的作品,来探讨一下作为电视节目的电视电影应有的特性,这是一次将电视电影纳入电视播出系统的思考。
特性之一:固定的时长,完整的故事
以上所罗列的几部作品几乎都有这一特性:在90分钟左右的时段中,讲述了一个完整的故事。
我们知道,每天的电视节目编排是一种系统的板块链接,各个电视频道每天的不同时段安排不同的电视内容,形成固定模式,供电视观众选择,每一块内容在固定时间到来的时候按时播放,这种板块固定法固定了一定的收视人群,观众可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喜好,在某个时间坐到电视机前收视自己选定的节目。电影频道的节目的主要板块是由一部部中外故事片之间穿插栏目、少儿动画短片、广告等组成的,每一个内容都有固定的时长。当一部电影或一部电视电影在电视上播放时,它已不是一个独立的存在,而是一个频道全天电视节目中的一个组成元素,这些不同的组成元素有相对固定的收视人群。如果这些内容的时长忽长忽短,便严重地违反了电视播出规律,不是不到时间就结束了一个内容,就是时间拖延影响了下一个节目的按时播放,让观众无所适从,从而影响收视。电影是为影院放映而制作的,它遵循的是影院播出规律,所以电视上播放电影,只能被动地根据它的时长将一整天的板块进行调整,这是不得已而为之。而电视电影是专为电视播放而制作的,是自己根据自己的身材缝制合体的衣服,即固定时长。这样,电影频道会由于电视电影的存在而使得每一天的板块链接有规律可循。所以,时长的固定是电视电影作为电视节目最起码的要求,它符合电视播出规律,也是电影频道在观众心中诚信形象的保证。
另外,电影频道拥有大批忠实的观众,他们忠实于电影频道不仅仅是满足于足不出户便可看到电影院要花几十元钱才可看到的电影,也不仅仅是在这里可以看到影院里目前根本看不到的带着他们青春或儿时美好记忆的经典老片。而是在这里,他们可以得到在别的频道不太容易实现的完整的观影经历。电影频道每天都有8—9部中外影片,它每天都在给观众讲述着一个个完整的故事。人都有渴求完整、完满的心理,否则每天两集或每天一集一播就是10天半个月的电视连续剧就不会让人欲罢不能寝食难安了。从接受心理学意义来看,电影频道的节目是最符合人的这一需求的。它总是在一个不太长的时间里给予人们一次次的满足,而不是像电视连续剧那样吊着人们的胃口,将人们变作它的奴隶。电视电影有着和电影一样的特性,它在一个常规故事片的时长里,完成一个完整的故事,所以人们将它称作“电视上放映的电影”。这个“完整”,是电视电影令观众愿意接受它的重要原因之一。所以,电视电影不宜采用超出90分钟时长,分两个晚上才能讲述完一个故事的模式,更不宜制作成电视电影连续剧。
当然,我这里强调固定时长,故事完整并不是只要有这一条件就能赢得观众,它只是电视电影作为电视节目最起码的要求。如果粗制滥造、不讲求艺术质量、内容平淡、枯燥、乏味,毫无价值可言,人们也会举起手中的遥控器宁肯到别的频道受电视剧的摆布而将你抛弃。
特性之二:电视电影系列剧
有的电视电影由于内容丰富,人物形象既丰满又可信可亲,而有着无限延续下去的可能。仅90分钟,讲述有关这个人物的一个故事便戛然而止,未免令人意犹未尽。电视电影系列剧便是这类故事得以继续讲述的最好模式。
在4月的电影频道,曾经看过两部电视电影系列剧:《刑警张玉贵》系列,《杨门女将》系列。它们都是由一个或一些固定的人物贯穿始终,而每一部作品则由一个完整的故事构成。这种模式中外电影电视剧都有先例,中国30年代的18集系列剧电影《火烧红莲寺》、日本系列片《寅次郎的故事》、美国的《007》、台湾的电视系列剧《包青天》等等。这种模式既满足了观众对他们喜爱的人物的亲近和对这类故事的喜好,又不至于陷入其中难以脱身。由于其独立成篇,不像电视连续剧那样用“预知后事如何,请听下回分解”的方式套牢观众,从而使得不论是作品自身还是观众都有了进出的自由。一般说来,电视连续剧如果观众没有从头跟着看,便没有兴趣中途加入;中途若因种种缘故落下几集,一般也没兴趣继续看下去。系列剧便没有这一局限,真所谓,给他人多大的自由,自己就有多大的自由。所以电视电影系列剧应该成为电视电影重要的模式。电视电影系列剧胜于电影系列剧的优势是收视地点的固定,观众在家便可收看它,所谓自等送货上门;另一个优势是定时定点,在固定的时段便能收看到。
《刑警张玉贵》、《杨门女将》等电视电影系列剧的制作无疑是成功的,其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是它成功地塑造了观众喜爱的人物,并在这一人物身上注入的某种精神品格。这一切使得他们在观众心中牢牢地扎下根,而不是靠某种所谓的“悬念”设置将你套牢。《刑警张玉贵》系列中张玉贵作为丈夫、父亲的浓浓人情和作为刑警队长时对自己职责的维护及凛然正气;《杨门女将》满门忠烈的爱国情怀,是观众的最大看点。在别的电视电影中,我发现有几部作品含有制作系列剧的因素,他们是《情不自禁》、《一介平民》、《我真棒》。《情不自禁》是近年一部很出色的表现公安卧底的作品。其中卧底公安小白这一人物塑造非常成功,这是一个极具时代气息和时代精神的人物,是一个真实可信令人喜爱的人物,潘粵明的表演为他增色不少,影片的情节设置和节奏把握为潘粵明的表演提供了保证。这个人物可以让他去执行各种任务,他一定可以出色完成,而每一次任务都可以成为一个独立的故事。只可惜在《情不自禁》这部影片里,导演毫不怜惜地就让他牺牲了,要知道,小白这一形象是拍摄系列剧的绝好人物。《一介平民》中李莫头这个人物也是一个非常好的系列剧的形象。这是一个理想化的人物,他身上所体现出的平民意识、他身上所具有的正直、率真、疾恶如仇的品质,表现了一种社会呼唤,这一人物的出现会让人们对我们的社会和国家充满信心和希望,我们的社会需要这样的人,所以在我们的电视电影中他是有观众基础的。《我真棒》是一部中学生题材的作品。这部影片本身就有了系列剧品质。它由三个小故事组成,分别讲述了一个班级里三个学生各自的故事,三个故事独立成篇,但有一种内在的衔接,衔接非常巧妙,颇显导演功力。人们忽略了这几处衔接,丝毫不影响故事的完整,若你注意了这几处衔接,这三个小故事顿然便成为一个完整的大故事。真希望这个校园故事能一直讲下去,一个学生一个学生的讲,一直将他们从现在的高一讲到高三高考各分东西后再罢手。另外《九月还乡》、《龙套》等都有制作系列剧的延伸性。
特性之三:经典的叙事方式和民族化的审美观照
由于电影艺术是一种“观看”,而电视艺术是一种“阅读”,所以电视电影的叙事便显得尤为重要。再因为,电视进入千家万户,其叙述对象主要是具有民族审美习性的中国老百姓,所以符合中华民族传统审美习性的经典叙事方式当是电视电影的首要选择。以上所说的几部电视电影作品如《情不自禁》、《一介平民》、《我真棒》、《九月还乡》、《恋爱季节》等的叙事特征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一种素质,那就是:以经典的叙事方式表达对民族审美习性的尊重和体贴。首先,这些故事晓畅明了,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等各阶段环环相扣;其次,人物身份明确、对立的双方善恶分明,矛盾焦点突出。如《情不自禁》中小白与黑社会成员;《一介平民》中的李莫头与他的同学夫妇;《九月还乡》中九月与冯经理;《恋爱季节》中赵芳和周硕(两个女孩虽不能用善恶来划分,但套用的依然是这一模式:赵芳贫穷,但自尊、纯净、善良。周硕富有,但自以为是、放纵、任性);再次,好人受难蒙冤:李莫头、九月、赵芳等都有这样的遭遇;最后,好人有好报,恶人遭报应,大团圆结局:如坚持原则维护正义的李莫头原有的工厂和现在公司的老板都抢着要他这个人才;九月最后洗去不白之冤,受到村民的拥戴当上了村委会主任;赵芳终于得到温暖的爱情等等;塑造理想人物。对理想人物的痴迷在中国文学艺术创作史中屡见不鲜。如主持人间正道为民做主的包公,天不怕地不怕,智谋双全正直勇敢无坚不摧的孙大圣等等。他们身上寄托着百姓的理想,是百姓的代言人,因为有他们,百姓对生活充满信心和勇气。在以上优秀作品中,李莫头、九月、小白、赵芳等身上都带有理想的光环。这种审美习性实际上表现出的是中国百姓的道德观和价值观。无论时代如何发展,一个民族集体无意识中最本质的东西永远不会变。艺术家把握住这一点,就把握住了艺术成功的法宝。
特性之四:类型化倾向
在电影频道4月间和5月大学生电影节的参赛作品中,我们看到一批极具可看性的作品,如言情片《网事情缘》、古装动作片《杨门女将》、侦破片《情不自禁》、喜剧片《公鸡打鸣,母鸡下蛋》、灾难片《大沙暴》等等。这批有着鲜明类型化倾向的佳作以其在大学生中的受欢迎程度和极高的收视率反馈,证明了电视电影类型片的美好前景。类型化是对从前成功作品的创造性的重复,是一种成功经验的积累,同时也是对市场观众需求的应和,因而它本身具有强大的成功因素。随着电视频道之间的收视率竞争,类型化创作将成为电视电影最有力的竞争武器并成为电视电影家族的主打菜系。这种趋势将为电视电影的艺术规律和电视市场规律所推进,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
特性之五:新闻纪实品格
在电视剧、电影和电视电影三大视听艺术中,新闻纪实性作品的创造应该是电视电影创造的重要品牌。它的优势在于:创作班子短小精悍、小投资、小制作、短周期;影视频道覆盖面较宽,可以保证这类题材的时效性,和一定人群的收视率。在国外,许多重大事件、突发事件都是被电视电影迅速搬演后迅速放送给千家万户的。电影频道的一批新闻纪实性题材的电视电影,已显现出的电视电影的这一实力。如拯救被拐卖妇女题材的《限时拯救》、表现某武警战士千里追真凶的《警威壮贺兰》、表现空军某部紧急救助沙漠油田井口爆炸伤员的《大沙暴》等等。无论电影还是电视系列剧对于新闻纪实性作品的创作相对电视电影创作有着难以逾越的障碍。新闻纪实性电视电影创作应成为电影频道在电视频道之间进行市场竞争的重要优势。
特性之六:档期节目和纪念日
档期和纪念日节目应该是电视电影大显身手的极好场所。我们看到,电影频道每逢档期和纪念日都要放映相应的影片增添气氛和以资纪念。但我们也看到,每每这个时候,其上映的影片都显得有点力不从心。除了档期节目有一批优秀电影大显身手,如每年的贺岁片,儿童片,为庆祝党的生曰、人民解放军的生日、祖国的生日的献礼片外,有关一些纪念日的影片却乏善可陈,比如12月1曰为“国际艾滋病日”,但我们看不到最新的影片,而只能看到14年前拍摄的《艾滋病患者》’而其中许多说法和观念早已过时;唐山大地震死了几十万人,在纪念这个人类灾难日时,只能看到1979年拍的《蓝光闪过之后》;纪念日本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只能看到1987年拍摄的《屠城血证》或播放过不知多少遍的《国歌》……电视电影有其迅速便捷及时紧扣时代脉搏的优势。在重要档期和重大纪念曰为热爱电影频道的观众献上新的作品,应是电视电影力所能及的事。因为电影和电视连续剧的制约太多,它们相对电视电影来说,难以做到与时俱进。档期和纪念日节目对于电视电影来说,有着无限广阔的创作空间,电视电影应牢牢抓住这个机会,有相当数量的观众期待着这类题材的新故事出现。虽然电视电影目前有一批档期节目和纪念曰节目,如贺岁片《公鸡打鸣,母鸡下蛋》、《新年钟声》,为“五四”青年节而拍摄的《毕兹卡的年轻人》、为“六一”儿童节拍摄的《快乐泡泡糖》,为“八一”建军节而拍摄的《兵哥》、《我和连长》、配合国际缉毒日的《缉毒英雄》、配合学校高考的《操心家长》和表现伟人和杰出人物的《李知凡太太》、《少奇专列》、《陈毅在茅山》等,但对于求新心切的电视观众来说,这是远远不够的。
特性之七:作用于心灵的视听特性
我们知道,电视电影目前在中国还只是在电视上与观众的见面,虽然有朝一日它一定会在现代科技的帮助下走入影院,但它的主要的存身之地还是在荧屏。家庭观影的方式就决定了追求视听效果,营造视听奇观不是电视电影的首要目的。因为在这样的观影环境中,制作者苦心营造的视听效果在小小的荧屏上显现不出它的魅力。像《泰坦尼克号》、《珍珠港》等影片是非电影莫属的,它给与人们的许多观影愉悦都来自影院里才可能显现出的视觉奇观。当拿着影碟在家中放映这两部影片时,这苦心制作的巨片似乎毫无魅力可言。由郑大圣导演的电视电影《王勃之死》电视上播放时我们会承认这小小的一幅幅美妙绝伦的画面很美,但更多听到的是“人物没写好”、“剧本结构不完美”、
“叙事能力显然很弱”等遗憾。但若是这部影片拿到影院去放映结果会如何?人们一定会被这部绚丽的光影、美得令人眩晕的色彩组合、诗意澎湃的画面所震撼,奇异的视觉奇观一定会让你腾不出更多的思维去思考剧本的结构问题、人物塑造是否成功的问题。前面提到的类型片《大沙暴》也有这样的问题。导演高希希拍摄这部影片希望完成两个目的,即:视觉冲击与人道主义精神。因为他认为:“对于类型片来说,展示种种技术过程和精彩奇观是特别有魅力和引人之处。”所以他借助传统特技和三维动画去体现种种奇观:这些奇观包括平地而起滚滚而来的沙暴来临、直升机穿越沙暴的过程,及与沙暴在空中搏斗的惊险场面和灾难性效果等等。他想要通过这一切极具想像力和表现力的片段,构成影像奇观。看过影片后,我们应该承认高希希的任务完成得非常出色,但电视荧屏不作美,我们的观看环境不作美,沙暴到来时来自天际间的滚动轰鸣声,飞机与沙暴搏斗的撞击声,急速运动的画面和灾难性场面所构成的视听信息传递到我们的视听感官时,影片传递的信息早已被电话铃声和家中的一应摆设等消减了。小小的荧屏,在家中的比率太小,它形不成巨大视听冲击力。同样是飞机快速地穿越山峦河谷,当我们在科技馆环幕影院观看美国影片《速度》时,特殊的观影环境使我们与影片的间离感完全消逝:我们的椅子会跟着腾飞,我们坐不稳,我们急速地眩晕一一我们被带入画面,无法脱身。我相信,高希希的《大沙暴》放到环幕影院去放映,一定会有我们观看《速度》那样的视听感受,但是家中的电视机,不能给予我们这样的享受。所以创作者的心血,可以说是付之东流了。
虽然电视电影重在阅读而不在于视听感受,我们不要花太大的精力在电视电影上营造视觉奇观,但某些视听效果还是应该为电视电影所注意,这种视听效果不是作用感官而是作用于心灵的,它配合着阅读,对某些情节进行着强化和点染,在观众的记忆里划下深深的记忆。看《恋爱季节》、《我真棒》之后好长时间了。影片最后的段落依然让我记忆犹新。《恋爱季节》中,李铁因为误会而失去了赵芳,他想尽各种办法都无法找到她。李铁的心陷入深深的疼痛和冷寂。最后他托赵芳的同学转达赵芳他们曾经的约定,即:每个星期五的夜晚,他都到他们曾一同去过的咖啡厅等候她。他去了许多个夜晚,但永远等不到赵芳的到来。在他终于绝望的这一天,他突然看到赵芳的身影出现在门口。应该说该片的导演睿子是一个非常会用画面讲故事的导演,在他将李铁与观众同时蹂躏到绝望的时候,他及时地让赵芳出现了,她是这样表现李铁获得新生的表情的:昏暗的咖啡屋里,李铁惊讶而呆滞的脸,突然一道金色的光照到他的脸上,紧接着他的整个人都亮堂起来,虽然李铁的表情没有变,但你通过这一片金色的光,分明看到李铁明亮幸福的心境。导演通过作用于观众心灵的视觉冲击,成功地完成了一次叙述,成为导演给予观众最愉快的视觉礼物。《我真棒》中的第三个小故事“水煮牛肉”的最后,获得好成绩的孩子和他的家庭教师一同游泳出来后,天空突然下起了雨,孩子突然从躲雨的地方骑着自行车欢快地冲进雨中,然后他的家庭教师也跟着冲进去。在师生欢畅的心境中,我们看到空中落下的雨,不是雨滴也不是雨线,而是密密挤挤细细碎碎的小方片,闪着银色和金色的光。这真是神来之笔,此时唯有这世上从未出现过的“雨”方能表达这个孩子从未有过的喜悦心境,观众也只有通过这奇异的雨的诠释,才能明白这孩子是多么的轻松与欢畅。这种作用于心灵的异样的画面展现,真正让观众领略了影视画面的叙事魅力。
所以,电视电影的视觉语言应该在冲击观众心灵上下功夫,而不要将资金和心血花在营造视听奇观上,小小的电视荧屏无力助你完成你的这一“艺术理想”。
特性之八:电视电影艺术探索片
探索创新,是艺术生命之树常青的保证。而对于眼下竞争如此激烈的电影市场和电视市场,电视连续剧永远不敢冒这个险,电影的艺术探索也早己是永远消逝的过去和无法企及的梦。眼下的中国,只有电视电影还为艺术探索者留存了一块试验田,使中国的影视艺术探索在如此无情的市场经济中依然能够进行,让中国的影视园地依然有艺术探索片的出现。从电影频道星期日晚23点15分播出的电视电影《阿桃》、《王勃之死》、《老人、少女、与海鸥》、《十面埋伏》、《天天天蓝》等艺术探索片中,我们不难看到探索者的轻松、从容的艺术思考和个性张扬。没有市场竞争和票房压力和投资者索取回报的探索是每个艺术家梦寐以求的创作环境,相信在电视电影创作中孜孜进行艺术探索的人能有更新的收获。
电视电影艺术探索片作为电视电影的一种样式一定要有它的存身之地,甚至可以成为电视电影的一种类型,但是,比率不宜过高。探索是要冒风险的,它可能曲高和寡根本没有观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都一无回报。所以,有关此类影片的组织和创作一定要慎之又慎,真正使电视电影艺术探索片出现艺术精品。而且,要警惕那种蔑视观众的创作心态借助电视电影的所谓“探索”死灰复燃。中国电影多少年来的统购统销模式终于被无情的市场击垮,那些不懂市场,心中没有观众的所谓“精英”和糟践电影低估电影观众欣赏水平的创作者早已没有存身之地,希望电视电影不要再成为他们的避难所。
电视电影应有的特性不仅仅局限于以上所列,如及时反馈社会文化新动向,表现新观念、新精神;如为避免环境干扰,电视电影人物语言必须字幕化等问题,都应是电视电影所要注意的。
电视电影是应运而生的新兴艺术,它会随着影视观念、影视艺术、和影视科技的进步而不断完善成熟。作为电视节目的电视电影,在自身艺术规律、电视播出规律和观众收视规律的制约下,必然要形成自己特有的美学品格和形态特性,我们的管理者和制作者只有遵循这一规律,才可使电视电影找到最适合荧屏放映的模式,真正成为电视观众欢迎的新的视听艺术样式。
电视电影有一半儿属快餐文化,它的外部形式是不可或缺的,也不妨俗点儿,大众文化,雅俗共赏嘛,有热闹看,观众才会看你的门道。另一半儿它又沾了电影的光,每年可以参评电影界的几项大奖,所以它还得注重主题的深刻,底蕴的厚重,价值的取向等,观后给观众留点思考什么的。总之,要把握它在电影与电视之间的分寸。既不能完全按电影去拍,也不能把它当成两集电视剧。